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殷海光书信集

殷海光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作者:

殷海光  

页数:

356  

字数:

2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殷海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他称自己为“五四之子”,是“五四后期人物”。在台湾的二十年间,他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致力思想启蒙,成为当时台湾知识界的一面旗帜,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的精神导师。 殷海光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文章、著作,批判专制极权,传播民主理念,这些著述以其深刻的思想、缜密的逻辑、饱蘸激情的文字影响了海外知识界和民众,在民主思想的启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本《殷海光书信集》中辑录了殷海光致中国友人、致外国友人、致家人、致学生及后辈的许多书信!

书籍目录

一 致中国友人 致胡适 致雷震 致徐复观 致王道 致朱一鸣 致钱思亮 致许冠三 致洪耀勋 致张春树 致萧孟能 致聂华苓 致何友晖 致韦政通 致夏开元 致於梨华二 致外国友人 致爱国斯坦 致罗素 致菲格 致费正清 致裴理哲 致屈莱果 致克里福神父 致杨教授夫妇 致卡根夫妇 致欧达伟夫妇三 致家人 致夏君璐四 致学生及后辈 致林毓生 致张灏 致李敖 致何秀煌 致罗业宏 致黄展骥 致林悦恒 致伍民雄 致陈鼓应 致陈平景 致徐传礼 致周堃 致玉仁 致张伟祥 致何步正 致卢鸿材 致邓文光 致轶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殷海光书信集 PDF格式下载



让读者知道自由民主思想之形成的路径


  先生所言一点甚是,若想学哲学,当从硬硬梆梆的逻辑哲学、科学哲学搞起,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万不可从存在主义、玄学、中国打着传统哲学旗号的东西出发。又胜推Michael Polany,赞其思想精微博大,捍卫自由之伟人。当取此人几种著作,仔细研读一番。


  上月在书店里淘得一本《殷海光书信集》,断断续续在读,这两天休假便专注地看完了,越看越觉得有滋味。虽然书信的内容相对零散,不成体系,但却透着很多的真性情。要了解历史上那些人物,读点他们的书信或是日记还是很好的参考。
  
  读罢,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个真实、独立、自由且孤独的灵魂。
  
  他说:“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最特殊的地方不在知识,因为如果我的知识是真知识,那么一定是客观的而且与人公共的知识。我自己知道我最特殊的地方是像我这样的一个心灵。”他说要做有“心灵自觉的知识分子”,在信里写道:“回忆我三十年来的生活历程,可以说是为着寻找自己的生活原理与价值观念并依之而生活的奋斗历程。我想我毫无成就可言。唯一值得一提的,我没有被中国和世界这几年的惊涛骇浪同现实的诱惑而淹没了自我。我感觉到我的自我在种种打击中逐渐坚强并且净化起来。现在,我可以说,任何书房外的热闹不能动摇我;任何无端的侮辱不能刺激我;任何现实的利益不能把我从追求真理的路上引向别处。”“吾人必须有免于虚荣和利欲的自由,才能纯一心志于追求真理。”
  
  作为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大师,在那样一个集权、专制的时代,他发出了自己真实的呐喊。而这肯定是当局无法容忍的,于是,殷海光的文章长期无法发表,著作被查封,后又被排挤出台大,虽获哈佛大学邀请却也不被放行离开台湾,生活起居也受到监视。在给很多友人的信里,他都有表达生活的拮据与贫困,心灵的寂寞与孤独。甚至因为负担不起邮费,连给朋友写信这样的慰藉与乐趣都要克制。
  
  他对自己的为学相当苛刻,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谨严从事”,从不满足。在行事为人上也有极高的要求。他说:“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像我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可以说极有价值,也可以说极无价值。就纯粹的学术来说,我自问相当低能,丝毫没有贡献可言。就思想努力的进程而论,我则超过胡适至少一百年,超过唐牟至少三百年,超过钱穆至少五百年。”“这些知识分子在种种幌子之下努力倒退,只有我还在前进不已”。“在这么长的时间以内,我很少停止修正自己的观念,我常常因自己寻找到自己的错处而自喜”。
  
