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比较诗学

刘介民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刘介民  

页数:

439  

Tag标签:

无  

前言

  比较诗学理所当然是一门内容广博的学科。对这门学科研究的任何努力都免不了要求研究者能够对众多方面做出高深的阐释。一个学术领域,就像一个家族,对其界定可从整体着眼,也可从具体组成部分入手。比较诗学兼属诗学与比较文学两大家族。像其他跨文化研究一样,是个新生事物,方兴未艾。  勒内·韦勒克时常提醒我们:比较研究者的任务是研究“文学本身”。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视野本身才能拓宽。不是所有文学方面的理论及方法论问题都与比较研究直接相关,但比较诗学,就其本质而言,必须是比较性的。此外,我们必须以多元化的态度对待文学和诗学,尽管这种态度可能导致相对主义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我们在研究中所考察的文学越是广泛多样,所建构的比较诗学理论也就越为坚实可信,当然其中涉及的相对主义诸问题也就越为复杂。不同的文学植根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以要使我们的论述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内容概要

  《中国比较诗学》是一部较系统地研究中国比较诗学基础理论的专著。全书10章,从重建中国比较诗学,到比较诗学的本体论、发生论、方法论、本质论、起源论、思维论、风格论、鉴赏论、实践论、概念论,论述了从古至今、从中到西重要诗学家、理论著作比较的主要观点和发展历程。尤其是概念论及其举要,是很有特色的,是其他同类著作所没有注意到的。  《中国比较诗学》容量大,涵盖古今中外;结构新,资料翔实,史论结合,语文畅达。可以作为人文学科,如中文系、艺术系、新闻系等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研究的专业和业余爱好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绪论第一节 重建中国比较诗学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理论价值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比较诗学的研究走向第一章 比较诗学本体论第一节 比较诗学观念的界定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对象范畴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可比较性第四节 比较诗学的科际整合第五节 比较诗学的学科意义第二章 比较诗学发生论第一节 东西方诗学滥觞期第二节 东西方诗学演进期第三节 东西方诗学发展期第四节 比较诗学初兴期第三章 比较诗学方法论第一节 比较方法与比较诗学第二节 唯物辩证的哲学方法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一般方法第四章 比较诗学本质论第一节 意境说与典型论第二节 文采论与和谐说第三节 表现说与再现说第五章 比较诗学起源论第一节 物感说与摹仿论第二节 文道论与理念论第六章 比较诗学思维论第一节 神思论与想象论第二节 妙司说与迷狂说第七章 比较诗学风格论第一节 文气说与风格论第二节 风骨论与论崇高第八章 比较诗学鉴赏论第一节 滋味说与美感论第二节 出入说与移情论第九章 比较诗学实践论第一节 老子与柏拉图第二节 庄子与德里达第三节 刘勰与柯勒律治第四节 翁方纲与兰色姆第五节 王国维与康德第十章 比较诗学概念论第一节 诗学概念的解说第二节 诗学概念的翻译第三节 比较诗学概念举要结束语 跨文化的眼光和视野附录1 中英文词汇对照附录2 比较诗学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在中西诗学具体的比较研究中,我们首先应着眼中西文化背景的比较,因为“中西诗学比较只有置于中西文化背景比较这一基点上方才可能”①。中国和以古希腊为源头的西方社会在社会形态发展上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几个阶段(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但在社会经济特征上却大不相同。西方社会带有明显的商业性,而中国则是农业性的。经济特征的这种差异,是中西社会的根本性差异,由此造成了双方民族精神、价值观念、思想方法、风俗习尚、世界观、历史观、哲学、文学等一系列的文化差异。当我们联系文学观、哲学观来看待这种差异时,可以概括出这样几种现象:  第一,在哲学方面,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看到,西方较多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从古代对自然的恐惧、崇拜中产生了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嗣后,在基督教的宗教狂热中产生出“神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则较多地看到人与自然的融合、亲和,“天地自然育成万物”。在与土地、自然的相依相亲的关系中,孕育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第二,在文学形式上,由于西方人注重人的外在的实际活动,而中国人重视人的内在情感,反映在文学上就是西方传统文学以重实际活动模仿的叙事文学为主体,中国传统文学则以重视反映内在情感的诗歌为主体。  第三,在世界观和文艺理论上,西方人较倾向于宇宙万物之间的差异性、矛盾性,中国人较多地看到它们的整体性、统一性。因而,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有较强的分析性、思辨性,而中国人看事物则往往带有直观性。反映在文艺理论上,西方文论重视论辩,思辨性、逻辑性强,中国文论重视领悟,直观性、经验性强。这一条差异可以说是从上两条差异中生发出来的,也就是说,正因为在西方商业性、契约性的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的一面较突出,从而造成西方人看事物习惯于较多地注意不同因素的矛盾和差异的一面。中国人生活在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中,人与土地、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感情关系的一面较突出,也就形成中国人从整体看待事物的习惯。这样的思想方法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一种明晰(西方)与模糊(中国)的差异。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比较诗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