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上劳工

雨果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雨果  

页数:

332  

字数:

380000  

译者:

陈乐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讴歌人类同自然捕斗的史诗。格恩西岛船主希埃里有一条视为生命的新式汽船,因手下歹徒捣鬼在海上遇难沉没,他的侄女黛吕舍特提出谁能救出汽船就以身相许。岛上正直勇敢的青年吉里雅特暗恋黛吕舍物已久,为了能得到她的爱情,孤身前往出事海域,历经千难万险,又在海底战胜了章鱼,终于凭着大智大勇,打捞出汽船上的机器。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岛上,却发现心中的恋人已另有所爱,只能将爱埋在心底,并帮助她和意中人喜结良缘,自己则坐在海中的礁石上,目送他俩乘船离骈,最后自己被上张的海朝渐淹没,了却一生。

作者简介

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 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书籍目录

第一部 西尔克吕班 第一章 坏名声是怎样形成的 一、写在一页白纸上的字 二、路头小层 三、送给你的妻子,当你结婚的时候 四、不受欢迎 五、吉里雅特的其他可疑之处 六、小帆船 七、见到鬼的人住在闹鬼的屋子里 八、基德-霍姆-米尔椅子 第二章 梅斯莱希埃里 一、动荡的生活和平静的良心 二、他的爱好 三、古老的航海语言 四、对他所爱的他是脆弱的 第三章 杜兰德号和黛吕舍特 一、絮语和烟 二、永远不变的乌托邦故事 三、朗泰纳 四、续乌托邦故事 五、魔鬼船 六、莱希埃里成了名人 七、同一位教父和同一位主保圣人 八、《漂亮的敦提》歌曲 九、一个早已识破朗泰纳的人 十、远洋航行者的故事 十一、看看谁能当丈夫 十二、莱希埃里的性格中的例外 十三、娇柔可爱因此无忧无虑 第四章 风笛 一、晨曦或火灾的红光 二、逐步进入未知的境界 三、《漂亮的敦提》歌曲在山丘得到回声 四、 五、正当的成就总遭憎恨 六、遭难的人幸好遇到单桅帆船 七、闲逛的人幸好被捕鱼人看见 第五章 左轮手枪 一、约翰客店里的谈话 二、克吕班看到了一个人 三、克吕班带走后没有再带回 四、普兰蒙 五、掏鸟的人 六、雅克萨得 七、夜间的买主和神秘的卖主 八、红弹子和黑弹子连撞 九、对于等待或害怕海外来信的人有用的资料 第六章 喝醉酒的舵手和不喝酒的船长 一、多佛尔礁 二、出乎意料的白兰地 三、中断的谈话 四、克吕班船长显示出他全部的高尚品质 五、克吕班得到最高的赞扬 六、深渊底层给照亮了 七、出现了没有料到的事 第七章 向一本书求教是经率的 一、悬崖底下的珍珠 二、在西岸的许多令人惊讶的事 三、别试探《圣经》第二部 机灵鬼吉里雅特 第一章 礁石 第二章 艰苦的劳动 第三章 斗争 第四章 重重的障碍第三部 黛吕舍特 第一章 黑夜和月亮 第二章 充满专制意味的感激 第三章 克什米尔号的起航

