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

高明士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4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高明士  

Tag标签:

无  

前言

所谓东亚,在地理上,指中国本土以及朝鲜半岛、日本,以及10世纪独立以后的越南。10世纪独立以前的越南,属于中国内地的州郡,所以归为中国本土部分。所谓古代,并非严格的时代区分定义,而是为行文说明方便所赋予的时代性,原则上指中国的秦汉至隋唐时期,东亚的朝鲜三国以及统一新罗时期,与倭国建国以后到10世纪前半叶为止,但实际上为说明清楚起见,在断限前后的时代也常触及,甚至叙述到近代,敬请读者谅察,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亦请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从汉代初步成型,至隋唐而完备的天下秩序,以及在此秩序影响下形成的东亚文化圈。此文化圈存在了一千多年,不仅对东亚各国影响深远,而且对处理今天的国际关系也深具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高明士,1940年生,台湾台中清水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
著有:《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2007)、《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2007)、《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2005)、《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2004)、《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2003)等书。
  编有:《中国法制史丛书》十册(2005—2007)、《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二册(2005)、《东亚传统教育与法制研究》二册(2005)、《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为中心》(2003)、《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1999)等书。

书籍目录

简体版序自序上篇 中国的天下秩序 第一章 天下秩序原理的探讨 第二章 天下秩序与君长人身统治 第三章 羁縻府州制度中篇 天下秩序与东亚世界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东亚关系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亚关系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中韩渤海关系 第五章 倭给隋的“无礼”国书事件 第六章 隋唐使臣赴倭及其礼仪问题下篇 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 第一章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第二章 东亚文化圈与教育圈的关系 第三章 东亚古代士人的共通教养 第四章 罗、丽时代“庙学”制的创立与展开 陈述:韩国的“阙里祠”与孔圣后裔附录 台湾的高句丽好太王碑拓本及其碑文研究 傅馆藏好太王碑原石拓本乙本完整的发现结论 近人论著引用书目 索引图表目录

章节摘录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秦朝的天下秩序,看来有三个层次,即内郡、外(边)郡、外郡之外徼。前二者属于内臣,后者属于外臣。内郡之地设郡守;外郡之地设郡守,间亦设君长;外郡之外徼,亦立君长。于是君长制,成为边郡及四夷臣服者之通制。如前所述,云梦秦简之《法律答问》已有“臣邦君长”之语;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传》)。《史记》卷一一四《东越列传》载秦统一天下后,于闽越地设置闽中郡时,并日:“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此事固然直接指闽越王与越东海王,但解为天下的诸侯王亦无不可。秦朝的外臣圈,实是建立君长制,并无封王。鱼豢的《魏略》称箕否为朝鲜王,当不合秦之外臣制,至多只能说是箕否自称,或复用朝鲜侯。或许由于此故,陈寿《魏志》不载箕否称王事,而只日“(秦末时)朝鲜侯准(否子)僭号称王”。盖侯爵,秦代有其制(见琅邪石刻),但其爵卑于列侯,且无封邑(见“索隐”)。因此,所谓“朝鲜侯”者,恐系袭用战国以来箕氏之爵位,而非秦制。论秦制,似仍宜称君、长。汉惠帝时,辽东太守(名不知)与卫满相“约”,规定“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史记》卷一一五《朝鲜列传》),似可为旁证。《汉书·武帝本纪》“元朔元年秋”条所见的“葳(涉)君”(《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传》亦同),即诸蛮夷君长之一。总之,燕国在周代的封建秩序解体之后,以外臣原理臣服了真番、朝鲜,独自结成一个小天下,此时恐怕只维持形式上的君臣关系,并无封建的父子关系。秦灭燕,亦臣服了真番、朝鲜。真番、朝鲜,在秦朝的天下秩序里,是为辽东郡的外徼,属于外臣地区。秦朝与外臣的结合原理是君臣关系,也就是天子与君长的统属关系。秦朝驾驭外臣的具体办法,便是在外徼地区设置鄣塞,而不是封建的封贡原理。易言之,在传统的德、礼、政、刑四要素的天下秩序里,秦朝不过是实施政、刑及王化之德而已。天子与君长的结合,是政之原理的运用,鄣塞是刑之原理的运用;“泽及牛马”(琅邪石刻),则为王化之德的原理的运用。其天下秩序只有单线的上下关系,即郡县制的延长而已。


编辑推荐

此文化圈存在了一千多年,《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不仅对东亚各国影响深远,而且对处理今天的国际关系也深具借鉴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 PDF格式下载



一些问题的检讨还是很见功力的,譬如日倭和隋朝的关系。由于作者熟习日、韩两文,在资料的掌握上颇为占优。附录对《好太王碑》(尤其是傅馆乙本)的整理研究相信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明士先生治礼制与教育,大陆无人堪比,吾人欲从此业者,由此书,升堂入室。


想买这本书很久了,毕竟看PDF还是不舒服。脉络很清晰,文笔很流畅,对古代东亚文化圈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读。顺,送货超级快,前一天下单第二天中午就到,还以为用你韵达快递的话要等上好几天呢。


  
  這本書還未讀到,但自己對高先生的閱史眼光刮目相看。
  
  他在民國七十六年五月十六日的《中央日報》第十版發了一篇文章,叫做《孔廟應有大用》,很有意思。
  
  文章大意包括:
  祭孔大典需要講經;
  孔廟必須現代化;
  從祀者可旁及諸子百家、科學家;
  不妨和文化活動中心結合;
  幾個部份。
  
  可以說,高先生是在考慮,如何從祭孔方面使傳統儒學獲得現代生機。這樣的建議和想法,我認為,迄今大陸學者也不可能講得出來。
  
  所以,高先生,我頂你。期待以後能讀您的文章^_^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写作技巧,也没有多少华丽的词汇,但我能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我从母亲身上感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我从小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有一种潜在的或半自觉的生命意识,也能多少体会到仁、孝、礼和亲情的一些道理。这种发自内心的亲情之仁,流露在作文中,便能够感动评委和阅卷老师。——蒙培元


“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一位临死的人对德蕾莎修女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