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国中的领导智慧

陈树文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树文  

页数:

278  

Tag标签:

无  

前言

《三国中的领导智慧》作为我的《领导智慧》系列丛书的第三本,又与读者见面了。为了写好这部书,我又重新通读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选读了《后汉书》和《晋书》中部分与三国人物相关的内容。咀嚼每一个精彩故事,思考和寻找领导智慧,我虽然尝尽了搜索枯肠之苦楚,但身心也被三国领导智慧的博大精深和玄妙无穷所深深吸引。三国故事虽然讲的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事,与我们的时空相距甚远,特别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很多都是虚构出来的,今天既“暗淡了刀光剑影”,也“远去了鼓角争鸣”,但是三国时代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仍然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和传颂,原因就是在于智谋。是三国故事厚重的文化沉淀、横溢的灵气、深遂的意境所凝练成的智慧,缩小了我们与三国人物的时空差距。三国人物、三国故事,深入人心,妇孺皆知,读起来总是引人思考,令人兴趣盎然,高山仰止。

内容概要

本书将100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和100个与故事对应的领导智慧感悟,归结为十一篇。应该指出的是,归到每一篇的故事和领导智慧悟语,并不是严格按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对号入座的,而是按照故事的完整性或悟语的主旋律进行归类的。因此,每篇故事或悟语所涉及的内容,也有溢出篇名的,这能够给读者提供无限解读的广阔空间,帮助读者更全面、更透彻地去理解和体味《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这些不朽的故事所包含的领导智慧。

作者简介

  陈树文,1955年生,辽宁省桓仁县人。经济学博士。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大连社会保障中心主任,大连人才研究中心副主任,辽宁天合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20世纪70年代初,曾任桓仁县团县委书记。1977年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吉林大学任教10年。90年代主要从政,先后担任过辽宁省本溪县副县长,本溪市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本溪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新世纪伊始,调入大连理工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领导艺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社会保障与管理。出版《公共经济学》、《中西方文化中的领导艺术》等9部著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权威刊物发表各种研究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辽宁省、山东省重点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7项。为各地政府和大中型企事业组织承担的研究和咨询项目20多项。
陈树文教授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领导实践背景,主讲的“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思想贯通,古圣和今贤荟萃,火花与火炬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有“陈氏领导学”之称。
陈教授多次在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中组部举办的“高级领导干部研修班”,上海、广东、山东、新疆、内蒙、湖北、云南等省市政府部门和企业讲授”中西方文化中的领导智慧”、“现代领导艺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

