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相
2009-7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余耀华
434
无
管仲满腹文韬武略,乃旷世之才,先事二公子纠。齐襄公昏庸无道,骄奢淫逸,丧德乱伦。齐襄公死后,公子小白抢得君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让贤,管仲当上宰相。管仲主持齐国国政,对齐国的政治、经济进行全面改革,使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齐桓公身边有佞臣:竖刁为邀君宠而自宫;易牙烹亲子以奉上;公子开方为献媚于上,将自已的妹子送给齐桓公做了妃子。可谓是群魔乱舞,极尽所能。然而,管仲在世的时候,群魔难以嚣张。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存刑、救卫、援燕、安周,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一代霸主,列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凡我炎黄子孙,不可以不知道千古第一相——管仲。
余耀华,湖北省鄂州市人,供职于市物价局,史学专家、高级经济师,湖北省作家协会、武汉作家协会、鄂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经济史学研究,著学术著作三部,其中:专著《中国价格史》(72万字)2005年获中国价格理论研究最高奖:“薛暮桥价格研究奖”,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接见并亲自颁奖。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论文奖一篇、获省级论文奖四篇;
文学作品:《千古第一相:管仲》;《大唐财相:刘晏》;
卷一 夺宫 第一章 图谋发展 三俊杰投奔临淄 第二章 襄公乱伦 两公子避祸他乡 第三章 君王失信 惹来了杀身之祸 第四章 铲除乱贼 临淄城静候新君 第五章 觊觎君位 三兄弟各为其主 第六章 兄弟反目 管夷吾暗箭伤人 第七章 小白诈死 先回临淄为君王 第八章 桓公点兵 干时大战败鲁军 第九章 叔牙让相 桓公遣使曲阜城 第十章 不甘俯首 施伯恶语死召忽卷二 拜相 第十一章 侥幸归齐 管夷吾路在何方 第十二章 心忧挚友 叔牙无奈愁白头 第十三章 竖刁使蔡 齐桓公喜得佳人 第十四章 蔡姬听曲 鲍叔牙再荐管仲 第十五章 桓公读简 竖刁献媚南山猎 第十六章 细说旧事 鲍叔牙三荐管仲 第十七章 刑场问斩 桓公智报一箭仇 第十八章 祭拜祖庙 管夷吾展露襟怀 第十九章 急功近利 齐桓公擅自兴兵 第二十章 草民闯殿 肉食者乱了方寸 第二十一章 曹刿点将 长勺之战败齐军 第二十二章 齐师败北 管夷吾大祸临头 第二十三章 庙堂祭祖 齐桓公筑坛拜相卷三 治国 第二十四章 管仲理政 齐桓公快乐逍遥 第二十五章 管仲图霸 奸佞酒馆歃血盟 第二十六章 相地衰征 求变革首选农业 第二十七章 微服私访 淄河邂逅美娇姝 第二十八章 管仲理财 齐桓公叹为天人 第二十九章 盐铁专卖 宁大夫大唱反调 第三十章 叔牙失踪 管夷吾盐场寻迹 第三十一章 身陷贼窝 相国海边救亚相 第三十二章 管仲擒霸 易牙烹子邀君宠 第三十三章 卫姬入宫 管仲纳美诛易武 第三十四章 谏君戒奢 管相国整肃吏治 第三十五章 阴差阳错 管夷吾错结孽缘 第三十六章 奇人奇谋 助天子又助百姓 第三十七章 招徕外商 管相国再出奇招卷四 称霸 第三十八章 借平宋乱 聚北杏首合诸侯 第三十九章 曹刿劫盟 管相国高瞻远瞩 第四十章 归还汶阳 诚信引得诸侯来 第四十一章 市场开放 存野心竖刁白宫 第四十二章 联军伐宋 口山脚管仲纳贤 第四十三章 饭牛而歌 齐桓公举火授爵 第四十四章 宁戚使宋 聚鄄地二合诸侯 ……
