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

詹姆斯·罗德之(James Rhodes)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

詹姆斯·罗德之(James Rhodes)  

页数:

152  

译者:

张新刚,刘擎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几次讲座简要概述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并讨论了二十世纪两位柏拉图最卓越的读者——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对其理论的阐释。讲座于2007年4月在北京大学举办,参与者主要是来自不同学科的低年级研究生,博士候选人以及教授。这次演讲的任务是艰巨的,要使这三组不同的听众能够理解演讲的内容并不容易,而更为复杂的情况来自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具有影响的西方思想家误解了柏拉图的思想,导致整个一代学生误入歧途,确信自己了解了他们实际上不了解的东西。这种误解几乎被所有人接受,曾经也包括我自己,但误解必须首先被澄清,才可能展开富有成果的分析。柏拉图在其“第七封信”中对他自己所发表的著作有过一段告诫。而有关柏拉图政治理论的种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对这段告诫的意义的无知、漠视以及争议。柏拉图说,叙拉古的僭主狄奧尼修二世及其奉承者不可能理解“我严肃对待的事物(peri on ego spoudazo)……因为,我的写作没有论及这些事物,也将永远不会有。因为不像别的教益那样,这是无可言说之事(hreton gar oudamos estin hos alla mathemata)”(341c1-6)。显然,这段陈述会引发了一个基本的阐释学问题:如果柏拉图本人声称他的对话录中没有他“严肃的”见解(也就是他关于最高真实的思想),那么我们可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出发抵达他深邃的真理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特定考虑,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阐释传统。在第一个传统中,柏拉图的一些注释者显得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另一些可能是装作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一些则明确拒绝柏拉图将他自己的写作称作“不严肃”的描述。这些解读者都将柏拉图的文字作为当真的论述来处理。落入这个传统之下的有一些非凡的人物,例如,亚里士多德(他可能是装作对此无知),第欧根尼•拉尔修;中世纪神学家费奇诺;康德;黑格尔(他意识到柏拉图的那段评论但拒绝接受);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和美国的文献学家(如布利,康福德,乔伊特和肖里);以及海德格尔,波普尔,阿多诺和弗拉斯托斯。在我看来,这些学者对柏拉图的不同陈述提出了有学识的分析,但最终错失了他的要点,臆造出各种互相矛盾的、但并不存在的所谓“柏拉图主义”。常常有中国学生问起,我会将斯金纳归于哪个传统?我的答复是,斯金纳并没有特别关注柏拉图,因而不可能特别确定(如果他关注的话)他会属于哪个传统。但是,他所依托的理论——特别是他对永恒问题的历史主义否认,以及他对其研究的各种思想中的真理的漠视——会使他不认同柏拉图对于“严肃”(the serious)与“不严肃”(the unserious)的区别之意图,因此,他及其学派可能会被置于这第一种类别。在第二个传统中,柏拉图的阐释者认识到柏拉图的告诫,但将其意义解释为他是在用隐微的方式写作,并认为有必要在他公开的(显白的)陈述背后去获得他私下持有的(隐秘的)的真实陈述。这个传统中的学者们对于从显白言说抵达隐秘教诲的适当方法并不总是能达成一致,对于隐秘教诲的实质性内容也具有分歧。这个传统的人物包括普鲁塔克,圣•奥古斯丁,法拉比以及追随他的阿拉伯学者,迈蒙尼德,莱辛,特曼,尼采,施特劳斯,以及“施特劳斯派”的克罗波西,伯纳德特,布鲁姆,潘高,和罗森(虽然罗森最近论及柏拉图的著作逐渐偏离了这个立场)。亚里士多德或许也属于这个类别。我不认为这些学者对柏拉图的看法是正确的。然而,由于他们依据极为细致的文本解读,他们对柏拉图对话的处理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第三个传统中,柏拉图的解读者将其告诫理解为他的真理是不可言说的。几位杰出的博学之士持有这种观点,他们是施莱尔马赫,克尔凯郭尔以及沃格林。我自己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属于这个传统。我的这些演讲将阐述这个传统的“不可言说之洞见”的概念对于理解柏拉图哲学以及柏拉图最高真理的性质所具有的意义。当然,要在几次讲座中恰当地阐明这个复杂的论述是困难的。读者若有意想要了解我更充份完整的对柏拉图解读的论证,请参阅我的英文著作《爱欲、智慧与沉默:柏拉图的爱欲对话》(Eros, Wisdom, and Silence: Plato's Erotic Dialogues)。我相信,虽然施特劳斯在中国很流行,但他隐微写作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沃格林目前在中国实际上还不为人们所熟知,但由于有分属四个不同机构的学者们正在翻译他的《文集》,这一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如对柏拉图的理解那样,我关于施特劳斯和沃格林的讲座意在提出一些问题,来挑战中西方学者对这些哲学家的看法。我非常感谢北京大学李强教授邀请我在北大做这个系列演讲,他极为慷慨好客并多次激发了我们之间哲学的交流,感谢李强教授使我的中国之行智识丰盈且充满文化气息;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擎教授将我介绍给李强教授,并安排将此讲稿出版,感谢他在上海对我的热情招待;还要感谢严搏非先生欣然出版这个讲稿,还有在上海的美食与智慧款待(这次宴会变得像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场“会饮”)。感谢北京大学两位博士生丁凡和张新刚在北京对我的照顾以及我们之间的交流讨论,特别感谢张新刚的辛苦翻译工作以及刘擎对译文的细致校对和修订。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成庆,两年多来我们一直通过邮件进行着充满激情的哲学对话,感谢他一个月在北京和西安的陪伴。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同样使我的访问非常愉快,讲座后的问答环节非常有启发且生动,我也从中受益良多。他们本身就非常优秀,又是被精心选出且受到了老师们的良好教导。罗德之于密尔沃基2007年5月21日

