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曹雪芹与燕京

山民,杏林 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

山民,杏林  

页数:

336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全面展现了曹雪芹在燕京的生活,对他在燕京的住址、活动场所、亲友交际等等作了细致的考察。 全书以地址和人物为主线,附有大量的资料考证,辅以图片和照片,结构简洁清晰。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引得多少读者为之流泪?又有多少人读《红楼梦》能不为之流泪?曹雪芹身后不久,社会就流传着一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横空出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红楼梦》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少有的杰作之一。清代著名学者王希廉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鸟,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人,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倡伎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皆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闹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诵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天折,暴亡病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并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见项背!”清季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时向彼邦人士介绍说:“《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当代台湾学者李辰冬认为,在所有的世界文学大师当中,除莎士比亚外,无人堪与曹雪芹相比。《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1753年《红楼梦》手抄50回本传出,1791年程刻本120回问世,1842年被部分译成英文,到现在为止已有20多个国别语种的版本出现在世界各地。国外很多学者认识到,不读《红楼梦》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养活了那样多的研究者。这派、那派,这说、那说,文人骚客、作家学者,作诗、写书、上电视,人人争说红楼梦,二百多年说不休,二百多年说不清。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像《红楼梦》一样拥有那么多的读者,特别是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问世以后,全世界十几亿华人,没听说过《红楼梦》的为数不多。读《红楼梦》书、看《红楼梦》影视剧、听《红楼梦》戏曲的时候,大都会想到:是什么人写出了这样伟大的作品?他写的这些人物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过?他写的这些景物到今天还是否存在?《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距《红楼梦》问世时间最近的乾隆时期的明义、明忠、袁枚、周春、沈赤然、许兆桂皆确指为曹雪芹。如与雪芹同时代的明义有《绿烟琐窗集•题红楼梦》诗二十首,诗前小序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抄本焉。” 因此,尽管二百多年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曹寅、曹頫、洪舁等诸多异议,但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推翻“曹雪芹说”。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人与事,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事实根据?有的话,是哪些人哪些事?二百多年来也是众说纷纭。作为小说,《红楼梦》必然多有虚构,但其原型则是曹雪芹本人所见、所闻、所经历过的人与事,这一点目前是举世公认。连治学极严谨的鲁迅先生也认为,曹雪芹“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所以其中所叙述描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再有就是,《红楼梦》中一长串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在北京,也是二百多年来红学界的主流观点。 那么,凡读过《红楼梦》小说、看过《红楼梦》影视剧或戏曲的人,来到北京,是不是也想看看曹雪芹当年住过的地方、写书的地方、与朋友交游的地方?是不是想看看红楼梦故事发生的那些真实的地点、真实的景物? 这也就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与最终的期望。 《曹雪芹与燕京》就是告诉大家,曹雪芹在燕京住过哪些地方,去过哪些地方,在燕京哪些地方交过友、饮过酒、论过诗,在哪些地方哭过、笑过、愤怒过、痛苦过,在哪些地方留下了到今天还看得清、摸得着、听得见的遗迹与传说。 当然,这本书还会告诉大家,红楼中的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如宝玉、黛玉、宝钗、湘云、王熙凤等等,他们的原型曾在燕京——也就是今天这个世界性大都市北京——的哪个地方吃过、睡过、哭过、笑过、骂过、叫过、吵过、闹过。 此外,这本书里的照片,无论器物、书影,还是街巷、院落园林、亭阁,全是著者据史料考定、实地拍摄来的。 本书编著者集二百年《红楼梦》研究资料之大成,从中找出与“曹雪芹与燕京”、“《红楼梦》与燕京”有关的人、地、事,顶风冒雪,不辞寒暑,访耆问旧,找到现场拍摄照片,然后附上相关典籍资料,汇集成书。但凡在二百多年中有某学者提出燕京中某地与曹雪芹、《红楼梦》相关者,一概录入,其间是耶、非耶、矛盾耶、冲突耶,本书编著者概不置一词。书中引用文字资料,大多署明来源,个别地方因求简捷未译述原文及作者,亦请读者与原文作者见谅。 本书非批、非评、非索隐、非考证。我们编著此书的全部目的,只是给读红楼、看红楼、想红楼、梦红楼者,提供一些可观、可看、可咏、可叹、可凭吊、可祭奠的地方,提供一些个让那些迷于《红楼梦》的“痴人儿”来这里说红楼、论红楼、哭红楼、叹红楼的地方。

