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师专业素质

经柏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经柏龙  

页数:

241  

字数:

272000  

内容概要

  《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以教师专业素质为论题,通过实践分析和理论阐释两个维度,着力研究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基础理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制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重大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有益于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真实的实践模式,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作者简介

  经柏龙,男,生于1965年7月,辽宁省朝阳市人,教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分别获得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东北师范大学等出版社出版著作或教材10余部,承担教育部和辽宁省等科研课题10余项。曾在辽宁教育学院从事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工作多年,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较深入的研究。现任职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事教育学原理、教师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主要研究领域是我国转型时期的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价值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的研究
二 国内的研究
三 研究趋势及特点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教师
二 专业
三 素质
四 教师专业素质
五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六 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教师专业素质的实然和应然研究
第一节 教师工作分析:方法论的探讨
一 教师工作分析的含义
二 教师工作分析的内容
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质:实然分析
一 调查设计
二 调查结果
三 结果分析
第三节 教师专业素质:应然分析
一 本书的调查——面向未来的教师专业素质
二 借鉴——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素质
三 他山之石——理想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四节 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一个框架
一 他人的研究
二 我们的观点
第三章 教师专业特质的教育学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专业及其标准
一 专业的概念
二 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三 专业的标准
第二节 学理分析: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
一 教师职业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
二 教师职业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并以系统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专业训练
三 教师在专业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
……
第四章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反思与建议
结束语 同教师的对话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提高自身实用复杂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具有高尚的专业精神和一定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除了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师还应懂得“为什么这样教”,“什么时候这样教而不是那样教”。据此教师的职后教育应如何设计?如何操作实施?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且目标的制定须在教师自身的需求与外部要求(专业发展标准、学校发展目标等)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并且目标要指向于学生的学习,要将自己的个人目标与学生需求联系起来。这样教师自身是否应参与目标的确定?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镶嵌于教师的日常专业实践之中,实现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一体化,这是否就应强调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和经验学习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基于良好的专业环境。教师的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合作分享为核心的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十分关键,应如何构建良好的教师文化?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是持续的、持久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教师需要持续的成长,也需要持续的支持。这种强有力的支持,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保障,教师坚定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否更为关键?  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制度的重建还是培养模式的重构都急需理论的指导,理论工作者能承担得起这一历史重任吗?  可反观我国的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为什么有很多教师难以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什么制约和阻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职前培养的问题还是职后培训的问题?是教师先天素质差还是后天努力不够?是教师工作繁重无暇发展还是外部保障支持条件欠缺?除此之外有没有更深层次、更关键的问题呢?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师专业素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