第一图书网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研究

彭冰冰 彭冰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04出版)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彭冰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04出版)  

作者:

彭冰冰  

页数:

218  

内容概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研究》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研究》主要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纵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可以勾勒出一条“从偏离到颠覆”的线索。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偏离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逻辑,因为它们过于强调主观因素,这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阿尔都塞矫正了以人本主义为理论根基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价值批判),强调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科学性,他对主体的颠覆和对话语的首要地位的强调则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前提。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的拒斥,表明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已经彻底颠覆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逻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始源:意识形态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批判理论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念 一意识形态的词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论意识形态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进程 一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的意识形态批判 二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批判第二章 偏离:革命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卢卡奇:阶级意识与无产阶级革命 一资产阶级物化意识与总体性的丧失 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与历史认知 三浪漫的批判与无奈的现实 第二节 柯尔施:意识形态现实与意识形态专政 一消灭哲学与革命的哲学 二空洞的幻想与意识形态现实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节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与意识形态革命 一市民社会: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战场 二有机的知识分子:建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力军 三实践哲学:工人阶级的有机意识形态 第四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遗产 一经济斗争与意识形态批判 二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第三章 转型:文化领域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对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的心理学批判 一赖希:性格结构与意识形态 二弗洛姆:社会性格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工具理性批判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大众文化、商品经济与政治操控:文化工业意识形态 批判 二技术、理性与操纵:科技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日常生活的异化批判与日常生活的人道化 二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三从宏观到微观: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转换第四章 矫正:结构主义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科学与意识形态的总问题 一总问题 二人道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节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一生产条件的再生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 二历史、想象与物质存在:意识形态的多重面相 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影响及评价第五章 颠覆:“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鲍德里亚:符号时代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符号操控: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 二从商品拜物教到符号拜物教 三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二节 齐泽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意识形态的三种类型 二征兆:意识形态的崩溃点 三意识形态的精神分析学批判 第三节 拉克劳、墨菲:话语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非阶级的意识形态 二话语领导权 三话语游戏第六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实质、意义与启示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嬗变 一从生产批判到消费批判 二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批判 三从基于阶级的总体批判到多元主体的个体呢喃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意义与局限 一经济决定论与意识革命论 二文化革命与实践批判 三价值批判与科学批判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 三反对西方霸权,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彭冰冰编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研究》主要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纵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可以勾勒出一条“从偏离到颠覆”的线索。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偏离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逻辑,因为它们过于强调主观因素,这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