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女大学生安妮

[加] 露西·莫德·蒙哥玛利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7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加] 露西·莫德·蒙哥玛利  

页数:

251  

译者:

周莉  

Tag标签:

无  

前言

  做安妮那样的阳光女孩  藜火  安妮生活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岛因为安妮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旅游胜地。人们不远万里去探访安妮的故居,他们仿佛从没有把安妮仅仅当成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安妮曾经陪伴着他们成长,她,就像一个一起长大的朋友。  今天的我们也一样。  我们相信,安妮是最阳光的成长偶像,这个耽于梦想、害怕长大的孤单少女,离我们最近;她和我们一样有着萌动的少女情怀,有过或喜或悲的遭遇,也为了年少的梦想付出过代价。但是她始终乐观、坚强、自尊自爱,并且懂得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这给了她丰富的成长体验,让她的故事曲折却美好。少年的你,看她的故事时会如临镜自照,看到更多的自己,也会从安妮的成长中得到真切的体会。至今,还没有一套世界名著比安妮系列更加贴近成长中的少女心事,这也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这套书依然长盛不衰的秘密。  这套安妮,都由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女性作家进行了解读。希望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些温馨的解读文字会为你点破成长的迷津,伴着你走进安妮的世界,走进你自己未来的成长之中。  人生长路少年始。这套安妮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幽默生动的叙述,当会心一笑时,你已经为自己找到了方向。

内容概要

  绿山墙的安妮很不情愿地长大了。世界开始改变——密友黛安娜要结婚了,自己则要离开亲爱的家与吉尔伯特去远方读大学。  不管生活怎么改变,最重要的东西依然与开朗达观、浪漫真爱的安妮同在——亲情、友情、爱情……

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加拿大女作家。1874年10月30日出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克里夫顿(现在的新伦敦NewLondon)。两岁时母亲病逝,父亲再婚并搬离了爱德华王子岛。小蒙哥马利由住在卡文迪什的外祖父母抚养大,在严厉、无情的教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变动的阴影第二章 秋日的花环第三章 欢迎和送别第四章 四月的女郎第五章 家中来信第六章 在公园里第七章 又回家中第八章 安妮的首位求婚者第九章 不受欢迎的求爱者和受欢迎的朋友第十章 派蒂的小屋第十一章 生命的轮回第十二章 《埃弗莉尔的救赎》第十三章 堕落之路第十四章 上帝的召唤第十五章 走样的梦想第十六章 协调后的关系第十七章 戴维的来信第十八章 约瑟芬小姐记挂着安妮姑娘第十九章 一段插曲第二十章 吉尔伯特的告白第二十一章 昨日的玫瑰第二十二章 春天,安妮绿山墙第二十三章 保罗找不到石头人了第二十四章 乔纳斯登场第二十五章 白马王子登场第二十六章 克里斯蒂娜登场第二十七章 一个六月的傍晚第二十八章 黛安娜的婚礼第二十九章 斯金纳太太的罗曼史第三十章 安妮致菲利帕第三十一章 与格拉斯太太共进茶点第三十二章 “他只是不断来访”第三十三章 约翰·道格拉斯终于开口了第三十四章 在雷德蒙德的最后一年开始了第三十五章 贾德纳一家来访第三十六章 羽翼丰满的学士第三十七章 尴尬的醒悟第三十八章 参加婚礼第三十九章 启示录第四十章 漫漫长夜已过 爱情黎明来临

