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设计色彩基础

陈嘉全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陈嘉全  

页数:

119  

Tag标签:

无  

前言

把色彩基础等同于色彩写生,实在是一场误会。结果,画了几年画,对色彩基础知识知之甚少的现象屡有发生。我曾做过测试,把我院一至四年级的同学分别请了五六位,向他们提了几个属于ABC性质的色彩问题,结果,答全的没有,原色、问色、复色分不清的则有好几位,真有点啼笑皆非。把所谓写实色彩、图案色彩(又称装饰色彩)及色彩构成分立成三门不同的课程,也是一场误会。色彩构成是先进的、现代的;图案色彩则是传统的、过时的之说,也有点啼笑皆非。因为,这三门所谓独立的课程恰好是色彩基础的完整内容,将三者野蛮割裂,并非是高明之举。形和色是视觉现象的两大基本因素,也是视觉艺术需要认识并作为表达元素的基本内容。形分平面与立体的两大类,基本构成元素则是点、线、面。色的基本知识包括光色原理与色彩原理两个方面。光原色、固有色、环境色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人对色彩的认识;原色、间色、复色以及色相、明度、纯度等知识,构成为色彩的原理与运用规律。上述内容,都是合格的专业视觉艺术工作者应该知道的基础知识,而且更要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科学家牛顿解开了光色之谜。他把看似无色的日光分解成七色光,还假设各种物质有吸收和反射色光的能力,人的眼睛看到的则是各类物质反射光在眼球中形成的视觉现象。这个伟大的发现使色彩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使西洋绘画产生了新的风格与流派,印象派绘画中有关色彩造型手法的创造应该感谢牛顿的科学发现,同时还无形中开辟了一条视觉艺术与科学技术既结合又竞争的新路,并直接拉开了与西方传统美术和东方美术之间的距离,这或许是造成“先进”与“过时”错觉的原因所在。作为专业的色彩基础课程,应该把色彩的由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应用规律等等条例清晰地讲清楚,并且要做有机的、综合的应用实践练习、再深一步,测试有关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对色彩的认知,历史与特色的了解与掌握,这类修养越多,实践的成效就越大。陈嘉全老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科班油画出身能写出这份教材,实在难能可贵。其可贵之处在着力于教学实践的总结,以启发式教育所赋予学生的趣味与热情。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学术发展的趋势。绘画与设计之间本来就没有必要筑起人为的鸿沟。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陈嘉全老师的色彩基础教学实践是成功的,衷心祝愿他在今后的努力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是以目前设计色彩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本科学生鲜明的个性、追求和注重表现自我意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归纳了有关平面色彩、立体空间色彩及创新色彩三方面训练模式的教学内容,由于首版深受学者们的推崇,因而此次应邀再版更完整地再现了其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色彩理论知识,以及创新意识的挖掘,为培育具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陈嘉全,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造型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师承刘海粟校长及苏天赐等艺术大师。长期从事高校素描、色彩教学及油画创作,多次参加海内外大型美展并屡次有杰出作品获奖,作者有20余年的色彩教学经验,着力于教学实践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平面——色彩训练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原理  1.光与色彩的关系  2.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区别 第二节 色彩的使用  1.色彩的混合  2.色彩的重置  3.色彩的并置  4.色彩练习初步  5.中国传统的色彩方法 第三节 色彩的表现  1.理性——有序的色彩具象表达   (1)静物   (2)风景   (3)人物   (4)人体  2.感性——无序的色彩意象及抽象表现   (1)多种表现手法的色彩感觉训练   (2)综合材料的色彩表现   (3)材料的使用   (4)视觉-直觉   (5)感觉-联想第二章 立体、空间——色彩训练 第一节 平面绘画色彩的立体转换  1.色彩的立体传达  2.色彩与形态  3.色彩与质感  4.色彩的和谐统一 第二节 色彩在空间中的表现  1.色彩与空间环境  2.视觉(静态、动态)  3.感觉(错觉、幻觉)  4.模拟立体空间色彩效果训练第三章 拓展性——色彩训练 第一节 拓展性训练  1.挑战大师  2.设计色彩探究   (1)传统、民俗   (2)当代设计作品 第二节 互动、总结  1.名师点评  2.兄弟院校学生作品展示

章节摘录

插图:从绘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色彩在表现和应用发展上,也是由于科学进步的影响才有显著的进展。我国社会由于长期处在封建统治时代中,科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反映在绘画表现上虽然也曾从域外传人过凹凸法,但在悠久的传统上强烈的立体阴暗技法并未被采用,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我国的绘画传统并不重视立体明暗的表现,更不等于说我国绘画传统不重视写实,因为绘画方法的写实与否并不决定于表现手法。我国晋唐以前的绘画是着重于彩绘的,到了唐宋时代也还讲究大着色画,历朝院体书及民问绘画却一直保持着古代的优良用色传统,使用丰富强烈的色彩,然而不论是以色彩为主或以用墨为主,其写实精神却是一致的。这从历代许多著作和许多伟大的绘画作品中都可找出证明;例如六朝时,伟大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在他所著的《六法论》中就用“随类赋彩”这四个字,给中国绘画的色彩方法立下了写实的根本法则。根据这个理论,唐代的张彦远更补充说画人物要画他生动的神气“须神韵而后全,若气运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遵,空善赋彩”,就不能算好。他反对“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就是说,画人不能单求表面相似,必须刻画他的精神实质。在传统色彩的使用上,采取单线平涂的方法,因而创造了独特的风格。假如研究一下我国的线描以及色彩平涂的方法,就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的用色方法,由于几千年宝贵经验的积累,在表现目的上是要求写实,在方法的运用上是科学的。例如:宋代的刘道醇在他的画法六要中就已经谈到画画要“彩绘有泽”。什么是彩绘有泽呢?就是说在色彩的使用上要注意到色彩生动的效果。清代的费漠源也说:“设色之妙,妙于浑化,丑莫丑于浓弥。”浑化呢,就是说层次虽薄,但要表现得浑厚,想要表现得浑厚就不是浓浊。浓浊就是完全失去了表现力的浑浊。在传统色彩的使用上,尽管还仅局限于平涂的范围,缺乏强烈的光暗对照和立体表现,但实际上并不缺乏科学的见解,是和进步的科学方法互相一致的。因为在具体使用时,结合线的运用,它既重视体积和质感的表现,同时也根据色彩的个性、相关性以及色彩的对照原理,取得应有的表现效果。


编辑推荐

《设计色彩基础(第2版)》结合当代本科学生鲜明的个性、追求和注重表现自我意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归纳了有关平面色彩、立体空间色彩及创新色彩三方面训练模式的教学内容。色彩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可以说,没有哪一种设计可以不使用色彩知识。具有如此广泛用途的传统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正逐渐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技术手段上、色彩组合关系上、媒介使用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看待这门课程的视点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设计色彩基础 PDF格式下载



赞一个,备课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很快,OK


很高兴能看到陈老师的书


内容丰富,要是带光盘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