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王实甫|主编:任溶溶|译者:王红梅 浙江少儿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浙江少儿  

作者:

王实甫|主编:任溶溶|译者:王红梅  

页数:

265  

Tag标签:

无  

前言

《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很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高峰之一。因为带着把中国四大古典戏曲之一的《西厢记》介绍给少年读者的任务,我重新把《西厢记》仔仔细细看了三遍,竟然没有一点枯燥感,书中的人物就那样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眼前,犹如老朋友般熟悉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不看书的时候也好似有了牵挂一样。本子写得真是好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张生的志诚和憨直,莺莺的多情和含蓄,红娘的调皮和机智……每个人物形象在诗情画意中逐渐丰满起来。也许,人世间最能真切打动所有人的只能是爱情,因为这样的梦想千百年来是没有改变过的,古今中外,男女老少,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会被一个问题所牵绊:感情,确切地说是爱情。

内容概要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妇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青年人总是不断胜利,而旧势力总是节节败退,并处于被嘲笑的地位。此外,《西厢记》还有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错综复杂,三个年轻人不断进行试探性的捉弄,常常出现令人捧腹的场面,格调轻松明朗,和前一种矛盾的情感基调相辅相成,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 《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作者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养以及彼此之间的具体关系,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调动多样艺术手段,生动鲜活地将其表现出来。多情的崔莺莺、痴心不移的张生、调皮机智的红娘、顽固卫道的老妇人等因此成了不朽的艺术典型。 中国的古典戏曲,都写得非常优美,故事情节动人心弦,引人入胜;文笔流畅,辞藻华丽,可惜典雅深奥,不大好懂。《西厢记》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对白接近口语,唱词形式繁多,一般人阅读起来,即使能看“懂”,也是一知半解,身在“朦胧”之中。因之,影响了古典戏曲阅读的普及性。 为了便于少年读者阅读,我们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参考了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改编的《西厢记》和由波先生主编的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西厢记》。由于小说和戏曲终究不同,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在客观上存在差距,所以,为了某些情节的发展需要,对原作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增删,回目也没有完全依照原样。因为面对的读者是青少年,所以在改编时对内容做了一定的处理,将原著中的情爱描写轻描淡写地带过,却一点也不会影响戏曲的内容和剧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扶柩寄寺第二章 游殿惊艳第三章 巧借西厢第四章 隔墙唱和第五章 道场闹斋第六章 巧计退贼第七章 夫人赖婚第八章 琴声传情第九章 红娘送信第十章 暗约佳期第十一章 莺莺赖柬第十二章 得病寄方第十三章 西厢倾情第十四章 拷问红娘第十五章 长亭送别第十六章 及第寄书第十七章 夫妻团圆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扶柩寄寺话说在山西河中府(今永济县西南的蒲州镇)的东边,有一座寺庙,叫做普救寺,乃大唐则天娘娘所建的香火院,后来荒废倾圮了,由崔相国重新修建。