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企业产权的演进与交易

张明龙 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作者:

张明龙 著  

页数:

380  

前言

  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探索企业承包对策时,开始涉及企业产权问题的研究。到1996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量化与保护》,对国有企业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深入探索,并由此获得浙江省政府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后来,陆续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重要课题研究10多项,其中许多内容都与产权问题有关。这一期间,先后发表《准确量化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遏制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流失研究》、《企业无形资产的分类考察》、《产权与所有权辨析》、《论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论所有权与产权的区别》、《产权分类考察》、《产权分类与产权制度选择》、《产权制度选择与委托代理》、《交易费用的内涵与外延拓展》、《核查待购企业的知识产权》等10多篇产权理论方面的研究论文。到2010年,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又把产权问题的研究延伸到中小企业创新领域,还对企业产权的历史演进作了系统考察。与此同时,通过自编教材的形式,分别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产权经济学》。本专著就是在以往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化而形成的。本书由四章组成,内容梗概大体如下:  第一章企业产权理论溯源  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现代产权理论的萌芽。在众多制度学派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它茁壮成长起来,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即产权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它把交易费用作为核心概念,试图通过明确产权关系来解决利益冲突,进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思维方式与研究逻辑,与建立在新古典学派基础上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存在着很大差别。  交易费用通常是指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没有交易费用的社会,就如同没有摩擦力的物理世界一样,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和可以转让的,交易各方都将力求降低交易费用,使资源流向成本最小而产出最大的领域,促使外部性效应内部化,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产权来自于所有权,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所有权着重说明由财产所引起的人与物的关系,表现为对财产归属问题的权利规定,它较少考虑权利界定的成本,通常建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在于,它着重说明由财产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表现为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性行为权利,外延比所有权宽得多,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若干权利的集合体。产权必须考虑界定过程的技术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需要以动态分析为基础。产权制度包括私有产权、公共产权、公司法人产权、社团或俱乐部产权、国有产权等多种形式。安排合理的产权制度,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