章节摘录

书摘 我们已经说过,吉里雅特在堂区里不被人喜爱。再也没有比这种厌恶更自然的事了。理由非常多,首先前面刚刚解释过,是他住的房子。其次,是他的来历。那个女人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这个孩子?当地人不喜欢外来人的身上有这些难解之谜。还有,他穿的那身工人衣服,他虽然不富有,然而不干一点工作却有钱生活。此外,他的园子,他种植得很成功,尽管春秋时节的气候恶劣,还是能收到土豆。最后是他在那张搁板上有一些他读的厚厚的书。 还有其他一些理由。 他为什么独自生活呢?路头小屋好像成了一种检疫站,吉里雅特给隔离在那儿,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对他的离群索居感到惊讶,又将他们在他四周造成的孤立状态归罪于他的原因,道理十分简单。 他从来不上教堂。他常常夜里出门。他和巫师说话。有一次有人看见他带着惊讶的神情坐在草地上。他经常去昂克利斯的石棚和乡间到处都有的魔石那儿。人们相信确实看见过他彬彬有礼地向唱歌岩行礼。别人给他带来鸟,他全都买下,然后放它们自由飞掉。他在圣桑普森的街上对那些有产的居民客客气气,可是情愿绕道多走些路,好不见到那些人。他常去捕鱼,总是能带些鱼回家。星期天他也在他的园子里干活。他有一只风笛,是从路经格恩西岛的苏格兰士兵那儿买来的。黄昏,他爱坐在海边的岩石上吹它。他的一举一动就像一个在播种的人。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人,你说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是阴暗的地方,可是它却使人眼花,这便是这个使人惊奇的所在。 海水的跳动在这个洞里也能感觉得到。洞外的振动越来越大,接着将洞里的水面压了下去,像呼吸那样有规律。人们似乎猜到有一个神秘的灵魂在这大片绿色的水里悄悄地上升和下降。 水是神奇地清澈,吉里雅特在不同的深度能辨认得出沉没在水里的—层层深处,绿得越来越浓的凸出的岩石的表面。有一些黑暗的洞也许是深不可测的。 在海底的门廊两边,有些天然的扁圆形拱门,里面一片漆黑,表明那儿旁边有一些小洞,这是中间的洞底下的几个侧面,也许在潮水降到非常低的时候,可以到达那儿。 这些凹处的顶是斜的,稍稍成锐角。有些数尺宽的小滩,被海水冲成光秃秃的,伸进这些倾斜的洞里,然后消失了。 到处都有一多阿兹多高的草,在海底摆动,好像头发在风中飘动一样。隐隐约约地看得到长成树林似的海藻。 在水面上和水面下,洞穴的整个墙壁,从上到下,从拱顶直到下面看不见的地方,都盖满了这些海洋里的奇花,人的眼睛是难得见到的,从前的西班牙的航海者把它叫做praderias del mar。长得茂密的苔藓,颜色像油橄榄,遮住了花岗岩上一处处突出的部分,并且使它们变大了。所有突出的地方都冒出有凹凸花纹的海藻形成的薄带,渔夫把它们当做气压计。洞穴里的隐隐的气流摇晃着这些发光的带子。 在这些植物下面,海洋这个首饰盒里的稀有珠宝同时有的藏起,有的露出,它们有象牙螺,凤螺,笔螺,冠螺,荔枝螺,蛾螺,鸵鸟螺,塔形蟹守螺。好像极小的茅屋一样的钟形的帽贝在岩礁上到处粘着,聚集成村庄似的,在这些村庄的路上,石鳖这种海浪中的金龟子在逛来逛去。卵石要费劲才能进入这个洞穴,所以贝壳类动物都躲在里面。贝壳类动物是大贵族,全身绣袍和花边,总是避免和下等的小石块接触,它们嫌小石块粗野无礼。堆在一起的贝壳类动物闪闪发亮,在有些地方,它们在海浪下面向四周发出难以形容的光。透过这些光,能够模糊地看到混合起来的天蓝色、珠色、金黄色,海水的所有颜色。 在洞壁上,略略高出高潮吃水线的地方,贴着一种奇异好看的植物,好像海藻壁衣的边饰,它将壁衣延长,最后终止。这种植物是纤维性的,长得浓密,弯弯曲曲,纠结盘绕,几乎是黑色,看上去好似一块块弄乱的暗色桌布,上面处处是数不清的天蓝色小花。在水里,这些花仿佛在燃烧,会使人相信它们发出蓝色的火光。在水面上面,它们是花,在水面底下,它们是蓝宝石。因此,海水上涨,淹没长满这些植物的洞穴底部的时候,把红宝石盖满了岩礁。 每次潮水涨高,胀得像肺一样,这些浸在水里的花就光彩熠熠;每当潮水落下,它们就变得暗淡无光。和人的命运一样凄凉。这是吸气,也就是生活,然后是呼气,那就是死亡。 这个洞穴的奇迹之一,是岩石。这些岩石,有时像高墙,有时像拱门,有时像艏柱或者是壁柱,有些地方光秃秃的,高高低低,再到旁边一看,却是经过大自然的最精细的雕刻加工成的。谁也不清楚,是什么充满智力的东西搀进了又笨又重的花岗岩里。深渊似的大海是怎样了不起的艺术家呀!这处墙面切成了四方形,盖满了圆圆的、各种姿态的浮雕图案,好像模糊的浅浮雕。面对着上面有着阴影花纹的雕塑,我们会想象到对米开朗琪罗来说是普罗米修斯留下的粗样,仿佛只要再用几锤,这位天才就能完成那个巨人未竟的作品。在另外一些她方,岩石上镶嵌了金银丝图案,好似撒拉逊人的盾牌,或者镶嵌了乌银像佛罗伦萨的承水盘。它有些部分如像科林斯的青铜制品,再过去上面是阿拉伯式装饰图案,就像清真寺的大门,还有的好似上有模糊难懂的爪形文字的北欧石碑。—些树枝极小、弯曲盘旋的植物在金色的地衣上纵横交错,仿佛盖满了金银丝。这个岩洞像一座爱尔汗布拉宫一样复杂。这是野蛮和金银细工在偶然造成的庄严又畸形的建筑物中的相遇。 大海里的美丽的霉斑在花岗岩的角上铺上了一层丝绒。峭壁上处处点缀着大花朵的藤,长得很巧妙,不会落下,如此完美的装饰好像出自聪明人之手。一簇簇怪模怪样的墙草恰当地和雅致地展现自己。一个洞穴可能有的美景这儿都全了。来自海底下的令人惊奇的、伊甸园的光线,既有海水的暗影,又有天堂的光辉,使所有的轮廓都在一种扩散的幻象里变得朦朦胧胧。每一道波浪都是一个棱镜,在虹色的波动的水下面,一切东西的外形都有透镜过分凸面所造成的色彩。太阳的光谱在水下浮动。人们相信看见一段段浸没在水里的彩虹在这半透明的晨光里扭动。在别的地方,另外的一些角落里,在水里有点月光。所有的光辉在那儿混合,好像是为了造成难以形容的夜间的模糊的景象。没有什么比这个洞穴里的豪华更使人不安和迷惑的了。魔法支配着这儿的一切。古怪的植物和畸形的石层互相协调,产生出和谐感。粗野的东西间的这种结合是幸福的。植物的枝叉的纠缠好像在抚摩。荒芜的岩石和野生的花朵的抚爱十分亲密。粗大的柱子的柱头和围环是些浑身颤动的柔弱的花饰,它们能使人想到搔比希莫特脚的痒的仙女的手指。岩礁支撑着植物,植物紧缚住岩礁,姿态是奇特的优美。 这就是几分钟来吉里雅特落入它的掌握中的那个怪物。 这个怪物是这个岩洞的居住者。它是这个地方的吓人的精灵,水中的黑暗的魔鬼。 所有这些壮丽的景色都是以这个恐怖的东西为中心。 上个月,吉里雅特第一次进入这个岩洞的那一天,他在隐蔽的海水的微浪中模糊地看到的那个黑黑的轮廓,便是这条章鱼。 它是在自己的家里。 当吉里雅特因为追找螃蟹第二次进到这个岩洞的时候,看到一条裂缝,他以为螃蟹就躲在那里面,而章鱼却在这个洞里窥伺着。 能够想象得到这样的等待吗? 女蜾想到在这个深渊里有凶险的和耐心的埋伏,那么就没有一只鸟敢孵蛋,没有一只蛋敢孵出小鸟,没有一朵花敢开放,没有一只乳房敢喂奶,没有一颗心敢爱,没有一个灵魂敢飞翔。 吉里雅特将胳臂伸进洞里,章鱼逮住了他。 它紧紧抓牢他。 他成了给这只蜘蛛捉住的苍蝇。 吉里雅特已经给水没到了腰部,他的肌肉收缩的双脚踩在光滑的圆圆的卵石上,右胳臂被章鱼直伸出的带子牢牢缠绕,动也不能动。它的上半身给这令人心惊胆战的带子盘来盘去,几乎看不见了。 章鱼的八条腕,三条粘在岩石上,五条粘着吉里雅特。它一边紧扣住花岗岩,一边紧拉着吉里雅特,就这样,把他这个人系在岩礁上。吉里雅特的身上给贴着二百五十个吸盘。他既恐慌又厌恶。他给一个巨大的拳头紧紧握住了,它的有弹性的手指将近一米长,在里面长满了活的脓疱,会挖进你的肉里。 我们说过,任何人都挣脱不了缠在身上的章鱼。如果想试试,那肯定会给缠得更紧。而且它只会越缩越紧。你越是用力,它的力气也越是大。你越是摇动,它越是箍牢。 吉里雅特只有一个对付的办法,就是用他的刀。 他只有左手是自由的,不过我们知道他用左手非常有力,简直可以说他有两只右手。 他的左手握着打开的刀。 章鱼的触角是割不断的,它们是一种不可能切开的皮革,在刀刃下面它们会滑掉。此外它们贴得那样紧,在这些皮带上切—个口子就会切破你的肌肉。 章鱼是令人生畏的,可是有一个法子可以用来对付它。塞尔克的渔夫懂得怎样做。谁在海上看见过他们做的一些很突然的动作,谁就会明白了。鼠海豚也知道用这个法子。它们会咬断乌贼的头。所以,在大海上常会看到没有头的枪乌贼、乌贼和章鱼。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者前言一八四八年二月,法国发生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国历史上第二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临时政府无视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激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同年六月二十三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不幸被镇压下去。路易·拿破仑利用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竞选总统获胜。一八五一年十二月,他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他恢复帝制,做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 在这样—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的各个阶段,雨果的政治态度在不断地改变。他原来也赞同君主立宪制,还得到过法兰西贵族的称号。二月革命以后,他转向共和主义,被选为制宪议会议员。六月起义中,他曾好心地劝说起义者放下武器,避免流血,后来他又竭力保护一些失败的起义战士。他天真地相信过路易·拿破仑,可是不久他便认识了这个总统的真面目。他在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以后,发表《告国民书》,宣称:“路易·波拿巴上台是非法的。”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起进行了斗争,受到残酷的迫害。雨果有家难回,在一八五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化装改名,乘上火车离开巴黎去比利时,从此开始他的漫长的流亡生活。直到十九年后,一八七O年九月五日,雨果方才回到巴黎。 雨果在比利时写成并且出版了讽刺和抨击路易·拿破仑的《小拿破仑》。路易·拿破仑向比利时国王表示不应该庇护这个法国政府的敌人。雨果没有等到比利时当局限定他居住的时间期满,就离开布鲁塞尔,去英国的泽西岛。一八五二年七月三十一日,他乘船在雨中离开比利时去英国的途中,远望法国的海岸,心中升起这样的诗句:“别了,我那蔚蓝色的故乡!” 一八五二年八月五日,雨果抵达泽西岛。这一年的十二月二日,路易·拿破仑称帝,雨果向法国人民发出号召,要他们手执武器,等待时机。诗人写出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诗集《惩罚集》。他对一些国内外重大问题不断发表意见。他参加同样流亡岛上的同胞的活动。泽西岛的行政当局对这个“危险”的作家深感头痛,在一八五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终于下令驱逐他出岛。 雨果转到了格恩西岛。码头上站满岛上的居民,冒着雨欢迎雨果,向他脱帽致敬。 雨果在这个岛上创作了他的许多重要作品,诗集有《静观集》、《历代传说》、《街头与森林之歌》,小说有《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还有文艺理论专著《莎士比亚论》。自然,雨果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政治斗争。一八五九年八月,路易·拿破仑下令大赦包括雨果在内的流亡者,雨果立即发表声明,表示决不和帝国妥协,只有法国重新获得自由之日,他才愿意回国。 格恩西岛是英国的海峡群岛中的一个大岛,它比泽西岛荒凉,但是岛民的热情好客,使雨果很快就爱上了这块土地。他常去海岸散步,和渔民们交谈,学到许多关于海洋、航行和捕鱼的知识。一八五六年,他用《静观集》出版获得的稿酬买下了他原来租的房子:上城别墅,并且按照他的设计加以改建。他很喜欢这幢在山崖顶上的房子。他这样叙述过:“从窗口望出去,英吉利海峡的大小岛屿尽收眼底……”他想在岛上长期住下去,甚至像他在《海上劳工》的献词里所说的,格恩西岛是他目前的避难所,很可能将是他的葬身地。 ……


编辑推荐

这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一部与《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齐名的小说。作者发挥卓越的想象力,创造出吉利亚特这个外表平凡、被人们视为妖魔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本书浪漫主义色彩浓重,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海上劳工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给我的。是非常好的一本书。我喜欢。


