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华阳国志

西晋·常璩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西晋·常璩  

页数:

437  

译者:

唐春生,何利华,黄博,丁双胜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晋代常璩撰。全书共十二卷。本书记事范围,从时间上始于远古,终于晋永和三年;地域涵盖西南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州县。无论从时间范畴或空间范畴来看,都极其博大丰富,在我国方志史上实属罕见。  本书详细记载了各州的历史,郡县沿革,治城所在,著名山川、物产,各地的风俗,主要民族,各县的大姓等。这为研究我国古代西南边疆地理、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在写法上,本书将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者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也是方志史写作的一个创举。  在本

书籍目录

前言白话·华阳国志第一卷 巴志附录一 巴人祖先——廪君附录二 廪君的渊源及其确第二卷 汉中志第三卷 蜀志附录一 蜀之先祖——蚕丛第四卷 南中志第五卷 公孙述刘二牧志第六卷 刘先主志第七卷 刘后主志第八卷 大同志第九卷 李特雄期寿势志第十卷 先贤士女总赞(上)第十卷 先贤士女总赞(中)第十卷 先贤士女总赞(下)第十一卷 后贤志第十二卷 序志文言原版·华阳国志卷一 巴志卷二 汉中志卷三 蜀志卷四 南中志卷五 公孙述刘二牧志卷六 刘先主志卷七 刘后主志卷八 大同志卷九 李特雄期寿势志卷十 先贤士女总赞(上)卷十 先贤士女总赞(中)卷十 先贤士女总赞(下)卷十一 后贤志卷十二 序志(常璩道将)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卷 巴志唐尧的时候,洪水滔天。鲧奉尧命治水,但是没有成功。他的儿子大禹疏导了江河,修浚了百川,然后分封天下,教人民种植五谷。大禹并分天下为九州。抬头看天上的参伐星,它对应的土地就是益州;低头看华阳的土地,黑水河、长江、汉江之间就是梁州。益州的土是青黎色的,土质属于下等偏上,所以它的贡赋也是下中等。它的贡赋是璎(黄金)、铁、银、镂(冶炼过的铁制作的雕刻工具)、砮(可做箭簇的石头)、磬(石质,礼器)、熊、罴(棕熊)、狐、狸、毛织的布。于是边远僻静的地方得以统一安定,产生了征管赋税的机构,百姓安居乐业,自觉地将赋税贡给中国。这就是大禹教化百姓所带来的天下太平和睦的局面。经历夏商周三代,九州的长官牧伯恪尽职守。周文王为西伯时,西方有很多的国家。等到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将徐州并人青州,撤掉了梁州,将其合入雍州。直到秦朝,职方官(古官名,掌管图籍与土地)还掌管着他们职责范围内的土地,他们辨别土地的土质好坏,思考人民做事是否便利。汉朝兴起了,汉高祖参照过去行政区域改革的经验,改雍州为凉州,撤梁州而并人益州,所以巴、汉、庸、蜀都属于益州。到了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灭掉蜀国,又从益州析出巴、汉等七郡组成梁州,州府治汉中,以相国参军中山人耿黼为州刺史。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析广汉郡归益州管辖,然后割雍州的武都、阴平和荆州的新城、上庸、魏兴归梁州,共管辖十二个郡,五十八个县。《洛书》说:“人皇继地皇之后出来,兄弟九个人分管九州,称为九囿,人皇居中州,统制其它八州。”华阳之地,梁、岷二山之间,是其一囿,囿中的国家就是巴和蜀。它们是天上东井星和舆鬼星在地上的分野。巴和蜀的君主上古的时候没有听说过。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一支的后人世代为这里的侯伯。等到大禹治水,设置九州,巴蜀之地就归属于梁州。禹娶涂山氏的女儿为妻,三日而去。他的儿子启出生后,哇哇地哭,他都来不及看一眼,三次经过家门口时都没有回家探望。大禹当时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水上了。现江州(今重庆)涂山的大禹庙还保存着称赞大禹的铭文。大禹会诸侯于会稽时,拿着玉帛作为朝聘礼前去会盟的国家有上万个,其中就有巴和蜀。周武王伐纣时,得到了巴蜀之师的帮助,这在《尚书》中都有记载。