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家教大震撼

天雨轩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作者:

天雨轩  

页数:

282  

字数:

230000  

前言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如何培养、教育出一个在品德、学识、身心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孩子,是每一个父母都必然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当下,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许多家长尽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由于教育不当,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可以说,中国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很多家长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尽管也希望能够对子女进行很好的家庭教育,但却力不从心。那么,如何能让孩子远离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培养孩子健全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呢?本书将为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希望那些困惑的家长能够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目前,有很多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其一,就是青少年犯罪率的逐渐升高,犯罪年龄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面对这些所谓的“问题少年”,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要追本溯源,从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来寻找原因。他们当中的许多孩子。都成长在残缺不全的单亲家庭,或者是缺乏父母关心的富裕家庭中。也就是说,本应由父母对他们进行的家庭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中是缺失的。犯罪只是一个极端现象,造成犯罪的原因也是极端的。更多的家庭是处在危险的水平线以下,如果父母不加重视,就有可能酿成悲剧。 其二,是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远远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过分地要求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忽略了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暴躁、自卑,而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许多家长不认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部分,以为只要给孩子吃保健品、大补丸就能让他们茁壮成长。殊不知,真正需要滋补的是孩子的心灵,他们需要父母的爱与信任。 其三,是孩子在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前提下,过早地通过电视、网络等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如果仅仅是暴力、色情等内容还能够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但是有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家长都往往疏于防范。比如唯利是图、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自私自利等等。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远离这些“精神毒品”,保护好孩子自由、单纯、善良的心灵。 所以,家教是一件大事,家长要当好孩子人生中的导师。

内容概要

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叛逆,不听话,刁蛮任性,难管教;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感到无所适从;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压力,面对一天天长大却“不懂事儿”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不知所措,为自己虽百般努力却很失败的家庭教育而苦恼……
《家教大震撼——这样教育孩子是错的》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深刻剖析其中的症结所在,同时也告诉家长,我们平时自以为正确的教育方法已经过时了!并通过实例分析告诉我们,这样教育孩子是错的!家长应该用一种轻松自由的心态去面对孩子,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去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身心素养。
《家教大震撼——这样教育孩子是错的》由天雨轩所著。

作者简介

天雨轩,女,汉族。1987年9月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赴法国教育大学访学一年;1991年再赴法国教育大学留学并获法国国藉,定居法国;1994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在法居住期间,致力于国内外家庭教育合作与推广活动,研究家庭教育多年,为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现为法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国际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邀导师。2000年7月回国后,创办“金字塔”家长课堂研究所,任巴黎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特聘客座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这样的“爱”何时是个尽头?
第一节 爱孩子就是让他少走弯路?
第二节 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第三节 对孩子毫无保留地奉献?
第四节 学习成绩代表一切?
第五节 均衡发展最重要
第六节 挫折教育
第七节 感恩教育
第八节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第二章 被物质财富过度熏染下的未来是什么?
第一节 吃好穿好才有面子?
第二节 树立孩子的节约意识
第三节 考得好就送他礼物?
第四节 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第三章 “听话的好孩子”快乐与活力在哪里?
第一节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第二节 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三节 让他说出内心的不满
第四节 让他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五节 把天性还给孩子
第四章 是创造“天才”还是扼杀“天才”?
第一节 倾家荡产去名校?
第二节 学习习惯很重要
第三节 会的越多就越好?
第五节 人无压力轻飘飘?
第五章 是严厉还是放纵?
第一节 不打不骂不成才?
第二节 棍棒底下出孝子?
第三节 心灵孤独猛于虎!
第四节 懂得包容会更好
第五节 教育孩子要引导
第六章 这样的“民主”正常么?
第一节 这样尊重你的孩子?
第二节 “民主”就是都听孩子的?
第三节 适度的惩罚
第四节 打破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
第五节 家长要树立权威性
第七章 父母的责任心在哪里?
第一节 给孩子足够的钱就够了?
第二节 网瘾到底是谁的错?
第三节 不离婚是为了孩子好?
第四节 让孩子理解单亲
第五节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第八章 争强好胜是好事吗?
第一节 你一定要超过他!
第二节 让孩子远离嫉妒
第三节 输了是一件丢脸的事?
第四节 失败是人生中的必修课
第五节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第九章 如何教孩子正确对待“性”?
第一节 与孩子谈性伤风败俗?
第二节 性教育须趁早
第三节 把早恋扼杀在摇篮里?
第四节 孩子与异性交往很正常
第十章 怎样保证孩子的健康?
第一节 健康新概念
第二节 给孩子一个强健的体魄
第三节 心理健康才是真健康