  在写书评前回顾了一下概梗,呀,乍一看极像巴尔扎克笔下的纠缠。干脆再扯远一些,对漫漫的海上情节定是极容易让人联想到海明威的。这么相似的叙述,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截然不同。
  于是我常说,这部书淋漓地展现了雨果的气质。
  吉里雅特一直是一个人,惯了潜沉。当他在海上,天空与海的广阔包围了他,亦不若说整个天空与海是他心灵中的舞台布景。他在过于寥廓的世界与过于长久的孤独中与自己对话。他的幻想是极灵动的,却又不绚烂得飘浮。
  他对黛舍吕特的感情是放在心中的一点影子。当吉里雅特扬帆出海,黛舍吕特就模糊在遥远的岸边。我们知道黛舍吕特是一切的原因,是他面对恶劣环境甚至于坚持下去的缘由,但即使是内心的独白,吉里雅特都没有给黛舍吕特留下位置——他是沉默的人啊。这份感情,我却擅自地认为还不是爱,甚至于这才是结局的一部分原因(当然主角的禀性也不会让他做出别的选择)。黛舍吕特是印在吉里雅特心上的一点影子,这分向往蕴含了太多美好的感情,却远远没有专横到成为爱情。它与他的海洋与天空,与空气中的鱼,有更多的相似性。因为人,是要爱的。
  我们看不透吉里雅特。他的形象设定总有很多粗犷在里头。再一次地,吉里雅特毫不犹豫出海与他面对种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相一致的。不是着意削弱黛舍吕特的作用,但我注意到的是这一点。
  比诸《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等长篇的哥特风格,这本书优美简洁得不可思议。它的沉稳甚至更甚于《九三年》。我看的是这个版本,也是两年前我在上海旧书店买的第一批书之一。


  “宗教、社会、自然,这就是人类的三种斗争。这三种斗争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人必须有信仰,从而有了庙宇;人必须创造,从而有了城市;人必须生活,从而有了犁和船。但是,这三种答案中包含这三种战争。人生神秘的苦难便源自这三种战争。人类要面对迷信、偏见、和自然元素这三种形式下的障碍。三重的命运压在我们身上,亦即教理的命运,法律的命运和事物的命运。在《巴黎圣母院》中笔者揭示了第一重命运;在《悲惨世界》中,笔者揭示了第二重命运;在这本书中,笔者揭示了第三重命运。在桎梏着人类的这三重命运中,又交织着内心的命运这一最高的命运,亦即人类的心灵。”
  这是写在《海上劳工》序中的一段话,窃以为,这不仅仅是对雨果这三本巨著的精炼概括,更是对雨果写作生涯中自始至终贯穿的最伟大的精神所在的准确定位。人生是残酷的,社会是罪恶的,它毁灭着人,同时也烘托着人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和无上高洁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是整部小说中最熠熠发光的灵魂。
  
  一
  
   吉利亚特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带来的来历不明的孩子,甚至她和女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模糊不清的。这不知道是姑母还是母亲的女人,带给他一个收到孤立和唾弃、然而孤寂平静的童年,当她死去,吉利亚特的周围形成了一片荒漠。不仅是与世隔绝,他已经被世界抛弃了,他的身边只有一片空寂。然而自然抹去了他的悲伤,他渐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把他引向万物,远离人群,并愈发地把他的心灵与孤独融合在一起。”他阅读那些让其他人惊恐的书:伏尔泰的《老实人》,蒂索的《就健康问题告民众书》,《大黄论》。他是个出色的农技师、木匠、铁匠、机械师、修船匠,世无其二的勇敢而机智的海员。他指导人们何时播种何时收获,他为小女孩治疗虱子,而人们却认为是他把虱子弄到了女孩身上。他为人们修好了变混的水井,他们却认为是他给水井施了魔法。他天性善良,热爱自然,他看不得别人虐待动物,也讨厌孩子把小鸟作为玩具。为了防止孩子们去悬崖上掏鸟蛋失足摔死,他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海边的悬崖峭壁间,挂上一个个稻草人,以阻止鸟儿飞来筑巢,从而也就阻止了孩子们往那儿跑。然而,当地的人却憎恨他。
   这样的误解与憎恨寻常人大概连几个月都无法忍受,或者是因此而变成仇恨社会报复所有人的恶徒。吉利亚特忍受了十年,仍然如孩童一般纯洁善良。这简直是一种超人般的奇迹。他是个幻想家,也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这赋予了他与大海抗争搏斗的勇气与智慧,同时,长期受到社会的排挤和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带给他一颗敏感稚拙的心灵。他如同一个自然之子,在自然中他是毋庸置疑的强者,风暴,骇浪,巨礁,章鱼都无法打败他,他可以豪迈的喊出,“闪电,给我掌好灯吧!”然而,在人群中,他像一个讷讷无言的孩子,他不辩解,似乎也不想辩解,或者说是无力辩解,人与人之间的欺骗狡诈与恶意揣测是他无意去了解的东西,他只是默默忍受,或许他早已在忍受中学会不去在意,只有自然的挑战才是真正的挑战,来自人世间的这些喧嚣,于他只不过是噪音。
   然而这样的吉利亚特却爱上了一个“人间”的女子,戴吕谢特,光明,温暖,圣洁的化身。这才是悲剧真正的开始。一个孤独寂寞、爱好幻想、秉性自然的赤子,爱情于他是一种甜蜜又苦涩的体验,又如一杯味甘的鸩酒,而他犹自不知。如此苦恋五年。他栽种她爱吃的蔬菜水果,他揣测她喜欢的花的香味,他一夜夜的在她的居所的外墙角落窥探徘徊,一夜夜的吹奏着她喜爱的曲子。直到迪朗德号失事,她一夜间一无所有,她随口而出的承诺,成为了他为之不惜生命也要达成的目标。他凭借着对她、对自己的生命的异乎寻常的执着,战胜了比他强大百倍千倍万倍的自然困难。他胼手胝足,栉风沐雨,伤痕累累,鲜血淋漓,形同野人,戴吕夏特知道他是她的夫婿的那一刻就晕了过去。他为她与天斗,与海斗,与龙卷风抗争,与海中怪兽厮杀,与自己的恐惧和孤寂搏斗,而当他终于活着回来,为她带来了失去的财富,她却已经与英俊浪漫的本堂神甫相恋。吉利亚特亲眼看到这样的结果,却大度的为他人作嫁衣裳,使他二人成婚,自己却目送新人被大海淹没。他的自我牺牲精神暂且不提,单说他的爱情所遭遇的背叛,不得不说,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二
  