内容概要

  要想懂得柏拉图成就了什么,我们必须摆脱我们自己的偏好和前见,这并非易事。
  ——詹姆斯·罗德之
  许多具有影响的西方思想家都误解了柏拉图的思想,且这些误解被广泛地接受,曾经也包括作者自己。但误解必须首先被澄清,才可能展开富有成果的分析。
  詹姆斯·罗德之是美国知名的柏拉图研究者。本书是他在北京大学所做的八次系列讲座的讲稿。讲座简要概述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讨论了二十世纪两位柏拉图最卓越的读者——埃里克·沃格林与列奥·施特劳斯——对其理论的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罗德之是一位专注而沉静的政治哲学家,一位孜孜不倦的柏拉图研究者……他在北京大学关于柏拉图政治理论的系列讲座,将相当深奥的论题转变为平白清晰的论述,堪称深入浅出的教学典范。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德之教授对柏拉图政治哲学具有相当独特和深入的理解。他在北京大学的讲座提出了一种阐释柏拉图的不同视野,是一次难忘的激发思考的对话。
——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詹姆斯·罗德之(James Rhodes) 美国马凯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政治学系荣休教授,知名柏拉图研究者。著有《希特勒运动:一场现代的千禧年革命》(1980)和《爱欲,智慧与沉默:柏拉图的爱欲对话》(2003)。
  张新刚(译者)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刘擎(校译者)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书籍目录

序言
1. 柏拉图哲学的性质
2. 柏拉图:不义的难题
3. 柏拉图:爱欲失序的难题
4. 柏拉图:灵魂的正确秩序
5. 柏拉图:永恒正义的政治实现
6. 施特劳斯:身为隐微书写者的柏拉图
7. 沃格林:柏拉图与意识哲学
8. 沃格林:柏拉图与历史哲学
译名对照表
校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以及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阐释:北大讲稿》编辑推荐:知名柏拉图研究学者詹姆斯•罗德之北大讲稿,全球首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 PDF格式下载