书籍目录

仁义篇 1 桃园结义的故事 桃园结义的领导智慧悟语  2 刘备匡扶汉室的故事 刘备匡扶汉室的领导智慧悟语  3 刘备三辞徐州的故事 刘备三辞徐州的领导智慧悟语  4 刘皇叔携民撤退的故事 刘皇叔携民撤退的领导智慧悟语   5 袁术失信于人的故事 袁术失信于人的领导智慧悟语  6 吕布之死的故事 吕布之死的领导智慧悟语  7 于禁被捉弄的故事 于禁被捉弄的领导智慧悟语  8 孙权写信给孙皎的故事 孙权写信给孙皎的领导智慧悟语   9 刘备发兵为关羽报仇的故事 刘备发兵为关羽报仇的领导智慧悟语 素质篇 10 庞统屈居耒阳县令的故事 庞统屈居耒阳县令的领导智慧悟语   11 祢衡被杀的故事 祢衡被杀的领导智慧悟语  12 曹操杀孔融的故事 曹操杀孔融的领导智慧悟语  13 杨修被杀的故事 杨修被杀的领导智慧悟语  14 司马徽耐得住清寒的故事 司马徽耐得住清寒的领导智慧悟语   15 张昭直言敢说的故事 张昭直言敢说的领导智慧悟语  16 孙权败战张辽的故事 孙权败战张辽的领导智慧悟语  17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的领导智慧悟语  18 诸葛亮自贬三级的故事 诸葛亮自贬三级的领导智慧悟语   19 蒋琬有气度的故事 蒋琬有气度的领导智慧悟语  20 吕蒙读书的故事 吕蒙读书的领导智慧悟语  21 夏侯渊之死的故事 夏侯渊之死的领导智慧悟语  22 关羽要与马超比武的故事 关羽要与马超比武的领导智慧悟语   23 张飞之死的故事 张飞之死的领导智慧悟语  24 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 刘禅乐不思蜀的领导智慧悟语 韬晦篇 25 曹操屈与伸的故事 曹操屈与伸的领导智慧悟语  26 曹操上书让封的故事 曹操上书让封的领导智慧悟语  27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领导智慧悟语   28 曹操不当皇帝的故事 曹操不当皇帝的领导智慧悟语  29 司马懿迷惑曹爽的故事 司马懿迷惑曹爽的领导智慧悟语   30 姜维求计避祸的故事 姜维求计避祸的领导智慧悟语  31 王濬把功劳归于皇帝的故事 王濬把功劳归于皇帝的领导智慧悟语  32 司马懿不为曹氏所杀的故事 司马懿不为曹氏所杀的领导智慧悟语 借势篇 33 曹操追随名流提高自己声望的故事 曹操追随名流提高自己声望的领导智慧悟语  34 曹操洞察大势的故事 曹操洞察大势的领导智慧悟语  35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领导智慧悟语   36 司马懿向曹睿请战的故事 司马懿向曹睿请战的领导智慧悟语   37 孙权用人分解压力的故事 孙权用人分解压力的领导智慧悟语   38 曹操奉迎献帝的故事 曹操奉迎献帝的领导智慧悟语 决断篇 39 鲁肃择明主的故事 鲁肃择明主的领导智慧悟语  40 郭嘉的“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的故事 郭嘉的“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的领导智慧悟语  41 隆中对策的故事 隆中对策的领导智慧悟语  42 关羽华容道义放曹操的故事 关羽华容道义放曹操的领导智慧悟语  43 庞统以权变之术说服刘备的故事 庞统以权变之术说服刘备的领导智慧悟语  44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领导智慧悟语   45 诸葛亮《出师表》的故事 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领导智慧悟语   46 贾文和料敌决胜的故事 贾文和料敌决胜的领导智慧悟语   47 满宠危难时刻果敢决断的故事 满宠危难时刻果敢决断的领导智慧悟语  48 诸葛亮用重法治巴蜀的故事 诸葛亮用重法治巴蜀的领导智慧悟语  49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领导智慧悟语 计谋篇 50 董卓因色丧命的故事 董卓因色丧命的领导智慧悟语    51 曹操奇正互变的故事 曹操奇正互变的领导智慧悟语  52 孙策大败刘勋的故事 孙策大败刘勋的领导智慧悟语  53 “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的领导智慧悟语  54 赵云巧设“空营计”的故事 赵云巧设“空营计”的领导智慧悟语  55 以柔克刚留荆州的故事 以柔克刚留荆州的领导智慧悟语   56 周瑜销魂计的故事 周瑜销魂计的领导智慧悟语  57 张飞用计义释严颜的故事 张飞用计义释严颜的领导智慧悟语    58 马谡为诸葛亮献攻心计的故事 马谡为诸葛亮献攻心计的领导智慧悟语  59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领导智慧悟语   60 司马懿善待俘虏的故事 司马懿善待俘虏的领导智慧悟语 用人篇 61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领导智慧悟语  62 曹操虚怀纳士的故事 曹操虚怀纳士的领导智慧悟语    63 曹操颁布求贤令的故事 曹操颁布求贤令的领导智慧悟语   64 曹操以貌取人失张松的故事 曹操以貌取人失张松的领导智慧悟语  65 曹操焚书不究的故事 曹操焚书不究的领导智慧悟语  66 曹操不杀陈琳的故事 曹操不杀陈琳的领导智慧悟语  67 曹操收降张绣的故事 曹操收降张绣的领导智慧悟语  68 诸葛亮重用蒋琬的故事 诸葛亮重用蒋琬的领导智慧悟语   69 张昭周瑜内事外事的故事 张昭周瑜内事外事的领导智慧悟语   70 孙权拜将的故事 孙权拜将的领导智慧悟语  71 三将守合淝的故事 三将守合淝的领导智慧悟语  72 曹操收徐晃的故事 曹操收徐晃的领导智慧悟语 激励篇 73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的领导智慧悟语  74 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 诸葛亮智激周瑜的领导智慧悟语   75 诸葛亮智激孙权的故事 诸葛亮智激孙权的领导智慧悟语  76 诸葛亮激黄忠的故事 诸葛亮激黄忠的领导智慧悟语 沟通篇 77 孙策以诚待人的故事 孙策以诚待人的领导智慧悟语  78 孙权动情数伤疤的故事 孙权动情数伤疤的领导智慧悟语   79 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刘备摔阿斗的领导智慧悟语  80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领导智慧悟语  81 张辽说降关羽的故事 张辽说降关羽的领导智慧悟语 82 杨颙劝诸葛亮不要越俎代庖的故事 杨颙劝诸葛亮不要越俎代庖的领导智慧悟语  83 司马懿取将印的故事 司马懿取将印的领导智慧悟语  84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领导智慧悟语   85 诸葛亮废李严的故事 诸葛亮废李严的领导智慧悟语 内耗篇 86 曹操瓦解马韩联军的故事 曹操瓦解马韩联军的领导智慧悟语   87 袁绍窝里斗智的故事 袁绍窝里斗智的领导智慧悟语 88 凌统未报杀父之仇的故事 凌统未报杀父之仇的领导智慧悟语   89 诸葛亮智收马超的故事 诸葛亮智收马超的领导智慧悟语   90 诸葛亮欲斩魏延的故事 诸葛亮欲斩魏延的领导智慧悟语   91 诸葛亮死后杀魏延的故事 诸葛亮死后杀魏延的领导智慧悟语   92 司马昭除掉邓艾和钟会的故事 司马昭除掉邓艾和钟会的领导智慧悟语 失误篇 93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领导智慧悟语   94 郭嘉料定孙策必死的故事 郭嘉料定孙策必死的领导智慧悟语   95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故事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领导智慧悟语   96 曹操错杀蔡瑁张允的故事 曹操错杀蔡瑁张允的领导智慧悟语   97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领导智慧悟语    98 诸葛亮不采纳魏延妙计的故事 诸葛亮不采纳魏延妙计的领导智慧悟语  99 失街亭的故事 失街亭的领导智慧悟语  100 袁绍逼走许攸的故事 袁绍逼走许攸的领导智慧悟语

