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复行草卷/中国历代法书粹编
2009-10
浙江人美
路振平 编
63
陈道复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卒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号白阳,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陈璚为明成化进士,入翰林,与同乡的吴宽、沈周私交甚厚;父陈玥以诗文名世,与文徵明关系密切,所交皆为社会贤达、儒学名流,且家藏书画甚富。在这种艺术氛围十分浓厚的环境里耳濡目染,陈道复六七岁时就在书画上展现出非凡的天分,与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中四家”。 据《白阳山人墓志铭》记载,陈道复“既为父祖所钟爱,时太史衡山(文徵明)文公有重望,遣从之游,涵揉磨琢,器业日进。凡经学、古文、词章、书法、篆籀、画、诗成臻其妙,称入室弟子”。文徵明对这个弟子也十分满意,他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可见,二人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忘年之交。 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陈道复34岁时父亲去世。陈道复与父亲的关系非常密切,父亲的过早离开人世,使他痛不欲生,“哀毁过礼,既免丧,意尚玄虚,厌尘俗,不屑亲家人事,租税逋,多所蠲免,而关石簿钥略不訾省,日惟焚香隐几,读书玩古,高人胜士,游于笔砚,从容文酒而已”。父亲死后,他寄情老庄,无意仕途,淡泊名利,潜心向学,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以琴书棋画自娱。在词作《菩萨蛮》里,他把这种思想披露无遗:“平生自有山林奇,富贵功名非我寄,竹杖与芒鞋,随吾处处埋。”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羁绊与富贵的诱惑,沉浸在自娱自乐的世外桃源里。可是,即使这样,他对民间的疾苦还是关心备至。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夏天,苏州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水蝗灾害,人民背井离乡,饥寒交迫。他在《辛丑夏日纪事》中写道:“可怜三吴地,俗繁民益贫。终身事勤动,卒岁终苦辛。今年更无聊,蝗潦难具陈。蝗生严若议,雨淫兼数旬。” 陈道复晚年往来于白阳山,终日与书画作伴,不理家事,以致屡遭家仆偷窃,晚年仅剩薄田数顷。他因出游染病不治,凄惨地死去。 对于陈道复的书学渊源,申时行曾有这样的论断:“白阳书出于米、蔡,而时有幻态,盖勾吴之宗也。挥毫体势,俨若崖谷颠峨,烟霞吞吐。”其实除了师法宋代的米芾与蔡襄外,陈道复还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实了书学素养。其一,师从文徵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是文徵明的入室弟子,从文徵明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从他早期创作的《湖石花卉》扇面上的楷书与行书的题跋中就有很深的文徵明的印记。
陈道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现存世的有《山居杂赋》《千字文》《洛阳春色图题诗》《草书诗卷》《荔枝赋》《春花图题诗》《草书七绝诗》《纪游诗》《行草古诗十九首》和《白阳山诗》等。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仅录《行草古诗十九首》和《白阳山诗》。 《行草古诗十九首》,纸本,墨迹,纵30.5N米,横711.7厘米,长卷,175行,计1365字,书古诗十九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据陈道复题: “诗以古名,不知作者为谁。或云枚乘,而梁昭明既以编诸苏李之上,李善谓其词兼东都,非尽为乘作。”其书方圆兼用,大小错落,作品气势浑厚苍茫,令人赏心悦目。 《白阳山诗》,纸本,墨迹,纵29.6厘米,横393.5厘米,长卷,93行,计612字。书于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现藏首都博物馆。白阳山位于浙江诸暨城关,山上林木苍翠,泉水清澈,是陈道复最喜欢的居住地。《白阳山诗》共有五言诗十四首,是回忆他在白阳山竹声松影、深溪鹿鸣的世外桃源般的悠闲岁月。字有米芾遗风、衡山余韵,当是陈道复平毕得意之作。
收录了陈淳(道复)的《行草古诗十九首》和《白阳山诗》,挺厚实的一本帖!
印刷还行,看起来有点乱
买了一系列的书,好,慢慢看
当当网的书非常好,希望发货在快些。
陈道复的草书和徐渭的有些相似,都是放浪不羁,不拘礼法,纵横恣肆的,大气磅礴,意气十足。本书收录了两种草书,一是陈淳自书诗卷,另一是古诗十九首,很好,比那本册页的自书诗要清晰。
我 感 觉 一 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