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碑十品

施安昌 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施安昌 编  

页数:

311  

Tag标签:

无  

前言

公元一四0六年,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下诏将北平升为北京,翌年即在元代旧宫的基址上,开始大规模营造新的宫殿。公元一四二0年宫殿落成,称紫禁城,正式迁都北京。公元二八四四年,清王朝取代明帝国统治,仍建都北京,居住在紫禁城内。按古老的礼制,紫禁城内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辅以文华、武英两殿。后寝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等,总称内廷。明、清两代,从永乐皇帝朱棣至末代皇帝溥仪,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及其后妃都居住在这里。一九一一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一九一四年,北洋政府将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的部分文物移来,在紫禁城内前朝部分成立古物陈列所。一九二四年,溥仪被逐出内廷,紫禁城后半部分于一九二五年建成故宫博物院。历代以来,皇帝们都自称为天子。五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他们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民视作自己的财产。因此在宫廷内,不但汇集了从全国各地进贡来的各种历史文化艺术精日明和奇珍异宝,而且也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和匠师,创造新的文化艺术品。中间虽屡经改朝换代,宫廷中的收藏损失无法估计,但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历史悠久,人民富于创造,文物散而复聚。清代继承明代宫廷遗产,到乾隆时期,宫廷中收藏之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到清代末年,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度侵入北京,横烧劫掠,文物损失散佚殆不少。溥仪居内廷时,以赏赐、送礼等名义将文物盗出宫外,手下人亦效其尤,至一九二三年中正殿大火,清宫文物再次遭到严重损失。尽管如此,清宫的收藏仍然可观。在故宫博物院筹备建立时,由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其所藏进行了清点,事竣后整理刊印出《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六编二十八册,计有文物一百一十七万余件一套一。一九四七年底,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其文物同时亦归故宫博物院收藏管理。

内容概要

本卷自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名碑十品中选出各时代的珍品上百件(套),按照时代与类别编纂成书,成为目前较完整的一部中国名碑十品史。这百余件文玩,不仅是中国名碑十品文化悠久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可供研究的重要资料和足资鉴赏的艺术珍品,本文结合所录文物,就中国名碑十品的产生、应用和发展,试作扼要说明。

书籍目录

总序文物目录导言——名碑古拓 会心怡情图版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名碑十品 PDF格式下载



《名碑十品》下品者五;中品者虞恭公;上品者诅楚文、李思训;绝品者九成宫。本书摄影传神、印刷完美。比之《二玄社原色法帖选九成宫李鸿裔本》亦不逊色。价格却只有其四分之一。真可谓学欧必备。虽然价格有点小贵,十品有五品不值。但是就算单为了九成宫一品也值得一购。


这本贴中的九成宫堪称精品,印刷效果很好!其余部分则稍逊一截,至于如泰山石刻等,对习书之人,个人认为则帮助甚微。


出版社还要继续努力出好书的说...........


相当好的九成宫印本,很喜欢,印刷精美,收藏甚佳,原来想会不会路途遥远有所损坏,现在看来担心完全是多余,十分完好,多谢当当。


好书!
装帧精美,印刷一流。版本选得都很优秀,学习、交流、收藏,都是首选。


最主要就是为了九成宫。其他的不值一提


看网上介绍这个版本的九成宫不错,入手了,还不错吧


此书不错!没有让人失望!
开本也好,方便收藏!


偌大个故宫,选十件碑帖自然太难,此书居然选两幅欧阳询,足见编者的敷衍。何况欧体应用性太强太常见,艺术上反而不如颜柳褚几家。第十选了张从申李玄靖碑,不仅不够格入选,何况印刷比《翰墨瑰宝》模糊不少。所以即使九成宫印刷得很好,也对不起《名碑十品》的选题和高昂定价。此系列其他书大概可以推知。多一颗星纯粹是给石鼓文的。


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朋友介绍彩印最佳《九成宫》买的。所言确实。如果这本帖只有九成宫和虞恭公。仍卖这个价格,我也认为值。很想把这两帖拆下来另装成册。另外,这纸。。。。这纸也太白了吧。现在即使国内小一点的出版社出的字帖都不用这么白的纸了。个人不喜欢。听说商务版就不用这种纸。现在什么都说向国际看齐,我们的出版业也向国际看齐看齐不行吗?为什么总要低一头呢?


为九成宫而买,纸张不反光,字体清晰可见其纹路,原版大小,比二玄社的版本印得还好,真不容易。


字迹清晰可辨,临摹精品,收藏用。


就是贵了点,而且我只喜欢九成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