章节摘录

  “你的‘永远’只是三天,菲尔。谢谢你邀请我——而且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去波林布罗克。但今年不行——我必须回家。你不知道我多么渴望回家。”  “你不会有多少乐子,”菲尔轻蔑地说,“大概只有那么一两个缝纫晚会;还有那些陈腐的谣言,在人前背后满天飞。你会无聊死的,孩子。”  “在阿冯利?”安妮乐了,问道。  “但是,如果你跟着我,你会度过十分灿烂的时光。波林布罗克会为你疯狂,女王安妮——为你的头发、你的举止,还有,哦,你的一切!你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你会获得巨大的成功——而我则沐浴在你折射出的辉煌之下——‘虽然不是玫瑰,但在玫瑰的身旁。’不管怎么说,来吧,安妮。”  “你那幅获得社交成功的图画很诱人,菲尔,但我的描述会使它相形见绌。我要回到一个陈旧的农舍去,以前它是绿色的,但现在已经褪了色。它周围是光秃秃的苹果园。屋前流着一条小溪。远处是十一月的冷杉树林,我曾经在那里倾听和风细雨弹奏竖琴。附近还有一个小池塘,在现在这个时候,它是灰色的,非常沉静。屋内住着两位上了年纪的女士,一个又高又瘦,一个又矮又胖;还有一对双胞胎,一个是好孩子的典范,另一个则是林德太太说的‘捣蛋鬼’。走廊尽头的楼上有一个小房间,那里依然盘踞着往日的梦想;房间里还有一张铺着厚羽绒垫的舒适的大床,在睡过寄宿公寓的床垫后,那床简直奢华之极。我描述的图景怎么样,菲尔?”  “似乎有点沉闷。”菲尔做了个鬼脸说。  “嗯,但是我省去了那点睛的一笔,”安妮柔声说,“那里有爱,菲尔一一忠实温柔的爱,在其他任何地方我都没有找到这样的爱一一那始终为我守候的爱。这使得我的画成为了一幅杰作,不是吗,虽然颜色并不是那么鲜艳?”  菲尔默默地站起来,扔掉了那盒巧克力,来到安妮身边抱住她。  “安妮,我希望能够跟你一样。”她抽泣着说。  第二天傍晚,黛安娜去卡莫迪车站接了安妮。两人在宁静深邃的星空下驱车回家。车子驶上了小路,在望的绿山墙一派节日的气氛。每一扇窗户里都闪耀着灯火,光芒射透了黑暗,就像“闹鬼的森林”中黑色的背景中火焰般的红花。院子里,一蓬篝火熊熊燃烧,两个快乐的小身形在旁边跳动,其中的一个在马车驶到白杨树下的时候发出了一声怪异的大叫。  “戴维说那是印第安人在战场上发出的叫喊,”黛安娜说“哈里森先生雇的男孩教了他这个。为了用这个欢迎你,戴维最近一直在练习。林德太太说这喊声使她神经疲劳。你知道,他总是偷偷地溜到她身后,然后大叫一声。他还决定生起篝火来欢迎你。两星期前他就在码干树枝,还缠着玛丽拉要在点火前浇点汽油。从气味来看,我想玛丽拉是同意了,尽管林德太太一直到最后一秒钟还在说,如果允许戴维这么做,他一定会把自己和大伙儿都烧死。”  这会儿安妮已经下了车,戴维狂喜地搂着她的双腿,甚至连多拉也拉住了她的手。  “这难道不是很棒的篝火吗,安妮?让我做给你看,怎么把它捅旺——看见火花了吗?这是为你做的,安妮,因为我真高兴你回来了。”  厨房的门开了,玛丽拉朴素的身影在屋内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有点黑。她希望在阴影中与安妮会面,因为她十分害怕自己会因为高兴而哭出声来——她,严肃克己的玛丽拉,怎么能够如此不体面地表露内心的感情呢?林德太太在她身后,跟以前一样开朗、和善,很有尊严。安妮跟菲尔说的那为她守候的爱,正带着它的祝福和甜蜜抱拥着她。毕竟什么也比不上往日的牵系,旧日的好友,还有古老的绿山墙!他们在丰盛的晚餐桌边坐下。安妮双目闪亮,两颊绯红,笑声跟银铃一样清脆!而且,黛安娜也会留下来过夜。这多么像可爱的旧日时光!还有那使餐桌生辉的印着玫瑰花蕾的餐具!  “我猜你和黛安娜会讲个通宵。”姑娘们上楼的时候,玛丽拉讥讽地说。玛丽拉在自我暴露后总是语带讽刺。  “没错,”安妮欢快地说,“但我得先领戴维去睡觉,他坚持要求我这么做。”  “真的,”穿过门厅时,戴维说,“我需要一个人再听我说祷告词,一个人祷告太无趣了。”  “你并不是独自祷告,戴维。上帝总是跟你在一起,倾听着你的声音。”  “但是,我看不见他。”戴维反驳,“我想对着一个我看得见的人说祷告词,但我没法讲给林德太太或者是玛丽拉听,就是这样!”  可是在穿好了他灰色的绒布睡衣之后,戴维似乎并不急于开始。他站在安妮面前,不断交错着赤裸的双脚,一副犹豫不定的样子。  “来吧,亲爱的,跪下来。”安妮说。  戴维走过来,把脸埋在安妮的腿上,但并没有跪下。  “安妮,”他含混地说,“我根本不想祷告。一个星期来我都不想祷告。我——我昨天和前天的晚上都没有说祷告词。”  “为什么呢,戴维?”安妮温柔地问道。  “如果我告诉你,你——你不会发火吧?”載维哀安妮将那个灰绒布睡衣的小身躯抱到自己膝要告诉你的事情会使你非常伤心——而且我想,你会为我感到惭愧的。”  “你干了什么坏事,戴维,所以不能说你的祷告词?”  “不,我什么坏事也没干——还没干。但是我想干。”  “是什么,戴维?”  “我——我想说脏字,安妮,”戴维竭尽全力说了出来,“上星期的一天,我听见哈里森先生的雇工说了那个字,打那以后,我每时每刻都想说——就连在祷告的时候也是。”  “那么说吧,戴维。”  戴维惊讶地扬起发烧的脸蛋。  “但是,安妮,那是个很坏很坏的词。”  “说吧!”  戴维再次向她投去疑惑不定的一瞥,然后低声说出了那个脏字。下一分钟他的脸又扎到了安妮身上。  “哦,安妮,我再也不会说它了——永远不会。我再也不想说了。我知道它很坏,但从没想过它这么——这么——我没想过会是这样。”  “是的,我相信你再也不会想说它了,戴维——也再不会想起它。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跟哈里森先生的雇工混在一起。”  “他能发出很棒的战场嚎叫。”戴维有点遗憾地说。  “但你不希望自己的脑袋里塞满脏字,是吗,戴维——那些词会毒害你的头脑,挤掉那些美好高尚的词。”  “是的。”戴维眯着眼睛想了想说。  “那么就别跟那些说脏话的人玩。现在,你觉得能祷告了吗,戴维?”  “哦,是的,”戴维说,热切地跪了下来,“现在我能安心祷告了,不会害怕说:‘不然就让我死去,再也醒不过来。’想说那个字的时候,我总是不敢这么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编辑这套“安妮系列小说”,是因着友人的女儿——一位阅读面极广的中学生近乎恳求的建议:“《绿山墙的安妮》(国内几年前已有中译本)棒极了,你们接着往下出续集吧,我都等不及了。”她母亲告诉我,这女孩与她的一位同学至少看了几十遍《绿山墙的安妮》,两人原来都是不爱说话的小女生.现在性格大变,都学安妮,互相比着谁先拿奖学金。谁更加伶牙俐齿……  一年以后,当“安妮系列小说”前四本书稿译好编定,静静地摆在我面前时,我被感动、启悟、愉悦、喜爱重重裹挟,我认定这是一块未被中国读者开掘的宝藏,安妮