   尽管在雨果的笔下,吉利亚特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个超人,他被赋予了一切美好的品质:坚毅,勇敢,善良,守信,忠诚,近乎可怕的执着,难以置信的大度甚至于是慈爱。他被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约伯”。“匹夫之勇只是一时激发,骁勇只是一种气质,勇敢者也只是一种美德,而坚持真理才堪称伟大。”坚持,是勇气的一次次更新。失败,跌倒,动摇,悲泣,然而目标就在那儿,庸人会在貌似强大的障碍面前怯步,而真正的强者,他们有可能会失败,但胜利却是最终的必然结果。吉利亚特的一切努力都仿佛是徒劳的,大自然用尽各种手段阻止这一个人与之对抗的狂妄之举,狂风、寒冬、乌云、无边的海水在他的周围圈出一个牢笼,鞭策着他的肌骨,折磨着他的心灵。他的成功甚微而缓慢,为了获得一点点收获,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他就如同神话中的西西弗,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他的胜利,是他的崇高,和他的悲壮。
   这太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个经典的文学人物——《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同样是与大海搏斗的伟大的英雄,这位老年的硬汉落败了。打败他的是岁月,而不是大海。与其说大海是他的敌人,倒不如说是他的朋友。大海造就他,让他能够在暮年仍然成为一个英雄。尽管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打到鱼。然而他仍有一个小小的崇拜者。还有他打到的那条巨大的马林鱼。这条马林鱼是美丽而有力的,如同他年轻时候的样子,然而终究被鲨鱼一块块啃食,他与之猛烈搏斗,折断了鱼叉,折断了小刀,丢掉了船桨,还是无法阻止它被啃成一具巨大的骸骨。这条大马林鱼不就是老人自己吗?他曾经是如此矫健敏捷,然而时间将他啃食得体无完肤,不管他曾如何的奋勇反抗。因为在海明威的人生观中,人生是一场打不胜的仗,人的生命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悲剧性。人生就如大海一般深不可测,然而,你愈是刚强,就越要被摧毁。“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勇敢的人。”海明威这样说道。人被一个敌意的世界毫无道理的惩罚。同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一个俄狄浦斯,海上的俄狄浦斯。
   这是两个相似的悲剧英雄。然而其中亦有不同。
   桑提亚哥抵抗的是悲剧性的人生。他遭遇的是生命中无法逃脱的悲剧——年老。更糟糕的是,他是一个单枪匹马的老人。孤独,年老,作者剥夺了桑提亚哥作为一个人来说可以倚仗的一切,剥落了年轻人探险无畏的浪漫和幻想,只是作为一个人,单纯的人,他的精神究竟可以发挥出怎样的力量,作者这样不断地试炼着。大海是他的试炼场,是他的对手和伙伴。人只有还原到自然当中,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又是多么伟大。自然是不说假话的,它真实的如此残酷。水母欺诈成性,却是海龟的食物,而鲨鱼捕食海龟。老鹰在天上追逐小鸟,被捉到的小鸟发出凄惨的声音。自然是残酷而真实的,弱肉强食无处不在上演。捕食,或者被捕食。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衰弱,最终变成一具尸体。在最终,尘归尘土归土,既没有获得也没有失去。没有胜者,即便挣扎得再厉害。所以使生命有意义的,既不存在于“胜利”,也不存在于“失败”,而在于斗争。“宁可像狮子一样活一天,也胜过像绵羊一样活百年。”因此对于桑提亚哥,这样的失败是个悲剧吗?他仍然梦见了狮子。他被打败,但不能被摧毁。悲剧如同一个寓言被写在他的生命中,但是他早就已经知道,并决定去抗争,这样的悲剧就不再是悲剧。
   而吉利亚特的悲剧却是真正的悲剧。他是一个自然的英雄,龙卷风、海浪、寒冬、饥饿和孤单没有摧毁他。摧毁他的是人,是社会。他的智慧善于创造发明,他有办法举起唯有巨人才能举起的重量,做出唯有超人才能做到的奇迹。他幕天席地,茹毛饮血,遍体鳞伤,惨无人形,然而“没有失败可以摧毁他的精神”,他仍然可以在暴风雨来临之时轻蔑的喊道:“闪电,给我掌好灯吧!”这是一位自然的超人,一个提坦巨人,却在遭遇爱人的背叛之时垮了下来。从吉利亚特这个人物中可以看出雨果的人生观:不管人在自然中是怎样的渺小,人的坚强信念,人的顽强抗争,人的无比的智慧和勇敢都能使他战胜自然,成为自然的主宰。然而社会,罪恶的社会,能够吞噬最伟大的英雄。社会是人的桎梏,是人的枷锁,是人的罪恶的源泉。
  众人报之以恶意,而他回之以沉默的善意。他是爱人的普罗米修斯,他可以为爱人忍受旁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他可以不惜生命去达成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普罗米修斯,他可以日日被啄食心肝,他可以永远被缚在山巅遭受风吹雨打,他不能忍受他为其付出一切的人不爱他!失去她,他无疑又要落入到那无人怜惜、无人看顾的被鄙夷被怀疑被排挤的境地中去。他与天地搏斗,与大海厮杀换来的,是她与别人携手离去的身影。
  这位海上的普罗米修斯究竟不是神,尽管他有着神的意志和品德,他的心智却是不完美的。也因此,他不能够拥有一个完美的大团圆结局。吉利亚特无疑是作者十分偏爱的人物,他不惜笔墨不遗余力地为吉利亚特塑造了金身,但是却使他拥有一个注定导致悲剧的有缺陷的人格。
  文中说过,吉利亚特是一个奇特的幻想者。他对大自然有着奇特的认知和看法。既然海中有着肉眼看不到的生物,那么天空中也一定存在一些我们无法感知的生物。他这样推测,也这样幻想。梦中那些模模糊糊的、混乱的、交织的形象、魔鬼、怪物和没有月亮却会出现的月光,这样侵占着他的心灵。生活与幻梦的边际是模糊不清的。他睁着一双懵懂却又深邃的眼睛,有时你会以为他是一个野蛮人,但有时那双眼睛却又深具洞察力。他如一个懂得许多知识的孩童,聪慧而又无知。这样一个生活在悬崖之上的、形同野人的孤僻的男人,他懂得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知识,仿佛是承袭自魔鬼,而那种毫无理由毫无分别的善举简直是不可理喻!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除非灾祸就是来自他本身!在那样一个以恶意揣测别人的社会,这样一个异类如何生存?!归根结底,毁了吉利亚特的,是他生不逢时。
  
  尽管吉利亚特是不完美的,他仍然当得起“普罗米修斯”的美称。可能他的壮举终归是徒劳,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是,人类历史上总有那样一些人,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前路随时埋伏着危险和死亡,明知道自己的这一条路可能没有尽头,明知道就算走到尽头可能还是要面对一片荒芜,他们还是选择前行,义无反顾,正如逐日的夸父,推动巨石的西西弗,还有那海上的普罗米修斯。
  


  
   其实做摘抄时总有些力不从心,可我知道,至少一些具体情境的还原,才能让我及时的回忆出来当时涌上心头的万千话语。
  
  海上劳工 罗玉君译本
  摘抄
   “宗教、社会、自然,使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种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人需要有信仰,所以有庙堂,人需要有创造,所以有城市,人需要生活,所以有犁和舟。可是要满足这三种需要,就包含着这三种斗争。人生的神秘的苦难,就来自这三种斗争里。人类进步需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形式的阻碍。……在纠缠着人类的这三种苦难里,更混杂着一种内在的苦难,最沉重的枷锁,便是人们自己的心。”
  吉利亚特的孤独——
   火山把石块抛掷出来,革命把人们赶出国外。……矿山爆破把一簇草连根拔起,卷到空中。法国大革命抛掷出比任何大爆炸更多的东西到天涯海角。
  
   吉利亚特还年轻,他的创伤不久就结了疤。在他那个年纪,枯萎的生机不难恢复。他渐渐消减的愁怀,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融合起来,变成一种柔情,吸引他与物相亲,远离人世,越来越把他的心灵和孤独交织在一起。
  
  吉利亚特的幻想——
   吉利亚特不能相信大气是荒凉的。他常说:“海里即然充满了生命,为什么空气里会没有生命呢?”像空气那样无色透明的生物,是会逃避我们的视觉的。谁能给我们证明,空气里没有生物呢?据此类推,应当说大气的海里有它的鱼,正如海水中有它的鱼一样。空气里的鱼应该是透明的,有先见之明的造物主对它们和对我们是一样慈悲的。如果光线经过它们的形体,没有投射影子,显现不出轮廓,它们的存在自然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也就不能有所察觉。吉利亚特还想象,如果能够把大气吸干,或者我们能够在空气里捕鱼,就像在池塘里捕鱼那样,我们一定可以发现一大群奇特的生物。
   ……大气里住有透明的生物,在这个新世界的发现,应当是对于一个伟大的未知境界的知识的开端,在这个境界以外可能更有其他无穷的领域。那里,有其他的生灵,表现出其他的现象。这一切不是什么超自然的,不过是自然界的无限变化里玄妙的连锁的一环罢了。在这种劳心的幻想当中,吉利亚特度过了他的漫长的岁月,因此成了一个奇特的观察家。……被我们叫做梦的神秘的东西,其实都是看不见的真实的表现,梦是黑夜的水族陈列馆。这便是吉利亚特的幻想。
  
  麦斯特而芮
   风湿病和宽裕的生活,同时向他袭来。这是工作中的两个成果,常常结伴来到一个人的身上。有钱的时候,也就是瘫痪的时候。生活便是这样光荣的收场。
  
  德玉西特
   人的肉体很可能只是一个外表,它把我们的真相隐藏起来,把我们光明和阴暗面弄得模糊不清。唯有人的心灵才是真实的。严格说来,相貌不过是一种面具。真正的人在人的内部。如果我们能够窥见被人叫做肉体的幕隐藏着的那个人,我们会大大吃一惊哩!
   ……德玉西特本身就是这种微笑。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微笑的德玉西特便是真正的德玉西特。
  
   每天早晨德玉西特一觉醒来,已经忘了她昨天做过的事情。要叫她说出上星期生活的经过,对她是件苦差事。纵然这样,在某些烦恼的时间里,她也常常有某些神秘的不安,好像黑云掠过她的欢乐和无愁的心一样。微蓝的天空时常也有云影飞过的,但是这样的云,转眼便消逝了。她发出欢娱的笑声,迅速的摆脱了这种心情,她既不知道她为什么发愁,也不了解为什么她又恢复了宁静。他觉得一切都是好玩的,对过路人七嘴八舌开玩笑,对儿童恶作剧。如果魔鬼从他面前经过,她不会客气,也要愚弄一番。她美丽却又天真到了愚昧的程度。她向人微笑,好像一只小猫抓人一爪,被爪子抓住的人活该倒霉。可是她自己转眼就忘记了。昨天对于他是不存在的,她生活在完完全全的现实里。这真是太幸福了。在德玉西特的心里,记忆像太阳底下的雪一样消融的无影无踪。
  
