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柏杨传

韩斌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韩斌  

页数:

278  

字数:

29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8年4月29日,深受全球华人读者喜爱和尊敬的人文大师、公共知识分子柏杨先生与世长辞了,他逝世后引起的纪念思潮,足以证明他在全球华人读者心目中具有的文化声望与深远影响,而我当年有幸写作出版这本《柏杨传》,并且蒙柏杨先生首肯,此生难忘。 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社会上发生那么多以权压法、以势压人、以强凌弱的不公平事件,出现那么多颠倒黑白的诬陷案件,那么多是非不分的丑陋习俗,那么多灭绝人伦的家庭惨剧,我总是不知不觉地想起柏杨先生作为新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典范和人格榜样的知识分子形象,仿佛他的真知灼见能够给予我——也许包括信奉自由思想的每个人——精神的力量,一方面使我内心镇静,另一方面又使我思考人性何以至此。 我相信,在信仰自由意志的广大人群心目中,柏杨先生始终是活着的起到典范作用的人物。愿柏杨先生安息!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已去世的父亲。当年几乎是这本书出版的同时,我父亲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而且是晚期。当父亲在病中翻看完这本传记不久,就永远离开我们,而我却没有来得及再看他最后一眼。 十几年前,当我写作《柏杨传》时,似乎并没有想过出版的问题,因为刚踏入社会,抱着满腔热情,写这本传记更多的是兴趣爱好。有一次,很偶然地认识了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李少君先生,他看到我写的《柏杨传》初稿,好奇地询问我,这是你写的毕业论文吗?我说只是自己的兴趣。于是他热心地介绍我去找他在某报社供职的朋友,这位朋友看后很有信心地告诉我,他计划分期在报纸上连载,我听了自然很高兴。不过没多久,这位朋友就转告说他们的主编不同意连载计划。虽然没有发表成功,但我依然感谢李少君先生和他的朋友们。 现在,这本传记已经出版,而且还能得以再版,这一切都要感谢广州的花城出版社,是花城出版社当年的肖建国社长和现任的詹秀敏社长共同促成了这本《柏杨传》的公开面世,对于一个作者而言,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幸事。 很久以来,我在内心里一直对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充满深深的感恩之情! 现在,利用再版的机会,再次感谢他们1 2012年5月

内容概要

柏杨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极具争议的反传统文化的思想人物、历史学家、文学家,深受全球华文读者的喜爱和尊敬。柏杨的一生经历坎坷,富于传奇色彩,他的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等均有着巨大的影响。传记较好地将柏杨的人生脉络、思想演变、创作经历、成就地位做了清晰的梳理和中肯的叙述。

作者简介

韩斌,1971年生,祖籍海南文昌。1994年9月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起涉猎传统文化问题及从事柏杨生平与思想研究。1999年9月与人编著《园林绿化ISO9001质量体系与操作实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2002年7月出版《柏杨传》(花城出版社)。目前在深圳从事园林绿化工作。