章节摘录

一、放手给孩子自由 每个孩子都有最彻底的好奇心和最真实的逆反心理。如果父母执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结果很可能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咖啡是苦的,辣椒是辣的,肥皂是涩的,泥巴是腥的……这已经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识,而孩子对这些常识却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并没有亲自尝试过,所以他们总是那样好奇、向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孩子。因此做家长的就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机会去实践、去磨炼。 无论孩子所做的事情有多么地错误与愚蠢,父母也不应粗暴地命令,而应将自己的要求隐藏在得体的语言引导上,让孩子看清楚事情的真实面貌,进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美国数学家哈里·科勒的老师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精通数学,通晓物理天文,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谈到如何才能教好学生的问题时,哈里·科勒说:“教育学生就如同牧童放牛,我们不能像那些无知的牧童,只凭性子硬牵着牛的鼻子走路,我们要学习那些有经验的农民,他们牵牛时,只到拐弯的地方才抖动一下缰绳。” 哈里·科勒就是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的。他会借书给学生看,先让其自学,不懂可以问,解答时他也只是稍微提示一下。“我从来不像有的人喂孩子一样,一灌一个饱,也不将食物嚼烂了喂给孩子吃。我只是引起他吃东西的兴趣,让他自己摸索着走,就像牵牛一样,到拐弯处才给他指引一下。” 这种方法同样也适用于父母教育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担当的应该是引导的角色而不是指导的角色。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作决定。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没有人能替他走,父母不可能背着他走一辈子,也不能替他铲除所有的荆棘。 事实上,父母对孩子放手,也是自身的一种解放。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对孩子将来的规划就越来越多,甚至日常生活都不放过。时时刻刻地看管、监视和提防,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就像笼子里的鸟儿一样感叹道:“好没自由!”父母这只鸟笼也在慨叹:“活着真累啊!”父母在“囚禁”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失去了自由。 台湾诗人非马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诗的点睛之处在于:鸟儿获得自由的同时,鸟笼也获得了自由。 所以,父母最应该做的是:打开笼门,放手把自由还给“鸟儿”和“鸟笼”。也许当你打开笼门,鸟儿反倒愿意回来了。因为敞开的鸟笼已不再是牢房,而成了一个温暖的窝。爱孩子,要学会放手! 二、“愿不愿”与“敢不敢”放手 有这样一个故事。年迈的渔王问年迈的渔夫:“老弟啊,想想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每次打到的鱼总比你多出许多,为什么现在我儿子的捕鱼技术却和你儿子的相差一大截呢?”渔夫问:“那你是怎么教儿子的呢?”渔王说:“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每次出海,我都会告诉他到哪里去寻找渔群,就是每次撒网前,我也要向他指点一二……我毫无保留地把一切都传授给了他。”渔夫笑了:“喏,问题就出在这里。我可是什么都没教给他呀!”渔夫一语道破天机——渔王没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有这样一篇学生习作《妈妈,您快放手吧!》,写的是小作者每次要做事情的时候,都被妈妈好心地劝阻,并说:“妈妈是不忍心让你吃苦啊!”小作者希望妈妈不要再以爱的名义来“剥夺”自己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 每一位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份深厚的爱。这份爱时时挂在心里,,往往就把心架在了空中。现在那些已经年届不惑的父母们在亲历了中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后,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顺境中渐渐长大的独生子女时,就多了一份“怕伤害”的心情,这种忧虑更甚于上一辈人。但孩子总要长大,终归要在社会上生存,父母是无法永远将孩子留在自己的视野之内的。 尽管“不放心”是所有父母与生俱来的天性使然,但真正愿对孩子放手的父母却仍有人在。“愿不愿”放手主要是态度问题,“敢不敢”放手是心态问题,需要父母有一点“冒险”精神。 记得读过一篇小文章,讲鹰妈妈在雏鹰长好翅膀前,会将它从悬崖上温暖的巢里赶出去练习飞翔的本领,尽管雄鹰知道小鹰也许会在悬崖下摔死,但它更清楚:如果不经过锤打,自己的孩子更容易变成一只鸡。把“愿不愿”的问题深深埋在心底,在孩子应当独立承担或独立应对的事情上,用一个“敢”字给孩子迎接挑战的信心,让孩子在风雨中成长,在摔打中成熟,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也许当父母放手之后,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软弱无能。如果从来不肯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无能,需要自己无微不至的保护,当这样的父母老了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长大。人只有在逆境中才会不断成长,在挫折当中才能学会坚强。如果父母“敢”于放手,孩子也就会“敢”于闯荡。精彩的人生是闯出来的,别人是给不来,也是给不起的,即使这个施与者是父母。 三、放手不是放任 当然,“放手”并不是撒手和放任。在风筝没有变成飞机之前,那一根牵在手里的线是必需的。否则,风筝便无法飞向蓝天,无法在自由的世界里保持平衡。线的长度就是放手的距离和尺度。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线可以放长一些;适应能力弱的不妨先放短些。我想,只要放开牵着孩子的手,至少你会得到一个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采取宽容甚至纵容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闻不问。这些父母的理由是:孩子小,理解能力较差,一些错误行为可以谅解。“树大自然直”,长大了就好了。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孩子小,缺乏正确的是非标准,有时难免犯些错误。但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应及时帮助孩子改正这些错误。 对孩子放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一个为自己生存负责的观念。让孩子知道:他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达到他的目标。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应该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P3-5


编辑推荐

如何教育孩子一直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天雨轩所著的《家教大震撼——这样教育孩子是错的》从十个方面深入浅出地揭示当今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本好的家庭教育书,可以帮助家长解惑;一本好的家庭教育书,可以造就孩子一生。 如何爱孩子,如何管教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如何与孩子谈性……本书中均有涉及,细微之处,体现作者对孩子的关爱。 令人惊喜的是,配合文字内容,书中绘有多幅漫画,有助于家长对情境的思考和理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家教大震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