  吉特芮•加补若船长
   他为风听诊,为潮切脉,并且对云说:“把你的舌头伸出来给我看吧,”这舌头指的是闪电。他是波浪,微风和狂风的医生,海洋是他的病人。他走遍了整个地球,好像医生出诊,检查了各式各样的气候,诊断了好的和坏的气候的病情,他精通季节的病理。
  ……他是航海的活字典,活年鉴,他是生活的物价表,是海洋的水位表。
  
  苏那船长
   他用了一种真正的独立方式,参加了美洲的独立战争,……没有人比他更是波旁党、波拿巴党、绝对派、自由派、无神派或虔诚的天主教徒了。他是属于那个最大的、最有名望的党,可以叫做“发财党”。
  
  克吕班-----深远的内幕被照亮了
   克吕班从幼年起便有一个理想:把诚实放在生活的赌桌上去换取名誉,使大家都承认他是一个正人君子,再从那里出发,听随局势发展,搜寻关键,等候时机毫不动摇,及时抓紧,孤注一掷,以惊人的胜利结束,再把傻瓜们远远地抛在后面。……凡是看见克吕班立在这只破船上的人,会以为看见的是一个快乐的魔鬼。
   他活了这一辈子,都是为了这个时刻。
   他的全身,表示出两个字:“毕竟!”一种恶魔式的沉静,显现在他阴沉的额头上。他的暗淡的眼睛深处,似乎有一道屏障,内心的烈火在那里发射光芒,更显得深沉可怕。
   内部的良心和外部的自然界一样,有它的电压。理想好像一颗流星,在成就的时刻,曾经为此筹谋,累积多年的沉思默想敞开一角,从那里爆出一朵火花,内心藏着恶念的魔爪,暗中看准了一个牺牲对象,使得要犯罪的心灵感觉着的是一种幸福,便也会放出火花;胜利的恶念也会照耀着他们的容颜,某些狡计的成功,某些目的的达到,某些兽性的遂意,会在他的眼睛里,把这些可怕的情绪,欢乐的表现出来。这是快活的暴风雨和恐怖的黎明,这是已经变成乌云黑影的良心。
  
  吉利亚特的工作----
   黎明有一种神秘的伟大气氛,因为那是残余的幻梦和初始的意识两种境界的汇合。
  
   在机器安全这件事上,好像大自然在嘲弄人,使这倒霉事件添加了滑稽的成分。玩弄这套把戏的未知的力量,似乎恶意的在揶揄人类。机器完好,可是他仍然不免于毁灭。海洋把它保留下来,慢慢地来弄坏它。这是猫儿玩弄她捕得的东西。
   吉利亚特感觉到额上单眼巨人的骄傲;他成了气、水、火的主宰。他是气的主宰,因为他把肺交给风,粗野的呼吸,变作有用的吹气的风箱。他是水的主宰,因为他把小小的瀑布变成了抽气筒。他是火的主宰,因为他使这水湿的岩礁冒出了火焰。
   ……吉利亚特生活在抽象的境界里,可以说是他的幻想增加了物质的力量和他实际工作的效能。如果说他这个时候太了解现实情况,只有使他恐怖的。……据常情说,身体上的疲劳,是把人拉到尘世上的一根线,但是他所从事的工作太奇特了,使得他处于一种高度理想的、模糊不清的、黄昏的境界里。有时候他感觉到好像在云里挥锤。另外一些时候,他又感觉到他的器械好像是作战的机器。……他感觉到他越来越不像是工人,越来越像驯服野兽的勇士。
   他在那里俨然是支配者。他直觉的感受到,那是他智慧的奇特和智慧的扩大。
  
   这“未知”,这伟大的建筑师一点儿也不设计,但是到处总是成功的。混乱的堆积的石块,构造了惊人的伟大的建筑,没有一处合理,却维持着伟大的平衡。这不只是稳固的,而且是永恒的,同时又是混乱的。怒吼的波涛似乎曾穿过花岗石。礁石真像是僵化了的、凝固了的风暴。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永远摇摇欲坠,又永远岿然屹立的可怕建筑,更使人惊心动魄了。
  
   他有破船做燃料,水作动力,风做风箱,一块石头做铁砧,有他的智慧做技术,意志做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去蛮干,他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总是怯懦的。当无知变成敢想敢干,他往往便不知不觉的把指南针握在手里了。这指南针便是对于真理的直觉,有时在一个简单的心灵里,比在一个学者的脑子里,还要明确和辉煌。
   无知引起尝试。无知形成幻想,好奇的幻想便是成功的力量。知识往往使人拘束,使人考虑太多,使人过于谨慎。假使伽马知道了他面前的困难,便会在风暴湾的面前退却。如果哥伦布是一个地理学家,他不可能发现美洲。
   ……无知的人可以发现,科学家才能发明。
   ……
   吉利亚特时常在锻铁炉旁边出汗,也时常在锻铁炉旁边发抖。
  他周围的世界,在一种可怕的沉寂里反对他,他感觉到四方都是敌人。
   一切事务都表示出一种阴沉的“我们不能够”。
   这是一种令人悲哀的暗示。
   不可抵挡的、巨大的敌意环绕着吉利亚特,他既发热,又打寒颤。火灼他,冰冻他,渴得使他发烧,风撕破他的衣服,饥饿使他身体憔悴。……他在被看不见的凶手杀害。好像每经过一天,这神秘的螺丝钉就拧紧了一圈。
   吉利亚特在这可虑的地方的情况,好像是一场决斗,在这场决斗里,有一个陷害人的妖怪在黑暗中埋伏着。
   围攻他的黑暗的势力好像都联合起来。他感觉这势力强大,决意把他赶走,就像冰山把闲荡的浮冰赶走一般。……可怜,工作越是进展,工作的人却越是不能支持了。我们可以说,残酷的大自然打定主意把他慢慢耗损下去。吉利亚特抵抗着,期待着。海开始消耗他,以后还会怎样呢?
  ……
   对人类多方排斥的荒漠广大的空间,按自己的道路发展的大自然的缄默冷酷,被动的,不可调和的伟大的自然法则,涨潮与退潮,礁石象黑色星辰,每一点都是漩涡的中心,辐射流的源头。许多反对任何生物的狂妄的冷漠阴谋,冬天的风云,四面围攻的海水,包围着吉利亚特,封锁他,慢慢地向他合围起来,把他和人类隔离,好像一座地牢的墙壁修建在他的四周。一切都是他的敌人,没有一个朋友。他被孤立,被遗弃,被折磨,被摧残,被一切人遗忘。他的储备空虚,工具残缺,白日里他受饥饿的煎熬,夜晚里受寒冷的迫害,遍体鳞伤,周身褴褛,裂口的手,流血的脚,瘦削的四肢,铅青的面孔,眼睛里充满了血红的火焰。
   这灿烂的火焰表现了坚强的意志。人类的眼睛天生可以使人从那里面看出他的德行。我们的瞳仁说出我们身上有多少人性。我们用睫毛下的眼神表达思想。渺小的良心使眼睛眨动,伟大的意识使眼睛发出光辉。如果眼睛不发光,那就是头脑里没有思想,心坎里没有情爱。有所爱的人便有所欲,有所欲得人要发光,而且已经发出光辉来了。他决心在眼睛中燃起火焰,这是以羞怯的思想作燃料所形成的令人赞叹的火焰。
   固执的人是崇高的,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只有一种激动,一种气质,一种道德,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伟大的心灵的全部秘密几乎都在这个字里面:坚持。坚持对于勇气,正如轮子对于杠杆,那是支点的永恒更新。不管目的在世上或在天上,经历千辛万苦,必定达到目的。在前一种情形,是哥伦布,在后一种情形便是耶稣。把他钉上十字架原是疯狂的举动,可是他的光荣恰在那里。……在道德的领域里,跌倒并不排除飞翔。上升出于下降,庸人才在似是而非的障碍面前低头,强者就两样了。失败是可能的,成功才是必然的结果。你用一切好的理由去劝说埃起耶伦,去避免被石头打死。对于这种合理的劝阻的轻蔑,产生出崇高的征服者的胜利,那便是我们叫做殉道者的胜利。
   吉利亚特的一切努力好像都被“不可能”扼住,他的成就微小而缓慢。他不得不浪费大量的劳力去换得工作上的一点儿进展。这便是他的奋斗所以崇高和动人的地方。
  ……
   身体消耗了,可意志并没有消耗。信心只是第二种动力,意志才是第一种动力。……只有他的工作占据他整个的头脑,意志使他沉醉,人是可以沉醉在自己的坚强的意志里的。
  意志的沉醉叫做英雄气概。
  吉利亚特是海上的约伯。
  