内容概要

  凡读过《红楼梦》小说、看过《红楼梦》影视剧或戏曲的人,来到北京,是不是也想看看曹雪芹当年住过的地方、写书的地方、与朋友交游的地方?是不是想看看红楼梦故事发生的那些真实的地点、真实的景物?
这也就是这本书编写的初衷与最终的期望。
  本书就是告诉大家,曹雪芹在燕京住过哪些地方,去过哪些地方,在燕京哪些地方交过友、饮过酒、论过诗,在哪些地方哭过、笑过、愤怒过、痛苦过,在哪些地方留下了到今天还看得清、摸得着、听得见的遗迹与传说。
  当然,这本书?会告诉大家,红楼中的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如宝玉、黛玉、宝钗、湘云、王熙凤等等,他们的原型曾在燕京——也就是今天这个世界性大都市北京——的哪个地方吃过、睡过、哭过、笑过、骂过、叫过、吵过、闹过。
  此外,这本书里的照片,无论器物、书影,还是街巷、院落园林、亭阁,全是著者据史料考定、实地拍摄来的。
  本书编著者集二百年《红楼梦》研究资料之大成,从中找出与“曹雪芹与燕京”、“《红楼梦》与燕京”有关的人、地、事,顶风冒雪,不辞寒暑,访耆问旧,找到现场拍摄照片,然后附上相关典籍资料,汇集成书。但凡在二百多年中有某学者提出燕京中某地与曹雪芹、《红楼梦》相关者,一概录入,其间是耶、非耶、矛盾耶、冲突耶,本书编著者概不置一词。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燕市辗转如飘萍——曹雪芹在燕京的住宅
 贡院附近
 北海附近
 琼岛
 团城
 小西天
 什刹海水屋子
 东城烧酒胡同
 蒜市口十七间半房
 崇文门外卧佛寺
 旧刑部街与西城根卧佛寺
 克勤郡王府
 前门外鲜鱼口
 西直门外三元里胡同
 海淀
 黄叶村
 旗?老屋
 健锐营
 北沟村
 正白旗峒峪村
 镶黄旗北上坡
 镶黄旗营上的公主坟
 蓝靛厂?门头村?大有庄
 功德寺
 南辛庄杏子口
 白家疃
 村西小桥?抗风轩?空空庙
 福佑寺
第二章 梦里巷陌何处是——《红楼梦》中有关燕京的地名
 大观园什刹海
 大观园恭王府萃锦园
 大观园西城
 大观园明珠花园
 大观园自怡园
 大观园内务府塔氏园
 大观园曹氏芷园
 大观园果亲王承泽园
 大观园圆明园
 大观园皇家西花园
 大观园槐里胡同一号
 大观园87版电视剧《红楼梦》拍摄地点
 鼓楼西大街
 兴隆街
 护国寺
 小花枝巷
 苇子坑?德外关厢
 德外关厢
 东西廊下
 清虚观
 天齐庙
 牟尼院
 水月庵
 夕照寺与育婴堂
 太虚幻境
 地藏庵
 德胜门
 恒舒当
 狱神庙
 天香楼
 荣禧堂
 铁槛寺?馒头庵
 勾栏胡同
第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曹雪芹笔下燕京的人物原型
 贾宝玉曹雪芹
 贾宝玉纳兰性德
 贾宝玉胤礽
 林黛玉年贵妃
 林黛玉叶小鸾
 林黛玉朱竹坨
 林黛玉董小宛
 林黛玉竺香玉
 薛宝钗高江村
 薛宝钗柳如是
 薛宝钗李玉钗
 薛宝钗屈慧兰
 史湘云李兰芳
 史湘云陈其年
 元春曹佳
 秦可卿胤初之女
 秦可卿竺香玉
 探春徐健庵
 王熙凤余国柱
 妙玉姜西溟
 惜春严荪友
 宝琴冒辟疆
 刘姥姥汤潜庵
 贾母曹寅妻李氏
 贾兰曹天佑
 袭人柳惠兰
 北静王福彭
 北静王允禧
第四章 骨肉知交尽零落——曹雪芹在燕京的族人及亲友
 曹振彦
 曹尔正
 曹玺
 曹玺妻
 曾寅
 曹宣
 曹宜
 曹顺
 曹颀
 曹颞
 曹颊
 曹頫
 曹珍
 曹天佑
 棠村
 芳卿
 李兰芳
 杜芷芳
 脂砚斋曹雪芹的叔父
 脂砚斋曹頫
 脂砚斋曹雪芹的堂兄弟
 脂砚斋妙玉
 脂砚斋妙玉何焯之女
 脂砚斋史湘?
 脂砚斋张宜泉
 畸笏叟曹雪芹舅父
 畸笏叟雪芹之父曹頫
 敦敏
 敦诚
 明琳
 玉兰坡
 松斋
 孔梅溪
 明义
 明仁
 张宜泉
 墨香
 于景廉
 礼亲王府
 睿王府
 佟府
 平郡王府
 怡亲王府
 慎郡王府
 恭王府
第五章 燕市哭歌悲遇合——曹雪芹在燕京的活动
 在正白旗官学读书
 在内务府做笔帖式
 任职右翼宗学
 与史湘云在三元里开酒馆
 撰写红?梦
 创作《废艺斋集稿》
 游樱桃沟
 与张宜泉同游广泉寺
 游刚丙庙与三教庵
 游蟠桃宫
 法海寺出家
 西园观据
 槐园盛会
 与敦敏游潞河
 槐园佩刀质酒
 南下金陵并至瓜洲逗留
 在河北省蔚县设馆授徒
 与敦敏相会养石轩
 宴宗室约张宜泉陪饮
 续娶与丧子
 泪尽而逝
 第六章 京城处处说曹侯——曹雪芹在燕京留下的文艺传说
 曹雪芹在西山的传说
 曹雪芹之死
 与曹雪芹有关的民间艺术
 ?录楝亭夜话图
 后记
  

