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长河荒凉却温暖的灯光

何静,胡辛 著 何静、 胡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何静、 胡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

何静,胡辛 著  

页数:

387  

内容概要

  漫漫几千年的历史,是男性的历史,然而,却始终有一种声音、一种书写,哪怕微弱,哪怕淡薄乃至断断续续,却千真万确地记录着女性无奈的生存和抗争。女性写作如同细雨,在男人为中心的历史长河中实在难以搅起惊涛骇浪,可是,文字细雨的呼喊毕竟洞穿了几千年女性的缄默和男性的一言堂局面。

作者简介

何静,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已出版论著《多元语境下的叙事变奏》,曾参与撰写论著《百年回眸》。在中文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发表《性别视角中的看与被看的风景》、《细雨的呼喊》等论文20余篇,其中,论文《日韩偶像剧叙事元素论析——兼评24集校园青春剧》荣获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论文评选评论类三等奖,论著《胡辛笔墨声画创作论》获江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作为胡辛教授牵头的课题组骨干五次获得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作为主创之一参与24集校园青春剧《聚沙》、8集校园青春剧《沙之舞》的创制。胡辛,原名胡清。1945年5月生,江西南昌人,祖籍安徽黄山太平。中国作家。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自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3年以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即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后一发不可收,涉小说、传记、影视文学、散文随笔和理论研究等多种形式。至今已出版书38本,发表论文百余篇,编导影视作品17部94集。三部传记在海峡两岸出版,在世界华人区中有较大的影响。2005年被评为当代中国十大优秀传记作家,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各类影视奖。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多次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美国、马来西亚、捷克,并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埃及。作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思想智慧的学者型作家,胡辛以独立的女性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富有激情的艺术顿悟创造了真诚、鲜活的人间情致和灵活不拘的艺术表达形式。

书籍目录

绪论 中国女性文学纵览 第一节 中国女性文学溯源与寻踪 一 女性文学的命名 二 茫茫源头的叹息 三 历代女性作家寻踪 第二节 浮出历史地表 一 第一代:事业·爱情·姐妹情 二 第二代:女人别样的“生死场” 三 第三代:还原写“原生态”女人 第三节 潮流:起落间的迷茫与执著 一 艰难的抉择 二 云端的翱翔 三 迷惘中的执著 四 个人化的写作第一章 嵌进空白之页的女性写作 第一节 笔的阳性代指与女性的空白之页 一 神圣的塔与进攻的笔 二 斑斑血迹与千古贞操 第二节 元叙事与钢戟般的女性写作 一 女人心与男子气 二 元叙事与女性写作 三 战火中的青春记录第二章 母系史的寻找与重构 第一节 女性历史的追根溯源 一 窑门的女性图腾 二 额尔古纳河的百年沧桑 第二节 对大历史的一种改写 一 从莽原到弄堂的寻根 二 回归温厚苍然的塬 第三节 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历史本文 一 浸淫女性血泪的呼兰河 二 万物开花中的妇女闲聊第三章 虚构与纪实中的亚当与夏娃 第一节 女人与男人不一样 一 隔着性沟看“爱情” 二 丁玲的“我心依旧” 第二节 女人的天空是低的 一 无边落木萧萧下 二 白薇的悲剧生涯 三 米尼自找的错误 第三节 女人的戒指男人的圈套 一 从《象牙戒指》到《色·戒》 二 或白或红,你只是玫瑰 第四节 欲说还休:忘了不能忘记的爱 一 “无字”的结局 二 “请让我过去吧”第四章 婚姻是女人最大的事业 第一节 女性的奥秘 一 贝蒂·弗里丹的洞察 二 永远的“洛绮思问题” 三 蔷薇雨里女人到中年 第二节 婚姻是女人最深的伤痛 一 没有鱼更没有熊掌 二 走出绣房走不出厨房 第三节 热闹深邃处的荒凉 一 螺旋式前行 二 60年的轮回 三 回归平常人家第五章 女性谱系和母女关系的新建构 第一节 女儿性、母性与妻性 一 母爱颂歌一以贯之 二 母爱的无私与盲目 第二节 母性的从质疑到异化 一 爱怨交加的母女深情 二 母性的异化与质变 第三节 母女关系的回归与重构 一 母性的创造力与破坏力 二 异曲同工中女性谱系的建立第六章 方舟承载的姐妹情谊 第一节 姐妹情谊滥觞 一 风吹西方天 二 雨湿东方地 第二节 流淌岁月的姐妹情谊 一 “五四女儿”的心连心 二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三 姐妹们手拉手 第三节 “女儿国”的瓦解与重建 一 “弟兄们”酒醒何处? 二 女人最大的敌人是女人 三 从自恋到以女性为镜第七章 让人们听到你的身体 第一节 身体写作溯源 一 从裸体艺术说起 二 别无选择的书写策略 第二节 身体感觉的苏醒 一 备遭践踏的北国女性 二 南国直白的身体写作 第三节 性爱的城乡文本 一 等闲识得春风面 二 石破天惊逗秋雨 第四节 沉重的翅膀能飞多远 一 致命的飞翔 二 商海的堕落第八章 审丑:从内容到形式的另一种叛逆 第一节 “恶之花”繁衍的土壤 一 丑学西风二度吹 二 翻到墙的另一边 第二节 锥心刺骨的罪与罚 一 女人与动物生死轮回 二 买卖场中的南国玉体 第三节 当代女性的别样审丑 一 初春原野上的残雪 二 撕碎爱,也撕碎自己 三 把情爱的外衣剥下 四 直面玫瑰门的美丑 第四节 生存风景与年轻的心 一 布景后的生存风景 二 恶丑之花烂漫绽放第九章 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电影 第一节 性别视角中看与被看的风景 一 伦理整合家庭重建的女性符码 二 男性援助中的女性放逐与逃离 三 男性者终究难以超越男性视点 第二节 子非鱼,焉知鱼之苦乐? 一 奏响时代最强音的女性 二 “圣女”与大地之母 三 男性欲望的舞蹈 四 说不尽的“胭脂扣” 第三节 犹有花枝俏:在迷茫中坚守自我审视 一 无法遮蔽的性别 二 第一部女性电影:《人·鬼·情》 三 觉醒后的寻寻觅觅 第四节 跨越千年的迷惘中的执著 一 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 另辟蹊径的探索后记

