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经训释
1970-1
姜宝昌 山东出版集团,齐鲁书社 (2009-04出版)
姜宝昌
522
无
墨翟(约前468一前376)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首代巨子。墨翟及其门弟子的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科技发明与创见以及军事防御理论与实践,在战国时期颇为世人所称道,其社会影响与以孔丘为领军人的儒家不相上下。《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就是明证。所以,墨翟理所当然地被人们尊称为墨子。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墨学从战国末期开始衰微,至西汉前期,士子少有道及者。因此,司马迁未能为其专门立传,只是在《孟子荀卿列传》中留下二十四字的缀叙:“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用语过于简单,且带几分含混色彩。所以,人们至今不能确知墨子的出身、里籍和生平事迹。现代学者顾颉刚先生以为翟之先世为春秋宋贵族。童书业先生以为翟为宋公子目夷之后。杨向奎先生以为公子目夷为首目夷子,翟为末目夷子。张知寒先生以为翟生于春秋之末小邾国之滥邑(今山东滕州木石镇)。所有这些,都足资我们参考。现今,我们依据《墨子》一书和战国及其以后的一些典籍保留下来的零碎材料,粗线条地勾勒墨子的生平与学术渊源以及墨家学派的基本理念、学术成就、传承脉络等问题的大致轮廓。
墨翟(约前468一前376)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首代巨子。墨翟及其门弟子的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科技发明与创见以及军事防御理论与实践,在战国时期颇为世人所称道,其社会影响与以孔丘为领军人的儒家不相上下。
前言墨经训释之一、经上、经说上二、经下、经说下参考书目墨经训释之二三、大取四、小取附录:《大取》、《小取》原文(据四库全书抄本)参考书目后记又后记
①知,材也:知,读为智,墨辩逻辑常用术语,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之综合官能和材质。《说文》:“知,识词也。从口矢。”段注:“白部云:‘,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知、义同,故作知。’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苟子·正名篇》:“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是其证。材,指官能和材质。茅本、宝历本、绵眇阁本作财,财通材。智能,乃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之官能和材质,故曰:“知,材也。”②知材:牒经标目字。一般以经首一字充当,此以“知材”二宇充当者,取别于[经说上5]‘‘知。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之牒经标目字“知”。③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而不必知”,孙诒让《墨子诂》作“而必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改作“而不必知”,云:“旧脱‘不’字,今据下文‘而不必得’(按,指[经说上4]:“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语法增。”其说可信,今从之。知,如字读,墨辩逻辑常用术语,指知道、了解、认识。智能,乃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之基本条件,但有此条件而不使用,则未必认识客观事物,故日:“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④若明:明,指眼睛。前已言“知材”,此又举例“若明”,“明”指“所以知”之材质眼睛无疑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孟子·梁惠王上》“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之“明”,正同此义。虽有“所以知”之材质而不用,则未必能知,正如“明”虽为所以见之材质,置之而不用,则未必能见一样。故日:“若明。”《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苟子·王制篇》:“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即此义也。
十多年前,著者曾撰《墨经训释》,由齐鲁书社出版。此《墨经》仅用其狭义,即指《墨子》一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四篇而言。广义《墨经》当包括上述四篇和《大取》、《小取》两篇,共六篇。当时,一则考虑到四篇训释字数已经不少(近30万字),二则考虑到“二取”材料犹觉未足,三则考虑到自明末至民初,《大取》、《小取》二篇均有单篇注释之例(如明末傅山有《墨子大取篇释》之作,但所释支离玄虚,多不可解。民初胡适有《(墨子·小取)篇新诂》之作,其诂以西例中,釐然可晓),故将《大取》、《小取》两篇训释,留待来日。后来,利用在国外教学数年之方便条件,对港台以及海外相关论著广事蒐集,回国后不久,接受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硕果基金项目一墨子研究课题,遂定名为《墨子大取小取训释》。如果说此书为《墨经训释》之姊妹篇,亦无不可。若以广义理解《墨经》,则所谓《墨经训释》当为前书与此书之合成。同前书一样,本书所用底本亦为孙诒让《墨子閒诂》。
《墨经训释》为齐鲁书社出版。
无
此书将《大取》《小取》也列入其中进行诠释 还是很丰富的 这也是我选择其书的原因 而作者在译文后面的馀论更是写出条目的深层含义不过各个版本之间对于《墨经》的一些诠释还是有差异的 这也是墨学两千多年无人问津的结果 像有些条目此书是关于大小关系的讲解 而其它版本则是认为是浮力知识 有些词句此书是列为某一条 而其它可能就是列到另一条了。举个例子 光八条的最后“故招” 《墨经训释》解释为所以招摇不定 《墨经校解》解释为清晰 两者意思完全相反总之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此书可以作为墨学或者墨经研究很好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