巴国的军队很勇猛,殷商人被巴蜀歌舞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所折服,阵前倒戈,所以后世称这件事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武王平定了殷,把同姓分封到了巴地,等级为子爵。在古代,僻远之地的国家就算是大国,分封的君主的爵位也不会高过“子”,所以,吴、楚和巴的诸侯都称“子”。巴国地界东到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至焚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今陕西汉中、安康一带),南及黔、涪(今贵州北部,湖南西北一带)。巴的土地适宜种植五谷,饲养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都是巴向周进贡的贡品。巴出产的珍贵果实有:荔枝、辛药、芳篛、香茗、给客橙、葵;珍贵药材有:巴戟、天椒;珍奇竹木有桃枝、灵寿。这里的名山有涂山、籍山(缙云山)、灵台山、石书山、刊山。巴国的人民质朴好义,民风敦厚,有古代先民的流风。所以巴人有诗说道:“河岸边的平地,种植的庄稼多是黍。美酒与谷物呵,用来奉养老父亲。野地里的丘陵,种植的庄稼多是稷。美酒与谷物呵,用来奉养老母亲。”祭祀诗说道:“孟春之月,在河岸边祭鱼。孝敬祖先,是多么美妙呵。祭祀物是上等的黍,牲畜也膘肥体壮。选择良辰吉日,等待祖先来享用。”好古乐道的诗存“日月那样光明,尚有黑暗的夜晚,人比不得日月,谁又能长生不老呢?”诗又道:“道德最为宝贵,富贵不能永恒。我们怀想古人,仰慕他们的好名声。”而巴人也是有缺点的,他们愚鲁迟钝,风俗简单,应对不够敏捷,没有华丽的言辞。巴国的属民有濮、賨、苴、共、奴、猿、夷蛋等少数民族。周代的中期,巴国虽然也尊奉周王,但却与秦、楚、邓一样,被视为夷狄之国。春秋鲁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巴子派使者韩服告诉楚国,请允许巴国与邓国建立友好关系。楚子派道朔带领巴国的使者访问邓国。邓国鄙视南边的国家,攻击使者的队伍,抢劫了他们的聘礼。巴子很生气,派军队打败邓国。后来,巴国的军队又和楚国的军队联合攻打申国。楚子惊扰了巴国的军队,两国的关系破裂。鲁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巴国攻打楚国,击败楚军。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21年),巴国与秦国、楚国共同出兵,灭掉庸国,瓜分了庸国的土地。鲁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6年),巴人攻打楚国,在这个地方被吴、楚联军击败,这是巴国仅有的一次失败。从此以后,楚国集中精力向中原发展,参加中原诸侯国的会盟。秦主要在周的西边活动,守土而自强。巴国距离中原很远,所以参加会盟的机会很少。战国时,巴国曾经与楚国通婚。等到七国的诸侯称王时,巴国的主君也称王。周朝末期,巴国发生内乱,有个将军名叫蔓子,请楚国发兵帮助巴国平乱。他答应楚王,事成之后,给楚国三座城作为报答。楚王出兵救了巴国。巴国太平了,楚国的使者来要城。蔓子说:“凭借着楚国的神灵保佑,平定了这场祸乱。确实答应过给楚王三座城,把我的头拿给楚王谢罪吧,而城是不能得到的。”说完,蔓子就自杀了。巴人把他的头给楚国的使者回去复命。楚王知道后叹息说“假如使我能得到像巴蔓子这样的忠臣,要城干什么!”于是,楚王用上卿的礼节埋葬了蔓子的头;巴国埋葬了蔓子的身体,也用的上卿的礼节。


编辑推荐

在《华阳国志》出现之前,我国已有方志达百余种,但唯独 《华阳国志》流传了下来,这绝非偶然,应归功于它的独特的史料价值及编撰特色。《华阳国志》为白话全译本,书末附有《华阳国志》原文,以便于读者查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华阳国志 PDF格式下载



对此书装帧翻译很不满意,翻译也水,感觉就像给小学生和初中生读的一样,书的质量也不好


此书甚善!原文全、收录士女目录,横排简体,译文流畅,配图全且精细,值得诸君收藏。


但是比同一出版社的其他书大小规格不统一了,别扭


  蜀之为国,……其卦值坤,故多斑彩文章;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星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华阳国志·蜀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