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太平广记会校

(宋)李昉|校注:张国风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01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宋)李昉|校注:张国风  

页数:

89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太平广记》历来被誉为“小说家之渊薮”,是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通行的是先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的汪绍楹先生校点本。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国风先生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工作多年,他所整理的《太平广记会校》,以谈恺刻本为底本,参校孙潜校宋本、沈与文野竹斋钞本、陈鳣校宋本、韩国《太平广记详节》本、活字本、许自昌刻本、黄晟巾箱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同参校《搜神记》、《法苑珠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相关古籍。在体例上,纠正通行的汪校本的大量疏漏,包括进书表、正文、出处、篇名等;补充佚文,提供有价值的异文;凡改动谈本处必有校记。是《太平广记》校点的集大成之作。出版后,将取代汪本成为新的通行本。

作者简介

张国风,1945年生。江苏省无锡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冯钟芸先生读研究生,学习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1981年毕业,分配至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吴组缃先生攻读博士生。学习中国小说史。198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分配至北京图书馆。后担任北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1993年至人民大学中文系任教。代表性著作:《浮世画廊-儒林外史的人间》、《公案小说漫话》、《中国古代的小说》、《金瓶梅描绘的世俗人间》、《儒林外史及其时代》、《中国古代小说史话》代表性论文:比兴别解(学术研究1982年第5期)十三经单疏本概述(中华文史论丛第51辑1993年8月)试论《太平广记》的版本演变(文献1994年第4期)《太平广记》陈校版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李贺诗歌中的天竺佛影(国际汉学创刊号1995年1月)文渊阁四库本《太平广记》底本考索(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8期)《太平广记》引书浅谈(文史知识1995年第5期)一种过渡的折中状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太平广记》宋本原原貌考(中华文史论丛第56辑1998年1月)

书籍目录

第一册总目《太平广记会校》序整理说明校勘凡例太平广记表目录卷第一至卷第十二第二册卷第十三至卷第五十五第三册卷第五十六至卷第八十六第四册卷第八十七至卷第一百一十四第五册卷第一百一十五至卷第一百四十五第六册卷第一百四十六至卷第一百七十四第七册卷第一百七十五至卷第二百二第八册卷第二百三至卷第二百二十八第九册卷第二百二十九至卷第二百五十第十册卷第二百五十一至卷第二百七十三第十一册卷第二百七十四至卷第二百九十五第十二册卷第二百九十六至卷第三百二十二第十三册卷第三百一一十三至卷第三百四十八第十四册卷第三百四十九至卷第三百七十三第十五册卷第三百七十四至卷第三百九十五第十六册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卷第四百一十一第十七册卷第四百一十二至卷第四百三十六第十八册卷第四百三十七至卷第四百五十九第十九册卷第四百六十至卷第四百七十九第二十册卷第四百八十至卷第五百本书校勘引用暨参考书目后记《太平广记会校》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木公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柬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居于云房之间,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巨亿万计。各有所职,皆桌其命,而朝奉翼卫。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隶焉。昔漠初,小儿于道歌曰:「着青裙,人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不识,唯张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东王公之玉童也。盖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或云,居东极大荒中。有山焉,以青玉为室,深广数里。僚荐真仙时往谒。九灵金母,一岁再游其官,共校定男女真仙阶品功行,以升降之。总其行籍,而上奏元始,中开玉晨,以禀命于老君也。天地切历,阴阳代谢,由运兴废,阳九百六,举善黜恶,靡不由之。或与一玉女,更投壶焉。每投,一投十二百枭。设有入不出者,天为曙呼监切。嘘,嚼呼考言开口而笑粤枭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嗤。儒者记而详焉。所谓王者,乃尊为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世人以王父、王母为姓,斯亦误矣。


编辑推荐

《太平广记会校(套装共20册)》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太平广记会校 PDF格式下载



在书城闲逛时见到了此套书,信手翻了翻发现了一些可能大家忽略的问题,须在此说明。一是此套书繁体竖排有校记而无注释。二是所谓的“会校”只是编者把几种版本关于书中某处的情况罗列一下而已。自我感觉“会校”二字在此有些忽悠人。三是逢会员日此套书在书城以八折即可够的,而尊敬的卓越为何以九折之高价位于各网上书城及实体书城之首,甚不知其中之缘由。


慎之!慎之!若古代文学研究者不具备基本的校雠学素养与深厚的学识,舛讹甚多,岂不贻误后学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