序言中,罗德之对于当下的柏拉图研究做了简要的概述,认为主要有三派,第一就是理性分析派,第二是通过区分隐微/显白的研究,第三是柏拉图诠释研究,而罗德之自己称自己是属于第三派,而施特劳斯属于第二派。在这一讲中,我不知道是刘擎自己加进去的,还是罗德之真的讲过这句话,“虽然施特劳斯在中国很流行,但他隐微写作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不过,他的确对于施特劳斯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理解为隐微写作,表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在随后的三讲中,罗德之分别对于《理想国》和《会饮》进行疏证,通过苏格拉底的言辞,将古典政治中理性、血气和爱欲问题分别进行分析。通过苏格拉底与格老孔的对话,先将城邦比喻成一个完全的人,拥有理性、血气和爱欲。事实上,这是罗德之先生预先为后面的政治讨论做准备,在后面的讨论中,虽然解决的是个人的爱欲错乱问题,但是实质上仍旧是对于政治问题的诊断,如果将这个城邦与人的比喻放过了,就无法理解他将苏格拉底对于爱欲错乱的诊治与改善城邦政治之间的关系了。在解读《理想国》之前,罗德之先考证了对话的历史背景,通过历史的说明,将雅典城邦出现的问题就展示出来了——这个城邦正在走向堕落,而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的对话,是因为格劳孔像城邦的其他年轻人一样染上了爱欲颠倒的错误。因此,治疗格劳孔的疾病,就隐喻着对于城邦问题的治愈。  在分析了城邦与格劳孔的病症之后,罗德之紧接着对于病症进行诊治,他通过对于《会饮》中诸位言辞的分析,特别是他对于阿伽通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会饮》本身就是在阿伽通在诗歌大赛结束后,邀请包括苏格拉底在内的雅典友人进行的会饮,在宴会上每个人都对于爱若斯进行赞美。事实上,爱若斯在苏格拉底和罗德之看来,正是雅典城邦走向衰落的原因。我们分析几个人对于eros的赞辞就会发现,除了苏格拉底之外,其他人都沉迷于这个并非是传统奥林匹斯神之外新神的赞颂之中,而只有苏格拉底才借第俄提玛之口提出,eros根本不是神,至少不是传统意义的神,而仅仅是一个精灵。其实是在暗中贬低eros,但会饮中各位演讲者们,则对于苏格拉底的说辞表示不屑,而是对于阿伽通的讲辞报以热烈欢呼。那么阿伽通这位诗人究竟说了什么呢?阿伽通认为,人是可以通过言辞模仿万事万物的,而这恰恰是神的领域,因此诗人是可以通过模仿神,而获得神性。而诗人通过诗歌来赞颂雅典城邦,因而获得了大众的爱慕。而诗人通过言辞制造了新的城邦,在那里只有美好,排斥了丑恶、衰老、理性,从而大众听得如痴如醉。而这种沉迷于幻象,就被苏格拉底看作是沉迷于爱欲之中不可自拔。人被爱欲所控制,这就是苏格拉底对于格劳孔等青年人爱欲颠倒病症的诊断。  当苏格拉底对于雅典城邦病症诊断的结束,终于将病因锁定在爱欲颠倒这个病因上。那么,苏格拉底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困扰雅典城邦乃至千百年历史的难题呢?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开出药方,而是在《理想国》中讲解了三个比喻,并认为真理就在事实与比喻的比对之间自然呈现。苏格拉底举出了线、光和洞穴三个比喻,而这三个比喻其实指的是相同的结构,都是指事物从现象、理念到真理上升的过程,而比喻了人也有通过对于爱欲、血气到理性的上升,才能真正解决爱欲颠倒的病症。反过来说,苏格拉底开出的药方,其实就是将爱欲与理性的关系重新理顺。为此,苏格拉底开出药方“对孩子和成人应该运用不同的策略。孩子的灵魂如同软蜡,能相对容易地通过神话和体育是他们习惯于德性。而成年人的灵魂往往被坏习惯和有害的意见固化。他们必须通过对话来净化,这种辩诘先将承认他们的恶习和有害的观点,然后指出前者是自毁性的”。简而言之,苏格拉底是想通过教育将美德固化在孩子和青年人身上。  在解决了个人身上的爱欲颠倒的毛病,罗德之自然将问题又转回到了城邦政治的问题上。而事实上,城邦政治的解决也只能通过人的解决来完成。