章节摘录

智献龙凤图乾隆十四年,为了显耀征服大小金川的胜利,乾隆皇帝在香山建立了一支特种部队,叫攻坚飞虎云梯健锐营,共有三千名将士。要按八旗制度为几千人营建“旗盘”,大兴土木,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乾隆派钦天监阴阳司到香山一带察看风水,选择建房吉地。阴阳司带领一批人马,手拿罗盘等观测器具,由香山护军佐领陪同,登上了香山楼门。他们向东放眼望去,只见前面横着一道山梁,绿树葱茏,野花满山,好象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护军佐领告诉他:“这就是有名的凤凰山。”阴阳司听说是凤凰山,心里大喜,就对大家说:“北边这座山叫龟岭,是一只神龟的背,远处那座山叫红山头,是神龟的头,眼前这个小山包是神龟的尾巴。神龟本是龙种。这里有龙有凤,正是龙蟠凤翔,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呀!”他当下就决定绘图定位,在凤凰山两侧营建“旗盘”,北侧修建左翼四旗,南侧修建右翼四旗。营造旗盘的吉地选好以后,就由工部拨款运料,调配工匠,并且发布告示:凤凰山南北两侧的汉族居民,限期拆房搬迁,逾期不迁者,按违旨论罪!告示一出,这可急坏了汉族居民。他们世世代代住在香山,现在要被赶走,可到哪里去找安身之地呀!大家愁眉苦脸地想不出好办法。有人说,曹雪芹主意多,不如登门去请教他,也许会找出解决的法子。于是推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曹家去请教。曹雪芹一向对官府不满,爱替老百姓打抱不平,他对老人说:乡亲们先不要着急,只要肯动脑筋,办法总会想出来的。第二天,曹雪芹吃罢早饭,身穿鹤衣大氅,脚踩福字履,腰里围着一个小包袱,来到香山楼门。他把远近的山景仔细一打量,心里明白了:原来皇家在凤凰山两侧修建八旗营房,就是为了借凤凰展翅、神龟长寿这个虚名儿!可是你们不能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呀!想着想着,曹雪芹有了主意,他从包袱里取出文房四宝,挥笔画了凤凰和神龟,山下有八旗营房,远处是烟雾笼罩的紫禁城,最后随笔题写了“龙凤图”三个字。曹雪芹迈步下山,直奔八旗印房,去求见总监老爷。他对总监说:“听说朝廷要在香山修建旗盘,我是献八旗营建图来了。”总监问他有申么高见?曹雪芹说:“这香山是块风水宝地,但五行缺水。山缺水则林不茂,林不茂则鸟不生——那凤凰怎能展翅高飞呢?再说,山缺水则龙被困,这也是不吉之兆啊!如今,为建旗盘而勒令汉民迁走,这对保住香山之水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总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过错,破坏了香山的风水,连忙向曹雪芹求告,说:“请先生指点。”雪芹看把他吓得那样子,心里觉得好笑,可他还是绷着脸一本正经地说:“这‘汉’字的偏旁是三点水,如若勒令汉民搬走,就是有意让香山之水外流,这是万万使不得的。请看我这龙凤图,可以让散居的汉民并进各村,然后按照‘两满夹一汉’的格局,修建八旗营房。满字、汉字都有三点水,这就成了九点水,九者多也,香山水足了,就会龙蟠凤翔,保住风水不被破坏。”