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雷锋

黄亚洲 四川文艺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黄亚洲  

页数:

414  

字数:

5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需要真切地触摸雷锋  万伯翱  亚洲来函,托请我为长篇小说《雷锋》作序,任务不轻,很有点勉为其难的感觉。  但仔细想想,由我作序,也有几分道理在。首先,我们“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是电视连续剧《雷锋》的出品方之一,我也可列入最初的推动者名单,所以有一定的发言权;第二,亚洲为写剧本和这部长篇小说所作的第一次实地采访,是我全程陪同的,我们一起走了沈阳部队、抚顺、长沙望城、雷锋小时候居住的泥屋,既与雷锋当年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倾心聊天,又去雷锋当年做过报告的“女兵连”作了实地采访,我们还与雷锋当年同村的小伙伴作了座谈,了解了很多第一手的新鲜素材。  就凭这两条,我想我大体上也可以写这个序了,何况亚洲来函中还提到我1962年秋天毅然离开京城去黄泛区务农的经历,那时候雷锋刚牺牲,全国人民还不知道我们国家有个可爱的士兵叫“雷锋”,但亚洲说:“你其实已经在以自己的难能可贵的行动,在具体实践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和无限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了。”  这句话当然就勾起了我的那段平生最难忘的知青经历,那时候高级干部子弟的上山下乡在全国来说还是一件稀罕事,我离开繁华之都,进入了黄沙漫天的空间,砖头当板凳,板箱当桌子,墨水瓶做洋油灯,我当时那种物质生活的贫乏与精神生活的坚实,引起了全国青年的热议和仿效。而且,可以说,当1963年春天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时,我正值下到黄泛区半年,也是在第一时间里兢兢业业学雷锋的,雷锋的榜样力量更加坚定了我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炼的自觉性。  对雷锋的这份难以割舍的感情,促成了我对于推动当代雷锋宣传事业的热忱,那么,如今为亚洲的这部长篇小说作序,也算是应有之义了。  在我看来,以长篇小说的文艺形式来塑造雷锋形象,应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四十几年来读过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长篇通讯、传记,确实通过这些翔实的史料熟知了雷锋事迹的方方面面,但是作为一个饱满的典型的艺术形象,我们还是没有看见的,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里,还有所欠缺,我们无法从这个重要的艺术形象领域,真切地触摸到雷锋。无疑,这是一个遗憾。  由此我们应当感谢亚洲,他用三十万字的篇幅从一岁的雷锋写到了二十二岁的雷锋,而且这种写法是文学的,典型化的,充满智慧的,叫人流泪的,并且读完之后还能够使人久久掩卷沉思的,我想,这就是小说有别于其他文体的魅力所在了。  亚洲的这部长篇,依我看,有这样几个重要特点。  一个特点,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八个字,当然是我们对传记文学作者的通常要求,但亚洲在长篇小说里,也比较自觉地采用了这个原则,在雷锋的整个人生当中,凡是有确凿记载的大事、实事,作者还是秉着“去雕饰”的原则加以实写的,无非是艺术化的实写而已。