章节摘录

  二 元叙事与女性写作  中国现代女作家丁玲,83岁的生命史镶嵌进中国革命中国政治跌宕起伏的历程之中,曾屡次成为风口浪尖上的“新闻人物”,尝尽苦辣酸甜;但偏偏正是她,始终在双目之外还睁着第三只眼,对女性生存境况之艰难分外清醒,并不忘大声疾呼。当然,她的元叙事作品却也是不容忽视轻视的。丁玲“以第一个革命女作家的姿态,打破了冰心、庐隐等因思想创作上的停滞所带来的沉寂。”  20世纪中国历史风云在丁玲的身心镌刻下深深的烙印。丁玲(1904-1986)是“湖南临澧人,原名蒋冰之,母姓丁,笔名随母姓。”丁玲四岁不到时父亲去世,母亲自强不息,竟考上了常德女子师范学校,与向警予是好友;丁玲也认识毛泽东夫人杨开慧。1921年丁玲闯荡上海,进了共产党最早创办的第一所平民女校,后又经瞿秋白介绍进了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再离上海去北京,做了一个半流浪性质的“公寓大学生”,沉浸在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彷徨和痛苦之中。1927年丁玲在寂寞和痛苦中开始了小说创作,处女作《梦珂》和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抒发的不仅是“五四”落潮之后时代的痛苦和求索者的痛苦,而且是石破天惊的女性意识高扬之作。  丁玲在《一个真实人的一生》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不能不让我进一步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人民的出路在哪里?我很自然地站在人民一边,我的思想日益左倾。”  1930年2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同年,丁玲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2月,胡也频等左联战土被国民党逮捕并遭杀害。  1932年胡也频等遇害一周年之际,丁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7月,她主编的《北斗》杂志被国民党勒令停刊,她转任左联党团书记。  1933年5月,丁玲、冯达被国民党“蓝衣社”绑架囚禁于南京道署街132号特工总部。是年冬把两人转到莫干山,随后又解回南京囚禁于曹公馆,1934年4月搬出曹公馆,1935年春又把她转移到南京郊外苜蓿园。  ……


编辑推荐

今天,中国女性文学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一道多姿多彩的热点风景。不仅创作呈现旺势,本土的“红罂粟”、“红辣椒”及西洋的“蓝袜子”丛书皆给受众带来一惊一乍,掀起形形色色的热闹;而且女性文学理论研究也成了气候,西风东渐,经典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现象学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等,林林总总众语喧哗不无惊世骇俗,多元化理论系统和多元化学科状态呈现出开放的格局,文化尝试便进行于无限空间中。这无疑为几千年来的哲学洞开了一扇新窗或新门,那就是用女人的眼睛看世界,从这里看到的世界与以往是如此的不同。何静、胡辛所著的《长河荒凉却温暖的灯光——中国女性文学焦点透视》即使对中国女性文学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长河荒凉却温暖的灯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