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

(Su) Ke Luo Qi Ke Hunan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Hunan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Su) Ke Luo Qi Ke  

页数:

171  

Tag标签:

无  

前言

正当21世纪开头的时候,湖南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一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有计划地访问一些当事人,希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忆,让采访者整理成文字和音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口述历史很重要。《论语》就不是孔子(前551-前479)的著作,而是口述。这情形与希腊的苏格拉底(约前470-前399)及其以前的哲学家们相似。那个时代学者们还没有自己著书立说的习惯,思想学说都是靠自己口述而由门人弟子记录下来的。正如《汉书•艺文志》所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内容概要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有计划地访问一些当事人,希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忆,让采访者整理成文字和音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作者简介

  米哈依尔·阿·克罗契科(1902-1985),乌克兰人,物理化学家,苏联科学院普通与无机研究所研究员。斯大林奖金获得者(1948),于1958年和1960年两次来华讲学。1961年赴加拿大。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上篇 1958年在中国 第一章 一件科学差事 第二章 北京的科学与科学家 第三章 在北京的生活 第四章 友谊宾馆和苏联大使馆:在北京的中苏合作 第五章 运动与驱使 第六章 去南方出差 第七章 去北方出差 第八章 在北京的最后几周:我们谈论政治下篇 1960年在中国 第九章 回到中国 第十章 对昆明的最初印象 第十一章 潮流逆转 第十二章 在昆明的最后一个月 第十三章 在中国的最后几周:与时间赛跑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研究所给我分配了一个房间做我的办公室,其内没有任何实验设备。在苏联,我从来也没有一间供我个人使用的办公室,使我可以安静地工作,阅读书籍或准备我的报告。仅仅是现在,在我从事了整整33年的科研工作,接受博士学位的第18年,成为教授并荣获斯大林奖金之后的第10年,我才终于有了一块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但不是在终生工作的苏联,而是在遥远的中国。化学研究所并没有正式地划分成若干部门,只是分为四个组,大致相当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大分子聚合物化学4个部门。这里还设有用于物理化学与聚合物化学研究的实验室。负责这些实验室或部门的人,并没有教授或导师的正式头衔,也不搞硕士或博士的学位,在中国没有这些东西。但是没有多久,我就觉察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在业务水平上绝不次于那些在地方学院教书的苏联教授,而在这个所的领导成员之中至少有五六个人与莫斯科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人不相上下。他们全都在美国或是其他西方国家受过高等教育。就像大多数中国科学家一样,他们对美国或西欧科学家极为尊敬。他们之中如有谁曾就学于某一位特别有名的西方大科学家门下,他们就感到特别光荣。通常我们苏联专家在与中国科学家的交谈与通信中,都使用“教授”这样的头衔。


编辑推荐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是大跃进时期的中国科学,中科院化学所,昆明冶金陶瓷所,一位苏联化学家眼中的中苏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对研究很有帮助,送货很及时,质量也很好,满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