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暗杀

左玉河 北方文艺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北方文艺  

作者:

左玉河  

页数:

228  

前言

  提起暗杀,人们自然会想到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豫让、聂政,会想到刺杀秦王赢政未遂而死的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慷慨悲歌的壮烈场面,令多少英雄豪杰心仪神往,激励着多少热血志士勇往直前。  先秦时代的刺杀义举,铸就了中国古代的侠客精神。  不畏强暴,矢志不渝,敢于牺牲,为了道义而孤注一掷,不惜抛弃项上大好头颅,其气壮山河之举,义薄云霄之概,真乃民族精神之体现。  暗杀是一种手段,本身无所谓正误优劣,但暗杀行为的确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为了人间的正义和公理,铲除邪恶,仗义扶危,除暴安良,匡扶人道,挺起三尺龙泉剑,刺杀奸臣佞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这样的刺杀,就是正义的刺杀,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义举。  相反,则是非正义的暗杀,是对人类真善美的亵渎,是对人间正义的毁灭。非正义的暗杀,是必定要受到正义和良知谴责的。  暗杀可分为政治暗杀与个人谋杀两种。个人之间因私人恩怨而产生矛盾,因恩怨而引发仇恨,为泄私愤而进行暗杀,是个人暗杀;个人及家族因蒙冤而复仇,因复仇而进行刺杀,同样也是个人暗杀。个人之间的暗杀,冤冤相报,仇杀不已。血淋淋的杀戮背后,是人性的丑恶,是良知的泯灭。这种个人谋杀,尽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有意义的举动,因而并不值得提倡和效法。  政治暗杀,是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采取的一种斗争手段。它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屡见不鲜。当博弈的政治势力之间力量不对称,矛盾无法调和并且弱势者处于激进状态之时,就会选择政治暗杀。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方式,暗杀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矛盾激化到了一定阶段,政治暗杀就会成为矛盾的爆发点,同时也成为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一种极端的解决方式。通过这种极端手段,一些矛盾更加激化,或者说处于临界状态,矛盾也可能发生重大转变,政治暗杀的作用就在这里。当一般民众不能决定国家前途的时候,各方政治集团就会通过暗杀来解决冲突。如果没有形成完善的和平解决矛盾的机制,如果民众的利益和意愿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到体现,政治暗杀事件就难以避免。  然而,清末革命党人的政治暗杀,却有着与此不同的丰富内涵。  清朝末年,专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出卖国家主权,对内横征暴敛,血腥镇压。中国已经陷入了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中,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为了实现国家的强盛,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他们十分重视暗杀手段,把政治暗杀作为武装斗争的一部分。他们认为,革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宣传,二是起义,三是暗杀。革命与暗杀二者相辅并行,暗杀可以推进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高潮的到来必须辅以暗杀的手段。尤其是当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屡遭挫败之后,他们更想孤注一掷,用暗杀手段直捣清政府的老巢,推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这样,政治暗杀便应运而生,暗杀风潮弥漫于清末社会。  