  他信奉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是什么就说什么”。“绝不自谦,也绝不捧人”。率真、直言,有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既追求说话的自由,也追求沉默的自由。也因此招来封禁,树敌无数。有朋友来家里如果谈不投机就会直接下逐客令。他说:“我最顾虑的事是怎样保持我思想上的纯洁性和独立性。”他说:“我们饥渴的追求心灵,真诚的心灵。”
  
  他评价当时的台湾:“人民有吃、喝、玩、乐之‘自由’,更有腐化堕落之‘自由’。只要做的不破面,官吏大有贪污之‘自由’。这些,都是网开一面的。然而,人民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自由,没有言论自由,更没有政治自由。”想想今日之我们,何其相像!
  
  他在信中说:“我觉得我们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基于爱中国及爱世界的宏愿,有权利也有义务,起来作这种和平运动。现在,台湾的知识分子沉睡,海外的知识分子失落。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感的人应该携起手来,对于这一事共策进行。人生一世,与草木同腐。为什么不做这件大有意义的事?我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希求。名、利、权位,对我淡入浮云。我平常过的,近乎清教徒的生活。我二十多年来,就是这一件事放心不下,一息尚存,此志不渝。如果我肯稍微迁就一下,何致弄到这样焦头烂额,四面楚歌?我之所以如此,就为了这一点理想,同时也为后世证明,中国知识分子并不都像胡适等人那样在心灵上死光了。”
  
  在这样的情景下,他注定是孤独的。他自封为“五四后期人物”,在给学生的信里,他说:“这种人坚持独立特行,不属于任何团体,任何团体也不要他。这种人,吸收了五四的许多观念,五四的血液在他的血管里奔流,他也居然还保持着那一代传衍下来的锐气和浪漫主义色彩。然而时代的变动实在来得太快了,五四的儿子不能完全像五四的父亲。这种人认为,认为五四的父亲太浅薄,无法认真讨论问题,甚至被时代的浪潮冲退了色,被岁月磨掉了光彩。而五四的父亲则认为他是一个欠稳健的时代的叛徒,有意或是无意的和他疏远起来。下一辈人呢?绝大多数和他分离在两个不易交通的心灵世界里。他们和他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牢结和不同的展望。他们是失落了。但是,他们失落的内容和他的太不相同。保守人物呢?毫无问题,视他为祸根。于是,在这一个时代,他像断了线的风筝。这种人注定了要孤独的。” 但是,“一切狂风都吹不散我心头的那点追求自由的理想和肯定的人理价值。正因这样,我不仅变成一个生活的孤岛,而且是一个价值孤岛,以及一个感情的孤岛。虽然如此,我又自认为是冰山上的一枝小蜡烛,它挣扎着要在浓雾中发出一点微光,免得船触了礁,免得乘客们同归于尽。”
  
  也正因为现实里的孤立无援,他将满腹诉说都写在了这些信里。给友人,给学生,给后辈。看他与学生的交流,完全没有老师的架子,倒更像是相互扶持的伙伴。
  
  在大部分寄往海外的信里,殷海光都在请求友人们帮他买书、找资料,然后不断从自己可怜的所得里挤出些钱添补进去。很可爱的是,他也常常请求友人们送点饼干、糖果过来,聊解嘴馋。他还给学生的儿子写信,说:“原拟进贡小领袖美国糖十块。今小领袖灭花六朵。每朵扣糖一块,故余四块,以示抗议,并希笑纳。”还高呼“万岁”。俏皮中充满了温柔的爱意。
  
  至于他在自家小院里投入的心血,硬是将一个荒废的、破败的、堆满垃圾的院子变得有“河”有“山”,有花有草,有小径有游泳池,更可见其在生活上的用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知道殷海光的人不多。但说起他的老师金岳霖与他的学生李敖,相信大家就不陌生了。李敖称自己的老师为“五四之后中国最后一个知识分子”。
  
  决计接下来读雷震的传记。了解一下同时代的另一位人物。


TMD欺騙群眾滾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