章节摘录

仁义篇桃园结义的故事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支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日: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扶困济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桃园结义的领导智慧悟语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情节,却为后世留下了道不尽的话题和悠远的沉思:(1)桃园结义的目的是建立打天下的团队。历史的舞台,是综合实力和能量整合竞争的舞台,英雄的单打独斗非能济事,孤军奋战无益于大局。对这一点,刘备的认识很到位,刘备在袁绍处致信关羽道出了他们为什么要结为兄弟:“恐独身不能行其道,故结天下之人,以友辅仁。”用今天领导智慧的话说,就是建设团队,用团队打天下。对于有着皇族血统却又以贩屦织席为生的刘备来说,积蓄一批有生力量对完成自己的事业必不可少。张飞、关羽的及时出现,张飞提议结盟,正合刘备心愿,三人达成共识:“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这里的“大事”,就是指匡扶汉室。匡扶汉室的团队就是从桃园结义起步的。(2)桃园结义的目标是报国安民。有人认为桃园结义盟词的核心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实这句江湖豪气极浓的盟词不是核心,核心是“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扶困济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说它是核心,是因为这句盟词反映出他们的共同志向是为了国家民众,要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桃园结义的政治目标。桃园结义就是政治化行为的道德化表现。(3)桃园结义的基因是“仁”、“忠”、“义”。刘、关、张三人结为兄弟,就是结在“仁”、“忠”、“义”三种基因上。但是这种“仁”、“忠”、“义”的基因,既有凝聚团队的积极作用,又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因为这种结义基因和结义方式,是小集团性的、党派性的。尽管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情同鱼水,赵云也备受刘备器重,但他们始终被二元化、边缘化在桃园集团的核心层之外。这对于“图大事”和报国安民政治目标的实现是不利的。刘备称帝以后,本应该与吴国继续结盟好,共同灭魏,但刘备却溺于与关羽的桃园结义的“义”情,置江山社稷之大义于不顾,为替关羽报仇,孙刘反目,大动干戈,毁坏了刚建立的蜀汉基业,因求小义而失了大义。刘备匡扶汉室的故事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廷大权,社会黑暗,百姓苦不堪言。刘备乃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汉景帝的玄孙,正宗的汉室宗亲。虽然家境贫寒,但刘备向来胸怀大志,于是同关、张二人在桃园焚香结拜,郑重宣誓,愿同心协力,救困扶危。立志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从此关、张二人以刘备为首,踏上了匡扶汉室的征途。刘备为图霸王之业,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在去往卧龙岗的路上,巧遇从诸葛亮家里出来的崔州平,误认其为诸葛亮。刘备请他在林子的石头上坐下,把自己要请孔明出山,立志安邦定国的大志说了,崔州平笑道:“方今天下,正是由治人乱之时,一时半会儿难以平定。将军想指望孔明逆转乾坤,不太容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心力,不如顺应天命。”刘备说:“先生所说的很有道理,但我刘备身为汉室后裔,眼见天下动乱,应当匡扶汉室,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崔州平连说,我这是乡下人胡言乱语。刘备三上卧龙岗后,终于见到诸葛亮。刘备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笑着说:“我想先听听将军的志向。”刘备说道:“眼下奸臣控制了朝廷大权,汉朝江山就要垮了,我有心站出来,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能力和见识都很欠缺,希望先生能够助我一臂之力。”孔明听了之后,便向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建议,并表示自己习惯了田园生活。刘备含着眼泪说:“天下的百姓可怎么办啊?”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从此作为蜀军的军师,与刘备共图匡扶汉室之志。刘备的两位兄弟也同样是为匡扶汉室而牺牲。关羽在败走麦城之后,被东吴孙权俘虏,孙权非常得意并想劝降。关羽厉声骂道:“我与刘皇叔桃园结义,发誓匡扶汉室,岂肯与你们这些背叛汉朝的奸臣为伍!我今天误中奸计,唯有一死!”孙权随即将关羽斩首,年终五十八岁。刘备一生宏愿未能在生前实现,便把匡扶汉室的重任交给了诸葛亮。在白帝城病危之际,刘备对诸葛亮说:“我本打算和你们一起诛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在半路上就要和你们分别了。如果太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是没有出息,你就自立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哭着对刘备说,一定竭忠尽力,到死方休。后来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鞠躬尽瘁,六出祁山,最后累死在五丈原。刘备匡扶汉室的领导智慧悟语在汉室不振、人们纷纷藏身避祸的时候,刘备以匡扶汉室的名义而举义旗,成就了王霸事业。刘备“匡扶汉室”折射出的智慧光辉,也为现代领导者提供了治政的财富:(1)打起凝聚人心的旗帜。刘备与博陵名士崔州平谈话时,崔州平曾经断言:“现在是整个社会从安定转入祸乱时期,要想安邦定国是逆天而动,只能是枉费心机”,刘备则不苟同这种判断,刘备说:“我身为大汉后代,理当匡扶汉室,绝不听信天命。”“匡扶汉室”是刘备的坚定信念和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刘备在漂泊流离之中百折不挠,就是“匡扶汉室”的使命感激励着他。“匡扶汉室”也是刘家军的旗帜。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帜,一些像诸葛亮这样的智谋之士,像赵云这样的神勇武将才认旗归附刘备的,并把“匡扶汉室”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和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2)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动力。有了魂,才有精神,有了精神,才有动力。