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疼
2005-8
春风文艺出版社
温文稳问
191
无
《没人疼》讲述了一段乱七八糟的生活,一次若有若无的恋爱,一些没心没肺的朋友,一生不能自拔的牵挂。这是一群理工大学里的文科生,总觉得母校对他们像继母……王小旗暗恋李蓝“暗”到一定程度,虽曾柳暗花明,终于暗无天日;赵赤峰才高八斗,忽然有天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华哥离开学校远走俄罗斯,娶个金发老婆名叫“裂巴”;刘学在一场赌局中把自己输给了女朋友,老大却不爱美人爱江山;众位老师千奇百怪,有的在课堂上给学生针灸,有的要求给自己写悼词……毕业后曲终人散,兄弟们又聚到一起,陪王小旗千里之外的女友和她的男友操办了一次婚礼。
邂逅调研佳作隐私流血帮会强敌神仙面包大鸟姐妹赌局知音献艺难受鸳鸯请愿旧爱暗访授业节日神偷负心天灾人祸出头本钱福利还乡病态创业末日埋伏行走收获留言饭碗升华曲终余音感谢信(代后记)
“瘦了,我都瘦了。”老大对着镜子龇牙咧嘴,一边伤感地捏捏自己的 脸蛋子。 刘学和老疙瘩正趴在窗户上,远眺校门外一排酒楼饭店的霓虹灯,刘学 目露凶光,“谁说朱门酒肉臭啊,我不嫌臭,现在谁要给我50个羊肉串,我 就是他的人了!” “贱!”老疙瘩吐了口唾沫,“要是我,开价至少80串!” 我有气无力地站起来,同时吩咐赵赤峰,“你先用酒精炉烧一锅开水, 我到隔壁去,说下面条儿就缺俩鸡蛋——回来咱们煮鸡蛋吃!” 赵赤峰摇头,“这招儿都用几次了?隔壁现在看鸡蛋看得比老母鸡还紧 呢。” 寝室门咣当一下被踢开,一个肉滚滚的大脑袋晃了进来,“我代表校党 委来看望大家,都死绝了吗?还有没有喘气儿的?” “华哥来了!”“这回好了,我们有希望了!”一屋子人都欣喜地迎上 去。 华哥叫李伟华,是大三的前辈,本来我们想尊称他“伟哥”,他很敏感 地谢绝了。华哥兴致好的时候,常给弟兄们讲述学校的野史秘闻及各届师长 的风流韵事,号称我们东大的荷马。 “多长时间没下馆子啦,嘴里快淡出鸟来!”刘学从华哥兜里摸出盒烟 ,自己点上一支,扔给我一支。 “弟兄们都馋坏了,嗷嗷待哺啊,哥哥你看……” 华哥的脸色马上严肃起来,“我提一个问题,你们谁还有钱?咹?” 房间里顿时死一般地沉寂,我们都羞愧地低下头。半晌老疙瘩脖子一梗 ,“你们看我干啥,我就剩下300块钱——隔壁张宽要请客都借他了。” “唔?这太不正常了!张宽让疯狗咬了?”华哥的瞳孔忽然收缩。 “正常——这小子高中的俩女生来了。张宽他瘦驴拉硬屎,说卖血也要 搞好接待工作,把我的NIKE也穿走了,就是没说请我作陪,哪怕客气客 气也……” “靠,这么有价值的信息——就是视而不见!”华哥激动起来,“你们 信息工程都教什么了,真是恨铁不成钢!人家不请,我们不会自己去吗,难 道我们就这么傲慢吗?!” 弟兄们都是悟性很高的,当时就兴奋起来了,“华哥,您的意思是,我 们找上门去,再装作不期而遇……” “呵呵,换个文学点儿的说法,这就叫邂逅!” 哥儿几个冲出寝室,呼啸而下。沿途受惊的各个房间纷纷探出脑袋,“ 出什么大事儿啦?” “没事儿,没事儿,9点的飞机,肯定能赶上航班!”大家乐滋滋地回 答。 张宽没说在哪儿请客,这难不倒我们,我们当机立断分成两组,华哥、 老大、刘学一组,我和赵赤峰、老疙瘩一组,出校门分东西两个方向严密排 查。 20分钟后,我收到刘学报捷的短信,非常简洁,“托福居,5包房,菜 硬,貌美!” 我们扑到托福居的包房,老大和刘学正帮着张宽点菜。张宽尽量表现得 很惊喜,对应邀出席和硬要出席的客人致欢迎词。鼓掌时我斜眼看去,两位 女生还真有几分姿色。 酒过三巡以后,弟兄们开始露出原形。“鱼,我所欲者也!”老大夹了 一筷子干烧鲭鱼放在嘴里,果然碰上了那位文学女青年崇拜的目光。