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逸园丛录

李壮鹰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5-9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李壮鹰  

页数:

39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逸园丛录》所录,是我读书时所写的一些札记和心得,因为写的时候并没有想要发表,故非但全书在章次上没有秩序,而且每则文字也缺乏“文章”的格式与威仪。不过这一点并不一定就是缺欠,正如一个人燕居于自家屋舍,粗服乱头,不衫不履,一切以自适为主,虽然邋遢些,但因省却了出门时的涂饰与包装,丢掉了对客时的做作与矜持,倒比他的“公众形象”更为本色。前人云:“至文不过家书写。”写家书用不着穿靴戴帽,遣词谋篇,它可以有什么就说什么,正所谓“横说竖说,唯意所到”。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天下最精炼的文字也无不可。札记亦如家书,它是记给自己读的,顶多只是呈给几个作为“自己人”的同道来请益,故虽不免杂乱失统,却无瘠义肥辞之弊。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无意于发表,写时也就用不着挖空心思地去迎合时尚,笔者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使“一切从自家胸肺中流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从而免却了许多言不由衷的观点和人云亦云的空话。  当然,自适并不意味着恣肆。札记虽不留待发表,不设定读者,但它仍然是一种对话。只不过它不是跟别人对话,而是跟自己对话。实际上,即使是面向公众的宏论,也首先是与自己对话的产物。因为要想取得别人的首肯,须先说服自己。学问之道无他,不欺心而已。所以,每当读书有得,投篇援笔,染翰操觚之际,虽孤檠夜半,块然独处,我也总觉得身旁有炯炯双睛。这双眼睛,其实就是自己的学术良心。它对一切虚浮的谴责,实在是严于斧钺的。据我体会,这也就是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的真正含义。也正因为如此,本编文字虽信意所至,却不敢信口妄言。所记各则,不论长短,总求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戒空泛之肤说,摒无根之游谈。然因笔者学植荒陋,力不从心,知也无涯。而器小识浅,如片蠡之测海,等鼯鼠之饮河,故考义而见指忘月,取材而挂一漏万者,实不可免。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惟海内方家鉴之,并祈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

  李壮鹰,河北迁安人。一九四五年四月生,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二年在日本修禅,住京都曹洞宗大本山天宁寺,并任花园大学国际禅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佛教大学兼职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全国古文论研究会理事、全国毛诗学会理事。撰有《诗式校注》、《中国诗学六论》、《禅与诗》、《覆瓿存稿》等多种专著,并主编《中华古文论选注》、《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等书。

书籍目录

序一 读书二 叶子烟与白干酒三 结绳、甲骨及简策四 古代叙事之繁简五 祷杌、春秋、丘六 论卜筮七 性与文化八 超越性爱的奇女子九 古代的”乐”一0 乐与诗一一 诵诗与著述一二 瞽矇一三 “辨妖祥于谣”一四 《诗》之叠字与双声叠韵一五 古乐府中的和声一六 “名”与“文”一七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八 “以意逆志”一九 《易传》论取象二0 “大音希声”二一 “得意忘言“二二 “心听”“神遇”二三 “虚静”二四 “道进乎技”二五 佛家与道家的镜喻二六 几种比喻二七 “不食马肝”二八 汉人论屈原二九 《典论·论文》与《文心雕龙》三0 钟嵘论诗与品诗三一 摘句与赏味三二 情与景三三 情语与景语 三四 “池塘生春草”三五 “落霞、孤鹜”句语式三六 物无香而言香.三七 古鸡栖于树三八 皎然的生平三九 韩愈与中唐文学之“解构”四0 司空图的“味外之旨”四一 李德裕《文章论》四二 “滋味”四三 “风骨”四四 “象”和”境”四五 “想象”及其他四六 “势”四七 “写”四八 “如灯取影”四九 宋人名字尚”老”五0 禅的矛盾五一 关于“我”的含义五二 “有义句”与”无义句”五三 密行第一五四 临济之悟五五 婆子烧庵五六 倩人抓痒五七 限定与非限定五八 方以智论不立文字五九 历史的叙事和小说的叙事六0 评钱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逸园丛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