  在黑影里 Sub umbra
  存在着黑暗的压力。
  不能描绘的黑暗的天幕,是一种深邃的漆黑,不是任何勇敢的潜水者所能测探的,这黑暗中又混合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暗淡而隐约的光,研成粉末的光辉,是光的种子,还是光的灰烬?千百万火炬却不能照明,一阵广大的深藏奥秘的,细雨似的火光的,光的尘埃在扩散,像一阵飞腾的火花遭遇了障碍,漩涡式的混沌,但却夹带着确定不移的死亡,这问题呈现出一个张口的深渊,迷离恍惚,暴露了跟着又隐藏了他的面孔,这真是大无限戴上了黑色的面具,这就是永恒的夜。它沉重地压在人的心上。
  这一切的神秘——宇宙的神秘和命运的神秘——联合起来,压碎着人类的头脑。
  黑暗的压力和人们心理上的恐惧程度成正比。面对黑夜,人认识到自己并不完善。他们望着黑暗,感觉自身渺小。黑暗的天空,好像瞎了眼睛的巨人。面对黑夜的人类,低头、下跪、俯伏、躺下、爬进洞里,恨不得展翅高飞逃亡。他几乎总想逃避未知的畸形形象。人自问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他颤栗,屈服,茫然,我们有时候反而有走向前去的倾向。
  走到哪里去?
  那里。
  “那”是什么意思?那里有什么呢?
  这种好奇的疑问,显然是被禁止的。因为在人类的周围,到那深渊去的一切桥梁都砍断了。本来没有到无限去的方舟。可是,被禁止的,就有吸引力,好像在深渊旁边那样。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达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人类不管怎样渺小,无能,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想尝试。按照自己的天性,在黑夜的神秘的面前,人不是去探寻就是退缩。对于一些人,这是被蹂躏,对于另一些人,却是精神的扩张。景象是暗淡的。这是混杂着不可解释的成分。
  夜是晴朗的吗?它是黑暗的基础。夜间有风暴吗?风暴是烟雾的化身。大自然向我们表示无限深邃的境界,同时又拒绝我们去认识它,不让我们去探究它,只许推测它。无数的光点只使无底的黑暗更加黑暗。宝石,闪光,星星,在“未知”的宇宙里想象的存在;要去接触这些光明,真是可怕的挑战!这是在绝对中创造的界石;是无边境界的边界;这是没有数目字可以表达,却是真实的,深渊里最低水位。一个微小渺茫的发光点,一个、一个、又一个;难于觉察,却非常巨大。这些光是一个焦点;这焦点是一颗星,这颗星是一个太阳,太阳是一个宇宙,这宇宙是一无所有。在无限的面前,一切数字都成了零。
  这些一无所有的宇宙是存在着的。从这里我们感觉到“算不得什么”和“不存在”之间的区别。
  “不可及”加上“不可测”,“不可测”加上“不可解”,“不可解”再加上“不可尽”。这便是天。
  由这样的沉思,产生一种超凡的现象,那便是精神因恐怖而表现出它本身的伟大。
  只有人类才有神圣的惊恐,野兽便没有这样的惊恐。在这种严肃的恐怖里,智慧表现出它本身的缺欠和考验。黑暗是一个整体,因此使人惊骇。同时它又是深奥莫测的,因此使人恐怖。它的整体性压在我们的精神上,使人不敢有抗拒的念头。它的深奥莫测,使人向自己周围窥探。好像有猝然而来的事变使人畏惧。人们屈服,预防。人在一切神秘的面前,只好屈服;人在众多莫测的面前,只好疑惧。黑暗中的单一包含众多。众多的神秘,在物质中看得见,在思想中感得到。越是沉默,越是引人窥探。
  夜晚,才是包括我们在内的特殊造化的固有的正常状态。白日,在时间和空间里都是短暂的事,不过是和一颗星接近的结果。
  宇宙到处包藏黑夜的神秘,没有摩擦便不能成就,而这样的机器的一切摩擦,对于生命是有损害的。这机器的摩擦,我们把它叫做恶。在这黑暗里我们感到恶,它暗中否定神圣的秩序,是背叛理想的行为在暗中诽谤。恶以千头万绪的邪说,使无穷的宇宙的整体复杂起来。恶在万物里作祟。它是暴风,扰害船只的航行,它是混沌,妨碍着事物的发展。善是单一的,恶是普遍的。恶使合理的生命失调。它使鸟吞食蝇,彗星毁灭行星,恶是创造的涂改。
  夜的黑暗还充满了昏迷错乱。谁陷入进去,谁就沉沦,毁灭。没有比考察黑暗更费气力的了。那是对涂抹的研究。
  没有确定的地方可以让人类的心灵休息。有出发点就没有到达点。互相冲突的解答交叉着,怀疑的企图同时出现,被一种无定的驱迫,是无尽的现象脱节,一切规律彼此倾覆,有一种不可测的混杂,使矿物生成,植物生长,思想活动,爱情发光,引力吸摄,一切问题的广阔的前线都在无边的黑暗里发展,草创未知事物的预见;在模糊的广大空间里,不是为着肉眼,而是为着智慧,全面显现的宇宙,变成了幻想的不可见的东西,那就是黑影。人便在黑影的笼罩里。
  人不明细节,但按他的精神所能负荷的,去负荷着全体的可怕重压。这种烦恼推动迦勒底的牧羊人研究天文。无意的启示从创造里流露;科学的渗透可说是由自己造成,并胜过了愚昧。一切孤寂的人,在这种神秘的浸染下,往往不自觉地变成了一个自然的哲学家。
  黑暗是不可分的。万物住在它里面,“绝对”和“变化”也住在那里。人就在那里行动,这是使人不安的事。神圣的创造在那里完成它的形象。预谋能力,宿命合在一起,完成一种不可比拟的工作。……
  人被信仰束缚。结果相信有一种力量。但是信仰还不够使人安宁。信仰不知道怎么需要一个形象,于是有了宗教。没有比没有形象寄托的信仰,更使人苦恼了。
  不管人怎样思想,怎样愿望,内心有怎样的阻碍,总是看着黑夜,那不是看,而是瞻仰。
  我们要怎样对付这些现象呢?在它们联合的势力下我们要怎样行动呢?分解开这些压力是不可能的。要去追溯这一切的神秘的来历,是怎样的一种幻想呀!多少难于了解,难于言说,同时发生的现象,被它们自己的纷乱覆杂弄得黑暗起来,结果成了一推不可解的言辞!黑影是沉默,但这沉默说出了一切。一个结果显赫的迸发出来,那便是神。神是一个不可再压缩的概念,它在人类的精神里。三段论法,辩证,否认,系统的理论,多种宗教都汇聚在那个概念上去,可是都没有贬低它的价值。这概念被黑影完全肯定着。骚动表现在一切里,形成了可怕的永恒!各种力量的互相牵引,具有一种伟大的协调,表现在这全部黑暗的平衡的维持上。宇宙悬挂在太空中,无可坠落。不息和无限的位移在进行,既没有意外,又没有碰伤。命运从哪里开始?自然在哪里告终?一件事情和一个季节,一阵忧愁和一番风雨,一种道德和一颗星星,这其间有什么区别?一个钟头,不是一个波浪吗?在运动中齿轮咬合得非常好,不管人们怎样,继续着它的无感觉的旋转。繁星的天象征着轮、摆和平衡。这是被崇高的沉思倍增了得崇高的瞻望。这是一切的真实,再加上全部的抽象,此外就一无所有了。人感到被俘。人听凭这黑影的支配,不可能逃遁。人自觉在这齿轮的咬合里,是这未知的全体的一部分,人感觉在他心里的未知和在身外的未知,有一种神秘的谐调。这是死亡的非凡通告。和无限联系,那是怎样的苦恼,同时又是怎样的欢乐呀!由这联系使自己也得着必需的不朽。在这普遍的生命洪流的不可思议的波涛里,谁知道没有一个可能的永恒,固执的感觉有一个不可磨灭的我!望着星星说道:“我和你同样是一个精灵!”望着黑夜说道:“我和你同样是一个深渊!”
  这些离奇的事便是黑夜。
  这一切被孤寂加强,重压在吉利亚特的心上。
  他了解么?不。
  他感觉么?是。
  吉利亚特有惶惑不安的精神,可是有一颗孤僻而伟大的心。
  
  这时候,天和海仍然是一样的晴朗,太阳带着光辉升起,黎明发出微笑。这样使得古代的是人怀着宗教的恐怖:“人们怎敢怀疑太阳在做假呢?”
  
