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哥哥不是吹牛皮

安哥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安哥  

页数:

3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追寻了安哥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伴随新中国诞生、童年回忆、侨委大院的日子、校园时光、在西双版纳相濡以沫的同学和老工人、知青的生活、回城成家、80年代的改革春风、民间摄影的故事以及摄影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还有同行的摄影朋友们。随着安哥的讲述,一幕幕的往事和一张张的面孔又活生生地浮现在人们面前。作者以一种真名实姓的方式,以原生态的故事情景、细节,向我们诉说了属于他自己的悲喜交集的故事,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因果相袭的故事。

作者简介

安哥,本名彭振戈,原中新社广东分社摄影记者,现为策展人、兼任广州集成图像有限公司(www.fotoe.com)高级顾问。曾策划“生活在邓小平时代”、“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城市?重视”等各种影展,获高度评价;在第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获“欧莱雅中国当代摄影师大奖”铜奖。2004年举办个人摄影展《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同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国际评委。已出版图书《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参与编辑《沙飞摄影全集》,主编《沙飞摄影选集》,策划沙飞影展并促进“沙飞摄影奖”、“沙飞研究中心”的建立。2006年被评为“广东首届十大摄影家”之一。

书籍目录

大历史中的小牛皮安哥和他原生态的故事引子:哥哥不是吹牛皮上篇一、新中国第一面国旗是我爸骑车找制旗社做的日本投降了,不久就有了我我妈是蒙族姥姥是满族我爸是马共归侨大连—平壤—哈尔滨—北平开国大典台前幕后二、祖国的花骨朵儿“小班一百年,中班一百年,大班还要一百年!”先农坛里的育才小学我给越南胡志明主席献花三、北京侨委大院的日子老房子里藏着蛇青梅竹马海棠院大院西边是廖家11岁的我成了一家之主四、1958年太保街小学“阿哥阿妹情意长……”我妈劳改还省粮食给我们包饺子王府井市场边冲洗人民币体育老师让我考芭蕾舞校五、团委书记说:“你不老实”北京第五中学的先生我的语文老师王广成每逢五一、国庆节,我们都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走街串巷去掏粪不高考想当兵六、“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运动还没有完呢!”我背上相机,吹着笛子去“大串联”“咱们班没有一个大傻B!”在地坛学拳练剑美景中潜伏着危险首都赴云南支边红卫兵七、相濡以沫的日子西双版纳东风农场疆锋五队老王和老李师傅我的哭,像狼在嚎我也当了一回政治运动的打手我家五口人分了五个地方队长缴了我的枪孤身夜漂,深潭遇险原始森林里撑排放歌第一个在西双版纳丧生的同学“瘦是瘦,有肌肉,虚是虚,有干筋儿”“一巴掌煳在大腚上!”我有一把花梨木柄的锄头京城夜话小道消息农场军人的痞气在台风和雷暴中,我的右手落下了残疾我和杨丽萍同台跳舞陈凯歌来蹭夜宵八、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密林里没有诗情画意孽债他的罪行真有那么严重吗?大勐龙橡胶林地里的71个知青坟墓下篇九、回城,成家办城市户口恶补“禁书”修理工、批林批孔、自由搏击1976年的广州30岁那年,我终于有老婆了走后门当上了摄影记者1979年我有女儿了十、蹲在“南风窗”见证80年代我的大学民间的摄影大龄青年集体婚礼1982年,陪老外拍广东赡家汇款、三来一补、打工潮我讨厌逻辑学卖票租场子放幻灯广州来了六个大鼻子艺术家录音棚夜话同事才子见证新中国第一次选美“咱先拍下来再说!”通宵在大街小巷贴海报“希望权力过剩的人,收敛一点……”深圳的太阳特别辣十一、住在香港看内地行万里路,交天下友《再见三峡》吴玛俐:“大陆的摄影,比台湾落后20年……”“只相片旧了,有点儿发黄……”十二、赶上广东报业大变革“南会、北会”悼邱良兄张海儿和他的先锋观察《城市画报》——中国小资有了自个儿的阵地打工潮(广州)“争做勇斗歹徒的好市民”十三、运气真的来了我的第一本书《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广东新锐舌战北方同行平遥镖局的南方十一侠“新摄影”与“旧摄影”巩俐为我颁奖十四、曝光不能不足——《中国人本》摄影师的作品谁来收藏?中国民间纪实摄影的田野调查咱们干出了一个“壮举”从广州到柏林——一个更自信的中国开幕式上当“脱星”读图读中国2006京九线春运十五、“70后”,“80后”……我是“40后”