编辑推荐

  作为一种成长小说,The Anne Series畅销西方近百年。  绿山墙的Anne营造世界旅游胜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女大学生安妮 PDF格式下载



安妮变成了大学生了,生活仍然很多姿多彩


  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给我买过一本精装的《护身符》——外国儿童文学精选,里边就有著名的《绿山墙的安妮》。
  
  很喜欢那种简单干净的故事,尤其是现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尤其觉得清新异常,感动到了骨头。
  
  离开校园日久,每每读起描写学校生活的小说,总觉得心痛。
  
  何况,是这样美好温暖的故事。
  
  不过比起绿山墙,后面几本略逊色了些。
  
  或许,也仅仅因为我看了那本很多年,在我很小的时候。
  
  


  从第三部开始,可能蒙哥马利小姐越写越顺手,人物一下子变得很丰满,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惊喜,比艾米利还好看呢。
  
  蒙哥马利的小说多次写到死亡,每次都能动人心弦,鲁比死的时候好美,“似乎那不是她一直惧怕的死亡,而是一个领她走向天堂的幽灵”。突然想到林黛玉,同样怀着爱情,却死得那么悲愤。写英年早逝能写得这么平静的,恐怕只有虔诚的教徒才能够做到。
  
  也许是我太老了,又或是我太丑了,怎么也无法相信安妮的传奇。
  首先,安妮的气质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呢?有气质我不奇怪,问题是书中其他的人物都在反复说:你太与众不同了!
  其次,吉尔伯特身边诱惑这么多,却对安妮情有独钟,痴心不渝,不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性特征啊。
  最后,令安妮在社交圈游刃有余的介质居然是一位素昧平生的女孩,有点虚幻了,更像是金庸小说里对武功高手的描述——有结果没过程。
  刚看了五章,理智上有点困惑,情感上还是很喜欢蒙哥马利曼妙的文笔。


   我不想要钻石首饰和大理石别墅。我只要你。你瞧,在这一点上,我和菲尔一样不害臊。钻石首饰盒大理石别墅都很好,但没有它们,“想象的空间”会更大。至于等待,那没有什么关系。我们会很快活,我们彼此为对方等待着,工作着——梦想着。哦,现在的梦想将会非常甜蜜。
   吉尔伯特将她揽进怀里,深深地吻了她。然后,爱情世界里加冕的君主和王后在暮色里并肩向家中走去,蜿蜒的道路两边绽放着世上最美的花儿,迷幻的草地上吹拂着希望和回忆的风。
  