说完,就把龙凤图献给总监了。总监对曹雪芹讲的道理深信不疑,就呈报工部,按照曹雪芹龙凤图中“两满夹一汉”的设计,修造了八旗营盘:左翼四旗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中间夹着峒峪村、四王府、小府三个汉民村;右翼四旗是正黄旗、正红旗、镶蓝旗、镶红旗,中间夹着杰王府、弑子园、弹家坟三个汉民村。香山的汉族居民没有被赶走,他们感谢曹雪芹想出了巧计——一张龙凤图。(舒成勋讲述,张宝章整理。)红脸大汉的拳头香山健锐营八旗建立以后,他们依仗着主子的权势,在香山一带耀武扬威,没人敢惹。平民百姓从营盘墙外经过,一些八旗兵丁举枪就打,拉弓就射,遭到冷箭的人只好自认倒霉,吃了亏也没地方说理去。一些八旗子弟也仗着出身高贵,胡作非为,四王府、峒峪村的汉族居民常有被他们辱骂、殴打的。人们都习惯地称呼这些八旗子弟为“小老爷子”。当时曹雪芹正住在正白旗,虽然他也是旗人,但是他看不惯这些霸道的“小老爷子”,常为受欺负的人打抱不平,他当众奚落过“小老爷子”,有时也惩罚他们一下。有一天,曹雪芹和他的一个朋友红脸大汉,在四王府街上的人群里闲遛。这个红脸大汉头缠红巾,身材高大,体力过人,练得一身高超的拳术,也是个好打抱不平的人。有人说,他曾经在静宜园东宫门试图劫皇杠,结果认错了人,投出的飞刀差点没把宰相和坤扎死。那些横行霸道的“小老爷子”,对红脸大汉都是惧怕三分,特别是害怕他那像榔头一样的拳头。曹雪芹和红脸大汉遇到了一群人围成了堆,就挤进去,想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个长着小迷糊眼的“小老爷子”,正跟一个卖糖葫芦的老头捣乱,小迷糊眼朝老头要了一串糖葫芦,扭头就走,老头朝他要钱,他不但不给,还说:“老爷吃你一串糖葫芦是瞧得起你,若是赏脸你不要脸,就别怪老爷我不客气!”吓得那个老头连忙露出笑脸赔不是。围着看热闹的群众,心里都憋着一股子气,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吭声。曹雪芹对红脸大汉小声说:“对付这号人,就得有一对老拳。”大汉说:“等我给他点颜色看看。”红脸大汉一个箭步窜上去,伸手抓住小迷糊眼的脖领子,就像提溜一只小鸡似的,训斥他说:“你凭什么吃了人家的东西不给钱?”这个八旗子弟是逞凶惯了的“小玩儿闹”,竟然不把红脸大汉放在眼里,他把眼一翻,说:“你敢动老爷一根毫毛,我叫你吃不了兜着走!”这句话可把大汉惹火儿了,他挥手一拳砸在“小老爷子”的鼻梁上,顺势右腿扫了一个绊子,把小迷糊眼撩倒在地,让他来了一个嘴啃泥。就这一拳一脚,让他想骂也不敢骂了,马上趴在地上求饶。曹雪芹走上来对小迷糊眼说:“你还不赶快认错!”他头也没抬,赶紧说:“我再也不敢欺负人啦!”红脸大汉假装着火气更大了,说:“你不欺富人,专欺穷人,我偏要打这个抱不平!”说着,就又是一拳。曹雪芹问小迷糊眼:“这么不讲理,你是什么人?”他说:“我是旗人。”大汉又举起了拳头,说:“老爷骑马你骑人,你好大的胆子!”拳头落下去,打得小迷糊眼哎哟妈哟地直叫唤。曹雪芹怕再动拳头打出了毛病,就对红脸大汉说:“他认了错,又答应给糖葫芦钱,就饶了他这一遭吧!”那个“小老爷子”爬起来,把糖葫芦钱交给老头,一瘸一拐地冲出了人堆。登时,引起满街筒子人哄笑。(何福元讲述,张宝章整理。)