章节摘录

插图:上篇1.新中国第一面国旗是我爸骑车找制旗社做的日本投降了,不久就有了我1946年末,在冰天雪地的河北坝上草原,有一队八路军干部骑着马从延安向东北行军。我爸和我妈就在这行军的队伍里。他们到承德的时候,在照相馆里“补”拍了一张结婚照。那时,我妈肚子里已经怀上我了。这张结婚照的底片是玻璃的,后来摔成了两半。几年以后,我爸在北京的照相馆复制了一张底片,现在仍保存完好。我爸和我妈是1944年在延安王家坪的中央军委办的外语学院英文系学习时相识的。这个系是准备开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配合美军在青岛登陆对日作战的。1945年8月,美军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苏军势如破竹地从蒙古和黑龙江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日本投降了,抗日战争胜利了,我爸我妈所在的英文系也不用再开赴山东了。不过,它却成全了我爸和我妈的婚姻。后来也就有了我和我的两个弟弟。我妈是蒙族姥姥是满族我妈在承德收到了我舅舅从北京写来的家信。告知了自从我妈1940年(17岁)离家出走以后家中的情况。得知我姥姥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的消息,她大哭了一场。我妈叫吴昭(参加革命前叫:张若筠),是北京的蒙古人。我姥爷叫张庆颐,字畏天,从他上溯三代的祖爷爷可能是个蒙古王爷,住在昭乌达盟扎鲁特旗。祖爷爷擅长拉弓射箭、骑马打仗。后来随清朝御驾亲征的军队作战,立下大功,被册封在北京做大官。我外曾祖父当的什么官我妈也说不清,反正外省进京上朝的官员都要请他抄奏折。他的小楷写得特好,“文革”前我家还有许多因抄错一个字就废弃了的黄绫奏折。“文革”中都被我妈悄悄烧了。我姥姥是满族人,叫韩雪琴,大清朝讲究满蒙一家嘛。辛亥革命后,旗人没有了俸禄,姥爷家就衰败了。在民国时,姥爷在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教外国人学中文。日本占领北京的时候,外国的使领馆都撤了,我姥爷一家沦落为“城市贫民”。我妈说她自己小时候很淘气,虽然她的功课学得很好,却总是坐不住。后来我看到她当年上学时的相片,她居然连拍照都要爬到墙头上去拍,当然,也有在河边树旁搔首弄姿的,总之,她从小就不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姥爷虽然不打她,但有一次实在是太生气了,就把她提起来扔到床上。我舅舅却总是一副很文弱的样子,看来比较乖,因此在外面受人欺负的时候,都是我妈保护他。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这个旧道德已破灭而新秩序尚未建立的夹缝中,安哥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就象当年脚踩着无人耕耘的西双版纳的荒地,头顶着被人遗忘了的西双版纳的蓝天一样,他靠自己肯定自己,且乐此不衰。看安哥的照片,初看时想笑,再看却想哭。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候德健(台湾著名流行音乐歌手,歌曲《龙的传人》创作人)  他是个有人情味的好玩的人,他就以这种性情走入百姓,用相机享受生活的快乐,朴实与此同时,他没有注重或留下那些偶发事件或建筑、庆典这类东西,事实证明他的选择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显出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怎样去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就应该这样记录,从老百姓的脸乃至眼神里去看。        ——颜长江《羊城晚报》


编辑推荐

《安哥的故事:哥哥不是吹牛皮》主要包括:一个第一代“祖国的花朵”的甲子人生一个西双版纳知青的七载蹉跎一个摄影师在“南风窗”下的自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是我爸骑车找制旗社做的祖国的花骨朵儿北京侨委大院的日子1 958年太保街小学团委书记说:“你不老实”“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相濡以沫的日子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回城,成家蹲在“南风窗”见证80年代住在香港看内地赶上广东报业大变革运气真的来了曝光不能不足——《中国人本》“70后”“80后”…我是“40后”一个人的故事,折射一个时代的历史。且看大历史下“小人物”安哥如何妙趣横生、跌宕回忆他的心痕交织的人生。民间立场特例独行,图文并茂幽默横生。口述史的影像读本,图像史的“影像评书”“吹牛皮”的背后,究竟承载了怎样的蹉跎岁月,究竟周旋了怎样的历史时代呢?不可复制的传奇人物一生的色彩,不可复制的历史时代的路转峰回,随着安哥的影像,随着安哥的步伐,我们一同回忆过去,一同重温那充满艰辛却难以忘怀的岁月。人生是时代的瞬间,摄影是时间的瞬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哥哥不是吹牛皮 PDF格式下载



迟来的评论,这书买了有2年了,最近这书回到了我这,看老一辈的经历的确沧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