“匡扶汉室”也是刘家军的军魂,成为刘备队伍众将士用心的一种精神,让每一个将士都认同和自觉地承载起这一历史使命和伟大的事业,成为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动力源,并持续地、不断地发挥着积极效应。关羽被吕蒙擒住以后,孙权有意劝降,关羽破口大骂道:“我与刘皇叔桃园结义,发誓匡扶汉室,岂肯与你们这些背叛汉朝的奸臣为伍!我今天误中奸计,唯有一死!”关羽视死如归的精神,就来自于为匡扶汉室的事业而献身的激情。曹操手下有一员大将叫于禁,被擒时,为求性命而乞降,这就是因为曹操没有一个让全体将士都用心的精神。(3)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人都是有成就感的,这种成就感不仅体现在组织目标的实现上,也体现在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上。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依赖于组织事业所提供的平台。有了匡扶汉室的事业,也就有了将士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借助于这个平台,他们可以建功立业,可以封妻荫子、名垂千史,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刘备三辞徐州的故事汉献帝初平四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琊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不料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于是曹操便把账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刘备率军在徐州城下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陶谦席间便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闻言愕然,急忙推辞。陶谦表白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绝非虚情假意。”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阳,威胁曹操后方。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陶谦见曹军撤走。徐州转危为安,便差人请刘备、孔融、田楷等人城聚会,庆祝解围。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让徐州。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耶?”陶谦推让再三,见刘备终不肯受,便说:“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请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众人也皆劝刘备留驻小沛,刘备方始同意。不久,陶谦染病,日渐沉重,便派人以商议军务为名,把刘备从小沛请来徐州。陶谦躺在病榻上对刘备说:“今番请您前来,不为别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难保;万望您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限目矣!”刘备说:“可让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谦说:“其才皆不能胜任。老夫死后,还望您多加教诲,千万不能让他们掌握州中大权。”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举哀毕,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刘备三辞徐州的领导智慧悟语刘备“三辞徐州”,并最终接替陶谦统领徐州,体现了刘备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战略决策能力:(1)博取忠厚仁义之名。刘备“三辞徐州”,体现了博取仁义忠厚之名、收买人心的心计。当陶谦第一次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时,刘备就急忙推辞说:“我虽是汉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称道,任平原相犹恐不称职。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当陶谦第二次向刘备让徐州时,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耶?”当陶谦病危,第三次让徐州时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三次相让,三次辞让,广传了忠厚仁义之名。(2)不惹火烧身。刘备对当时情势有很清醒的认识,徐州并不是一颗好吃的果子。当时的徐州正处于四战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视眈眈、兵锋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邻近的军阀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觊视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徐州,怀有吞并野心。刘备一旦得到了徐州,这潜在的危险就会立即变成现实的冲突,这无异于惹火烧身。还有,即使徐州牧陶谦真心相让,其部下能否心悦诚服?这些都是很现实、很严重、很迫切的问题,不容刘备不顾虑!事实上,刘备领有徐州不久,即先后受到过曹操、吕布、袁术的进攻,陶谦部下曹豹也反叛刘备而助吕布,以致刘备在徐州难以立足,最终被逐出徐州,先后依附袁绍和刘表。(3)不失良机。徐州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对于刘备来说,拥有了徐州就拥有了一块立足之地,至少可以暂时扭转四处巅沛、寄人篱下的被动局面。因而陶谦一死,在外得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得糜竺及徐州军民的广泛拥戴和关羽、张飞再三相劝的情况下,刘备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便不失时机、顺理成章地同意接替陶谦任徐州牧,将徐州据为己有,为后来成就霸业,又增添了新的资源和政治资本。


编辑推荐

《三国中的领导智慧》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百篇三国故事和智慧悟语,带你穿越时空“淘金”和“取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国中的领导智慧 PDF格式下载



略翻了一下,书都挺不错,合胃口哈哈


书收到了,是我想要的


拜读了陈老师的大作,真是好书。


这书是送人的,所以收到就转送了,没细看,不过我想应该不错,就算不能从中学到什么经验,也算是顺便了解一下历史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