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环境问题的社会批判研究

王云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云霞  

页数:

284  

内容概要

  《环境问题的“社会批判”研究》以经典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为核心论题,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马克思恩格斯、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著述中的生态批判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视角对环境伦理学中的“伦理批判”视角进行了反观,并对二者的运思路向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环境问题的“社会批判”研究》有助于促进环境哲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使人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当前的全球环境问题。

作者简介

  王云霞,1975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在《南开学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思想战线》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从事环境哲学的研究。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环境问题根源之多角度界说及其评价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流变及当前的困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根源之界说第三节 本书研究视角和论题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早期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日益腐败的自然界”第二节 恩格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恶果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和解依赖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第三章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态批判第一节 自然的被损害与资本主义经济直接相关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的统治与对人统治的交织第三节 资本主义操纵和控制的异化消费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被滥用导致了其负面效应第五节 自然重建的途径:进行社会结构变革第六节 小结第四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之间的对抗性第二节 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造成了环境破坏第三节 资本主义推行的异化消费导致了生态危机的恶化第四节 发达国家推行生态殖民主义造成了全球性生态危机第五节 进行社会变革、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之路第六节 小结第五章 社会批判视角之理论特质及对环境伦理学的启示第一节 社会批判视角之理论特质第二节 当前环境伦理学之理论和现实困境第三节 一个可能的借鉴:来自社会批判视角的启示第四节 用社会批判夯实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基础第六章 社会批判视阈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第二节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第三节 我国生态文明的提出第四节 社会批判视角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国家发展压力过大  我国发展的压力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从外部来说,我国发展的压力主要源于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当今世界,不断谋求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普遍共识。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总是好的,发展就比不发展好,发展快了比发展慢了好。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在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上站稳脚跟,优先于其他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占有更多的优势地位,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不发展或是发展的速度过慢,那它在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就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处于被动和边缘地位,从而丧失主动权和话语权。虽然落后并不意味着就该挨打,但历史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会挨打”。作为一个有着在近代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凌辱历史的国家,中国对“落后就要挨打”有着太多的心理感受和体会。由此,对发展的渴求就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改变经济落后状况,我国把提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提高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作为优先发展的策略。“一五”期间,“重工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中心。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重工业的投资占87%;轻工业的投资占13%”。技术落后的现状导致我国当时的工业增长几乎全靠外延式扩张,工业发展的负面效应没有得到重视。环境保护也没有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几乎不受任何约束。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赶超英美”,1958年我国又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干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等口号的指引和鼓舞下,当时的中国采用了毁林、开荒等方式去发展农业生产。毁林毁木、围湖造田、人造平原以及盲目修建大坝,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炼钢采用的落后手段导致了大量森林资源被破坏,炼出的废铁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环境问题的社会批判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