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凡・高论生活

文森特・凡・高 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2-01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作者:

文森特・凡・高  

页数:

161  

字数:

140000  

译者:

曹凤鸣,李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们的人生是一种可怕的现象,然而我们又不停在被不知情的东西驱使着。一切的事情都不能改变他的存在式样。任我们将它解释为或明或暗,终究无法改变它的性质。这个谜题使我夜里在床上不眠不休地思考……这一生不过是一种播种时期,收获是要在下一次人生作的。这种见解大概是使我对于世上的俗念漠不关心的原因。”—凡高。一百五十前的一八五三年三月三十日,文森特·凡·高出生在荷兰北部布拉邦特省的津德尔村庄。从此,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开始了他痛苦而历经折磨的生活。他在痛苦中死在弟提奥的怀中,那时他只有三十七岁。今年,他的家乡荷兰为他诞辰150周年举行了大盛大而降重的庆典,把他生前没有得到的东西都给了他,把这个曾经孤独无助的苦命人视为他们的骄傲。于是,这个世界再次将凡·高当成话题,大家都在说他的作品,说他的艺术,说他那短暂而苦难的生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凡高看凡高第二章 令人回味的城市第三章 永远不能放弃的是亲情第四章 通往天堂的路第五章 没钱的滋味第六章 爱情使我的生活变得十分珍贵第七章 住房:浪流的小小的家第八章 友谊:要求我遵循俗套是困难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凡・高论生活 PDF格式下载



  在麦田里死去
  
  而我们,我们这些心里想着
  上升的福禧的,当一种
  有福的跌落时,
  会感受到那种几乎
  令我们震撼的触动。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第十,行110-114
  
   在19世纪普罗旺斯或者安特卫普的街头,你或许会遇见他:衣冠不整,样子寒酸,背着破烂的画夹,大多数时候里闷闷不乐的样子。有可能他会拉住你的衣袖,用生硬的话语邀请你停留下来,“先生,我不乞求您的施舍,只希望能占用您一斗烟的时间,做我的模特。”这名大约三十来岁的画家生前默默无名,一辈子也没能够卖出去几件作品;他一共画了29幅自画像,并不是出于自恋,而是没有足够的钱,支付给模特们。
   我向来不是一个很好的艺术鉴赏者,不懂音乐,也不了解蒙特里安或者杜尚的画作有何高明之处,不过我却记得十年前第一次在美术课上看到《星夜》时的感受。我看见宇宙、涡流以及混沌,看见包裹着撞击着的情感,疯癫而充满张力的蓝色火焰。老师告诉我们,这幅画的作者,流浪的画家,他的名字叫做文森特•凡•高。
  