苏格拉底对于城邦政治问题的解决,其实很简单分为两部分:节制和勇敢的德性被大众秉持,使相当多的公民接受正义观念,并遵守良好的法律;2)掌权者是明智的,在理智上与永恒正义一致,并能将其“表象”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行动、政策和结构。我们发现,城邦的健康,其实就是城邦中公民和统治者在心智上是健康的,这也呼应了文章前面提到的城邦与人比喻之间的关系。而只有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能使公民获得德性,从而才能使城邦回复健康。  这就是罗德之在前五讲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其始于对雅典城邦病症的诊断,其终于对于城邦政治问题的解决。在讨论完希腊问题之后,罗德之还顺便提及了中美两国政治的问题,认为政治体制问题并非政治问题的关键,而统治者的德性问题才是两国政治真正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在这一点,罗德之的修辞非常有趣,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该书。  最后,罗德之将施特劳斯与沃格林进行比对,对于前者提出了自己的批评,认为其所谓的“隐微”写作问题,并没有揭露问题的实质,仍旧是走在传统学术的迷途之中。但是,我对此还是有一些看法的,我认为施特劳斯区分两种修辞,并非是凭空臆造,而是古典文本确实存在的问题。正因为人存在理智、血气和爱欲,因此经典中对于追求理智人的指引,而对于沉迷爱欲人的规劝,都是共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政治目的,希望通过两种言辞的教诲,使得城邦的公民获得德性,从而促使政治走向健康。不过,我也清楚罗德之对于施特劳斯派批评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研究的独特的批评,如罗森就曾对沃格林《秩序与历史》进行过批评,认为其是历史主义研究,缺乏对于永恒秩序的信仰。的确,施特劳斯派缺乏对于政治哲学史研究的兴趣,期关注的重点在于思想本身,而不是思想对于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而这一点上,沃格林则采取了近似于剑桥思想史学派的观点,将思想与历史打通进行研究。这点上,我是赞同沃格林及其罗德之的,毕竟永恒的秩序,一定会对于历史产生影响,而并不是真理或永恒秩序就是历史本身。这需要每个具体的研究者自己去考虑真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而那个批评毕竟是罗森而不是施特劳斯本人的。因此,我想也许施特劳斯和沃格林两人之间也许会有更多的沟通空间。  本文梳理了罗德之的《柏拉图政治理论》讲稿,对于其中苏格拉底对于雅典城邦及其公民的诊断为中心,而其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极具启发意义。正如罗德之曾经在讲稿中提出过,爱欲的颠倒是城邦政治败坏的根本原因,这就像艾克顿勋爵曾经说过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样,是对于现实政治的批评。提出通过德性的教育,才能使城邦的公民回复道德,从而使政治回复健康。虽然,罗德之不同意施特劳斯对于柏拉图的解读,但是我想他们所开出的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却是非常近似的。至于,沃格林和施特劳斯研究的比对,我认为这是对于研究方案的不同策略,是每个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角度产生的分歧,却并不是对于真理问题别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以及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阐释(知名柏拉图研究学者詹姆斯?罗德之北大讲稿,全球首版)