老疙瘩 与另一位女青年很谈得来,两人从交换对三好街盗版软件的心得体会开始, 顺便交换了彼此的电话、邮箱、QQ号……这俩小子光顾着自己撒欢儿,完全 忽视了闷头灌酒的张宽,一张脸已经变成了酱茄子色儿。 华哥是善解人意的,吃过主食以后就张罗大家走,“不能再打扰了,你 们老同学多聊聊,我们撤,我们撤!” 半个钟头以后,大家正坐在寝室里心满意足地剔牙,张宽跌跌撞撞地闯 进门,明显是喝高了。张宽的眼光从我们的脸上一一掠过,每个人都感到了 一丝寒意。 “我恨你们!”张宽从胸腔里迸出一声怒吼。华哥和我赶紧过来赔着笑 打圆场,指着老大和老疙瘩,“过分啦,你们俩确实有点过分啦。” “没一个好东西!”张宽转向老疙瘩,“钱,我会还你的,五百年后我 连本带利都还你!我还不上,还有我儿子……” 老疙瘩大惊失色,此时张宽已经完全失控,盯上了华哥,“老不正经的 ,花花肠子最多……在自己地盘混不下去了,跑这里装什么大瓣儿蒜!” 华哥细皮嫩肉的老脸上难得地泛起一阵酡红,勉强自我解嘲,“冲动是 魔鬼,冲动是魔鬼!” 张宽呜呜咽咽地哭开了,“我,我暗恋了整整三年哪,就是没有机会… …” “这里面你爱上哪个啦?”大家问。 “两个我都喜欢……” 见势不妙,我连忙递了一个眼色给华哥,“华哥,要不咱们出去遛遛? 小弟有点事儿正想请教。” 在张宽不断的咒骂声中,华哥和我蹿出寝室,离开宿舍楼百米开外方才 放缓了脚步。 校园里大雪覆盖,一片洁白。华哥和我默默无语,走过冶金馆,走过采 矿馆。夜里小北风一刮还真挺冷,我忙把羽绒服的两个帽子翅系紧了。“有 护翼耶,给你更多的保护!”华哥没话找话。 我满腹心事,没搭理他。两个人顺着自强路,默默地走到“东大红人” 铜像底下。这里号称东大的BBS,大理石底座光滑如镜,从建成之日起,就 被涂满了民间创作的各色流言、抒情诗和污言秽语,学生处和校工多次联合 清剿均无法将其扑灭。某天有位高人在此富有启发性地留下一段帖子:“谁 能告诉我,东大最性感的美妞是谁,最犯贱的傻狗又是谁?”后面是一溜跟 帖,用各种笔迹给出了答案,而且名单还有无限延长的趋势。最下面是一行 白粉笔字,“胡涂乱写——可耻!” 我在台阶上站定了,低着头,吐出一句话:“华哥,我想我有可能是恋 爱了。” 华哥眉头一皱,翻了我两眼,“美女?” “也不算漂亮,不过,肯定不丑。” “才女?” “不是那种小精灵似的,看样子倒不笨。” 华哥盯着我,“王小旗,你确定自己是动了真格儿了?” “这个,”我合计了一会儿,“反正在班里我第一次见到这女孩,就像 挨了雷劈似的,心脏马上绞痛,胃也开始疼。当时我就想,王小旗,你完蛋 了,这就是你一直梦寐以求的终身伴侣啊。” “还有,”我不好意思地压低声音,“我经常会梦见她,而且,梦还是 有颜色的。” “黄色?”华哥当即想到邪道上去了。 “不是不是,我是说我做其他梦都是黑白的,有她的梦却都是五彩缤纷 的……” “够了,”华哥面无表情地打断我,“你跟我来。” 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逸夫楼最东边的阶梯教室。华哥指着后排一张桌 子,“大一的时候我就用这张桌子。” 我定睛一看,桌子的右上角深深地刻了一个“早”字,笔画粗胖,倒像 是华哥的真迹。我不禁肃然起敬,“您这是向鲁迅先生……” “不!”华哥仿佛陷入沉思,“当初我也曾喜欢上一个女孩,犹犹豫豫 地下手晚了,以致成了我终生的遗憾,我这是警示自己,泡妞也须趁早!” “华哥!”我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走出逸夫楼的时候,华哥回过头问我,“那女孩叫什么名字?” “李蓝,李是李清照的李,蓝是蓝色生死恋的蓝!”(P1-6)
无
早晨把这本《没人疼》读完了。