卷一 夺宫第一章 图谋发展 三俊杰投奔临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迁至洛邑(河南洛阳),史称“平王东迁”。历史上将东迁后的周王朝称为东周。从这时起,一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大体上与孔丘所修《春秋》一书的年代相当,所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春秋时期。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周室王权逐渐衰落,诸侯的违礼僭越逐渐公开化,各自为大,基本不再定期朝拜周天子了。孔丘把这一时期看成是“礼崩乐坏”时期。王权衰落,使春秋时期出现权力真空,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天下乱成一锅粥;礼崩乐坏,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混乱,引发了旧有秩序的改体。春秋时期,王权衰落,礼崩乐坏,群雄纷争,实为乱世。乱世出英雄。春秋前期的齐国,就出了这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扭转乾坤、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直至今天,华夏之生灵,仍然在沐浴着这位伟大人物的恩泽。诸多国策如关税协定、招商引资、盐铁专卖,物价政策,以及商战等等,很多都出自他的首创。假若没有这位伟人的诞生,没有这位伟人的变革,中国的历史可能要重写。闲话少讲,书归正传。且先将这位伟大的风云人物请出场,以馈诸公。正是:莫把酒爵浇愁肠,且看小子话天下。开卷即能觅古踪,胜似逍遥走天涯。齐国临淄城郊的大道上,三条汉子在风尘仆仆地赶路,走在前边的那位,三十左右的年纪,此人姓管,名仲,字夷吾;中间那位,名叫鲍叔牙,年长管仲五六岁,是管仲的结义大哥;最后那位是管、鲍二人结识不久的朋友召忽。管仲是颖上人,家居管家堡,祖先乃名门望族,其父管庄曾作过齐国的高官,后来家道中落,到管仲这一代,已经是穷困潦倒了。管仲有个叔父叫管至父,仍在齐国为官,因管仲家贫,管至父从来不曾想到有这位老嫂子和侄子的存在。管仲人虽穷,可志却不短,故也不欲高攀,两家虽为至亲,却素未往来,彼此形同陌路。管仲虽伦为庶人,但仍不失其祖上遗风,其父健在之时,抱着重振家门的希望,倾其所有,供管仲读书。管仲自幼聪颖绝伦,有过目不忘之能,加之又勤奋好学,到十五岁左右,已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更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方圆几十里之地,文人学子,都知道管家堡有个管夷吾。管家堡背靠凤凰山,凤凰山幽谷中有一隐者,于山中筑庐而居,从不以真面目示人,甚少与世人来往,只是隔段时间下山购置生活用品,人们才得偶窥其容。人们只知道凤凰山中有一隐者筑庐而居,却不知其来历。一个偶然的机会,管仲上山打柴,恰逢大雨,避雨于茅庐,与隐者相见。交谈之中,隐者察觉到这位少年人谈吐不凡,是个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才。主动向管仲提出,愿以胸中所学倾囊相授。管仲喜不自胜,回家禀报于父母,然后定期入凤凰山幽谷中,于隐者茅庐之内,求教于隐者。三年之后,尽得隐者真传。兵法纯熟,武艺超群,尤其是箭法,更是神出鬼没,出神入化,有百步穿杨之能。忽然有一天,管仲又至隐者幽居之茅庐,却是人去庐空,不见隐者踪迹。不知他从哪里来,也不知他到哪里去,就像天上一片浮云,飘然而来,飘然而去,不知其踪。三年中,隐者从不道姓名,也不许管仲询问,师徒一场,管仲尚不知隐者何许人也。管仲一连几天上山等候,终不见隐者归来,知其再也不会回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下得山来。三年时间,隐者已将管仲造就为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经邦济世之才。鲍叔牙是个商人,家资颇丰。管、鲍二人合伙在南阳做生意,分红时,管仲总要占些便宜,鲍叔牙视而不见,在一块做买卖的人看不过眼,常在鲍叔牙面前嘀咕,鲍叔牙解释说,管仲胸怀经邦济世之才,只是未逢其时,他多得的红利,是为了赡养老母,算不了什么。管仲知道这件事后,从内心里感激鲍叔牙,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召忽生得牛高马大,乃一赳赳武夫,在南阳颇有名气。管、鲍二人合伙在南阳做生意,虽然知道召忽这个人,但从未打过交道。一次,南阳城几个地痞流氓,欺负管仲是外地人,故意找茬敲诈管仲,这样的事情已经有好几次了。若论管仲的身手,对付这几个小流氓那是绰绰有余,只是长年要在南阳做生意,犯不着与这些小人为敌,所以总是一忍再忍。但这一次几个小流氓却是太出格了,不但把管仲的生意挑子砸了,还把管仲痛打一顿,鲍叔牙从中劝阻,也一同挨了打。