  终于在每天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了第三部。真是喜欢这个春夏之交的季节啊,有微醺的风,和我所听过最美的情话。
  
  日本四月新番已经出了安妮的动漫系列,所以,最美好的事物,无论被掩埋多久,终究都是会发光的,你说,等待的人,会不会也是一样。


  关于楼主的若干问题——
  有关雪莉女士的文化素养:在第一本《绿山墙的安妮》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在给人家看孩子的时代就在读《波兰的衰落》,来到Avonlea之后的对文化生活的爱好(写作、朗诵、戏剧……)更一发不可收拾,大学开始研究丁尼森……简而言之就是一在大学文艺圈里混得极牛的美女,换到现在也应该是仰慕者一群一片,不光眼前赞美,背地里不知多少男生在宿舍里议论呢^^
  关于吉尔伯特的问题,兄弟帅归帅,有才归有才,但是谁也没说他是最出色的那个人。论相貌比不上罗伊,论情调他也不是社交场上的常客(一冬天居然没露面)。而且,关键在于,实际的恋爱生活,浪漫虽然值得追求,“知根知底”这一项的加分却实在重要。俩人换到现在就是发小,初中+高中的同学和朋友,又都是从小地方来“大”城市的人,不论男女都想找个自己人作感情上的依靠……更何况,我们怎么知道吉尔伯特同学被拒之后没有情迷意乱和“玫瑰叶色皮肤”的女生交往呢?
  关于菲尔比女士的情况,我想说,大学里凡是有点头脑的,交朋友一是看人有没有趣味,二是看人有没有前途,然后再看人是不是有些气质。菲尔比女士本性比较随意,开学第一天碰上一群麻烦事情,正好有一有气质、有品位还挺漂亮的女生(因为漂亮的方向不同,嫉妒的问题比较小,而且菲尔比也不善妒)和她聊天,自然就相互吸引了。后来又发现这女孩子文化水准颇为高大,自然喜欢带她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何况即便没有菲尔的帮助,凭主角的才情和相貌,早晚是要成为重要人物的。作者简化其过程,仅仅是为了省去社交场上的各种俗套描写,将笔墨放在主角自己的生活上。
  蒙哥玛丽大娘的成功之处在于,她知道生活本身是挺艰难一件事儿(比如绿山墙的农活我肯定干不来),她淡化之——因为你知道生活其实是什么样子——但是她告诉你,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可以感受可以享有。大学四年,微积分基本上忘得干干净净,但是室友之间扯淡,师生之间的情谊这些东西是很难忘记的。
  要是蒙哥玛利仅仅描写女主角如何努力才变成一才貌双全的知识分子,这作品就要摆在励志类的垃圾里面了不是^^。所以说,大娘的东西,长大了再看,一样很美。


很令人信服,特别是对作者创作出发点的揭秘,恍然大悟——好像真的是这样,您看N多遍了吧?
我对蒙哥马利系列小说最深刻的印象是,悲伤的都尽量淡化,艾米莉就说她“喜欢美满的结局,生活本来就应该是美满的”。不管生活本来是什么样,至少说明作者的成功基本摆脱了花哨情节的作用,而单纯依赖于才情了,所以读之不厌其烦。


哎呀哎呀,艾米莉系列我还没看过呢,好惭愧……正在筹备买一套安妮的原版全集,不过第一本原版里面的各类花草树木能把人吓死^^
话说提到悲伤,想起当时日本高dian熏、宫崎骏等人制作《红发的安》的动画的时候,拍到马修过世那一集,女主角的声优直接泣不成声(话说看到那一幕我也掉泪了)……所以可能是各类美满当中哪怕安插一点哀伤,这悲情也是不得了的。传闻《梦幻小屋的安妮》里面,安妮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估计这场景也是很震撼人心的。


是吗,我感觉这本书不适于做剧本,心理活动和环境描写篇幅太多了。
是原版里面对花草树木的描写吗?翻译的时候有删节吗难道?还是英文版本来就有删节?这大姐快成植物学家了。
看介绍,作者有一部小说是写普通家庭的小孩的,应该更很与众不同,说实在的,西方小说孤儿的题材太多了,有点审美疲劳。


等待的人,很久以后,就老去了。


能有人一起慢慢老,也不错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菲尔和乔。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