清末民初的政治暗杀,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当政者对异己的暗杀,二是在野的革命者对统治者的暗杀,三是外国势力对中国政治人物的暗杀。而辛亥革命之前,基本上只有革命党人从事的政治暗杀,清政府觉得判定有罪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捕要杀完全可以公开进行,故较少采用暗杀手段。反清排满的革命党人没有公开生杀予夺的大权,只好采取暗杀方式解决问题。  政治暗杀,是清末革命党人反清革命的一种特殊方式。  暗杀作为暴力革命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辛亥革命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据初步统计,清末总共发生了50多起暗杀事件,其中比较重大者达19次之多。如1900年史坚如谋刺两广总督德寿、1905年吴樾刺杀出洋的五大臣、1907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1910年汪精卫谋刺摄政王载沣、彭家珍炸死宗社党魁良弼等等。  清末革命党人暗杀风潮的规模之大,暗杀事件之多,暗杀手段之多样,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它不仅对于推翻专制腐败的大清王朝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到民国初年仍然成为影响时局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宋教仁被刺案、陶成章被刺案、陈其美被刺案、廖仲恺被刺案等等。因此,政治暗杀,是辛亥革命中不可忽视的历史内容,是一份很值得后人玩味的宝贵遗产。  在人们的印象中,暴力暗杀是恐怖行为,是草莽武夫之所为。而辛亥时期慷慨赴死的革命义士,则多为官宦少年和富家子弟,或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热血青年。他们不是赳赳武士,而是赢弱文士,是接受了近代民主共和观念的知识分子,甚至很多是接受过海外教育的留洋学生。因此,当时从事暗杀活动者,并不是一般的社会底层贫民,更不是为金钱地位所收买的职业刺客,而是出身于良家的大好热血青年。他们从事暗杀的目的,是为了促成革命,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清末参与暗杀的革命党人,是20世纪中国的风云人物。孙中山、黄兴、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吴樾、陈独秀、汪精卫、徐锡麟、秋瑾、赵声、仇鳌、陈其美、陈炯明、刘师复、俞培伦、温生才、李沛基、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彭家珍等等,都曾经参与到清末暗杀风潮中。这些革命党人组建了许多专职暗杀的团体,策划了一起起震惊中外的刺杀事件。  清末革命党人之所以要进行暗杀活动,并不是由于他们与刺杀对象之间有什么个人恩怨,更不是为了寻私仇而进行报复。他们与暗杀对象之间并无个人恩怨,甚至素不相识。他们的恐怖暗杀活动,虽然表面看来针对的是清政府的高官大吏,是要消灭专制政府统治者的肉体,但实际矛头所指向的,是封建专制政体本身。他们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政体,是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是为了追求民主、共和、宪政与人权的高远革命理想。  正因如此,清末革命党人的政治暗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恐怖主义,更不是一般人的个人作为。暗杀者的身份不是所谓暴民,而是追求民主、人权、宪政的革命者,是甘愿为民主共和而“敢以颈血溅诸侯”的英烈义士。这些暗杀者,是一群怀抱救国救民之志的革命理想主义者,是一群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的仁人志士。  他们,堪称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  清末革命党的暗杀活动,具有鲜明的历史烙印。他们倾慕司马迁笔下的豫让、聂政等人,但又摒弃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私人恩怨。他们明白表示,他们所进行的暗杀,目的是为了“宏大汉之声”,是为了“种族之恩,祖国之恩”,是“为民请命”。