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减贫与包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玲,1951年12月出生,祖籍安徽寿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成员、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大学世界经济发展研究所理事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发展政策问题。代表作有专著:《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民收入》(199l,英文)和《以工代赈与缓解贫困》(1994,合著);论文:《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问题》(2000),《农村迁移工人的劳动时间和职业健康》(2009),《包容性发展与社会公平政策选择》(2011)。

书籍目录

第一篇发展理论和政策 包容性发展与社会公平政策选择 应对极端贫困和边缘化 后发地区的治理结构选择 如何突破贫困陷阱 第二篇粮食安全与小农的未来 农牧业支持系统与减少贫困 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影响及应对 粮食生产与食品保障 第三篇扶贫项目与救济救灾 以工代赈项目的受益者选择机制 救济与重建 医疗救助项目的管理成本与效率 第四篇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民养老 农村基本健康保障制度的变迁 合作医疗与五保户照料 失地农民养老调查 新农保制度中的农民义务 第五篇社会经济政策的性别影响 农地分配中的性别不平等 农村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保障问题 在生命的起点阻止贫穷的代际传递 城市养老保险与农村迁移工人生计 第六篇劳动与社会保护 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护评析 转型期的俄罗斯社会保护 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与人力资本投资 农村迁移工人的劳动时间和职业健康 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形势下,贫困农牧户突破贫困陷阱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生产经营和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收入的能力。然而他们的居住区位一般远离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可供交易的农林牧产品的市场风险大。仅仅依赖市场机制,这一群体实则难以排除进入市场的障碍。因此,需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市场组织建设。我们课题组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藏区的乡村道路、饮水和农牧业基础设施投资问题已经作过专题分析。因此,在本阶段的研究中着重从微观层面讨论,农牧户如何适应市场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资源配置,进入市场并提高收入。第二章从理论上探讨足以导致农牧民观念变化的条件,并质疑有关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的说法。第三章研究调研地区的市场结构以及农牧民参与市场的状况。 在青藏高原,一些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菌类,成为居住在产地附近的农牧家庭的主要现金收入来源。在迪庆州的高海拔林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野生产品是松茸;在玉树和果洛州的部分草场,高品质的虫草早已声名远扬。季节性的采集和销售活动因而在这些地域占据重要地位。第四章和第五章借助产业链分析框架,分别考察松茸和虫草采集对农牧户的就业和收入的影响、这一产业链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在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分配,以及围绕这两种特色产品的利润追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这是发展经济不得不考虑的环境约束。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在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的源头地区,草地大面积退化乃至沙化,冰川、雪山、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为了保护江河源头的生态,中央和青海省政府投资75亿元,在该地区实施移民和环境保护项目。这其中,生态移民项目是否能为移民家庭融人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并获得持久的收入来源打下基础,关系到项目区牧民的福祉和项目本身的成功。这正是第六章讨论的焦点。 贫困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欠缺就业和创业能力。即使拥有少许资产,往往也因为缺少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难以摆脱贫穷。因此,改善人力资源,投资于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这一群体的体质和智力,不仅有助于缓解现时的贫困,而且有助于防范和减少未来的贫困。


编辑推荐

《减贫与包容:发展经济学研究》笔者朱玲自1988年完成学业回国,一直将研究集中在发展经济学领域,聚焦于收入分配、减少贫困、社会保障和乡村发展问题,注重对农村贫困群体、农民工、妇女和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进行追踪调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减贫与包容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