武座庙宇,规模宏大,非同小可。高大的山门,庄严肃穆,楼阁殿堂,各占地势,错落有致。山门前一大片空场,可以容纳上万人,那是老相国当年修建时,特地开辟出来给百姓赶庙会用的。此寺自从重建以来,香火还算兴旺。凡是到蒲州的过往客商,都要到这里来游览随喜。那普救寺的方丈法本长老,年纪已七十有余。未出家前是个饱学之士,满腹经纶,文章盖世。按说取举人中进士不在话下,无奈命运多舛,考了七八十次,总是名落孙山,弄得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得当年崔相国引荐,剃度在这普救寺出家。如今主持本寺,一心礼佛,成了有道高僧。话说这一天,法本长老正在方丈内打坐静修,却见法聪小和尚从外走进来,向前合十禀报,说:“启禀师父。”法本长老微开慈目,问道:“何事?”法聪道:“崔老相国府上管家崔安在外求见。”长老听得是老施主的家人前来,忙答道:“有请。”法聪转身出门,不多时,领了一位年过半百、须发略呈花白的老人进来。那老家人趋前一步,低头道:“崔安奉夫人之命,叩见长老。”长老忙起身回礼,道:“管家少礼,请坐。不知崔总管到此有何见教?”崔安道:“我家相爷不幸去世,老夫人扶了灵柩打算回博陵老家安葬,因为眼前兵荒马乱,路上极不太平,到此河中府,再也不能前行。老夫人特打发小的前来,想在此暂且寄住,等路上稍微平静些再走,请老方丈给予方便。”长老说道:“阿弥陀佛!管家见外了。想此寺本是老相爷当年修造的,寺内一切,均是老相爷所赐,但住无妨。请转禀老夫人,容贫僧出迎。”崔安闻言,急忙转身前行,赶紧去回禀主人。法本长老带了诸僧,亲自到山门迎接。那崔老夫人娘家姓郑,嫁入崔家,丈夫是本朝的相国,着实煊赫一时,享过一番荣华富贵。年纪其实也并不老,才五十开外,保养得又好,真可谓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因是相国夫人,身份尊贵,又加上当了寡妇,因此虽在中年,大家却都称她为“老夫人”。崔老夫人有一子一女,儿子叫欢郎,今年只有七岁,并非亲生。因为老夫人自生了女儿以后,再也没有生育过,觉得膝下无儿,未免遗憾,因此,就在同族中领养了一个小男孩,取名为“欢”,取“承欢膝下”的意思。为了称呼方便,也是表示喜爱,故又加上一个“郎”字,一家人都叫他欢郎。女儿叫莺莺,年方十九岁,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性情温柔,为人贤惠,而且天生聪明,多才多艺,号称才女。她父亲在世之时,已经为她定下了亲,许配给她的表兄郑恒——礼部尚书的长子为妻。这一门亲事其实并不能算数,因为既未定亲,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只凭了当年老相爷一句话,就算定局了。之所以联姻,一来是现任相国对现任尚书,符合门当户对的条件;二来女婿是内侄,中表联姻,亲上加亲,也可以说是老夫人一手促成的。可是莺莺小姐一直不满意这门亲事。主要是因为郑恒不但人长得猥琐,而且是个草包,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看到四书五经脑袋就发涨。终日里只知和一班闲人斗鸡走狗,眠花宿柳,十足一个纨绔子弟。小姐有一个贴身丫环,名叫红娘,年方十五岁,是小姐奶娘的女儿,从小就侍候小姐。那红娘生得五官端正,讨人喜爱,又是千伶百俐,铁嘴钢牙,善于鉴貌辨色,而心地却十分善良,颇有丈夫气。莺莺小姐和红娘从小一块儿长大,感情深厚,如同姐妹一般,所以小姐十分信赖她。再说老夫人,只因相爷去世以后,一来官场势利,人在人情在,往日那些常来常往、奔走门下的所谓知交,现在一个个都如同陌路人一般,不来欺侮孤儿寡母就算是厚道的了;二来“长安居,大不易”,京师的花费太大,实在也待不下去了;三来相爷的灵柩也得运回故乡博陵,叶落归根,入土为安,所以举家搬迁。老夫人坐在青泥油壁车里,感慨万千。回想当年相爷在世之日,童仆如云,一呼百诺,门庭若市,好不威风。如今返乡,冷冷清清的只有五六个人,今非昔比,好不凄凉!老夫人思前想后,忍不住长叹一声,滴下两行清泪来。这时,崔安前来回禀道:“禀老夫人,老方丈亲自出迎!”老夫人从伤感中醒过来,忙用汗巾擦了擦泪水,由贴身丫环春香搀扶着,下得车来,人眼便看见普救寺山门前的一百零八级台阶,石级尽头处,只见法本长老头戴毗卢帽,身披绣金线大红百衲袈裟,率领僧众在山门列队相迎。长老见老夫人上来,踏上一步,双手合十顶礼,说道:“阿弥陀佛!老夫人驾临山寺,不胜荣幸之至!