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艺术家

赵锦剑 编 吉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作者:

赵锦剑 编  

页数:

210  

前言

  认识袁野是从想买他的画开始,两个人就这样认识了。  其实,我一向不太喜欢中国水墨画,尽管我是个中国人,也接受过完整而系统的中式教育。我不喜欢中国画的原因:一是因为历史上的中国画家太多,流派纷杂,闹明白要花好些时间;那些大名家的画也看不完,自然无暇,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关注当代的中国国画家们。第二个原因在于我对中国国画家有隙,觉得他们的画里,没有社会责任感。满幅花草,闲人聊意,只供文人雅玩,无非是寥寥数笔,以解胸中逸气,梅兰竹菊白眼乌,却毫无使命感可言。完全是些牢骚和颓废的小情趣,我认为这是宋代以降,汉民族的衰落造成的。  西方画家恰恰相反.画的大都是政治和社会题材,诸如宗教和军事之类,对事件起了影像记载和承载作用,对历史研究有确切的帮助。正是因为社会、政治类中国画的缺少,使得我们研究历史时只能借助文献资料,而文献资料的客观性受作者的影响很大,这样就导致我们的历史中出现很多“公案”;而也正是因为此类中国画的稀少,更显得它珍贵。《清明上河图》只是一幅风俗画,但各朝各代有无数人是靠研究它而过活。香港嘉士德曾以2.3亿港元的天价拍出过一个图案内容为“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就是因为和军事沾了一点边,就比单纯表现花乌、鱼虫的同类型瓷器高出好几倍的价格。  我喜欢袁野的画,大抵有三:一是因为袁野的画的色彩。他的用色很得外国人的欣赏,外国人总觉得中国画家不懂色彩,中国画是没有光彩的,袁野却是个例外,这或许和他早年钻研油画有关。他的色彩有油画的味。远看是油画,近看却是国画。  第二,袁野的画带有强烈的东方史源符号。有一阶段,袁野向我借了很多考古报告,特别是文化期的东西,看得出他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对比。  第三,袁野的画有中国国画家最重要的意境。意境是超脱于具体现实物体,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看同一件物品,不同文化、不同阅历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甚至这种理解的差异会表现在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上。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是意境。历史上,西方画家是绝对的写实,这种写实的水平至今没有人能超越。而随着照相技术和光影技术的出现,写实的画法被现代技术所>中垮,而发展成了绝对的抽象,抽象得像宣传海报和符号。画面本身所应表现出的美感和想象空间被各种抽象的线条和夸张的色彩所替代,以至于无法将这样的画放进温暖的三口之家,而只适合放在单身汉的小屋里。  袁野的画既有色彩,也有意境,我想新新人类和外国人一定喜欢。外国人喜欢是件好事,中国最当红的画家,哪一个不是被外国人捧出来的。  看袁野的画,容易入眼,容易联想.总觉得很熟悉,特别是他带有宋意的画。其实他并不是抄袭,这是更高妙的师承,意追高古情在当今。就像看当年雍正仿宋的瓷器,也能闻到宋的味道.宋的精神,却更有他自成一派的韵味在深处。  过去社会的历史,是文献记录的历史.今后的历史将一定是影像的历史,包括绘画。我想以后研究袁野,能否从历史背景入手,研究他如何运用色彩、画的意境和其中的理论。当然如果袁野能多一些使命感,多画一些当代的事件、人物那就更好了。  那么他将来一定是一位集大成者也!

内容概要

  《中国艺术家:袁野》是大型画册,集中了中国艺术家袁野的200余幅窗景绘画。仔细鉴赏这本画册,都会被袁野的真情所动,被袁野的不懈的追求所动,被袁野的斑斓的色彩和音乐般的美好所动。其中有一幅画的题目叫《独步江湖》,酣畅淋漓的石青、石绿簇拥着石黄构成的三柄荷花,占据了画面主体。水墨淋漓的湿墨荷杆插在一只白瓷青花罐里,五条微曲的淡墨线从左到右微微扭曲轻轻拖过用以表示水的存在,水的右面兀立着一只青花绘就的水鸟,它眸注江湖,江湖之中有小鱼独游,天地悠悠,江湖悠悠,瓶自悠悠,花自悠悠,乌乐也?鱼乐也?是也?非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艺术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