后记

二百六十二年前,江南才子厉樊榭进京候官,途经天津的朋友查莲坡家,老友将他留在水西庄别墅少住。在这里,他意外发现了查氏为南宋周密的《绝妙好词》所作的笺注,大为兴奋,于是留下来与查氏共同完成了《绝妙好词笺注》一书。等书稿杀青后,已经几个月过去了,而这时朝廷的放官日期已过。樊榭只好掉棹南归,临行云:“能与朋友共笺《绝妙好词》,胜过官服乌纱。”之后,凡读《绝妙好词笺注》者,无不为樊榭与莲坡的这段佳话所感动。无独有偶,《帝京景物略》一书也是由刘侗、于奕正一对好友共同完成,而两位著书者的情谊已远超《帝京景物略》本书的影响。于奕正乃京城大家子弟,但无心名利,专喜与文人墨客谈诗论文。刘侗,湖北人,进京殿试,闻于奕正好客,登门拜访。二人一见如故,刘侗随即逗留京师五年。期间,二人共同踏勘古迹、访贤问老,撰写《帝京景物略》一书。之后,刘侗考中进士,放官江南吴县。三百七十六年前的一个重阳日,刘侗离京抵吴县上任。于奕正送至码头,依依不舍,忽见鸿雁南飞、霜林染醉,情从景生,不及向家人辞别,便陪刘侗买舟江南。二人在金陵亦遍游名胜,遂有《南京景物略》创作之构想。随后二人分别,于奕正只身无意独游,郁郁终日,次年即病逝于与刘侗所居的金陵客店。刘侗得知于奕正谢世的消息便思友成疾,没及去吴县上任,就病逝于维扬客船之中。刘、于二君虽不是同年生,却因合著《帝京景物略》而同年西去。古人云:黄金易得,知音难求。知音者,道之同者。十年前,我们一起漂泊京都,亦因道同而双双入“梦”,为踏访“曹翁”旧迹,几年来周末未曾休息。西山古道、松林禅院,无不留下我们探寻的足迹。记得一年初春,绿柳才黄、桃花绽放,我们从白家疃沿古道翻越“三炷香”,所获雪芹资料甚多,山民先生乐不能支,竟然将相机拱手相让路人。如此,历经几个春秋草成《曹雪芹与燕京》一书。该书的编写宗旨即前言所说:非评、非索隐、非考证,只是给读红楼、想红楼、梦红楼者,提供一些可观、可叹、可凭吊、可祭奠的地方。但由于我们学识所积欠博,书中舛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曹雪芹与燕京》的成书,得益于前辈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界诸师友的大力相助,特此致谢。该书的责任编辑陈继华、装帧设计杨凤娇等同志,均对该书的出版用力甚勤,一并深表谢意。山民 杏林 庚寅秋月于京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曹雪芹与燕京 PDF格式下载



最近迷上了《红楼梦》,买来看看。看完再补评论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