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出城

蔡镇楚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蔡镇楚  

页数:

398  

字数:

450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三间大学为主要对象,以《围城》人物后代的大学生活为基本素材,以方鸿渐、孙柔嘉夫妇之子方齐山和韩国女博士金顺姬的异国知遇和人生遭遇为主线,拓展了“围城”的题材,延伸了“围城”的主题。

章节摘录

  大学,是文化的殿堂,是科学的城堡,是知识的渊薮,是人才的摇篮,是莘莘学子追求的绿洲,是文化智者向往的净土。  接受高等教育,对莘莘学子而言,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然而,中国大学何为?大学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格何在?  我泛舟于绵邈悠远的历史长河,询问那沉甸甸的历史。掌管历史的希腊女神克莉奥严肃地告诉我:中国的大学,如同尘封悠久的历史画册,从西周的辟雍,到两汉的太学,到晋唐以后的国子学,再到近代的大学,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历程。这里有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有两汉五经博士经典阐释的皇皇竹简帛书,有唐宋元明清历代进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济世方略,有影响世界、造福人类的“四大发明”,有李唐王朝开设文学馆“十八学士登瀛洲”的盛世佳话,还有无数诗人骚客的醉态笑影……  我徜徉于广袤苍茫的神州大地,询问如诗如画的大地。土地公公欢快地回答我:如今各种门类的现代大学,如同雨后春笋,遍布于赤县神州,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永恒,彰显着现代科学创新之魅力。树人、树德、树达,如种兰之九曲,树蕙之百亩,神圣而崇高,风骨铸造和谐人伦;尚真、尚善、尚美,如杏坛之山月,岳麓之晨曦,严肃而活泼,心灵呈现万象辉光。  大学不容污染,高等教育不容异化。一旦大学失去了神圣的光环,一旦学术丧失了本色和尊严,变成谋取功利的敲门砖,高等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消失殆尽了。因为大学是神圣的殿堂,美丽天使,智慧女神,厚德载物,培育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人类文明的文化智者与科技精英;大学文化,是科学文化,是精英文化,是孕育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太阳之神。当中华民族崛起于神州大地之际,中国先民就创造了“羲和捧日”的神话,并由衷地发出“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千古赞叹。宇宙无边,太阳永恒。无边的宇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永恒的太阳,是“正大光明”的志士仁人对理想完美人格的共同追求。  一溪白云,一簇花馨,山如黛,水如镜。大学校同,洋溢着琅琅书声与激情歌咏,沉浸着学术的肃穆与心绪的宁静,更积淀着博洽深邃的人文语境。  君不见大学城的笑脸,闪现着青春的喜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君不见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历程,印和着大学师生的艰难步履,浸染着时代风云的斑斑心迹。  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是阴雨绵绵,还是彩霞满天?是辉煌与危机同在,还是希望与挑战共存?中国大学的人文精神何为?高等教育的科学之光何在?  曾记否,两千多年前,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曾记否,一百多年前,清代大诗人龚自珍呼唤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雨后的岳麓山,清爽,明静,青翠欲滴。晨曦沐浴,如同佛光离合;云岚飘拂,恰似仙境迷离,清如碧,白如纱。  清新校园,一方锦绣,绿的树,红的花,绿色掩映着红墙黄瓦,翠袖拂动着红霞惠风,如樱花路上的诗,如爱晚亭下的歌。  诗如醇,歌如潮,无尽的丝竹神韵,不绝于耳的琅琅书声,绵绵瓜瓞式的栋梁之才,汇集而成三闾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强音。  三闾大学的校门,掩映在岳麓山之麓的绿荫花丛之中,由四根大方柱石支撑着的老式牌坊上,正面镌刻着著名文学史家钱基博教授书写的“三闾大学”四个正楷汉字,柱石脚跟蹲着的两个硕大的石狮,俨然如同两个威严无比的守护神,昂首仰望着东方,显得格外庄重而宁静,肃穆而安详。  嘉木葱茏,绿叶成荫。阳光下,林荫道,熙熙攘攘的应届毕业生,身穿学士服、硕士服与博士服,帽下的丝带,随风飘甩着,晃荡着,如翩翩春燕,如款款蝴蝶,飘逸潇洒,青春靓丽,正穿过高耸的古老校门,急匆匆地赶往学校新建的体育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大学的危机,二三十年后将更为严重,因为三个因素的影响将是持久的。一是学风坏了,一个好的学风需要几代人培育,好学风遭到破坏,又将殃及到几代人;二是人才的素质大大的降低了,由不合格的人培育出更不合格的人。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大学合并背上的沉重包袱和负面影响将会是长远的,至少是五十年。  ——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


编辑推荐

  人生百态如围城,《围城》之后看《出城》。钱钟书弟子出手《出城》,重击中国高校围城困境。蔡镇楚编著的《出城》是一部展现当下高校困境的写实小说,接续《围城》而作。描写官本位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名利场上内斗、内耗的惊人黑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出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