书籍目录

自序
再版序
引言
第一部 一片模糊的眼眼泪
 第一章 1920
  1. 郭氏祖先
  2. 辉县常村的大家族
  3. 做过官的父亲
 第二章 1921——1936
  1. 歇斯底里的继母
  2. 痛打连连的饥饿童年
  3. 一件往事
 第三章 1932——1936
  1. 被继母用西瓜刀追砍
  2. 老师和同学
  3. 父亲继母双双吸毒
  4. 可怜的姥姥和可爱的堂弟
  5. 生了“爱国病”
 第四章 1937——1949
  1. 热血澎湃“战干团”
  2. 19岁时的“主任”头衔
  3. 两次屈服和一次反弹
  4. 不到黄河心不死——读大学
  5. 闯东北
  6. 胜利大逃亡
  7. 一片模糊的眼泪
第二部 猛撞“酱缸”(1950——1967)
 第五章 1950——1953
  1. 永远在台湾
  2. 偷听“共匪”电台广播——第一次坐牢
  3. 连连失业的1950年代
  4. 国民党的政治宣传和“战斗文艺”
  5. 文坛边缘人
 第六章 1954——1958
  1.“救国团”里的副教授
  2.作家们的聚会
  3.各类小说创作
  4.“日夜相撞的岩石”——离婚
 第七章 1959——1960
  1.“古柏杨”和柏杨
  2.开始《倚梦闲话》
  3.《自由中国》之死
 第八章 1961——1967
  1.《西窗随笔》
  2.阻挠改革的两项措施
  3.“爸爸宁愿死也不会卖你”
  4.猛撞“酱缸”
  5.朋友们
  6.“你最好不要再制造麻烦,否则查封你”
第三部 艰难而漫长的岁月(1968——1977)
 第九章 1968
  1.“文化消毒运动”
  2.“大力水手”事件——第二次坐牢的导火线
  3.丑恶的嘴脸(上)
 第十章 1969——1977
  1.孙观汉的营救
  2.开始整理中国历史史料
  3.冤狱内外的柏杨
  4.蒋中正死了——恢复自由
第四部 文化英雄(1978——2008)
 第十一章 1978——1982
  1. 新专栏与新史学
  2. 丑恶的嘴脸(下)
  3. 另一个角度看柏杨
 第十二章 1983——1993
  1. 革命性的《柏杨版资治通鉴》
  2. 猛撞“酱缸”(下)
  3. 龙和虫在台湾说真话
  4. 80年代海峡两岸的“窗口人物”
  5. 日常生活
  6. “柏杨日”诞生
 第十三章 1994——2008
  1. 重返绿岛监狱
  2. 人权纪念碑
  3. 29卷本的《柏杨全集》
  4. 台湾的柏杨文物馆
  5. 大陆的柏杨研究中心
  6. 平静安详地离世
  7. 魂归故里
  8. 结束语
  后记
  再版后记
  附录1 柏杨生平及著作年表简编
  附录2 柏杨的5位妻子和5个儿女
  附录3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他出生在一个从“槐树下,摔锅片”的山西洪洞县逃亡到河南辉县的郭氏家族里,幼小的生命一开始就遭遇丧母的苦痛。 1.郭氏祖先 中国人往往都有喜欢编纂“族谱”之类的传统,作为个体生命在血缘和归属上的证据。柏杨在1987年也编了一部《郭氏族谱》,确认了自己的河南辉县人身份。柏杨是河南省辉县人,也就成了柏杨有生以来,唯一一件比较没有争议的事情。 柏杨作为我们时代到处被人谈论却不被人了解的人物,佐证之一是包括他在内谁也不知道他的生日是哪月哪天。而这又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怪他母亲一生下他不久就去世了,而且他的父亲又常常跑到外面做生意,以致后来当柏杨惹下文字祸端,被国民党当局捏造罪名逮捕入狱,柏杨就只好以他被抓的那一天3月7日,作为自己永久的生日了。 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文化重镇之一。它有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都城新郑,筑城时间远在公元前27世纪,距离今天已有四千六百多年;还有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的都城开封,因为它的地势比黄河河床还低,所以黄河一旦发生决口,开封就首当其冲地倒霉,而且开封城由于四周缺乏天然屏障作为保护,如果爆发战争,敌人就能长驱直入,而且不必很艰苦就能攻陷。历史上有太多的以开封作为首都的王朝最后往往都以被杀戮而告终。另外,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一度用“中原”来指称中国,而狭义的中原,特定情况下,指的就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一带地理区域。同时河南也称为“中州”,那是一片伟大而神奇的土地。 1920年,柏杨就出生在这片伟大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隅——河南通许县。 