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廉政建设和反贪防腐的历史经验
2012-5
安徽教育出版社
周自强
485
540000
《先秦廉政建设和反贪防腐的历史经验》选取了虞夏之际到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内中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史实,从道德建设、体制建设、法律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以期对中国当代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翻开先秦史,就可看到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在相当漫长的原始时代,并不存在什么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贪污腐败,是随着原始公社制的解体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贪污腐败现象滋生之时,就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开始。
第一章 私有制阶级国家与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第一节 先秦史上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第二节 权力与腐败
第三节 钱财与腐败
第四节 君臣贪色与腐败
第五节 制度的局限性与腐败
第六节 他们为何走上贪腐之路
第二章 先秦廉政建设与防腐反贪概论
第一节 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为何要反腐倡廉
第二节 “以廉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廉政建设概述
第三节 女性与反腐倡廉
第四节 先秦诸子在反腐倡廉问题上的理论建树
第五节 关于明君贤臣清官廉吏的评价问题
第三章 群臣百官的选拔任用与考核奖惩
第一节 选贤任能与治国兴邦
第二节 考察验证人才与知人善任
第三节 公正无私与选贤任能
第四节 选官方式
第五节 用人之长与用人不疑
第六节 君臣百官从政准则
第七节 政绩观与官员实绩考核评价
第八节 赏罚公正,赏信罚必
第四章 道德论与政德政风政纪
第一节 先秦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道德论
第二节 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反奢倡俭,节用裕民
第四节 价值观、公私观、荣辱观
第五节 “君子”、“小人”面面观
第五章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第一节 政府内部的几种监督形式
第二节 进谏纳谏与群臣百官互谏
第三节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四节 财政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
第五节 惩治贪污腐败的法律法规
第六章 居安思危,自强不息
第一节 夏、商、周三代兴衰存亡律
第二节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第三节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
后记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政权构成的形式,即“政体”。因此,讨论先秦史上贪污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制度因素时,首先涉及先秦国家的“政体”。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国家的内容即“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它是由掌握政权的阶级决定的;而国家的形式即“政体”,则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即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同一阶级性质的各个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阶级性质不同的各个国家,也可能采取相同或大体相同的政体。国家政体的不同,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因国家权力划分不同而形成的“权力主体”的设置不同;“权力主体”产生方式的不同;“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期限不同;“权力主体”相互关系的不同。世界历史上虽然出现过许多形形色色的国家政体,但是没有一种政体比专制政体曾经那么广泛地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国家,也没有一种政体比专制政体有那么长久的历史。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最后都集中在一个没有任期限制的个人手里。 夏、商、周三代的“政体”,属于专制政体。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身的个人日“君”、“王”或“天子”,君位王位世袭。战国时期,在废除分封制、采邑制和世卿世禄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个体经济为其经济基础、以地主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化君主专制,对中国历史上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曾经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以欧洲为例说过:“比任何其他封建国家都更早地产生了纯粹的君主专制”的西班牙,“中央集权制却一直不能生根”,因为它“遇到了本性就同中央集权抵触的物质因素”①;“在历史上德意志民族也曾表现过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果是在一个中央集权化了的国家,说不定会创造出多么伟大的成果”②。 然而,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化君主专制的历史局限性及其种种弊病和缺陷,也是很突出的,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先秦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化君主专制制度下,“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