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读者要看的雷锋虽说是“作者的雷锋”,但首要的还是希望尽可能地看到逼近“生活真实”的雷锋,而获得自己对“本真雷锋”的认识,在这里,对雷锋的过分夸饰和演义,都不是读者所需要的,看来作者很明白这一点。  第二个特点是,作者根据小说创作的原则,采用了集中、提炼、概括的写作方法,把雷锋的事迹,以及他身边的诸人,都进行了一定的“杂取”,比如望城县委书记张复赵,其实就是张书记及后来的赵书记的联合化身,而他在团山湖农场的“姐姐”王佩琴,其实也是农场真实人物王佩玲和泰中华的“杂取”,至于王佩琴在去农场之前就送给了雷锋那支适合被窝里看书的手电筒,那就可能是“小说笔法”了;我知道亚洲的是擅长于道具运用的,这跟他擅长写作影视剧有关,比如电影《开天辟地》里陈独秀托街头小贩给正在拉大锯的两个儿子悄悄送的那篮“茶叶蛋”,比如长篇小说《日出东方》里毛泽东为了筹船票费而去长沙当铺当了他的那块“打璜金表”,有时候道具比情节本身更容易使人过目不忘,一段故事倒是记不住了,小小的道具却沉浮在脑海里不肯退走。  第三个特点,我想,是作者对雷锋形象作了某种“正本清源”。比如我们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怎么谁都知道他的好事啊?为什么雷锋要“摆拍”那么多照片啊?为什么他作报告只说自己捐款的事而不提别人退捐的事啊?雷锋到底有没有谈过女朋友啊?这些设问其实都是好意,因为现在的民众不满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单一宣传了,都希望有一个更真切更生动的雷锋站在面前,而作者,对这些问题都作了他自己的调查、理解和阐释,他把雷锋当时的思想状况都作了描摹,相信对于作者的解读,我们会有同感。  我想强调,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让雷锋的故事或者雷锋的传记来完成,恐怕勉为其难,而作为小说,空间开阔,亚洲又长袖善舞,于是便能一一作答。这种正本清源,对雷锋这个形象而言,对当代而言,是绝对需要的。  最后,我想说,这部长篇,写得很感人。感人,是一部小说很可贵的品格。老实说,我看了作品之后,也是泪流双颊的,好几次想忍,没忍住。  雷锋,这个真切地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年轻人,怎么就会那么深切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尽管感动的程度不同,感动的方式不同,但是,雷锋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这种地位的确立,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事实,是有深意的,是有生命力的,是会呼吸的,是活着的。  雷锋入伍于辽宁营口市,听营口市一位姓韩的“外宣办”副主任说:“我认为每一个做父亲的,都应该让自己的子女读一读这本书!每一个当老板的,都应该让自己的员工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的精神价值,将使你的下一代或者使你的员工受益无穷。”我觉得这个建议提得很中肯,这位韩副主任正是从民族精神的传承上,从这部长篇所作的有效的传输上,感觉到了雷锋这两个字的巨大人文价值。  我也希望读者能喜欢这本书,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书中反映的那个社会氛围,离你们很远,但是,书中人物的思想脉搏,你们应该是能够感觉到的,起码是能够相当多地感觉到的,你们与雷锋,毕竟是一起扎根在我们的这块不能离也不能弃的热土上的,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化,始终温暖地包裹着我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永远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共同感觉!