书里鲜明的人物性格,真实有趣的大学生活,若有若无的感情戏码都那么亲切,仿佛不是发生在东“北大”学(这个桥段实在太逗了~),而是在我的身边。
比起那些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的,充斥小男生或是小女生的YY的,曲折离奇到完全脱离实际的的桥段的小说,《没人疼》所展现的生活化的真实校园生活显得难能可贵。
现在的大学生有太多的迷茫,除了学业,交际,恋爱都是课本不会教授的必修课,这时候即便没人疼,我们也更珍惜时间,更疼爱自己渐渐远去的青春吧!
精彩。
幽默的语言,却让我看的想流泪。真真切切的那些生活,还有话语,仿佛我的大学时代还就在昨天。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看的校园小说了,没有那些故作伤感的标题,故作忧伤的姿态。但是,看的让人觉得好亲切。没有故作哀伤,却让人感慨万千。
现在还没有看到结局,便爱不释手,甚至想看慢一点,担心看完就就没得看了。
让我这么喜欢的,一本是草样年华的第一部,一本就是这本书。记得草样年华的第一部也是看了好多遍。
青春只有一遍,书可以看很多次。再回忆里品味过往。
《没人疼》(温文稳问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小说的名字起得很没有意思,不过读完之后,觉得小说写得还有些味道。大学四年的生活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几乎让我们看到他们脸上的青春痘。《没人疼》,风格非常明显,一股脑的网络特色。在作者的自恋、自嘲、自吹的笔墨里,一个真实得接近虚构的校园生活,立体般的站在读者的面前,让我们重温旧梦,重返大学校园的那段青葱岁月。大学生活是抹不去的集体记忆,在王小旗、赵赤峰、老疙瘩这些书中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自己,或是身边某些朋友的影子。我们总能在小说描绘的校园中找到某些似曾相识的东西,不管是食堂的焦熘肉段,还是宿舍里放肆的兄弟夜话,或是那些若有若无的恋爱。作者的文字幽默老到,嬉笑怒骂,自成风骨。可以看得出来,没有生活过的经历,就没有虚构出来的“没人疼”。一切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建立在生活的日常轨道之上的,只不过其高下都是由虚构的好坏来决定的。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挺贴近现实的小说 生活里充满了朝气 活力 但也消沉过 充满了没心没肺 但也掏心掏肺过 生活的喜怒哀乐 尽在其中现露无遗 当青春沉淀下来 还留下什么呢? 一种心态上的沧桑 油然而生 曾经的种种不管是好是坏 都是人生路上的一道路风景线 不可缺少 亦无可替代……
突然想起来的一本书,很不起眼,然后我为了记起这本书的名字谋杀了很多脑细胞和我一段不短的生命。恩,我就是为了记录这个写的这个书评。ps:这本书很有意思,虽说最后还是些微有点难受,不过不妨碍我喜欢它。
我居然老是为突然的奇怪想法浪费时间。。。要工作了。。。
当初拿起真本书的时候,很欣喜。不知为何,看完后,终于明白,原来遇上一本书和遇见一个人一样,也有一种所谓的缘分。 对于挑书,我的方法便是看作者,看出版社,看序言,看简评,然后翻开书看五分钟。郑老伯说过,一本好书,作者有本事在五分钟内吸引你,若然五分钟内的磁力不够强,那么在50分钟内,也是枉然, 看了5遍!!~~懂了许多!~