他们在继承了中国传统侠客敢于牺牲,不畏强暴,一往无前的豪侠精神的同时,还力倡勇敢之风,力提矢志不渝之气。  舍生忘死,玉石俱焚,我以我血荐轩辕。革命党人慷慨赴死,毫不畏惧,用自己的鲜血浇铸了中华民族之魂。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慷慨赴死,有着像吴樾这样坚定的理念:与其奴隶以生,不如不奴隶而死!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少数英豪血淋淋的人头,化作广大民众的指路明灯,引导和推动着反清革命运动。  革命党人用炸弹、匕首、子弹,惊醒了沉睡的国人,动员他们投入反清革命的时代洪流中。  清末革命义士的暗杀主义,乃中国古代游侠刺客精神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暗杀活动的结晶,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  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复杂多样,但其暗杀思想却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欧洲尤其是俄国传来的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二是中国古代由来已久的尚侠、尚勇之刺客传统。  清末革命党人多为留学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在日本接触到了俄国无政府主义者,阅读了不少俄国无政府主义的宣传品,对“虚无党”、“民粹党”刺杀俄国沙皇英勇事迹钦佩不已,并加以仿效,加以崇拜,逐渐产生了以个人暗杀方式推进武装起义、革命排满的思路。  《史记·游侠列传》对中国古代游侠描述道:“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信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每到历史的大转折时期,游侠都踊跃参与着革故鼎新的主流政治活动。革命党人从中国传统游侠身上看到了民间正义力量的存在,对荆轲、专诸式的刺客加以推崇。在清末革命党内部,以任侠敢死的精神勇于实践者,几乎成为普遍风气。这些矢志于暗杀的革命志士也以游侠相称,如吴樾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孟侠,秋瑾自号“鉴湖女侠”等,他们的理念便是“誓捐一死,以少尽力于我同类,而剪除一仇敌”,古代的荆轲、聂政也都成了他们的精神尊崇对象。  1903年,壮游以山海、军人、游侠、社会、魔鬼五魂写成《国民新灵魂》一文说:“共和主义、革命主义、流血主义、暗杀主义,非有游侠主义不能担负之。”他们以游侠精神为其他革命手段的人格支柱。许多革命党人,正是以这样的游侠精神参与到推翻专制政府的反满革命斗争之中。  对于清末革命党人的刺杀活动,有人将其与中国古代侠客行为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其云:  “自贯高、赵午之后,寡闻刺客之事。盖怀柔者中央所倡,游侠者中央所禁也。清末刺客忽炽,非满汉之争愈烈,革命之意愈迫,亦兵器之工日精,思想之学日新也。而近之刺客与古也不同。东周义士,太史公以为主意较然,不欺其志者也,然或养士以报,或一饭不忘,古诗云:‘惭无灵辄,以报赵宣’者也。如荆轲者卫国人,安得有报燕之志哉?而王僚、阖闾,又安得有优劣之辨乎?惟今孟侠、兆铭、家珍、锡麟等,为国家民族故,视头颅如巾栉,虽私惠而未敢忘,真国士也,比古之四大刺客,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其炸弹横飞之时,满清贵胄人人自危,终至心碎胆寒,愿作富家翁,而不愿苟延社稷。故不久清室旋亡,刺客之力十之二三也,于其人则彭家珍,于其地则广州最可彰见也。后人不知此,故孟侠铜像不立,良以悯哉!”  中国传统的游侠精神与俄国无政府主义之完美结合,造就了革命党人充满血性的个人英雄主义乃至恐怖主义。中国游侠与俄国刺客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清末革命运动中英勇无畏、慷慨赴死的革命烈士。  “孔曰成仁,孟曰成义”,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专制残暴的大清皇朝,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以最极端的暴烈方式,表达对封建专制政府的愤怒,成为革命党人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

