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生财政

吕炜 吕炜、 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09出版)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吕炜、 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

吕炜  

页数:

302  

内容概要

  《民生财政:中国财政改革的新坐标》除导言外共设置18章,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三章,对民生财政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包括民生财政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民生财政以及民生财政构建中的路径依赖等问题。第二部分,包括第四至八章,对民生财政背景下的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对民生财政下的公共服务与其他主要社会问题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也是构建民生财政体系必须予以理清的关系。第三部分,包括第九至十三章,通过对中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将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对中国实现均等化的模式、路径与对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四部分,包括第十四至十八章,对民生财政支出的绩效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包括民生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绩效评价、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国际比较、国内各省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公共服务投入与产出的反馈影响以及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从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 第一章民生财政:财政改革的新坐标 一建设“民生财政”是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改革进程的宏观视角理解民生财政的本质与内涵 三民生财政之路需要政策和体制层面的双重保障 第二章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财政改革原理— 一财政改革的层次分析 二政府目标与财政改革的双向互动 三转轨背景下财政改革的内生过程 四对财政改革历史的总结 第三章民生财政构建中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新 一传统财政的特征与公共财政构建中的路径依赖 二路径依赖产生的根源 三构建民生财政制度的理念更新 四体制创新是民生财政实现的必由之路 本部分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民生财政背景下的公共服务 第四章发展失衡、公共服务与政府责任 一中国当前发展失衡的本质 二发展失衡中政府责任问题的理论界定 三中国发展失衡中政府责任的实证检验 四中国发展失衡中政府责任的根源及责任程度的修正 第五章民生服务性支出不足与民生改善的体制性障碍 一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 二中国式分权、政府职能异化与服务性支出 三中国公共服务性支出存在体制性障碍的实证检验 四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性影响分析 第六章公共服务与收入分配调节 一公共服务对于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 二公共服务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效应 三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政府公共福利对中国益贫式增长的影响 一政府公共福利助推益贫式增长的理论依据及假设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益贫程度模型及分析 三保障益贫式增长的政策工具新视角 第八章农村公共投资、社会性支出与贫困问题 一开发式减贫制度设计的逻辑与缺陷 二农村减贫制度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 三实证分析:公共投资、社会性支出对农村减缓贫困的贡献 本部分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民生财政的核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九章新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均等化问题研究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二均等化方案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现状及原因考察 四承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案的保障机制 第十章中国公共服务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测度方法 二中国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考察 三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第十一章财政能力与横向公平:两种均等化模式关系辨析 一两种均等化的界定 二财力均等化与横向公平均等化的度量 三财力均等化与横向公平均等化之间的协整分析 第十二章城市化进程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城市化进程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之间的内在逻辑 二城乡一体化与政府服务能力 三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 第十三章教育均等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一教育均等化程度指标的选取 二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教育均等程度指标测算 三影响教育均等程度各因素的实证检验 四我国教育均等化发展和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部分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民生财政支出绩效指标体系 第十四章民生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与绩效评价 一民生财政在和谐社会框架中的定位与制度创新 二民生财政对和谐社会贡献程度的指标体系设计 三民生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绩效评价 第十五章中国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国际比较与评价 一评价各国公共服务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二公共服务效率国际比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各国公共服务效率评价 四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国际比较的总结与说明 第十六章中国地区公共服务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于CRS方法的省级公共服务效率评价 二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选择 三不同因素对中国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效应分析 第十七章中国公共服务投入与产出的反馈影响研究 一公共服务投入产出互动影响模型 二考察指标的选择与处理 三公共服务投入产出互动影响的VEC分析 第十八章教育支出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 一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 二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检验 三当前中国各省份的公共教育支出绩效状况 本部分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农村贫困程度不仅受经济增长以及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影响,还与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支出有紧密的联系。科学地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本章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一,本章采用人头指数、贫困差距指数,贫困差距平方指数三个指标进行贫困测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农村贫困陷入制度性陷阱的现实使得传统的盯住贫困人口或贫困率的贫困衡量指标不断受到挑战。一是随着目前出现的贫困人口“边际化”倾向,现行的区域开发式扶贫政策设计无法准确瞄准贫困人口,如果继续采取传统减贫政策目标,必然会导致各级政府脱贫成本不断提高,减贫效果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现行的减贫政策目标有意无意地倾向于贫困程度较低者,如果把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最接近贫困线的贫困地区和群体,除了必然产生的大量外溢效应,即扶贫资金实际上部分惠及非贫困群体而不是集中用于帮助贫困群体外,还必然导致忽视最贫困群体,至少导致最贫困群体受益不多。因此,在贫困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剩余贫困群体的平均收入可能明显降低、更远离贫困线,更增加了深度贫困群体脱贫的难度。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帮助最贫困群体的目标可能有一定的冲突,在两者之间取得适当平衡的关键是不能以贫困发生率作为减贫政策的唯一目标。 第二,经济增长与贫困测度各项指标间显著负相关,而且对各项贫困指标的弹性很大。这为前述的经济增长可以减缓贫困的研究提供了支持,也符合发展经济学中消除贫困的理论。世界减贫经验表明,将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政策与使穷人普遍受益的减贫政策有机结合会大大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或者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和所遭受的冲击。因此,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我国农村减贫的一项重要战略。


编辑推荐

《民生财政:中国财政改革的新坐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民生财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