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近代数学教育史稿

李兆华 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李兆华  

页数:

23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两弹一星工程科学》以中国两弹一星工程为案例,深入考察了其决策、实施、运行的全过程,认真分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历史、国内外影响以及经验与启示,并将中国的两弹一星置于国际大科学发展的背景之下,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富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结论。《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两弹一星工程科学》是国内第一部从案例分析人手,研究大科学问题的专门著作,适于科技管理人员、战略研究人员和青年大学生阅读。

作者简介

刘戟锋,1957年生,湖南邵阳人,哲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军事技术史、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出版有《军事技术论》、《武器与战争》、《哲人与将军——恩格斯军事技术思想研究》、《化学与战争》、《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等专著。

书籍目录

前言/1第一章大科学的兴起/1 第一节 对大科学的关注/1 第二节 曼哈顿工程/6 第三节 曼哈顿工程后若干大科学/14第二章“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35 第一节 首颗原子弹的研制历程及核武器的发展/35 第二节 首枚导弹的研制历程及发展/57 第三节 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历程及发展/65第三章两弹一星工程的资源配置/73 第一节机构组成/73 第二节人员配备/98 第三节 财物调配及后勤保障/111第四章两弹一星工程的运行分析/115 第一节 两弹一星工程与历次政治运动/115 第二节 两弹一星工程的组织运行/124第五章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经验/130 第一节 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所在/130 第二节 管理层面的成功经验/132 第三节 技术层面的成功经验/147第六章两弹一星工程的若干启示/156 第一节 管理科学方面/156 第二节 科学精神方面/16l 第三节 科学规划方面/164 第四节 大科学的定位/17l 第五节 大、小科学关系方面/185附录一 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中的苏联援助/187附录二中国科学院对两弹一星工程的贡献/196人名索引/209主题索引/219参考文献/222

章节摘录

书摘核爆炸的蘑菇云是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浪花。 1960年11月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仿制的近程地地导弹;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lO月16日,第一个核装置塔爆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廊中最令人难忘的岁月,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的奇迹,是新中国向现代化进军中光彩夺目的篇章和质的飞跃。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把这一人间奇迹统称为“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颁奖授勋。在会上,江泽民全面总结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精辟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高度评价了“两弹一星”的卓越成就,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要向功勋科技专家学习,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可见,“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丰碑。重温“两弹一星”研制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大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正确理解科技创新的价值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P35


编辑推荐

自广岛、长崎被毁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曾面临如此近的核威胁。美国、苏联以及他们的盟国无不对苦难的中国进行过核警告。罗布泊核爆炸的蘑菇云是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浪花,炸出了中国自鸦片战争150年来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炸出了中国50年来的和平,也炸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而且不论是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来说,还是对世界和平历程的发展来说,"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都远远超出了武器本身的成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近代数学教育史稿 PDF格式下载



图书馆的书丢了,买本换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