最早看没人疼,是在报纸连载的,后来在新浪读书狠狠的看了几遍。前半部颓废的校园生活和颇费心思的追逐爱情,每每看了狂笑不已;后半部的临毕业的现实和一点点失去的爱情,又觉得真是没人疼的孩子,好可怜。可是又觉得真的走到一起,每天面对敏感的她,是幸福吗?还是没人疼好,会有一个疼你的人出现。
当初拿起真本书的时候,很欣喜。不知为何,看完后,终于明白,原来遇上一本书和遇见一个人一样,也有一种所谓的缘分。 对于挑书,我的方法便是看作者,看出版社,看序言,看简评,然后翻开书看五分钟。郑老伯说过,一本好书,作者有本事在五分钟内吸引你,若然五分钟内的磁力不够强,那么在50分钟内,也是枉然。诚然,《没人疼》在五分钟内成功的打入了敌人的内部。 最近看05年06年出的书很多,个别同仁说我毫无与时俱进之心,我也接受。没办法,能在Library里面找出这样的书,我就很知足了。而且,这本书长的很新,一般人可能觉得一本书的破烂程度和这本书的好看程度成正比。但是我个人着实有点奇怪,除了少数能让我拿起便放不下的书,我能容许它跟丐帮的出来一样之外,别的书我还真不乐意看到它如此衣衫褴褛的暴露! 你看,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我和它相遇的过程,后面该讲重点的了吧! 《没人疼》名字很好,呵呵,典型的一副受委屈的样子,就让你不忍心拂了它的面子。首先,人家把自己定位很低!我记得自己是一直笑着把它看完的,以至于期间不停的影响小F的阅读,I'm so sorry!我说过,你今天也不会比我好到哪儿去的。 故事是很熟悉的大学生活,从大一到大四,打打闹闹,学习,生活,恋爱,唯一的感觉是作者写的如此真实!书中五个性格各异的人,在四年之后,各有归处,不得不说,这无疑是给正通往毕业路上的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看看,咱们那脆弱的心脏呀,这心跳快都趋近于直线了!书中轻松的讲着一个个小故事,不经意间让人忍俊不禁,并且,人家还是玩儿的灰色幽默,逗人笑了,还会一脸无辜的告诉你,俺们真不是故意的! 北大的漏网之鱼,恨不能把校徽上前面的“东”和后面的“学”去掉,只留“北大”两字、从大一到大四一直求真务实的善良小赵,聪明得一无是处,就是不爱学习、身为法学系却是法盲一个的小刘,正直善良,有点小聪明,却一直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小旗···故事从“邂逅”到“余音”写的都是很多人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一系列事情。五个死党,大学四年的蜕变和选择,也会让人做些许思考。 目前记忆最深的是作者说的一句话,我们喜欢回忆过去,并不是因为过去的发生的事情多么值得回忆,而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年轻!整本书从轻松诙谐到些许感伤,但是却并无遗憾!或许,正是因为它太过真实,竟让人只会觉得:呐,这样就很好了呀!有的人说看了四五遍,我想我是不会的。看过了一遍,这便是我记下的东西,如此,足矣! --某节不想听讲的课上的成果
好小说首先是要有趣——换句学院一点的话说叫阅读的快感。或许这仅仅是我的狭隘之见,不过能让人在读书的时候不顾形象地爆笑出声的东西并不多。对我来说,除了在看《黄金时代》和昆德拉老先生的几本大作时有这种经历之外好象就很少了。说老实话,自打毕业以后我看过的小说数量还是个位数,不过《没人疼》是我一口气就全部读完的一本。阅读快感是最重要的原因,快感一方面来自于那些幽默调侃的文字,另一方面也来自书中描写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校园生活。
“你先用酒精炉烧一锅开水,我到隔壁去,说下面条儿就缺俩鸡蛋——回来咱们煮鸡蛋吃!”