内容概要

  弱书生洒一腔热血做一世豪杰
  大丈夫怀万古心胸成千秋伟业
清末民初,一群本色书生,海归学者,怀着一腔热血,以头颅颈血向强敌宣战,以手枪和炸弹直杀得清廷胆颤心寒。然后从容就缚,宣讲主义,慷慨赴死。这些壮举是辛亥大潮中最美丽的浪花,其行为震烁荒古。传颂千秋。

作者简介

  左玉河,1964年10月生于河南新乡,历史学博士。1998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社会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版有《中共情报首脑李克农》、《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幕僚》、《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张东荪传》、《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失去的机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再认识》、《近代中国婚丧嫁娶》、《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等专著,主编有《历代上皇帝书》、《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近代启蒙思潮》(1924—1949年)、《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丛书》、《五四风云人物文萃》、《图说中国文化》等。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清末暗杀风潮之先声
 一、史坚如两番刺德寿
 二、万福华刺杀王之春
 三、横滨暗杀团谋刺铁良
 四、王汉北上刺铁良
第二章 暗杀时代的到来
 一、杨笃生在上海扩大暗杀组织
 二、秘密成立北方暗杀团
 三、吴樾血溅五大臣
 四、暗杀时代之到来
 五、推崇虚无党的恐怖暗杀
 六、韩衍鼓吹“弹丸政治”论
第三章 光复会的暗杀活动
 一、以暗杀为主旨的秘密团体
 二、徐锡麟连发七弹杀恩铭
 三、鉴湖女侠慷慨赴义
四、王金发的刺杀义举
第四章 未遂的刺杀密谋
一、梁铁君谋刺慈禧太后
二、掀起反清革命高潮
三、杨卓林谋刺两江总督端方
四、孙毓筠再次谋划刺杀端方
第五章 同盟会掀起暗杀高潮
一、汪精卫义愤北上
二、刺杀摄政王
三、慷慨歌燕市
第六章 暗杀风潮的持续高涨
一、恐怖的支那暗杀团
二、温生才刺杀孚琦
三、林冠慈刺伤李准
四、李沛基炸死凤山
第七章 平津同盟会的暗杀
一、张先培刺杀袁世凯
二、彭家珍冒名杀良弼
结语 革命党暗杀行动的震慑力
主要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再回头来说广州方面。  两广总督德寿闻知郑士良发动惠州起义,非常惊慌。他急忙调派大队清军前去弹压,郑士良的惠州起义军处境危急,最终失败。但在起义军与清军进行激战之时,在广州负责策应任务的史坚如等人并没有停止革命活动。为了打乱清军的部署,瓦解清军军心,鼓舞革命党人与起义军的士气,他们力图在广州举事响应,但苦于军械缺乏、准备不足,屡不成事。为此,史坚如提议暗杀清廷在广州的三位军政大员,然后再联合会党趁乱攻占广州,以此来接应惠州起义。  史坚如对革命党人邓荫南说:“如果杀了粤之渠魁,广州必乱,其中枢无主,我师必宽,各路起义部队必然得心应手。粤省一定,即可出师北向。”  史坚如的暗杀计划,得到了邓荫南的赞同与支持。  邓荫南(1846—1923),原名松盛,字有相、荫南,排行三,又称邓三,广东开平人,开平公学堂及檀香山华文学院肄业。他早年到檀香山谋生,后经营农场和蔗园,成为当地的富商。他性情慷慨,乐于助人,深得华侨和当地土人敬重,与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交往甚密。1894年与孙中山见面后,就加入兴中会,被推为值理。次年,他变卖家财充革命经费,回国参与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后,他避居澳门。1898年,他与宫崎寅藏等人在广州设立东亚同文会,作为继续开展革命活动的掩护,并筹措款项,协助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反清革命。1900年,邓荫南与史坚如在广州策应惠州起义,被委为广州方面民军总司令。  邓荫南与史坚如等人决定:黄福负责去炸广州将军衙门,李植生去炸陆军提督郑润材,史坚如亲自去炸两广总督德寿。这三大员是清政府在广州的三个最高军事负责人,而两广总督德寿显然最为重要。因此,史坚如暗杀德寿的任务,就显得特别艰巨。  两广总督德寿,原为广东巡抚,因为两广总督李鸿章北上,他署理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是广东地方的头号军政人物。