内容概要

  《企业产权的演进与交易》以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背景,采用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结合从古到今的历史进程,广泛吸取学术界有关研究成果,用锐意创新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研究交易费用、产权与所有权、委托一代理等现代产权基本理论,研究企业产权自先秦、秦汉、隋唐、宋元,到明清的演进过程,以及社会主义企业产权制度的建立与改革,研究中小企业集聚及其产权规模结构变动趋势,研究调查待购企业经营状况、核查待购企业财务报表和提高企业收购谈判效果等产权交易技巧。阐明许多大胆而新颖的观点。  《企业产权的演进与交易》适合企业界人士、经济理论研究人员、高校师生和政府机关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张明龙,1953年3月28日生,浙江三门人。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完成博士生课程,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0年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成为市终身拔尖人才。浙江省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现为台州学院副校长、省重点学科。  “区域经济学”主持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教授。已出版《区域发展与创新》等个人专著和主笔专著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 期)、《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7年第4期)等发表论文、译文300多篇。有3篇论文呈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荣获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20多项学术成果奖。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企业产权理论溯源第一节 现代产权理论的起源及内涵一、现代产权理论的形成及特点二、交易费用的内涵三、交易费用概念的产生四、交易费用的外延拓展五、科斯定理第二节 所有权及其内含权能一、所有权概述二、所有权涉及的有形资产三、所有权涉及的无形资产四、所有权的内涵权能五、含有不同权能的所有权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七、两权分离理论产生的企业产权改革思路第三节 产权分类与产权制度选择一、产权的基本内涵二、产权与所有权的联系与区别三、产权类型四、产权制度安排五、产权配置第四节 企业产权的委托—代理一、企业产权制度比较二、企业产权的委托—代理关系三、代理收益与代理成本四、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五、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第五节 产权理论对推进企业改革的启示一、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二、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三、健全提高经营者绩效的激励机制四、完善降低代理成本的约束机制五、产权改革不会动摇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第二章 企业产权的演变第一节 我国古代企业产权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古代企业产权的产生二、影响我国古代企业产权发展的重农抑商思想第二节 封建社会企业产权的发展一、秦汉时期企业产权的发展二、隋唐时期企业产权的发展三、宋元时期企业产权的发展四、明清时期企业产权的发展第三节 现代企业产权的发展与创新一、改苹开放前企业产权的演变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三、增强中小企业的产权势能第三章 企业集聚与结构分析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一、产业细分的主要方法二、三大产业结构及中小企业集聚变动趋势三、中小企业在工业部门的集聚和分布四、工业中小企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五、工业中小企业集群案例分析第二节 中小企业产权的所有制结构一、现有企业所有制结构是产权制度改革的结果二、中小企业产权所有制结构现状三、中小企业产权所有制结构变动趋势第三节 中小企业产权的规模结构一、企业产权规模结构的基本状况二、企业产权规模大小的差别比较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产权结构变动情况第四章 企业产权的交易第一节 调查待购企业的经营状况一、善于运用企业收购的意向信二、查明待购企业的利润来源和出卖原因三、检查待购企业的机器设备四、核查待购企业的生产经营合同五、核查待购企业的贷款协议六、核查待购企业的房地产租约七、核查待购企业的人事协议八、调查待购企业的供应商与客户情况九、查问待购企业有无悬而未决的诉讼案件第二节 核查待购企业的财务报表一、分析待购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二、审核待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三、审核待购企业的收入报表第三节 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待购企业的经营绩效一、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待购企业的偿债能力二、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待购企业的负债压力三、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待购企业的经营效率四、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待购企业的获利能力第四节 评估待购企业的资产价值一、正确认识企业无形资产二、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要素三、核查和评估待购企业无形资产的方法四、评估待购企业整体资产的方法第五节 提高企业收购的谈判效果一、做好谈判保密工作二、努力实现合理出价三、要求进入生产经营现场考察四、与出卖者订立咨询协议五、与出卖者签订不竞争协议六、精心设计企业购买协议七、关于企业购买协议设计的说明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交易费用的外延拓展科斯在《联邦通讯权利》和《社会成本问题》等论文中,把交易成本进一步拓展为社会成本。科斯认为,如果将生产要素视为权利,做产生有害效果事的权利也是生产要素。那么,对社会来说,行使一种权利(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正是该权利的行使使别人所蒙受的损失。  科斯对社会成本的考察,是针对“外部性”问题展开分析的。外部性问题,最先由英国著名福利经济学家皮古阐明:在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同时为第三方带来好处或损失,这种附带形成的后果,第三方作为受益者不会支付报酬,作为受害者也得不到补偿。此类受益或受损,都不由发生作用的双方承担,所以是一种外部性效应。对于经济活动当事人来说,如果外部性效应带来了利益,叫做外部经济。相反,如果外部性效应带来了损失,叫做外部不经济。皮古提出,对造成外部不经济者征税,对造成外部经济者给予补贴,以便消除外部性效应。  科斯研究外部性效应,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当时,由于美国发展广播电视教育,私立电台和电视台很多,政府的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跟上,结果相互干扰十分严重。这对每一家电台或电视台来说,都遭受了由外部性效应带来的损失,也都在造成或加剧外部不经济。显然,这里很难用征税办法得以妥善解决。针对此况,科斯发表了《联邦通讯权利》一文,明确指出,只要产权不明确,类似的公害就无法避免。只有明确产权关系,才能有效地运用市场机制,确立无线电相互干扰的程度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才能消除或降低外部性效应造成的损害。他还论述道,无线电事业的管制目标,不是将无线电相互干扰降到最低限度,而是使其产出最大化。所有产权都会干扰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必须保证的是从干扰中获得的收益应大于其产生的危害。没有理由认为最佳状况就是无干扰状况。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针对如何处理外部不经济现象,进一步阐述了社会成本问题,他通过以下例子来说明。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企业产权的演进与交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