看到这样的对话,少有不乐的。虽然这些理工大学里的文科生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像窗台上的植物一样自由而张扬地生长。读《没人疼》的最大感受是这本书勾起了我对大学生活的怀念,在今天说出怀旧两个字会有矫情的嫌疑,但这确实是我的第一感受。小说里的王小旗可能仅仅是王小旗,也可能是我们自己,或者是那些“烦得要命现在想念得要死的兄弟们”当中的一个。
小说作者在后记里写道,新浪网读书频道的一句话促使他写了这本书:为自己的青春作传。也许他写作的本意只是要记录下自己的个人经历、体验和感受,但在不知不觉中却描绘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状态。大学究竟是什么?对于新时期读统编教材走高考之路的一代人来说,也许是校园本身,也许不过是四年的时光而已。大学生活是抹不去的集体记忆——用小说里的话说,不管是对于上了大学的人还是被大学上了的人来说都是一样。小说里写了王小旗、刘学、赵赤峰、老大和老疙瘩几个人物,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自己,或是身边某些兄弟的影子。而他们所经历的,不过是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带来的冲突,虽然有时不免彷徨、失落,却生活得不失精彩和真实。
2004年,以“80后”为代表的一批写手曾经喧嚣一时。面对写作中存在的单纯、忧伤、自恋、反叛等倾向,不少作家、批评家尖锐地指出,当下青春文学存在的“秋意太浓”、“残酷青春”的倾向,已对青少年阅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与充斥着颓废、迷茫、动荡、反叛,甚至是性、凶杀与毒品的某些所谓青春文学相比,《没人疼》则可以说是一本干净的小说。不再是一味的风花雪月、为情所伤,一味的离别和思念。书中没有什么特别戏剧性的情节,所有的不过是接近于原生态的校园成长记录。从现有的作品来看,青春文学的畅销绝对不是偶然现象,更不仅仅是出版商包装运作的结果。对于一本书来说,最重要的是它与读者之间产生的共鸣。中国的大学成百上千,大学里的学生成千上万。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讲,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人生,但只要是在90年代上过大学的人,总能在小说描绘的东大校园中找到某些自己似曾相识的东西。不管是食堂的焦熘肉段,还是同一屋檐下的兄弟夜话,或是那些若有若无的爱情。生活本身可能没有小说精彩,但是对于走过大学时光的人来说,这段经历总是值得怀念的。
青春的最大问题在于只有当它消逝之后你才会意识到它曾经存在并且曾经美好。在小说的结尾,已经毕业的几个主人公又重新聚集在一起,而对于更多人来说,大学时代曾经一起指点江山的那些兄弟们如今已经散布在全国的各个角落,重新聚首的机会也只剩下了理论上的可能。这也是我在一路爆笑看到结尾的时候忽然有些伤感的原因。或许把《没人疼》归入青春文学这个概念有点勉强,这本书不是对于青春的执着和迷恋,而更多的则是对远去的校园时光的回首和俯瞰。
周国平说,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在青春文学的出版已经有些良莠不分的今天,其实影响它继续发展的原因,并不全在于这类小说的题材已经使读者感到厌倦,而在于缺少真正立足于生活土壤的精品。对青春的关注,本身也是对人的关注,而这正是文学的本意。《没人疼》里的王小旗祝福李蓝,而青春文学,同样需要读者的支持与祝福
昨天夜里又看了一遍这本书,这是我第5次看这本书了,书中的很多情节似曾相识,如昨日黄花,虽已远去,却人走茶不凉。
每一篇、每一段都表现着搞笑,在工作、生活之余,捧起来看看,的确让人捧腹。
不过最后的结局似乎有些司空见惯,也许会在姊妹篇《招人烦》中继续主人公的搞笑故事,让人有些期待。
同感。极少数的一口气看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