  这是一场以灾难作为肴馔的筵席。
  
  人们会想象藏在云端里的斯芬克斯,现在好像在用这个疑谜讥笑他:
  “去呢,留呢?”
  去是疯狂,留是恐怖。
  
  这些微弱的光,帮助了吉利亚特,指引着他做工。他有一次转身对闪电说:“给我掌好灯吧。”
  
  这件事办完以后,他从水坑里用双手捧了几舀雨水来喝,抬起头对着云叱咤到:“蠢材!”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个把一个装进肚里,朽烂便是营养。这真是地球上的残酷的大扫除。肉食者就是埋葬者。它们的死,即是我们的生。使人恐怖的规律就是如此。我们自己也是坟墓。
  
  这个匆匆做成的工事只好听凭海水的支配。这个没有生命的障碍物会怎样的工作呢?这是它在战斗,已经不是吉利亚特在战斗了。这是一些破布在战斗,不是精神在战斗了。只须波浪一涌,便会把裂孔打开。问题在于压力大还是小。
  一切取决于两种力量的无意识间的无情斗争。吉利亚特从此既不能帮助他的助手,也不能阻止他的敌人了。他只是自己的生或死的旁观者。一向是天神般的吉利亚特,在这崇高的最后一分钟里,他竟成了一个无知觉的被动者。
  自从他到了杜弗礁以来,他便被孤寂包围着,俘虏着。孤寂不但把他包围住,而且把他捆绑住。千百种威胁,同时向他伸出拳头。风在那里准备吹刮,海在哪里准备咆哮。不可能堵住风的嘴,不可能拔掉海的牙。可是,他曾经战斗着:一个人和海洋肉搏,跟风暴角斗过。
  他昂着头,挺着胸面对其他种种忧虑和需要的事情做过斗争。他对付了一切灾难!他没有工具工作;没有助手搬运重物;他没有科学解决问题;他没有食物吃喝;没有卧床和房屋可睡眠安息。
  在那孤寂的礁石上,他不断地受着大自然各式各样的、残暴的酷刑。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他已经战胜了孤独,战胜了饥渴,战胜了寒冷,战胜了酷热,战胜了工作,战胜了睡眠。他曾经碰到各种障碍的强大的联盟,阻止他的前进。在匮乏后面有自然界的暴力;在潮汐后面有风暴;在风暴后面有章鱼;在章鱼后面有魔鬼。
  最后还有凄惨的讥讽,在这礁石之间,吉利亚特正要胜利的凯旋了,可是死了的克吕班追来对他狞笑着。
  亡灵的冷笑是有理由的。吉利亚特眼见自己要毁灭了。他感觉和克吕班一样的要死了。
  寒冷、饥饿、疲乏、破船的肢解、机器的搬运、春季的风暴、雷电、章鱼,这一切和单桅船的裂缝比较都算不得什么。人们能够,他也曾经有火抵抗寒冷;有岩石上的贝壳抵抗饥饿;有雨水抵抗焦渴;有辛勤的劳动和饱满的精力抵抗拯救工作上的困难;有防浪堤抵抗潮水和风暴;只有抵抗海水漏进来的破洞,他没有办法了。
  这是风暴给他的致命的临别留念。
  这是战败者对战胜者的最后打击,反身的一剑,阴险的回手。退走的风暴回身射出了这一支毒箭。败走者的回马枪,这是深渊在决斗中所造成的致命伤。
  人可以和风暴战斗,但是怎样能够和不断涌进来的海水战斗呢?……
  ……
  漫长的两个月的时间,在不可见的世界里的精灵和神只可以作证;一方面是广大的空间、波涛、风、电、雷雨,另一方面是一个人;一方面是海,另一方面是一颗心;一方面是无限,另一方面是一个原子。
  ……
  吉利亚特失魂落魄的凝望着太空。
  他没有一件衣服,赤裸裸地站立在无穷的宇宙里。
  就这样,在未知和无限的重压之下,不知道要遭受怎样的迫害。在黑夜里,面临不能穿透的黑暗,在海水微澜、狂涛、泡沫、风暴的喧嚷声中,在云雾的笼罩下,在微风的飘拂中,在那广大弥漫的自然界的力量下,在那有羽翼、星辰、坟墓的神秘的宇宙里,在那混淆得有无边的势力的强大意志下,在他周围和脚下的海洋,头上的繁星,在这一切不可测度的势力的包围下,他屈服了,他放弃了挣扎,他直伸伸地躺在岩石上,面对着星星,他被征服了。在这可怕的苍穹下面,他合着手,大声地对着无限讨饶道:“开恩吧!”
  他祈求无限,把他埋葬。
  他孤零零一个人在大海当中孤立的岩石上,无边的黑暗里,力竭声嘶的倒下去,像一个被雷霆击毙的人;赤裸裸的像站在古罗马竞技场中和野兽格斗的角斗士,只是不是竞技场,而是深渊;不是野兽,而是黑暗;不是观众的眼睛,而是未知者的眼睛;不是圣火而是凡星。
  
  海的澄静是难以描绘的。它好像慈母在婴儿的耳畔,哼出催眠的低缓的歌曲。波浪好像在摇荡着礁石做成的摇篮,帮助婴儿安睡。
  
  麦斯特而芮
  失望是心灵上的贫困。只有最伟大最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
  
  致命的打击是在滑铁卢,慢慢的腐蚀是在圣•赫勒拿。
  
  怅惘和热情显露在他沉静的、教士的面容上,其间还混入一种听天安命的苦痛。这种忍受虽然从宗教的信仰得到力量,却对信仰怀有敌意。在他的面貌上,一向只有虔诚的神气,现在却有了悲惨的表情。一向潜心研究教理的人,开始考虑命运了;对于一个教士来说,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考虑。信心瓦解了。在未知的压力下屈服,再没有比这更扰乱宗教信仰了。对于事变,人是被动的。生活联翩而来,人只有接受它们。我们决不知道突然而来的打击,是从哪一个方向来的。灾祸和幸福,象没有预料到的客人那样来来去去。它们的规律,轨道和引力的法则,是人们所不能掌握的。道德并不导向幸福,正如犯罪未必引到灾祸;良心有一种逻辑,命运又有另外一种逻辑,这两种逻辑是矛盾的,没有什么可以预见。我们在混乱当中过活,只能做到临时的应付而已。良心是直线,生活是漩涡。
  
  埃培尼塞和德玉西特走向桌边跪下。
  站在旁边的吉利亚特低垂了头。
  他们跪在上帝的面前,他在命运的面前低头了。
  
  当船影在天边消逝的时候,吉利亚特的头已经淹没在海水里;除了茫茫的大海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吉利亚特,每次轻声叫这个名字,齿间满满的都是清脆的回响。
  与大海抗衡,与章鱼搏斗,与暴风雨争高低,于礁岩间夺船。这是一部搏击自然的冒险史,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奋斗史,一部令人拍手叫绝的巨人传!
  孤独者在隐忍中磨练,因着信念而坚持,凭借毅力而成功。恶劣的环境,自然的捉弄,死神的窥探,这些都没有磨去吉利亚特的斗志,他这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不是为利或为财,而是想用一场完美的胜利作为聘礼迎娶心中的人儿。
  夺船的艰险细节外人不可知,心爱的女子倾心的男子不是自己。吉利亚特将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连同自己的生命与灵魂一同交予了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
  吉利亚特为爱圆了心上人的两个梦,纯洁至此,倔强如斯。


  对于我们所看到的吉利亚特对于戴吕斯特的那种纯洁的普罗米修斯似的感情,在我看来我们能被感动的是因为他的那种坚韧和敢于为爱付出所有的精神。
   实际上他对黛吕斯特的爱情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他是一个习惯了孤独的人,在每个孤独的身影背后都有一个害怕却又渴望被认同的心,恰恰在这时雪中的“吉利亚特”给予他从来未有过的异性所带来的幸福感,此刻他觉得人生价值有了依托,她就像一个希望微微照亮了他人生的黑暗。
  但是这是爱情吗?可能戴吕斯特原先是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神秘的人,于是在雪地里写下了他的名字,然而当英俊的柯德莱神甫出现时,她毫不犹豫的爱上了这个绅士,我们没有道理去指责她。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付出,不是一个人夜晚花园外的风笛,而却不知花园里的人是否用心聆听,不是一个人海上默默地努力付出,另一个人在教堂里含情脉脉地祈祷。
  我看到的是坚韧和付出,而绝非这庸俗的爱情。。。
  