内容概要

  雷锋,本名雷正兴,乳名庚伢子,1940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仅几岁,父母兄弟相继去世,孤苦伶仃的庚伢子直到解放军到来才得救,他立志要参加解放军。1955年雷正兴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他却放弃了升学机会,决心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帮助乡亲们学文化,他的事迹广为传颂,于是被调到县里担任县委书记的通讯员。1957年2月8日他加入共青团,并到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同年,响应国家号召前往鞍山钢铁厂工作,并改名雷锋,意为争做时代的先锋。1960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他升任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雷锋因意外事故不幸殉职。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篇小说,细腻生动地再现了雷锋如何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为时代榜样的全景式历程,真实展现了雷锋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满腔热诚待人、怀揣理想奋斗,从而成就非凡人生的内在逻辑。
  直到今天,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雷锋精神依然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作者简介

  黄亚洲,诗人,小说作家,剧作家。浙江杭州籍。杭州大学中文系干部专修科毕业。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第五第六届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第六届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文学专著20余部,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文学鲁迅奖、金鸡奖、金鹰奖、华表奖、飞天奖、百合奖、国家“五个一工程”
奖,以及在法兰克福、开罗、芝加哥获有关国际电影节奖。

书籍目录

1.血,落在雪上,这个冬天冷得很
2.都走了,光剩个妈妈了
3.中秋月圆圆啊,讨饭棒尖尖
4.我的大军帽,我的小书包
5.土地热热的,所以才留在土地上
6.叫上一声姐姐,心里多甜
7.小螺丝钉,是不是该拧在拖拉机上呢
8.诗歌与作家,这是梦
9.钢铁是第二个梦,梦里有大雪飘飘
10.最倔的老头是最美丽的师傅
11.买了皮夹克,却闯野山沟
12.第二批进山者,只有一个小妹妹
13.军帽在,理想在,档案丢了
14.辽河的寒风,有没有吹动空中的手榴弹
15.这种处理矛盾的方法,应该成为一种典范
16.一切证章和锦旗都是冷的,只需心房烈火熊熊
17.不是不想见姐姐,这是步速问题
18.究竟是什么,使我们至今心潮难平

章节摘录

  这一刻下雪,雪花密集,蜂拥入地,这么声势浩大却又这么寂静无声。  或许是一种象征,这种象征一直伴随着庚伢子降临世界的这一刻。他挣扎得是这么剧烈,呼吸到这个世界的空气之后却又是这么沉默,没有一声啼哭。这叫张圆满大为吃惊,她昂起头虚弱地问,是死胎吗,九斤大妈?  这婴孩若是出生时的啼哭特别响亮,也不预示着这世界日后将会吃惊地记住一个姓名;这婴孩出生时如此吓人地沉默不语,也并不显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日后一定会迎来一个又_个惨烈的打击。  九斤大妈为很多妇人接过生,没见过这么个沉默的伢子,她的念头是这伢子喉管里有什么异物RE?于是她用左手掌小心地托起婴孩滑腻腻的肚皮,用右手的两只手指  轮流敲打着婴儿的背,说:好像是不情愿托生呢,也不晓得前生是个啥子人物!不过你放心,雷一嫂,不是死胎!  这一刻是1940年12月18日,窗棂上积着一指厚的雪。火盆上燃着炭,血光满屋,可就是不闻婴儿的啼声。  窗外站着六叔奶奶,更远的地方站着六叔奶奶的儿子雷明义,雷明义蓬乱的头发和两肩都是雪。屋里的产妇是雷明义的堂嫂子。  六叔奶奶隔窗喊:是男伢是女伢你九斤大妈嚎一声嘛!  九斤大妈说:男伢子!  六叔奶奶说:脐带断了么?  九斤大妈说:没听剪刀响吗?这剪子也该死,这么锈!  六叔奶奶说:不听见哭算啥子事嘛!  九斤大妈吼:在琢磨这个世道呢!日本鬼子不是快打过来了么?这世道费琢磨呢!  雷明义奔上石桥,果然,迎面就看见了轿子。  这是—顶遮着棉轿帘的轿子,两个轿工一前一后抬着,嘴巴大口大口喷着气雾。  前面的轿工是三十三岁的雷明亮,后面的是二十四岁的同村佃户彭茂林,两人合作抬轿已有好些年了,好歹接点活儿,挣点碎钱。谭七少爷这一天从长沙回来,他们早早地就在河码头等着了,等着抬个十来里地,他们早就琢磨着要挣这一趟的铜钱。谭七少爷人阴阳怪气,给铜子儿每一回都不爽气。  堂哥!堂哥!嫂子生了!雷明义喊,双手乱摇,嫂子生了,男伢子!  雷明亮吃一惊,喜上眉梢:男伢子?  彭茂林在轿后喊:恭喜啊!  只是不哭!雷明义说。  不哭?做父亲的很感意外,啥叫不哭?  堂弟冲到了轿子跟前,光喘气,说不出一个所以然。雷明亮就放下轿杠,对堂弟说:你替我一程!  轿帘掀起了,谭七少爷伸头吼:姓雷的,敢甩了我?!  雷明亮边跑边喊:七少爷,我女人生了!让我堂弟替一程!我女人生了!我女人生了!  谭七少爷指着雷明亮的背影大骂,边骂边钻出轿子:雷明亮!你小子还是我家佃户不是?你抗上!当年你跟共产党闹,小小年纪当梭镖队长,臭脾气还没改啊?!你小心点!!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雷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