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词鉴赏

王兆鹏 主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兆鹏 主编  

页数:

447  

前言

  说宋词是经典,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怀疑。可在宋代,词体刚刚流行的时候,压根儿就算不上是文学。那是因为,早期的宋词,是配合着音乐,写给歌儿舞女演唱的流行歌曲,功能是给人娱乐休闲的,其中的内容不外乎男女间的爱恨情愁,所以在主流的文学意识里,跟言志载道的正统诗文比起来,词体不过是游戏的文字,跟文学沾不上边。文人士大夫们,尽管爱听词,爱唱词,也爱写词,生活中少不了词、离不开词,但观念里却是深深地瞧不起词。举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王安石。王安石有时技痒难熬,兴之所至,也写词玩玩,可他却曾经批评他的同乡前辈、宰相词人晏殊说:“为宰相,写小词可乎?”在王安石看来,堂堂宰相,应该留意“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哪能写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词”呢?另一位是苏轼。苏轼,不仅写了大量杰出的词作,而且还是词体的革新家呢。可早年,他也是看不起词的。前辈词人张先,能词又能诗,世人却只称道他的词,而不怎么提他的诗。苏轼对此很不以为然,说张先“诗笔老妙,歌辞乃其余波耳”,人们喜欢张先词而不喜欢其诗,是好德不如好色。在这种诗尊词卑的观念支配下,北宋人都不把写词当回事儿,随写随扔,编文集时,也绝对不收录词作。实在舍不得的,就把词作单独编成一集,放入“另册”。到了南宋,由于时代的变迁,词体内容和功能的变化,人们才逐步认同了词的文学地位,词体被接纳为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可是,在正统文学观念里,总觉得词不如诗,即使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掌握着话语权的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总序中给词体定位时还说:“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好在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学形式,总是会得到多数人的喜爱和接受,不是少数掌握着话语权的人能够否定得了的。尽管四库馆臣站在正统文学的立场,有些藐视词,但终究不能不承认词的存在价值,不能不正视词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到了二十世纪,经过了千年的历史考量,词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内容概要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人有悲欢离舍.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零落成泥。

作者简介

王兆鹏,湖北鄂州人,1959年6月生。1987年师从唐圭璋先生研治词学,1990年获 文学 博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马来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文学遗产》编委、《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出版有《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两宋词人年谱》、《唐宋词史论》、《词学史料学》、《唐宋词名篇讲演录》、《词学研究方法十讲》等词学专著十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百篇,三度获得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四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另曾获得教育部青年教师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序篇目表篇目正文附录一附录二

章节摘录

  第二、三句写清晨燕子从帘幕中间飞了出去。古代富贵人家,堂前多垂帘或幕。燕巢梁上.注出必须穿过帘幕;“轻寒”,是新秋早晨的气候,而“双飞”则反衬人的孤独。一清早。燕子自旨自地穿过帘幕,双双飞走了,却不顾屋里还有一个孤独的人,就含有燕子无情之感,从而暗中过渡到下文对明月的公然埋怨。  第四、五句写在天亮以后,还有残月的余晖斜射房中,因而回想起昨夜的月光.竟是这样地整整照了一夜,使人无法入梦,直到现在,它还不肯罢休。它之所以这样.不正是因为不知道离别的痛苦吗?这种无理的埋怨,正是无可奈何的心情的表现。明月本是无知之物.可是作家却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使它为自己的创作意图服务。所以同一明月。晏殊可以说“明月不暗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而张泌则可以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同一杨柳,刘禹锡可以说“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杨柳枝》),而韦庄则可以说“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但不管作家的感觉如何.这种艺术手段总是可以使景与情交织起来,从而更具体和深刻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心情的。  下片写这首词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经过一夜相思之苦以后,清晨走出卧房,登楼望远。当他“独上高楼”的时候,最先收入眼底的是一片空阔,连远到天边的路也可以看到尽头.什么遮拦阻隔都没有。于是才回想起昨天那个不眠之夜里所听到的风声、落叶声,恍然悟出。是作夜西风很烈,一夜之间,把树上的绿叶都吹落了。“高楼”伏下旬“望尽”。“独上”是说人之寂寞,与上“燕子双飞”对照。三句总写登高望远,难遣离愁,境界极为高远阔大,与无名氏《菩萨蛮》“平林漠漠”等四句相近。  结两句承“望尽”句来。虽”望尽天涯路”,终不见天涯人,那么,相思之情.只有托之于书信了。然而,要写信,又恰恰没有信纸,怎么办呢?这里“彩笺”即是“尺素”。一个家有“槛菊”、“罗幕”、“朱户”、“高楼”的人,而竟“无尺素”,这显然是他自己也不相信的、极为笨拙的推托。而其所以写出这种一望而知的托辞,则又显然出于一种难言之隐。比如说,她是否变了心呢.或者是嫁了人呢?他现在是无法知道的。所以接着又说,即使有尺素。可山这样连绵不尽.水这样广阔无边,人究竟在什么地方都不明白,又何从去寄呢?这两句极写诉说离情的困难和间阻,将许多难于说,或不愿说的情事,轻轻地推托于“无尺素”,就获得了意在言外、有余不尽的艺术效果。一本“无”作“兼”,则是加重语气,说是寄了“彩笺”,还要寄“尺素”。以形容有许多话要说,义亦可通,但不如“无”字的用意那么曲折、深厚。  作者另一首《踏莎行》云:“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拿来和本词一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主题、题材、人物、景色、情事无不相同或极其相似。然而,在晏殊的笔下,这两首词却各自成为一个完整的、不可重复的艺术形象。古典作家这点儿本领,很可供我们借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宋词鉴赏 PDF格式下载



粗略翻了一下,感觉还不错,赏析什么的都写的很详细,就是快递慢了点,24号下的订单,30号才到。。。


帮朋友买的,她很喜欢哦~


没读多少 内容很不错,我很喜欢,只是我想说你们可不可以注意一下书的包装?把一本书皮都烂了的"新书"寄给我啊!!!这点有些气愤!好在书的内容不错,这次就算了吧!


送给孩子的书。但并不太适合孩子读。而对成人,可能宋词鉴赏词典跟适合些。


本是冲着王兆鹏先生买的,虽然差了一点,也无所谓的。


封面有产却,还要自己用胶水黏。不过内容还好,朋友喜欢


封面和书分离了,其它还行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就没有正品,已经买过两次,换过两次,退过一次,可是这本书永远没有好的质量。书脊总是开胶状。都无语了


无语的一本书。书脊永远开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