召忽恰好从此地路过,碰上了这档子事,他本是个侠义之士,见几个地痞流氓当街行凶,怒不可遏,出手把几个地痞流氓痛打了一顿。事后,三个人坐在一起,谈起各人的志向,竟有相见恨晚之感。管仲觉得南阳不是久留之地,决定到临淄去,那里是齐国的都城,是齐国政治文化中心,凭自已的能耐,说不定能讨个出身。鲍叔牙、召忽二人竟然同时附和,愿一同前往。于是,三人结伴,直奔齐国的都城临淄。管仲、鲍叔牙、召忽三人进入临淄城,见都城的气势果然与他处不同:大街小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车连车,人挤人,道路常因之而堵塞,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景象。路口上,街角处,随处可见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的艺人,吹、击、弹、唱,悠扬的乐声回荡在空中,听起来使人心旷神怡,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斗鸡、杂耍、踢毽子、下棋,围观者一堆又一堆,时不时传出叫好声、吆喝声,好不热闹。三人一路劳顿,已是十分疲惫,顾不得欣赏这热闹场景,先到东昊客栈号了个房间住下来,然后洗个热水澡,胡乱地吃点东西,回到客房,倒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以消除旅途的疲劳。第二天,三人又睡了个懒觉,日上三杆之后才起床,濑洗完毕,不在客栈用餐,结伴出门,在大街上寻个小摊点坐下。鲍叔牙对摊主道:“来三份‘临淄菜煎饼’,让我的朋友尝尝临淄的小吃。”不一会,摊主将三份热气腾腾的临淄菜煎饼端上来,鲍叔牙取过筷子,分给一人一双,口中却说道:“临淄菜煎饼的制作很简单,就是拦馅加烧烙,将豆腐、粉条、韭菜或葱,加油炒熟,然后把煎饼揭开,均匀摊馅并折成长方形,再在锅内加油将两面烙成金黄色。”边说边挟了一块煎饼放进嘴里,品尝一下道:“内软外脆、菜香扑鼻。”管仲、召忽也学着鲍叔牙的样子吃起来,交口赞道:“内软外脆、菜香扑鼻。果然是好吃。”“老板,临淄近来可有什么趣闻逸事吗?”鲍叔牙边吃边问道。“听口音你也是本地人吧?”摊主问道。鲍叔牙道:“不错,我也是齐国人,只是长年在外,走南闯北,对家乡倒有了一些陌生之感。”“想回家乡发展呀?”摊主问。“嗯!还带来两个朋友,想搏个出身。”鲍叔牙指指管仲、召忽说。“想搏个出身?”摊主道:“有本事,就到招贤馆去。”“招贤馆?”管仲反问道:“什么招贤馆?”摊主手指前方道:“前面拐角处右转,不足百步就是招贤馆,是朝廷招贤纳士的地方,三位若有真才实学,不妨前去试试,否则,还是去做你们的老本行吧!”三个人对视一眼,笑了笑,没有回答摊主的话。吃罢早点,鲍叔牙会了帐,召忽起身道:“是不是去招贤馆看看?”鲍叔牙却对管仲说:“你叔叔不是在齐国做官吗?可不可以去找找他?”“算了吧,这多年,他从未看我们母子一眼,甚到连个信也不愿意给,何必去讨贱。还不如到招贤馆去碰碰运气。”管仲恐找叔父会讨没趣,不愿意去找他。召忽道:“也不忙在一时,先在临淄城转转再说。”管仲、鲍叔牙同意召忽的建议,三人用过早点之后,先在临淄城转悠了大半天,饱览都城的风土人情,直到下午,才向招贤馆走去。齐国本是东方大国,历经数十年动乱,使齐国的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到春秋初年,国力并不是很强。齐僖公对齐国衰落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研究,认为除内乱之外,无良才辅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于是,他将临淄城一处公堂,辟为对外招贤纳士的场所,取名为“招贤馆”。派专人在招贤馆当值,专门招纳愿意为朝廷效力的贤良之士。然而,招贤馆开设了好长一段时间,应招者却是寥寥无几,更无贤者至。齐僖公知道此事急不得,仍派人常驻招贤馆,以待贤者来投。正是:僖公设置招贤馆,静侯天下俊颜来。果然天运降大齐,招贤引来济世才。管仲、鲍叔牙、召忽三人来到招贤馆,正是招贤馆开设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人问津的时候。所谓招贤馆,实际上就是几间平房改造而成,门口挂上个“招贤馆”的牌子,里面摆上几张桌子,安排几个人在里面当值。管仲、鲍叔牙、召忽三人走进招贤馆的时候,馆内两名书办正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见三个人走进来,站起来礼貌地说:“各位请坐,这里是招贤馆。”