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澄明之境

戴建业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戴建业 著  

页数:

401  

字数:

31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修订本)》共分十一章。前四章分别揭示陶渊明生命境界的特征及其形成,这一生命境界的文化底蕴,他对死的超越与对生的安顿,他在身心冲突中对自我的体认,以及通过体认自我进而把握自我的那种成熟的人性。第五、六章分别阐明他归隐的本质在于守护生命的真性,其动因在于既超越人际的利害,同时又表现出对人际的深切关怀。第七章阐述他在饮酒中所达到的超尘脱俗、融然远寄的生命境界。第八、九章分别探讨他的诗歌风格、语言特征与其生命境界的内在联系。最后两章论析陶渊明在接受史上的命运——人们对其诗的评价由忽视到重视、由冷落到推尊,对其人的认识则由对道德操守的赞颂进而对其存在境界的把握,由仰慕其气节品行到接受其存在方式,接受者对陶渊明理解的深度同时也昭示了接受者自身存在的深度。

作者简介

  戴建业,1956年生。文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兼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有:《老子的人生哲学》(台湾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宋诗词史》(湖北科技出版社)、《老子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另有论文、译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洒落与忧勤——论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底蕴
第二章 纵浪大化——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
第三章 不失此生——再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
第四章 知性与尽分——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
第五章 养真与守拙——论陶渊明归隐
第六章 对人际的超越与关怀——再论陶渊明归隐
第七章 融然远寄——论陶渊明饮酒
第八章 静穆:超越生与死的结晶——论陶渊明诗歌的主导风格
第九章 回归自然——论陶渊明的诗歌语言
第十章 由冷落到推尊——陶渊明接受史片论
第十一章 由伦理到存在——陶渊明接受史再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们还是回到“秋菊有佳色”一诗,该诗的前四句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写的是同样情景:精神上蝉蜕于一切世情俗虑之外,再也不汲汲于从前热衷的功名,再也不营营于世俗追逐的利禄,才会有哀露掇英的雅兴,才会有黄昏独酌的闲情,超然于人世的成败毁誉穷达,人生才可能这般洒脱自在,才可能有“杯尽壶自倾”这种自足自娱。“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二句不可单作景语看,它展示了诗人找到人生归宿后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鸟的意象在陶集中屡见,它成了诗人存在状态的象征与对应物:当他厌倦仕途毅然归田的时候,《归去来兮辞》中就唱出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当他正役于仕途的时候,《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就唱出了“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归鸟”简直就是诗人自己形象的化身:“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艚缴奚施,已卷安劳”(《归鸟》)。《饮酒二十首》之四则通过飞鸟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自己由徘徊不定到托身得所这一心灵历程:“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鸟儿在归林之前四处觅食求饮,诗人在归隐之前因“冻馁缠己”而“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序)。鸟因寻觅食物为物所累,人则屈己从人失性于俗,二者同为“失此生”。待到归飞之鸟趋林和鸣和诗人“复得返自然”时,人与鸟各遂其性,各得其所,都从外在对象的追逐中回到了生命的自在之处,都从异己的存在复归于本真的状态,生命遂其性复其真就是“得此生”,因而引出了诗的最后两句:“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黄文焕在《陶诗析义》卷三中对这两句诗有十分精当的评析:“役役世途,失此生矣,东轩之下,乃可以得之。‘聊复’云者,几失而再得之辞也。遗世得生,首尾相应。不有所遗,不能有所得。” “聊复得此生”是说姑且又赢得了这一生。“聊复”不仅暗示自己曾经失过“此生”的经历,也表明“此生”之“得”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随时又有失去它的危险,而且同时也说明这里所说的“此生”之得失无关乎生命生理上的寿天,全在于保有生命形而上的本真性。陶渊明对嵇康在《养生论》中所津津乐道的“呼吸吐纳,服食养生”那一套了无兴趣②,生命在感性时空中无谓的绵延反而会使他感到人生的苍白无聊:“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八)。 “聊复得此生”之“此”又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限定在今生今世。“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饮酒二十首》之三)?生之意义只能也必须建构在“此生”,在他生、来世、天国、仙乡建构的意义都外在于“此生”的生命。生之可贵“岂不在一生”吗?失去了“此生”便整个地失去了一切。每个人只能有一个世界和一个人生,“此生既失就不能在“前生”或“后世”得到弥补,生前的盛誉和死后的哀荣都于已失的“此生”无补。道家“帝乡”固“不可期”,释家净土也虚妄不实,能做的就是热爱“此生”,把握“此生”,不失“此生”。


编辑推荐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修订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澄明之境 PDF格式下载



戴老师书好,人更有趣。实乃当代渊明先生,爽直天真洒落自然。戴老师论陶渊明如写自己精神自传。


戴老师的作品必须要支持的!非常精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