   在我有限的认识里,凡•高始终是30岁左右的样子。30岁的凡•高形象糟糕,“衣服是弟弟提奥的旧东西改的,或者是些廉价的布料,加上作画时溅上写颜料,无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30岁的凡•高喜怒无常,或许会仅仅因为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挖地人模特而欢欣鼓舞,觉得自己年轻起来不像是30岁的样子,也有时候“一想到我可能真的会是失败者时,感到时光如流水一般无情,开心不起来;”30岁的凡•高始终想象着,未来的30年应该比过去更加愉快。
   他是贫穷与无助的。凡•高的一生几乎都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画卖不出去,没钱购置基本的画具更不用说置办大而采光良好的画室;为了生存,他做过低级的神职人员、周日学校的老师、翻译等等;大学对于他这样贫困的人更无非是一种奢望。然而出生在牧师的家庭,拥有几个富有的画商叔叔,凡•高却始终处于这样的贫困境地这在理论上是让人难于理解的。因为热衷于画画,他拒绝了父母的人生安排,从而与父母决裂;最终连最关爱他一直在生活上支持他的弟弟也指责他正在堕落,劝他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然而在他而言“对于绘画的热情,就像水手对于大海的情感一样是无可改变的。”
   他是疯狂而不被人们所理解的。违反伦常的恋爱,割下来的耳朵,以及在医院里的歇斯底里。尽管叔叔们对他很好,父母也尝试原谅了他,再加上照顾有加的弟弟,这一切依旧无法“挽救”在不被人们理解,同时沉浸于绘画的狂热热爱之中燃尽了自己的凡•高。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充斥着夸张的色调,那通常会是黄色。据说这看似疯狂的色泽,源出于让画家饱受苦恼的疾病——黄疸。在凡•高的眼中,一切事物本身便是那样的颜色。这种明亮的黄,为他的作品铺上了一层神秘的意味,却不是幻想,而是他眼中最为真实的世界——混沌着,但是闪闪发光。他虽然充满灵气,却因为脾气不好而难于亲近;虽然时常为身边的人作画,得到过最亲密朋友乃至其他画家与作家(包括莫泊桑)的赏识,却仍然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可。是因为他的疯狂或是正是如此才缔造了他的疯狂,我并不清楚,或许他就如同大洋彼岸的惠特曼一般,虽然溢散着才华,却无法迎取世人的心。
   他的人生充满痛苦,却为或大或小的馈赠而怀有感恩。他曾经欢快地记载下来“明天将是一个愉快的日子。因为我将第二次领到我的新工作的薪水,尽管不多,但毕竟是我通过劳动得来的。我将拿这笔钱去买一双新的长筒靴和一顶新帽子。当琼斯先生答应给我他在教区里这份新工作时,我的快乐的心情是没法形容的。”对于弟弟提奥,凡•高最简单的心愿就是:“只要我还活着,一定把钱还给他。”我猜测他一生也没有能够履行这个承诺,而在他死去一年以后,仿佛是为了文森特•凡•高而生一般,弟弟提奥也追随着他的哥哥而去。他说:“我一向是脱离社会的,社会对我,只在我感到自己对它负有责任的时候才与我有关系。”“虽然我不被人信任,但我却相信别人。我一直想着,要怎么才能为别人多做一点事情。只不过,我被贫困绑住了手脚。”
   他热爱生活、书籍与阅读。他喜爱诗歌与音乐,将他们手抄下来,配上素描绘画,与大家分享。我猜测他也是喜爱小孩子的,虽然我不知道文森特在教会学校的学生是否在很多年以后还会记着他,就像维特根斯坦在维也纳郊区教过的孩子们那样惦记着他们曾经的老师。他带领他们唱歌,为他们画一些简单的素描,抄写大本大本的诗集。他写道:“一个地道的英国的下雨天,我一大早就来到吞海牧场,在一个星期日小学里上课。那里有很多小孩,十分调皮,要把他们秩序井然地集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的心总是放不下来,老是记挂着星期日小学的孩子们。”
   不知道为何,每当看到凡•高和他的画作,他的向日葵他的农鞋,还有他自己缠着纱布的脸,总会使我想起初中最好的伙伴。他一位钢笔漫画的爱好者;他曾经为我们的任课老师们绘制过最为简单的画像,每一个动作都精确而且惟妙惟肖;他的第一个连环漫画叫做《修车记》,记载了那时候我们班里一段青涩爱情的萌芽。很多年以后,或许除了我们,就连故事的男女主角都不再记得。而若干天以前,当年的画家告诉我,他现在在为地方警局的宣传手册绘制插图,就是些警察娃娃菩萨伢子啥的,也算是重拾了旧业。因为是熟人介绍,还可以署名,当然,报酬是没有的。
   事实上行文至此,我并不清楚对于凡•高我究竟想说些什么,我猜想自己的思维此时也在混乱中失去了头绪。一直不明白有些人的一生是为了什么,就像别人说的那样,他出生,他画画,他死亡。这个人,除了发疯、画画,画画和发疯,你想象不出他还能做别的什么事情。三十七岁那年,他把枪口对准自己,鲜血溅红了金色的麦田,无数乌鸦被响声惊起,四下飞窜,路西法收割着这一代人中最伟大最具有才华的灵魂。
  有才华的文森特•凡•高死去,平庸的我们仍然活在这个世上,食不果腹,面带愁容。
  
  ps:实际上,凡•高自杀的时候没有将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或心脏,而是朝下腹部开了一枪。然后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在那里他被人们发现。两天以后,即7月29日星期二早晨,在他开枪自杀行动过后将近36个小时,凡•高在他的小屋而不是麦田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年仅37岁。
  
  
  谨以此文祭奠我们伟大的画家。
  凡高的麦田,我的名字。
  
  


  读书读到几十页时,这种句子出现了数次.
  今世是播种的季节,下世方为收获之时.
  为自己谋划许多不如倾心付出
  为己不如为人.
  因为,这个善良的世界终于会因付出复赐回报.
  而为自己想得太多只会迷失.
  从读此书的那天起,开始真的喜欢凡高.
  
  


我爱梵高


我从他的画和传记中了解到一个被世人所传颂的凡高,其实在生前并没有那么多的收获和荣誉。
贫瘠和焦虑一直困惑着他,以至于快乐就像上帝的馈赠那样珍贵。
放开一切局外人的表述,我可以从他给弟弟提奥的信里体会到那种对于生活对于梦想的热爱。
他也许并非是多么伟大和拥有着旷世的才华,但是他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
麦田里的凡高,旅店中的凡高,酒馆里的凡高,精神疗养院里的凡高,弟弟眼中的凡高。他永远都属于那个荷兰小镇里对于初恋的甜蜜不断追求的青年人,那个煤矿里的兼职布道士,那个爱画画胜于自己,家人,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


很多年后,我终于有幸去巴黎看了梵高~~


那么也去读<梵高书信体自传>
平野的译本
你会真的爱上他


恭喜你。


我对这句话印象也很深


很多人说我的善良。很多人会选择遗忘与辜负。很多人留下了。
我想这就是生活。本无善恶。微笑着接受,而后给予身边的人温暖和欢乐。心存感恩与善念会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好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