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余积勇公共艺术作品

余积勇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余积勇  

页数:

284  

内容概要

  《余积勇公共艺术作品》是余积勇公共艺术设计的作品集合,以艺术作品展现历史的皱褶,最原始的艺术原本就是公共艺术,由观赏者赋予艺术作品的意义。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艺术评论,及一些相关的图片文献。

作者简介

余积勇,1956年1月18日出生于浙江慈溪。1959年移居上海。1976年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任职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雕塑进修班毕业。1984年参加《五卅运动纪念碑》设计竞标获第一轮设计方案竞赛优秀奖。1986年参加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任职上海油画雕塑院。1987年参加《五卅运动纪念碑》设计竞标获第二轮设计方案竞赛一等奖。1989年参加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古老的传说》青铜,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牌奖。《构图8510》锻铁,参加“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展”。《球形系列》综合材料,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虹桥俱乐部收藏。1990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五卅运动纪念碑》落成,现树立在上海市南京路五卅广场。1991年《太极》综合材料,参加“第二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方案竞赛获三等奖,合作者建筑师邢同和。1995年《五卅运动纪念碑》参加“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览”,获国家文化部、建设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优秀作品奖。从上海油画雕塑院辞职。1998年《结9808》青铜H350CM,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收藏。2002年《结0011》青铜H280CM,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收藏。2005年《结0510》不锈钢涂漆H225CM,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收藏。《结0012>不锈钢H270CM,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收藏。2009年《国歌》青铜H1000CM,现树立在上海市大连路绿地国歌广场,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2010年《石语》花岗岩不锈钢H500CM,现树立在上海世博园区后滩公园,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大奖。2010年《飞翔的心愿—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纪念碑》不锈钢喷漆H800CM,现树立在上海世博园区主题馆北广场,上海世博会永久性收藏,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大奖。《源点——中国隧道纪念碑》钢板锻造,H651CM,现树立在上海市南园滨江绿地,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

书籍目录

作品
 五卅运动纪念碑
 结9808
 小提琴
 结9810
 结0011
 结0306
 车之魂
 结0510
 结0012
 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雕塑
 四明山山门
 结9604
 国歌
 磁场
 石语
 飞翔的心愿——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纪念碑
 祥和之光
 结0611
 源点——中国隧道纪念碑
 天马
 世纪柱
 五卅运动纪念碑改造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及中心区公共艺术设计方案
 上海城市发展纪念碑
 四明山艺术家创作·设计·生态产业园设计方案
评论
 01 公共艺术生命之历史性——余积勇作品的潜在力量及其展现维度
 02 在古老的传说之后
 03 评余积勇“五卅运动纪念碑”
 04 被隐去作者名字的雕塑——关于余积勇的札记
 05 “结”——复活了的美丽传说
 06 雕塑家的理想——评余积勇的公共艺术
 07 超越时空的对话——余积勇访谈
文献
 1981—1990年
 1991—2000年
 2001—2010年
 简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 生命畅想曲 生命是复杂的创造力的凝聚体和综合体。唯其如是,生命具有无限的回归潜力和转化能量,而且生命还可以选用无数的形式以及多样的通道,展开和实现其创造能力,并以其恰如其分的智慧,试图探索适合于生命自身需求的优化生存方式及其相应的时空结构。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是生命的永恒回归和转化能力的见证者。艺术家借用自己的丰富想象力,把自身生命中的创造精神及神奇转化能力,体现在一系列创作活动中,并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人类创造精神的强大威力及动人魅力。 公共艺术家余积勇通过其多年来的创作努力所陈列的作品,足以使我们相信:艺术家具备优越的条件而让其自身生命创造力获得不断发挥和更新的机会。 法国生命现象学思想家米歇’昂利指出:“创造一部作品就意味着创建一个世界。”他从人类生命自身的内在创造力量中,找到艺术创造的潜能及其实现的可能条件。艺术家的慧眼可以穿越现存的现实条件,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性,并在可能性的基础上建构现实之外的新世界。在米歇•昂利看来,人类生存的世界,并非只限于看得见的现实界,而是还包括不可见的潜在世界,也包括各种从未料想到的维度(desdimensions)。这就为人类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展现了无限的视野和实现的平台。 其实,人的创造精神恰恰就在于时刻突破原有的生存条件的限制,不满于现状,试图超越现实的环境,寻求更新的可能性。在这方面,艺术家和哲学家几乎同时地成为了人类创造精神的典型化身。因此,往往是当人们陶醉并津津乐道于现有环境的舒适性的时候,艺术家和哲学家却忧心忡忡,如坐针毡,不屑于现存的乐土,试图逃避现实,千方百计地施展其情感潜力和想象力,设计出其哲学和艺术创作的新草图,在乌托邦的时空中创建理念中的乐园。 然而,艺术家甚至比哲学家更具有创造的魅力和奇妙的设计技巧,可以超出惯常沉浮于世间的实际生活的层面,又避免使用很难为常人理解的抽象概念,用手动的艺术图象,引导人们朝向一个完全新颖的世界,在看不见的维度中寻求开拓未来的可能性。所以,艺术家和诗人一样,非常敏感地发现了现实界背后或底层的潜在世界,为我们的生活预见到多样的新希望,也为生活本身增添审美的微妙无比的新境域。 艺术家的才华是同他个人的创作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余积勇从1976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之后,又受教于积淀着丰富的中国艺术创作传统的杭州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当时,年轻的余积勇发挥了自身的艺术天分,结合了中国美院师生们所传授和累积的创作技巧及珍贵经验,使他迅速地突破了有限的视野,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时空维度上,展现自己的设计才华。 1984—1986年创作的《五卅运动纪念碑》是他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此后,余积勇把自己的生命与城市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上海起飞的飞快节奏和紧张频率,乘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嘉年华式”的历史事件的发生,他不断地推陈出新,开拓创作的新疆域,延展自己的艺术视线,在艺术创作的广阔原野上,创建出感人肺腑的公共艺术作品《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雕塑》、《国歌》、《隧道纪念碑》、《飞翔的心愿》及《石语》等。就是这样,余积勇总是能够抓住历史所提供的瞬时即失的机遇,在他所居住的上海市实现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下,他把自己真正塑造成“随着上海城市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公共艺术家”。(徐侃对余积勇的访谈。摘自《创意设计源》2010年第5期)。 二 以艺术作品展现历史的皱褶 艺术家一旦踏上艺术创作的道路,他自然而然地就把其个人的历史同全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交错在一起。艺术创作过程就好像一条水道一样,它的流程丝毫离不开水源和大海。无源无终的水只能是一潭死水。唯有连接源头和汇合储存库的水道,才是充满活力并有可能不断更新。尼采曾经生动地把这种生命流程比喻成一种“永恒的回归”。只有具备超人的智慧的艺术家,才能将个人的生命历程转化成永恒的回归,展现成永远充满创造活力的自我更新过程。 余积勇善于在创作中考查历史的特征,把握历史的脉动与生命创造的关键连接力量。他在谈到《源点》的创作经验时说:“《源点》作为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雕塑、建筑、景观、环境设计等各个不同领域学科相互渗透的成果。”


编辑推荐

《公共艺术家:余积勇》介绍了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城市管理者和民众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城市的思想载体,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文化状态。它体现了公共空间中共享、互动的时代精神与艺术价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余积勇公共艺术作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