德寿署理两广总督后,觉得广东巡抚衙门的警卫和围墙比两广总督署可靠,所以仍旧住在广东巡抚衙门后面的官邸里,并没有搬到两广总督署去住,而且在巡抚衙门加强了警戒。由于广东巡抚衙门戒备森严,史坚如等革命党人很难下手。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惠州一带发动武装起义,广州城里已是风声鹤唳,人心动摇。德寿知道自己是革命党人暗杀的首要目标,如惊弓之鸟,深居简出,故在巡抚衙门住所附近,更加强了警戒,真可谓戒备森严。即便是德寿离开巡抚衙门的时候,也加派了许多随从和护卫进行保护,革命党人要想向他投弹或者开枪行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初,史坚如从香港秘密购置了29箱炸药(每箱50磅),以备同时爆炸广东巡抚衙门、广州将军衙门和桂香街安勇大营之用。但贮藏炸药的秘密据点不幸被清军官兵查获,遂使同时爆炸的计划落空。  但史坚如并不气馁,一方面重新购置炸药,另一方面勘察广东巡抚衙门地形,寻找刺杀机会。  史坚如、练达成、宋少东等人亲自来到巡抚衙门周围,勘察地形。  德寿居住的巡抚衙门后园围墙外,是一条小巷,叫后楼房巷。史坚如发现,在巷子的北边有一排民房,如果从房子里挖地道,直通巡抚衙门后园德寿住宅,然后乘夜晚德寿熟睡之际,用炸药即可将其送上西天。  他们认真勘察了督署的地形后,决定用爆炸的方法炸毁巡抚衙门。史坚如将低价卖出的部分家产所换得的3000元,从香港再次购得烈性炸药二百多磅。然后,他以朋友宋少东夫妇的名义,在广东都督署的后花园附近租了一间民宅。  10月23日,史坚如、苏焯南、宋少东夫妇等几位同志搬入租赁的民宅,并于当晚悄悄地用轿子将炸药运送到租赁的房子里。用远视测量法测好了德寿的卧室方位和大致距离后,史坚如让宋少东夫妇出去,住到另外一处地方,自己与苏焯南、练达成和胞兄史古愚等人从租住的住宅内,向督署方向挖掘地道。  他们白天睡觉,晚上则彻夜工作,艰难地挖掘地道。这条地道,从他们租住的房屋一直通到预计的德寿卧室的下面。  10月26日晚,史坚如与苏焯南、练达成、史古愚等人苦干通宵之后,终于挖通了从住宅到督署的地道。他们把满装二百多磅炸药的铁罐放到地道尽头,装好雷管与导火索。  次日凌晨,史坚如亲自点燃连接导火线的一根土香,把另一头拴在炸药引线上,然后锁上屋门,匆忙撤离现场。  史坚如出西门,练达成等人出南门,约好在开往澳门的江通轮上聚集,静等着一声爆炸巨响,把德寿送上西天。  他们乐观地估计,埋设的炸药爆炸后,会炸毁都督署,德寿就会立即毙命。  但奇怪的是,史坚如等人上船后,并没听见预想中的爆炸声。史坚如在纳闷之余,决定让其他同志先行离开广州,独自进城查看情况,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史坚如很快回到宅所,走进地道,仔细检查了埋设的炸药。原来,秋日气潮,引爆炸药的引线失灵,埋设的炸药未被引爆。此时已近中午,进出都不方便,史坚如料想德寿此时肯定不在卧房,便决定留在屋里,等到明天清晨点燃引线之后,再离开广州赴香港。  10月28日清晨,忍饥挨饿了一昼夜的史坚如,亲自点燃土香,接好了引线,自觉万无一失,才离开了那间房子。基于上次未能成功的教训,史坚如这次点燃土香后并未马上远走。他决定暂不离城,以观结果。于是,他来到西关长老会第一支礼拜堂,在传教士毛文明(此人也是兴中会会员)家中坐等成功的消息。毛文明劝其赶快离开赴香港,史坚如坚持留下来,一定要等爆炸后再离开。  由于连日来劳累,史坚如很快就蒙咙地进入梦乡。  突然间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史坚如顿时被震醒。  他高兴异常,以为大功告成。  史坚如等人埋设的炸药引爆后,威力确实很大,把巡抚衙门炸毁了二十多米,浓烟在广州上空弥漫。炸药爆炸后,抚署后墙被炸塌,德寿被巨大的爆炸力震得从床上掉到地下,但并没有受伤。从睡梦中惊醒的德寿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滚到桌子底下,浑身哆嗦个不停。  由于德寿的居室偏离爆炸的中心,德寿幸免于难。  史坚如想尽快得知爆炸后巡抚衙门的情况。他听到教堂仆役从外面进来说,抚署后墙炸塌数丈,6死5伤,德寿只是从床上震落到地下,没有被炸死。  史坚如听说后,表示怀疑。200磅的炸药的威力,足够将德寿的卧房炸得片瓦无存,怎么德寿仅仅是摔下床而已呢?他决定冒险亲自到抚署爆炸现场去查看。  革命党人胡心泉见状,极力加以劝阻,但史坚如仍然坚持要去探看究竟。胡心泉无奈,只好雇了一顶轿子,陪史坚如悄悄来到事发地点。只见巡抚衙门被炸现场一片混乱,衙役和一般平民到处乱串,气氛非常紧张。  史坚如打听到,抚署花园附近的平民被炸死炸伤了几个,巡抚衙门的卫兵也被炸死了几个,但德寿本人真的是只被震下床榻,并未被炸死。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暗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