管仲道:“知道是招贤馆,换个地方,我们还不来呢!”两名书办见管仲出言不凡,忙堆着笑脸道:“客官请坐,三位来招贤馆,是自荐呢?还是为他人荐?”另一位书办赶忙替三人各沏了一爵茶。管仲接过茶,微笑着点头表示谢意。然后不卑不亢的说:“当然是自荐。闻招贤馆招贤纳士,不知是否属实?”一名书办回答:“当然属实,主上欲图国富民强,招贤良之士以为国用,只要是贤能者,定当受到重用。”“何为贤,何为不贤,有何标准可言?”管仲继续问道。一名书办道:“文人以文章论优劣,武将以功夫定高下。主上对招纳之人将量才取用。”管仲道:“我等乃文士,欲在朝中谋个差事,如何应试,请先生安排则过。”“啊!既然如此,这里有试题一道,题目是‘治国之道’,请三位各作策论一篇,小可将直呈主上,以定优劣,择优选用。”书办客气地说。“行,那就开始吧!”管仲道。鲍叔牙、管仲、召忽三人分别找张桌子坐定,书办分别给三人送上文房四宝。一个时辰之后,管仲率先交卷,鲍叔牙、召忽也随之先后交卷。一名书办收好三人的策论文章,另一名书办则说:“三位是否有了住处,是否要在下效劳?”鲍叔牙道:“不必了,我们已在东昊客栈住下了。”“既然如此,三天之后给你们答复,行吗?”一名书办和颜悦色地说。“好的,三天之后我们来讨信。”管仲回答。书办道:“若有事,我们会到东昊客栈去找你们。”三人告辞了书办,离开了招贤馆。且说齐僖公得知招贤馆有三人前来应聘,先并不在意,待看过应聘之人所作之策论后,不由暗自心惊,三篇策论,不但书法好,文章则更妙,特别是管仲所作之策论,乃平身仅见之好文章。他正愁两位公子找不到好老师,看来此三人却是上佳人选。原来,齐僖公有三位公子,长子诸儿,已立为太子,即后来的齐襄公,次子公子纠,三子小白,皆无良师辅佐,僖公想为公子纠、公子小白选择良师,一直没有合适人选,看到管仲、鲍叔牙、召忽三人的文章,又动了择师之念。第二天,齐僖公派人到东昊客栈对鲍叔牙、管仲、召忽三人进行面试,面试之人回来介绍了面试情况,特别对管仲赞不绝口,说管仲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显示出大家风范。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听完汇报,齐僖公当即决定,聘管仲、召忽为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为公子小白的师傅,择吉日拜师。拜师吉日,两辆车停在东昊客栈门口,一辆车接走了管仲与召忽,一辆车等候鲍叔牙上车。先说管仲和召忽,乘车来到公子纠府第,老态龙钟的齐僖公已等候在那里,管仲、召忽得知眼前的老人就是齐侯,慌忙俯伏于地叩拜道:“臣拜见君上!”“二位贤士平身!”齐僖公微笑着说:“寡人知二位乃时之俊杰,有意聘二位为二公子纠的师傅,你们可愿意?”管仲、召忽听说要他们做公子傅,心中暗暗吃惊,但也惊喜非常,连连磕头道:“臣才疏学浅,恐有辱君命。”“寡人看过二位的策论,字字皆珠玉,甚是满意。”齐僖公哈哈大笑,顺手拉过一个小男孩、对二人说道:“寡人将公子纠托付给你们,望二位尽心教导于他,莫负寡人之托。”管仲、召忽叩首道:“臣等当竭尽全力辅佐公子纠,不负君上所托。”齐僖公请管仲、召忽二人上坐,命公子纠向二人行了拜师之礼。拜师礼刚毕,忽有人来报,说鲍先生有病,没有接旨前来报到。齐僖公问管仲道:“怎么?鲍先生有病?”“啊!”管仲听说鲍叔牙有病,有些不相信,因为他们刚从东昊客栈出来,临出门时,鲍叔牙还是好好的,为何突然说有病呢?心知必有原因,于是含糊地说:“待臣等回客栈看看。”管仲、召忽闻鲍叔牙身体不舒服,连忙赶回客栈,见鲍叔牙好好的,并无病,管仲奇怪地问:“鲍兄身体并无恙,为何不出来做事?”鲍叔牙道:“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现在国君知道我不行,所以委派我辅佐他最小的儿子小白,我不想干。”召忽同情地说:“你若坚决不干,就继续装病,不要出来,我去向国君禀报,说你病得不轻,快要死了,就一定能把你为公子小白的师傅的职务免掉。”管仲道:“不行,欲图大事者,不能推辞工作,更不能贪图安逸,将来真正掌握齐国政权的,还不知道是谁呢!鲍兄还是要出来干。你忘了我们的志向吗?”召忽对小白也缺乏信心,并不同意管仲的看法,他说:“不行,我们三个人对齐国来说,就好比鼎之三足,若去其一,就立不起来。依我看,小白一定不是继承君位之人。”管仲见鲍叔牙、召忽两人对小白都没有信心,颇不以为然,他分折道:“我认为你们的看法不对,人们因为憎恶公子纠的母亲,连累到看不起公子纠本人,但同情小白没有母亲。