  这是个关于承诺的故事,其实也不算承诺
  这是个关于背叛的故事,其实也不算背叛
  因为原本就没有得到别人的承诺,又怎么能可怜地宣称自己被人背弃?
  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为了找名著中的名句,结果一读下来,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的大。
  因为名著读的一向少的缘故,并不能理解名著缘何成为名著,并且对于名著,其实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当然,这大概可以归结为自己缺少素养——好吧,那谁来告诉我,什么才是TMD的名著,然后什么不算名著?
  我只知道如果一本书它曾经感动过我,那么它就比任一本唧唧歪歪大半天故作深沉的所谓经典更有价值。
  经典是什么,名著是什么,经典不是由别人来定的,名著亦如是。
  它们完全取决于作为读者的你。


  高中时候看过,大约是1999年或者2000年看的,那时候我是理科生,喜欢书里面的男主人公,他那种对技术与爱的执着,让人感动。这么多年仍然记得有这么一本书曾经让我感动过。
  书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对于一名富家小姐的爱慕,还有当时西方社会在黑暗宗教统治下对于科技的无知和扼杀,最终男主人公以及他的爱情还是以悲剧结局。
  这是一部描述工程技术的萌芽的小说,同时以爱情穿插其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男主人公对于当时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我来说,就像是一名有很大才能的高人,他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制作工具,并创造那个时代的奇迹。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怀,但我不能接受悲情英雄的结局。天才总是不能被时代所包容。
  为什么这部书没有那么广的声誉,可能也就是因为书中所描述的内容不是包罗社会万象,不如其他小说那么深刻吧。


  有的爱情如此绝望,有的人心如此简单。
  
  吉利亚特,沉默的吉利亚特,当他被海水淹没时,不知道是不是他真正解脱的时候呢。
  
  这种爱情很像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描写的那样。
  
  当最痴情的人遇到了最绝情的人,真是个悲剧。
  
  喜欢这本书,个人觉得比巴黎圣母院更好。
  
  雨果,真是个神奇的人,一个去世很久的人竟然能让我成为他的书迷。
  
  如果雨果先生健在,我真想和他握握手,我想告诉他:我很喜欢看你写的小说呀,先生。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 本名著,那时候我还在小学,我爸经常看书,他看的书那时候我一般是看不了的,但是我拿起这本书后很快就被吸引住了。雨果是讲故事的大师,毫无疑问,他能够引起任何年龄段的人的注意。


  小时候得了气管炎,养病的时候看的。由于看的时候年纪太小,没有领会到雨果的精髓,只觉得很闷很闷。但是有好几个场景給我脑子里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了那个悲壮的结尾。
  
  过了好多年才看了巴黎圣母院,调调和这个完全不一样,还挺暴力色情的,晕。然后16岁再看悲惨世界,精神受到了很大震撼,还哭得死去活来好几次,看完直接改变了俺的人生观。后来又看了笑面人,可是没能找回悲惨世界的感觉。
  
  雨果虽然风格多变,但是他只爱用自我牺牲型男主角。在海上劳工里,我觉得雨果想返璞归真,搞搞自然主义,简化情节,简化角色互动,生生把男主角搞成“注定要失败但是还要与天斗”古希腊型英雄。其实美国的moby dick也有这个调调。
  
  但是我认为雨果是个比较世俗(mundane)型人,他还是适合写人物群像和历史事件,而不是这种有宗教意义的寓言和希腊悲剧。
  
  当然这本书里他最大的好处还是很明显:这人元气太充沛了。作为一个读者能感觉到他的强大气场直接从书里弥漫出来,所以他不管他写啥,都很感人。不过第一次读雨果,我还是建议去看悲惨世界,那本只要看下去,没人不动容的。
  
  


  这是一本让我永远难忘的书,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每次都会让自己变得纯净些。
  这是一本近乎宗教美的作品,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这部作品和它的主人公便更加显得如同耶稣一般。
  我们得到了,我们也失去了,勇敢地得到,勇敢地放手……
  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勇敢,而是源自最纯的爱、信仰,对美的敬畏!


  认识的一个对文学有着崇高理想和纯净追求的网名一直用的这个,他说读这本书曾让他夜不能寐。我看的是哪个版本已经记不得,对于此书的最深刻的记忆是,书前引用的雨果的话: “宗教、社会、自然,这就是人类的三种斗争这三种斗争同时也是人类的需要。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笔者揭示了第一种命运;在《悲惨世界》中,笔者指出了第二种命运;在这本书中,笔者阐述了第三种命运。在桎梏着人类的这三重命运之中,又交织着内心的命运这一最高的命运,亦即人类的心灵。”
  吉利亚特是个,呃,按现在的说法是比较傻的人物。费尽千辛万苦,甚至与死神擦肩,找回了船只,却发现心中的女神别有所爱。为了所爱,吉利亚特默默的退开,选择到大海的怀抱。
  不知为什么,读雨果的书我总是很沉重,唉


  
  看到河灯,烟花,孔明灯,玫瑰花,爱侣。
  看相片,夜色里如花的笑容。
  ——七夕
  
  没想到到了20岁,还会被人问是否相信爱情。这问题似乎与我是否相信并无关系,它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只是不见得和每个人相关而已。前天看一个港产媚俗爱情文艺片《十分爱》,里面一个男孩死后,他的妈妈对他一直喜欢的女孩说,“他拍得相片左边永远留着你的位置。”女孩无法自持,哭倒在栏杆。
  然而,那件疯狂的小事不一定是爱情。
  
  吉利亚特对戴吕谢特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爱情,我也不敢妄断。路老师给这个故事里的爱情的题目是:爱有一种品质叫高尚。的确,吉利亚特为了他对戴吕谢特盲目而真挚的爱,毅然接受了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抢救被破坏的迪朗德号的机器;而在戴吕谢特本该实现诺言和吉利亚特终成眷属的时候,他却悄然身退,甘心成全戴吕谢特与柯德莱神甫,甚至,不愿让心爱的人内心有丝毫歉疚。“雨果在书前写道:“宗教、社会、自然,这就是人类的三种斗争这三种斗争同时也是人类的需要。……在桎梏着人类的这三重命运之中,又交织着内心的命运这一最高的命运,亦即人类的心灵。”
  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吉利亚特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存在。戴吕谢特留在雪地上清晰的字迹“吉利亚特”,使他永远的和这个小姑娘扯上了关系,他长期封闭的心灵如初春干涩的突然,被爱的嫩芽冲破。于是,他为了爱义无反顾,他为了爱倾尽所有,而他的爱,仅仅是源自雪地上那轻描淡写的一行字。那种在被茫茫世界遗忘了一辈子后第一次感觉到被一个年轻美貌的异性所认同的幸福感,正是戴吕谢特在无知无觉的情况下,可以给与吉利亚特的一切。
  他们两不相欠。或许吉利亚特的付出与牺牲,是英雄主义伟大的献身,但戴吕谢特给吉利亚特的,却是一跳通向爱的光明大路。
  
  朋友分分合合。坐在咖啡馆喝光18块钱一杯的没有丝毫咖啡味道的冰摩卡,耳边是曾经心疼的姑娘被伤了心的故事,昏暗的灯光里,声音在心底勾勒出情节,在恰当的时刻,泛滥着情绪。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两个人走到一起,让两个人背道而驰。即便我们口口声声说起爱情的时候,也会伤了心,两颗心翘首观望,到最后都只是舔着自己的伤口,不愿意多看对方一眼。
  
  “爱结束了,吉利亚特的生命也就此完成了,他的死亡无可挑剔。”雨果把这位主人公比做了普罗米修斯,爱的普罗米修。
  


覺得這本書本身並不想寫愛情,而是一個孤獨的人的全部。。。。愛情只是故事需要……


“这人元气太充沛了,直接从书里弥漫出来’‘,呵呵,写的很恰如其分啊。当时感觉自己就像吉利亚特似的。看的时候我的年纪也好小


今晚刚刚从旧书店买到的,希望能如你言。


很喜欢雨果的这本书,喜欢他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也许在旁人看来,吉利亚特一无所有,而事实上他拥有着人们难以企及的至高无上的爱和伟大纯粹的灵魂!人走过一生,能够得到这两样,确实已经完美。


只是不明白最后基里亚特为什么会选择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