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2008-4
福建教育出版社
刘文鹏,吴宇虹,李铁匠 著
388
无
针对国际学术界的“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中国学人提出自己的文明理论,将世界文明划分为12种文明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组织40多位著名学者历时10余年,编纂《世界文明大系》12卷。中央电视台超大型电视系列节目《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纪行》据此创意而成,并以之作为理论基础。
汝信,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部委员、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并兼任哲学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在国肉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西方的哲学和美学》《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美的找寻》等。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节目《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纪行》总策划。
序第一编 古代埃及文明 前言 古代埃及文明是如何发现的 第一章 古代埃及的史前时代与前王朝文化 一、古代埃及的生态环境 二、古代埃及的民族和语言文字 三、古埃及人从蒙昧走向野蛮时代的历程 四、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 第二章 统一王国的建立与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统一王国的开端与早王朝时代的埃及 二、统一王国的确立与古王国的君主专制主义的形成 三、第一中间期的分裂与中王国专制主义的重建 第三章 埃及帝国的霸权与法老文明的衰败 一、第二中间期的人民大起义与希克索斯人的入侵 二、新王国的建立与帝国的霸权和繁荣 三、帝国时代的王权与神权:协调与冲突 四、帝国霸权的重建与危机 五、埃及帝国的分裂、复兴与衰亡 第四章 传统的法老埃及文化及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古埃及语言、文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二、文学体裁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 三、多元化的宗教与一神教发展的趋向 四、建筑和艺术的风格及其伟大成就 五、科学的发明与实践 第五章 希腊、罗马的征服埃及:东西方文明的冲击和交融 一、亚历山大·托勒密王朝时代的埃及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二、罗马、拜占廷帝国在埃及的统治与基督教文化的传播 结束语第二编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前言 西方的考古发掘和文字破译揭示了两河流域文明 第一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背景 一、地理概况 二、两河流域的史前时代 第二章 从苏美尔城邦到苏美尔帝国 一、苏美尔城邦争霸 二、初始文字时期和早期苏美尔城邦时期的土地和货币制度 三、卢旮勒安达和乌如卡吉那王统治下的古苏美尔城邦拉旮什的王室经济 四、乌尔第三王朝建立统一国家 第三章 从古巴比伦城邦到古巴比伦帝国 一、伊辛王朝取代乌尔第三王朝 二、拉尔萨的兴起与争霸 三、巴比伦的兴起和一统天下 四、马瑞和亚述的兴亡 五、埃什嫩那兴亡于迪严拉河地区 六、古巴比伦后期及王国的灭亡 第四章 从阿淑尔城邦到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帝国 一、早期亚述和古亚述 二、古巴比伦时期亚述的首次统一 三、中亚述时期 四、新亚述时期 五、亚述帝国的灭亡 六、两河流域的最后一个帝国新巴比伦 第五章 古代西亚政权中的民主和共和因素 一、早王朝至乌尔第三王朝时的长老会和公民大会 二、埃波拉城邦的共和制向君主制演变 三、古巴比伦时期的长老会对王权的限制 四、北叙利亚的埃马尔城邦强于王权的长老会 五、亚述和巴比伦帝国时的城市长老会和陪审团 第六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两河流域的语言和文字 二、文学 三、宗教 四、法律 五、科学和艺术第三编 古代伊朗文明 前言 伊朗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章 伊朗文明的起源 一、伊朗的自然地理 二、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三、新石器革命和早期村落 四、城市文明的兴起 五、古代埃兰文明 第二章 伊朗文明的发展 一、雅利安部落的迁入 二、从城市国家到世界帝国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四、社会经济生活 第三章 伊朗文明的主要成就 一、语言文字 二、文学 三、祆教 四、摩尼教与马兹达克派 五、犹太教、基督教和佛教 六、建筑 七、造型艺术 八、历法 九、科学 第四章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一、伊朗与西方 二、伊朗与中国 结束语 一、伊朗文明的重要意义 二、伊朗文明对阿拉伯文明的影响跋主要参考书目 一、古代埃及文明部分 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部分 三、古代伊朗文明部分
插图:第一章 古代埃及的史前时代与前王朝文化一、古代埃及的生态环境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亚洲西南的西奈半岛,是一个跨越非洲和亚洲的大陆与半岛的国家,其地理范围大体上与现代埃及相当。埃及又是一个属于地中海东南沿岸的国家,东隔红海与阿拉伯半岛相望,西接利比亚,北临地中海,南连努比亚(Nubia),大致以尼罗河第一瀑布为界。埃及的总面积为100.2万平方公里,其海岸线约2 700公里,境内多为海拔200米~700米的高地,沙漠约占全境的96%以上。埃及地貌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或类型:尼罗河及其三角洲、沙漠地带和半岛。此外,还有范围不大的法尤姆绿洲和其他更小的沙漠绿洲点缀在埃及各地。由于埃及地处非洲沙漠地带,气候炎热干燥,但是,古代埃及的生态环境与现代的完全不同。 地质考古证明,正当欧洲北部为冰原覆盖的更新世的冰河时代,埃及的气候是湿润的,从尼罗河到撒哈拉是一片广大的草原地带。但在更新世结束时,大约在一万年前,冰河期也结束,气候开始干燥化,出现了大片沙漠地,以致最后形成了目前的干旱沙漠化的状态。(一)尼罗河流域的地貌与生态环境尼罗河全长约6 67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河宽平均800米~1 000米,河深10米~12米,它包括源于中非维多利亚(Victoria)的白尼罗河和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尼罗河纵贯埃及南北全境,流经埃及的尼罗河大约1 350公里。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修订插图本)》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无
让人长见识的书籍,再现了当时的文明。
对两河文明有兴趣值得一看,只看了一点,个人觉得值得购买
了解了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其影响下的自然环境。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发现,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如气候、水文、地形、生物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地理环境。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方式合理,人类与地理环境才能协调发展。
以前看过第一版,喜欢后面列出的西亚人名中英对照表
修订版把这些去掉了,看书的时候找人名那个叫费劲~~~~~~~~~~~~
参考文献写法也不够标准
专业参考书,建议有需要的童鞋们订购。
不错!,很好!
很好,非常好看
书的内容相当好!
首先,看了封面跟封底,感觉新版比旧版轻浮了,不那么像是做学问的书。然后,翻开了前面几页,发现新版对用纸讲究了,见面几页的纸质感觉相当好,相当有历史的沉重感。至于内容,还没时间认真细看。
慕作者名而买却物有所值的一本书。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亚北非的几大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伊朗文明。内容翔实,数据充分,叙述调理清楚,实乃学习古代文明的一本好处。美中不足的是最后一页错装到了第一页,且倒置了。希望福建教育出版社以后的装订质量要过关,否则对不起这些有名的作者和仰慕他们的读者。
由于国庆放假,书来的比往日稍迟,书质量还好,内容还没有来得及细看
古代西亚北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兴起,分为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以及小亚细亚走廊三条相互独立的线。先后兴起过埃及、巴比伦、赫梯、亚述、以色列等王权国家,各具特色的璀璨文明,这些文明最后都灭亡了,他们的尸体却为隔海相望的西欧文明提供了养分,希腊和罗马文明就是在这些古代文明的尸骸上开出的绚丽之花,影响力一直到今天。
我很想知道底下的注解是什么意思==这本书就是国外考古历史书籍上东拼西凑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