诸儿虽然是长子,据了解,其人品质卑贱,前途如何还说不定。以我看来,今后举齐国之政者,非公子纠或公子小白不可。公子小白之为人,虽然不会耍小聪明,而且性格暴躁,但是能把握大方向。不是我管夷吾,就不会理解、容忍公子小白。如果不幸上天降祸加灾于齐国,公子纠得以立为君,也难已成其大事,那时候,不靠你鲍叔牙出来安定国家,还能靠谁呢?”召忽是个耿直的人,他对于齐僖公之后的齐国政局非常担心,忧心忡忡地说:“国君百年之后,如果有违君命而废掉我所拥立的公子纠,夺去公子纠的君位,就算他得了天下,我也不愿活着辅佐他。何况参与了我们齐国的政事,接受君主而不知改变,奉我所立而不使废除,则是我义所当为之事。”管仲是个注重大局而不拘小节的大智大慧者,他并不赞同召忽的观点,认为此乃愚忠。他说:“我作为人君的臣子,是奉君命而为国家主持宗庙,岂能为公子纠个人而牺牲自已的性命?只有当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的情况下,我才会去死。除此三种情况,我都要活下来。我活着对齐国有益,死了对齐国无利。”鲍叔牙见二人将话越扯越远,忙插嘴问道:“那么,我应该怎么办?”管仲道:“你接受命令就是了。”鲍叔牙采纳管仲的意见,接受了齐僖公的命令,出任公子小白的师傅,辅佐小白。管仲对鲍叔牙和召忽说:“我们三个辅佐齐国两位公子,若诸儿不济,继任齐国之君位者,非公子纠,即公子小白。我们三个人约定,将来无论是公子纠做了齐国国君,还是公子小白做了齐国国君,我们都要相互引荐,辅佐新君,共图大业,使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鲍叔牙赞同道:“我也有此想法,今后我们三人,无论出现了什么情况,都要同舟共济,相互提携,这才不枉我们兄弟一场。”管仲高兴地伸出双掌,鲍叔牙同样也伸出双掌,召忽亦伸出双掌,三人击掌盟誓,齐声道:“同舟共济,相互提携。”鲍叔牙担任公子小白的师傅后,心里似乎没底,找到管仲问道:“我该如何工作呀?”管仲回答说:“为人臣者,若不能为君主尽力,则不能成为君主的亲信,若不能成为君主的亲信,在君主面前说话就没有份量。说话没有份量,国家就不能得到安宁。总之,事奉君主,不可有二心,这是最主要的。”鲍叔牙赞成管仲的观点,于是尽心辅佐公子小白。有词为证:胸怀经天纬地才,投奔临淄谋出身。本是三个好兄弟,分成两拨事二人。公元前698年底,齐僖公病逝,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僖公临终之前,对世子诸儿交待了两件事,一是齐国与纪国乃世仇,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灭掉纪国,若不能报此仇,死后不得入祖庙;二是公子无知,乃僖公同母之弟的儿子,嘱诸儿要善待之,衣服礼秩,一如生前之数,不得有所减少。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助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有千古第一相之称。他的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和理财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作用。能将这样一位人物挖掘出来,奉献给社会,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福建分社原社长:崔葆章 作者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细腻的笔调、流畅的文字和崭新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卷春秋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轴,刻画了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小说内蕴丰富,色彩斑驳陆离,读后令人回味无窜。而此书的其他价值,读者自会有自己的发现。 ——中国著名作家:刘敬堂 作者艺术再现了春秋时期管仲主持国政,锐意改革,走富国强兵之路,辅佐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的过程。描写改革,气势如虹;描写商城,扣人心弦;描写战争,波澜壮阔。它以缜密的构思,睿智的思考,整体的设计,体现出一种大气、隽永的特点。是近年问世的诸多历史作品中的上乘佳作。 ——著名侦探小说作家:彭祖贻 余耀华先生是作家,也是一位经济、史学专家,我多次采访过他,十分敬佩他的博学多识。他用一颗平常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潜心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历时十五年完成史学巨著《中国价格史》,并获中国价格理论研究最高奖“薛暮价格研究奖”。二十多年潜心研究历史,丰厚的积累使他笔下的历史人物更具有真实性。读他写的书,品当今社会,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记者、作家:胡雪梅
《千古第一相:管仲》:中国的圣人是孔子,孔圣人心目中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周公,一个是管仲。孔圣人说:没有管仲,我们就该披散头发,裸露膀子,做野蛮人的奴隶了。史学家将春秋时之管仲、战国时之商鞅、西汉之桑弘羊、唐朝之刘晏、宋朝之王安石、明朝之张居正,合称为“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
无
虽然书中有错页,但并不能淹没整本书的出彩之处~
书中写管仲的地方很多,能避免其他个人传记的缺点。
这书从管仲到齐国找寻出路开始,一直写到他死去~
内容真实,文字表达清晰,故事深入浅出,是一本阅读性很强的传记~
管仲既然是诸葛亮的偶像,自有他出众之处~如他大力推进农业和工商业改革,促进齐国的强大发展!能很准确的利用贸易逆差,大大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换取别国的“特产”!
不过书中也有一些很明显的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鲍叔牙这人的描写,我认为鲍叔牙只有在书本开头的时候,还有点名人风范~
其他时候,他的台词就只有一句:“一切按仲父所说!”
除了鲍叔牙这人的描写相对乏味外,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齐桓公身上~
不过可能作者也是为了考虑突出管仲这人!! 哈哈,用心良苦啊~
此书值得一读!
书很厚的一本,如果价格便宜就买了,对于历史上的大人物是应该要多了解的。
虽然书中描述可能失真走了样,但是重要的事,还是依据了史实,为五百年才能出的贤相、圣人喝彩,虽已隔两千年,但管子的风采让人着迷,值得了解和学习。
我很喜欢。书中的描述方式。像是发生在身边的人或者事一样。
有点失望,以前看到评论说收到书是旧的,我还不行,这次自己遇到了。书是旧的,后面还有圆珠笔写的字,正反面都是灰层,擦干净在送过来很难吗,
非常好的一本书,看后意犹未尽
挺好看的通俗易懂!
书写的非常一般,但是作为了解管仲也够了。
今人写的东周的人物故事,是否终于历史,管仲到底都说了那些话,今人也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其他的历史书籍中找到只言片语。 今人到底应该如何写历史、写历史人物?
如题,写的没有什么新意,平平而以。
千古第一相:管仲:不错的书。
此书已拜读完,写的非常好,作者充分写出了管仲作为古代齐鲁大地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的光辉形象。管仲的以铁犁牛耕代替木犁人耕的农业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最伟大进步,其实行的盐铁专卖促进了齐国的繁荣与富强。与诸侯国的贸易协定,开创了现代版的关贸协定,不亏为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总之,管仲的一些改革措施与思路,对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些精彩的地方的确能够学到不少的东西,但是很多故事情节,真怀疑是作者自己编出来的,从逻辑很说不通。感觉作者对于管仲不够客观,把他的有点放得太大了
纸质一看就是地摊货,表皮脏且旧,不咋想看了都。伤心那,还慢,哎,这还35?8块免邮费都不一定要把老板、?
通俗易懂是本好书,值得一看。
跟两年前在广州图书馆看的一模一样 ,图书馆要35元,这里才20
货真价实,值得!很不错,比预期还要好
内容充实,对全面了解管仲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