柏杨出生的时候,天上既没有呈现什么吉祥的瑞气,地下也没有出现任何诡异的氛围,完完全全是一个凡夫俗子降临到这个大干世界。因为自己的出世,没有像古代典籍记载的一些帝王圣贤在隆重降生之际,总会冒出某种预兆之类的玩意,加上也没有人为他编造那种连篇鬼话,特别是在后来几乎遭到枪毙的命运的时候,柏杨也只好承认自己是无人看管的“野生动物”了。 柏杨的生身母亲——我们只知道她姓魏——在柏杨出生后不久就不幸离开人世,离开她年幼的儿子。一直到今天,包括柏杨在内,已经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而且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对女性一般甚至于一概只称呼她的姓氏。也许在过去的中国人看来,女人有没有名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要会生儿育女,并且,是要生儿子。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生儿子——有时候不止于要生一个儿子——总是让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长辈们最高兴的事了。 郭学忠先生——柏杨的父亲——也是如此。不过早在柏杨出生之前,柏杨的母亲已经为他生过一个男孩,只是不幸早天。大约是经历过一次丧子之痛的郭学忠在心理上存有余悸,提心吊胆于万一倒霉时,这种打击再次出现。所以,郭学忠对此保持了谨慎的乐观。 但无论如何,弄璋之喜总是中国人家庭里的一大快乐。郭学忠兴致勃勃地给柏杨取了一个乳名“小狮儿”,学名叫“郭定生”,以后又陆续有“郭立邦”、“郭衣洞”出笼。直至后来柏杨以笔名“柏杨”扬名立世,才停止频繁改名的兴趣,而这些名字的后面都有一段值得人们回味的故事。至于另外一个笔名“邓克保”,那是柏杨为了怀念他的初恋兼暗恋的女同学邓克保而采用的,也仅此一次。为了行文的方便,本书从一开始就只用“柏杨”这个名字来叙述,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再弄出柏杨的其他曾用名。 柏杨的父亲虽然热心给他取了几个名字,但却没有热情记住柏杨的一个小小生日,造成现在的柏杨只有被人谈论而不被人了解,以致柏杨在28岁的时候只好自己给自己捏造了一个“生日”——11月1日。这是一个带有一定政治色彩和民族主义情结的时间(详见第四章第六节的叙述),并作为“生日”伴随柏杨度过了将近30年的光阴。实际上在柏杨的记忆中,他父亲曾经跟家人提起过正月初九是某个孩子的生日,然而柏杨那时候还太小,根本不晓得生日这回事,长大之后隐约想起,但已不能肯定是他自己的,从此也就不了了之。 一切秉持现代自由理念的历史学家已经取得一致见解,那就是明王朝是中国人历史上最残暴的专制政权之一。在这个黑暗衰败王朝的末年,中国北方广大的土地上出现了恐怖的天灾人祸。那时,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旱灾又引起了蝗灾,于是饥荒形成。中国痛苦大地上的人民一边反抗暴政,一边万里逃荒。当时远在山西省洪洞县的一个郭姓家族,也在奄奄一息的残喘中,分散逃亡。其中的一支郭姓人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新的“乐土”——河南省辉县;更多的人则逃到了现在的台湾。 辉县在历史上同样属于古老的城市,在纪元前的历史时代人们叫它“共城”,共城虽然不广为人知,可是在这座小城里却有过一段著名的史迹。那是赢政大帝消灭六国的时代,赢政把曾经是他的结拜兄弟的齐国君主田建先生及其公卿大臣流放到这里,并且断绝他们的食物供给。不久,这些人就分批地拼命逃亡和逐渐地死掉。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田建的王后和王储也跟着他受罪,并且最后竟然没有了他们的下落,成为千古之谜。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一批在中国文化界鼓吹乡村建设理论的知识分子,如梁漱溟、陶行知、梁仲华、彭禹庭等人选择河南辉县作为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践基地之一,筹建河南村治学院,这一批学者、专家的努力,给当时当地的乡村教育乃至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崭新的办学思想,发挥了历史性的影响。 柏杨一直等到10岁以后才知道辉县是他的祖籍之地,从此就难以忘怀,辉县曾留下了他调皮捣蛋的童年往事,以及挥不去的乡愁。 从认祖归宗上看,今天的河南辉县人就是昨天的山西洪洞人,但是延绵不绝的苦难,似乎已使人们对自己的祖先失去了记忆,况且他们在辉县这块土地上,已经休养生息了近四百年,到了柏杨的父亲郭学忠这一脉,业已13代之久了。 P005-007

