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政商互动研究

白华山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

白华山  

页数:

273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古今中外城市史上,没有一个城市像近代上海那么内蕴丰富,情况复杂。这里有三类市政机关,三个司法体系,四种司法机构(领事法庭、领事公堂、会审公廨与中国法庭),三个警察系统,三个公交系统,三个供水系统,三个供电系统,电压有两种(法租界是115伏,公共租界是220伏),有轨电车的路轨宽度也分两种。假如有人想从南京路乘电车去中国城里的某个地方,他必须先乘英国电车到租界边的爱德华七世大街(今延安东路),接着穿过马路进入法租界,乘法国电车到南头,然后穿过民国路,再乘中国电车继续前行。在这趟半个多小时的路途上,首先可看到的是穿着英国警察制服的英国人、白俄人和印度锡克族人,然后是穿着法国警察制服的法国人、白俄人和越南人,最后是中国警察。

内容概要

本书借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上海近代社会变迁的角度,对1927—1937年工商界、上海市政府、中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三者关系的演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本书参考大量原始档案、报刊资料和民国名人未刊日记,从上海城市的地位和市政布局、地方自治的传统、社会整合方式和政治控制空间、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等方面,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近代上海政治生活图景。

作者简介

白华山,山东临沂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上海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长江文明史》(合作),在《学术月刊》、《史林》、《二十一世纪》(香港)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从上海市党部改组到上海总商会改组 第一节 在清党运动的风雨中 第二节 上海特别市参事会 第三节 张定瑶任内的市政府与市党部 第四节 党治与上海总商会的改组第二章 工商界、市党部与张群市政府 第一节 从建设讨论委员会到财政讨论委员会 第二节 工商界与上海市政府的税收改革 第三节 保卫团整理事件 第四节 市党部与张群市政府第三章 民族主义的高涨与市政府、市党部的危机 第一节 抵制日货运动的制度化与异化 第二节 市政府、市党部的危机及其反响第四章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官商合作 第一节 “一二八”前后的上海市政府 第二节 淞沪抗战中上海工商界的活动第五章 官商合作的新时期 第一节 上海临时市参议会 第二节 上海市地方协会的民间事业结语附录 一、中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第一至八届执行监察委员会委员名 二、1927-1937年上海市政府官员一览表 三、上海特别市党部组织系统表 四、大事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与上海特别市参事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设讨论委员会并没有受到来自市党部的压力和反对,相反,它却得到市党部的支持,1930年12月26日,上海市党部的两名重要执行委员吴开先和范争波被补充到建设讨论委员会里[16],与来自工商界的其他委员平等协商上海市政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总的来说,市政府成立建设讨论委员会的最直接目的在于发行市政公债,但它作为主要由上海工商界精英组成的地方议事机构,还是为上海工商界参与政治提供了一契机,在建设讨论委员会里,地方政府与地方精英共同面对和协商解决上海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对于现代市民意识的培育和上海城市的现代化趋向无疑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建设讨论委员会没有中小商人的身影,他们的缺席和失语,充分表明市民参政的有限性和参政市民的有选择性,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参政在近代中国是不可能存在的。

后记

该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在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我首先要向熊月之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正是在他的关心和帮助下,本书才得以获致出版的机会。从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开始,我一直对民国年间的上海商人与地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市地方协会研究”以一个商人团体为个案,对这个问题作了初步探索。2000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我以“工商界·市政府·市党部——上海地方治理中三者关系的综合考察(1927-1937)”为题,综合吸收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2003年起,我又陆陆续续地查找了一些资料,对论文做了进一步补充和修改。回顾近十年的研究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术探索的艰辛和不易,真切地感受到了求索新知的孤独与欢欣。在历史学运交华盖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学者拒绝喧哗和浮躁,默默地耕耘在史学研究园地,为整个民族整理和保存着一份真实的记忆,他们对史学事业的守护,让我看到了史学的尊严和神圣,也成为我学术追求上坚持不懈的强大精神动力。


编辑推荐

《上海政商互动研究(1927-1937)》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政商互动研究 PDF格式下载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舞台中心,而绅商、政治家又是上海舞台的主角。本书的研究可以为我们认知近代上海舞台的主要角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