作者是美国资深柏拉图研究者。本书是其在北京大学的讲座稿翻译,优点是不艰深,适合于柏拉图的初学者。尤其是他对当今两位炙手可热的政治哲学家斯特劳斯和沃格林的评论,更是难得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以及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阐释虽然还没看应该还好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很重要,施特劳斯以及沃格林的阐释更是精辟。


更多地了解柏拉图那个时代的政治理论,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用塑料纸包装,对书保护很好,小册子很薄,纸质泛黄,眼睛读起来很舒服。正文由一个个的讲座构成,翻译得比较好,文从字顺,内容上对柏拉图思想的介绍深入浅出,读起来应当能够受益匪浅。最近正在研读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原著,开篇对柏拉图的解读对我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找到好的资料来佐证,并让我的研读深入下去。有喜欢这本书和民主主题的读者可以给我留言,多交流


学习心理咨询延伸看哲学,更要看柏拉图的思想


不错,见解独到,能够对了解柏拉图有很好的帮助


讲解柏拉图的书,汗牛充栋。可以对照刘小枫 的“经典与解释”系列。


恩。。老实说。看着订单预估时间,到货是24号。。泪洒。。23号都到了。。而且还派发,还不给我送过来。。好吧。姐对快递不满,反馈后,终于给我送过来了。。。评价下书:还没有看,但是包装还不错。。剩女在新年的时候准备“书中自有颜如玉”啊。。果断的被人鄙视。。还是被临时工鄙视。。好吧。。姐不应该区别对待,临时工也是工人。。哈哈。。扯远了。。书不懂好不好看。以前买了几本柏拉图的还有没有研究。。所以。。买个解读版本的。。看看别人怎么看。


这是我所读过的解读柏拉图的最好的一本书,可以再读、三读。


柏拉图与诗学,经典慢慢看~


属于沃格林的学术传统,可纠国内盛行的施特劳斯风格之偏


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入门级读物


是专家的讲座,较为通俗易懂。很好。


很好的一本书哦,简明扼要,思路清晰。。


还没拆,100多块钱买了10多本书,真是超值


还是逻辑思维不行,有些部分看不懂


挺薄的一本 但是内容还可以


有塑封,比较薄。但是感觉应该不错。有空细看


还没来得及看,先给个好评,这种学术类的书,需要宁静的心来慢慢品读


同学说书很好,真再看


还没看,不过感觉不错呢


買來學習


好书就买来留下了


书不错,很有深度!


书不错,是正版,全新的。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是美国人罗德在北京大学的系列讲座,读此书,可以知道柏拉图成就了什么。


本来是要买斯特劳斯有关论述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书,现在找到了这本即论证柏拉图政治理论,又兼论斯特劳斯等对于柏拉图的阐述,更加了解古希腊的“理想国”,真是一举二得,意外之喜。


西方文明的起源就在柏拉图,绝对值得研究


还行吧,讲稿,比较容易理解


谈论三位大家的思想,又加上作者的看法。越理越乱,越理越清楚。


西方哲学的参考资料,主要是活动凑单的,半价又半价,太便宜了!不管怎么说都可能买来作为参考资料嘛!多看点没坏处。


看了一些刘小枫的作品以及其主编的的著作,想理解事情的另一面。


这本书我已经买过了,就试着向当当申请退货,结果当当无条件地接受了,很开心。我是当当的老客户,多其服务质量的提高很赞赏,希望当当今后继续努力。


小薄册子,不过内容就比较艰深了,需要下心来仔细研读,就这些吧


还没有看,有点薄,价格有点贵


就100页出头,很薄,定价挺高。内容没看不评论


很难啃得书。


书很薄,不过很便宜。


纸张还行,装订无锁线。


老公在看应当还可以吧


哲学家柏拉图也是政治学家,其政治理论影响了近代欧洲


不懂柏拉图,就不懂西方政治哲学。


还不错的书,很新也很好,也很喜欢柏拉图。


北大讲稿,很多问题讲到点子上


一般吧,就当多了解了解


有点太专业,太生涩难懂了一点


书的印刷和封装都很好,运送很及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