后记

世界上有一些不能用道理去解释的东西,比如缘分。对于我这本书而言,它的命运几经波折,但同时又因缘际会。正当我对它几乎采取顺其自然态度的时候,忽然获得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建国先生的注意,并得到花城出版社对外合作编辑室主任詹秀敏女士的正面肯定。更使人惊喜的是,就在花城出版社审读拙稿期间,肖建国社长一个电话打来,告诉我柏杨先生的太太张香华女士正在广东佛山作短暂停留的消息。就是这样,在当地的华侨大厦,我见到了刚从南斯拉夫参加完国际诗坛朗诵会回来的张香华女士,同时也见到了素未谋面、但平易近人的肖建国先生和对稿件提出宝贵意见的詹秀敏女士。张香华女士近10年来在国际华文诗坛相当活跃,只可惜我不懂诗,幸好我可以就有关写作《柏杨传》的缘起向张女士和在座各位作交代。初次见面的席间,我曾对肖建国社长表示我的感谢,詹秀敏主任告诉我,肖社长作为一个出版人,很能理解每一个作者出版作品的困难,肖社长本人总是尽可能对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而不论此前是否认识作者。这一场相识,使我深信缘分的力量无所不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多年来张香华女士给我寄赠的台港原版书籍等第一手资料,这本小册子的撰写势必无从下手,而如果没有肖建国先生及花城出版社的鼎力相助,这本小册子的出版也难以预期,也就不会有后来和各位朋友相识、请教的机缘。这本拙作虽然耗费了我不少精力,但仍感力有未逮,承蒙花城出版社和肖建国先生不弃,最终得以出版,除了表达我对以上诸位的感激,我自当感谢陈宾杰先生,他指出了书稿中存在的不少问题,还有崔渝生女士、我的父母亲以及所有鼓励、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请接受我至诚的感恩!作者2002年3月7日于深圳

媒体关注与评论

柏杨著作对我的影响,有若《圣经》对人类的影响。所不同的是,人家认为《圣经》来自上帝,我认为柏杨著作来自人类的智慧。 ——美籍华裔科学家孙观汉博士 柏杨是中国的伏尔泰,是一位产量丰富、眼光锐利、下过功夫研究的社会评论家。目前他以对中国人与巾国文化严厉的批评声名卓著。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克里斯多弗 柏杨先生是一位能冷静谈论民族主义的人物。他虽然是一位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的中国人,可是我发现他却是一位最能代表中国人的良心,又最有决心追求中国人尊严,也重视人类尊严的中国人。 ——日本作家、学者黄文雄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对现代化中国的民主化,所作的努力及雍容坦诚的自我剖析方式,形成了令人欣喜的惊人力量,不但震撼了台湾,也冲击了大陆的青年知识分子。造成一个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影响。 ——德国汉学家马汉茂教授


编辑推荐

《柏杨传》由韩斌著,本书是关于柏杨生平的传记,主要是叙述柏杨先生坎坷曲折而又激流汹涌的一生,至于柏杨先生著作和思想不断引发争论的情形,作者没有能深入表述,乃至他与李敖先生之间的恩怨,也只是简略述及,这并非笔者有意回避,而是因为,要想详细全面地分析这些争论和恩怨的始末,恐怕这本传记要膨胀到600页以上,也许这是比较适合评传性质的课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柏杨传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虽然并不完美,但是写得很精彩!看得出是作者用心经营的作品,其中关于柏杨先生来大陆探亲的一些经历,还有柏杨先生晚年思想的变化,以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对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柏杨先生的思想及其影响力,很有帮助,绝对值得关注柏杨先生和柏杨思想的读者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