老衲迎接来迟,还请老夫人恕罪!”老夫人连忙答礼,说道:“罪过罪过!惊动法驾,有劳出迎,愧不敢当,折煞老身了!”长老说道:“老夫人一路辛苦了,请进寺用茶!”欢郎是和奶娘同车的,他瞧见母亲下车,早就跟着下来了。老夫人回头看见欢郎在旁,说道:“欢郎!去告诉姐姐,让她和红娘下车,进寺安歇。”欢郎应声道:“是!”走下台阶,来到一辆翠幄青绸车旁,高声叫道:“姐姐,娘叫你们下车来,到寺里去休息。”其时,小姐见马车停了下来,就知道已经到了普救寺,只是因为未听到母亲召唤,不敢随便下车,也不敢向车外张望,所以仍然安坐车中,显得十分稳重。红娘就不那么安生了,终究只有十四五岁,一派天真的小孩子气,虽然因为小姐不曾下车,自己也不敢下车去,却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早在那里偷偷掀开帘子,借着那条一寸来宽的缝隙,不住地向外张望了。此刻听到欢郎叫喊,连忙回身对小姐说道:“小姐,小姐,老夫人命我们下车去呢,快快下车吧。”莺莺瞪了红娘一眼,低声斥道:“急什么?傻丫头!”说着,微微弯腰,轻挽湘裙,缓缓移向车门。其时,红娘早已利落地下了车,放下踏步,在车门外等候。小姐到了车门边,先放下面网,而后微微提起长裙,由红娘扶着下了车。但见她一身素服,分外精神。头上青丝绾就了堕马髻,上插展翅彩凤衔珠银步摇,两弯柳眉,一双凤目,悬胆鼻,樱桃口,长就一副瓜子脸,面不敷粉而白,唇不涂朱而红。身上披一件月白色洒金长衫,内着白云绢对襟袄儿,下系一条白云绸百褶宫缎裙,三寸金莲上则套着一双出门穿的高底鹿皮小蛮靴。真是说不尽的风流娇态,描不完的旖旎风姿。小姐一手搭在红娘肩上,轻移莲步,款摆纤腰,袅袅婷婷地走近老夫人。这时,众僧人只觉眼前一亮,不由得疑心是否庙里的白衣观世音菩萨走下了莲台。老夫人见女儿到了,说道:“儿啊,见过长老。”莺莺向法本长老恭恭敬敬地道了万福。法本长老双手合十道:“不敢当,小姐免礼。”红娘在一边看那法本长老银须白发,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不禁动了顽皮之心,插嘴道:“老和尚,小红娘给你叩头啦。恭祝老和尚再活一百零一岁。”说罢,叩了两个头。红娘的调皮;在崔府是有名的,连老夫人有时也拿她没办法。但现在初来乍到,对了陌生人还要顽皮,未免太不像话。于是老夫人把脸一沉,喝道:“红娘,休得无礼!”法本长老却是无所谓,倒觉得这女娃娃天真可爱,见老夫人沉下脸来,忙在一旁为红娘解围,笑道:“呵,呵!无妨,无妨,姑娘免礼。”回身向老夫人道,“请进内献茶。”于是老夫人一行人等随着知客和尚前行,法本长老前面带路,一直来到方丈,彼此谦让落座。老夫人等小和尚呈上茶来,徐徐开口问道:“长老一向可好?”长老欠身合十,答道:“贫僧托老夫人之福,还算康泰。老夫人看起来也还不错。”老夫人说道:“老身家门不幸,先夫弃世,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说着不觉掉下泪来。长老忙劝慰道:“老相爷仙逝,令人痛悼,还望老夫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要紧。”老夫人取出汗巾,擦一擦眼泪,说道:“老身此次的来意,已命崔安转达,未知长老应允否?”长老忙道:“老夫人说哪里话呀!想小寺全靠老相爷生前所赐,断无不允之理,老夫人只管安心住下便是。”老夫人道:“如此多谢了。惊扰清净,于心不安,且容日后补报。老身思量着在贵寺稍停数日,找人到京师去把侄儿郑恒唤来一起回博陵去。”长老道:“既来之,则安之。但请宽心住下,待路途平静些再作打算不迟。”老夫人问道:“不知寺内可有安静处所否?”长老道:“本寺西厢之旁有座院子,房屋颇宽敞,地势又幽静,和小寺有围墙相隔,可称独门独户,绝无闲人打扰,现在全都空在那里,正好安置。只须着小沙弥打扫一下即可。”这时,老夫人和长老在方丈清谈,小姐、丫环等在一侧奉陪。其他人就忙开了:小沙弥们自去打扫院落,老家人则指挥车夫们抬箱笼,扛灵柩,忙个不亦乐乎。他们忙他们的,放下不提。


编辑推荐

《西厢记》:经典名著,经典品读,经典收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PDF格式下载



文字优美值得一读,正在学习中


白话文,浅显易懂,内容很好。


我家女儿8岁,很喜欢。


白话文版,但也有些原文的诗句,总之小学生看是可以的


有助我考试


无论孩子喜欢不喜欢,都先买下放着。呵呵


尽管适合儿童读,还是比原版浅显多了。


字不大,没有注音,没有插图,适合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生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