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暗示

韩少功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韩少功  

页数:

413  

字数:

33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暗示是意义的渗透,也是对感官和心智的一种考验。人们之所以无视生活的种种暗示,并不是他们所辩称的忙碌和辛劳,更多的是一种逃避和躲藏。一个心灵萎缩的人是经不起纯净目光和朴素实物的直视的。习惯于陌生化生存的现代人竭力回避那些过去曾经熟悉的事物,虽然他们也时常作出怀旧的姿态,但是,他们不愿去追问,不肯去挖掘灵魂的积垢。在《暗示》中,韩少功对那些熟悉事物的分析和价值重估,是令人心惊的。从文革时代的忠字舞、《红太阳》、铁姑娘到当下的电视剧、卡拉OK广告、行为艺术,作家都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完成无声的解构。韩少功发现,文革中全民皆舞的疯狂,并非完全是政治热情的表达,他以一语道破真谛的神情告诉人们:“忠字舞就是那个时代的迪斯科和恰恰舞。”在一个政治奴化和心理强制的时代,人们在集体狂欢中寻求发泄。

作者简介

韩少功,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1982)、副主编(1983);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天涯》杂志社社长(1995)、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等职。现居海南。主要文学作品有《韩少功系列作品》(九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长篇随笔《暗示》,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1981),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1997),全国鲁迅文学奖(2007),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7)以及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字(2002)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被两岸三地专家推选为.“二十世纪华文百部文学经典”之一。作品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书籍目录

自序
前言
卷一:隐秘的信息
 言说之外
 场景
 家乡
 色
 眼睛
 面容
 相术
 讪笑
 证据
 默契
 声调
 铁姑娘
 骨感美人
 老人
 方式
 抽烟
 军装
 时装
 裸体
 颜色
 忠字舞
 俄国歌曲
 《红太阳》
 富特文格勒
 乡戏
 遮盖
 鸡血酒
 仪式
 墨子
 代沟
 生命
卷二:具象在人生中
 空间
 记忆
 爱情
 女人
 独眼
 忏悔
 朋友
 身份
 精英
 摇滚
 母亲
 无厘头
 亲近
 迷信
 传说
 情绪化
 感觉惯性
 岁月
 座位
 角色
 性格
 聪明
 观念
 距离
 劳动
 怀旧
 时间
卷三:具象在社会中
 近事
 文以载道
 夷
 野言
 粗痞话
 考字
 党八股
 镜头
 卡拉oK
 广告
 电视剧
 学潮
 《国际歌》
 领袖
 团结
 甘地
 电视政治
 包装
 行为艺术
 书
 进步主义
 触觉
 痛感
 商业媒体
 M城
 教堂
 城市
 假冒产品
 郊区
 拥抱
 天国
 文明
 儿童
卷四:言与象的互在
 真实
 月光
 秘密
 消失
 语言
 词义
 慧能
 暗语(含暗语一:地主;暗语二:开会;暗语三:小姐;暗语四:饥饿;暗语五:革命;暗语六:错误)
 疯子
 医学化
 非医学化
 潜意识
 伪善
 言、象、意之辨
 烟斗
 虚词
 残忍
 极端年代
 地图
 麻将
 沉默者
 乡下
附录一:人物说明
附录二:索引
附录三:主要外国人译名对照表
附录四:《暗示》台湾版序

章节摘录

  言说之外人是一种语言生物,但是在言说之外,人的信息交流和智能反应,其实从未停止和消失。婴儿不会说话,仍有欢乐或烦恼的情绪可察,有要吃或要拉的哭声可辩,抽出嘴里的指头一指,是要奶瓶还是要布娃娃,父母一般并不会误解。  聋哑人没有听说能力,即使也不曾上学念书,仍不乏思想和情感的反应,可以胜任劳作、娱乐、交友乃至政治等诸多繁杂的人间事务,他们闪闪发亮的眼睛有时让人暗暗心惊,似乎那样的眼睛更能洞观一切。  正常的成年人也不是时时都需要语言。生活在北欧和希腊的很多人都善于沉默。北美印第安人对沉默更有一种特殊的欣赏,好朋友见面了,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好说,也没有必要多说,抽烟,喝酒,吃肉,听窗外的风雪,看眼前的炉火,好几个钟头内也说不上几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这正是他们之间深切友谊的更准确和更完美的表达方式。宋代学者程颢说过:“朋友讲习莫如相观而善。(见《二程遗书》卷三)”法国思想家福柯也说过:“我们的文化很不幸抛弃了许多东西,沉默即其中之一。(见《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在很多时候,沉默不仅仅是语言的慎用,而是彻底的删除。面对突然车祸时的极度恐惧,投入两性交欢时的极度亢奋,路见不平时的极度愤怒,终子看见一球破门时的极度欣喜,能造成人如常言说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实际上只是语言的空白。但这个时候的人其实并不傻。恰恰相反,如果他们的脑子里还纠缠着名词、动词、复合句甚至格言警句以便决定下一个动作,那倒是真正的傻和特别的傻了。  前人把这种语言空白之中的意识反应称之为“直觉”,或称之为“潜(下)意识”和“无意识”。我们暂且接受这些命名——虽然我们终将知道这里沉积着语言崇拜论的偏见。在这里,“无”意识其实是“有”意识,“潜”意识其实是“显”意识,只不过是超越语言和废止语言的另一种意识方式,名之为“无”与“潜”,并不准确。借重这种意识方式,图画、照片、雕塑、舞蹈、音乐以及无声电影,都曾大规模参与过文化的营构;同样是借重这种意识方式,当代的摇滚、时装、卡通画、游戏机、行为艺术等等,顺应着各种电子设备对声象的远程传输功能,更是在发动着一个个全新的文化浪潮,重新夺回一片片曾经由文字统治的领地,哪里是“无”?哪里是“潜”?  读书识字是重要的,但远不是智能活动的全部。很多人一直认为,书面的语言叫做文字,文字运用构成了人类与低智能生物的重大区别,也成为人类得以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特殊优势。也许是基于这种理解,“文明”、“文化”、“文雅”、“文治”等中文词都是“文“宇当头,“文”人和“文”士几乎成为文明的当然代表:这些食草食肉然后食“文”的物种,出入于学府,戴着眼镜或夹着精装书,以学历、学位作为自己精英身份的证明,作为自己理直气壮进人权力等级上层的凭证。但他们在语言之外的智能活动里既没有受过足够训练也没有经过严格考核,其智商一定会比一个文盲更高超?对世界的认知一定会比低学历者更通透?——我以前对这一点缺乏足够的警觉。  《淮南子》记载:“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有前人说,天降粟雨是对人间出现文字的庆祝。其实我觉得那更是一种警告,一种悲悯,一种援救,暗示着文字这种不祥之物将带来乱世,遍地饥荒已为期不远。  不然的话,寂黑长夜里的群鬼为何号哭不休?  ……


编辑推荐

  2002年,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授奖词:韩少功的文字一直呈现着一个探索者和怀疑论者的坚定面容。他智慧的笔触,时刻渴望在历史、文明和语言的死结中突围,这迫使他的写作必定更多地关注被压抑和被遮蔽的生活真相。韩少功把写作变成了一种高难度的自我较量,他用语言反抗语言。用具象反抗概念,背后却在找寻语言与内心焦虑之间的秘密通道。他的写作已经成了文体变革和精神探索的象征,这个象征,因为有了2002年度出版的《暗示》,开始初具经典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暗示 PDF格式下载



我们生活在这复杂的时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在透露着什么呢 我在搜寻答案~


虽然看不太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