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西方美学二十讲

朱立元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作者:

朱立元  

页数:

314  

字数:

34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书中以历史轨迹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19世纪、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的主要潮流、学派代表和哲学理论。本书的论述对象是西方现代美学,其时间跨度为19、20世纪之交至今。从总体上看,西方现代美学有着不同于以往西方美学的质的变化,我们可以用12字来概括这种新变化,即“两大主潮”、“两次转移”和“三个转向”。

作者简介

朱立元,1945年7月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讲 心理学美学新范式 第一节 美学的心理学方向 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美学的几个主要代表第二讲 表现主义美学 第一节 表现主义美学形成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克罗齐与“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说第三讲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第一节 以“绵延”为核心概念的生命哲学 第二节 直觉主义的艺术观第四讲 自然主义美学的变迁 第一节 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美学观 第二节 门罗的新自然主义美学观第五讲 精神分析学美学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本能”理论 第二节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第三节 拉康的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美学第六讲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 第一节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第七讲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与布拉格学派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与什克洛夫斯基 第二节 布拉格学派与罗曼·雅各布森第八讲 现象学美学 第一节 现象学美学形成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英加登与审美具体化活动 第三节 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与艺术品的区分第九讲 存在主义美学 第一节 存在主义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海德格尔“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哲学和美学第十讲 符号论美学 第一节 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的艺术哲学 第二节 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第十一讲 实用主义美学 第一节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论 第二节 刘易斯、佩珀等人的实用主义美学观第十二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上) 第一节 列斐伏尔的人本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美学 第二节 费舍的新现实主义美学 第三节 葛兰西的文化美学思想 第四节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第十三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 第一节 布洛赫以“希望”为核心的乌托邦美学 第二节 本雅明的寓言式批评与技术主义艺术理论 第三节 阿多诺以“否定的辩证法”为基础的美学 第四节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与“造反”的美学 第五节 哈贝马斯以“交往合理化”为核心的美学第十四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下) 第一节 加洛蒂人本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 第二节 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 第三节 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 第四节 詹姆逊走向辩证批评的解释学美学第十五讲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美学 第一节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美学概况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 第三节 罗兰·巴特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变 第四节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美学第十六讲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 第一节 解释学美学 第二节 接受美学第十七讲 女权主义批评和新历史主义诗学 第一节 女权主义批评 第二节 新历史主义诗学第十八讲 后现代主义美学(上)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美学概况 第二节 理查德·罗蒂的后哲学文化 第三节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话语与权力理论 第四节 利奥塔的后现代“崇高”美学第十九讲 后现代主义美学(下) 第一节 波德里亚论消费文化与拟像 第二节 德勒兹的欲望生产理论 第三节 齐格蒙特·鲍曼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第二十讲 文化研究与批评理论 第一节 文化研究与批评理论形成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主要特征及研究领域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讲 心理学美学新范式  心理学美学是现代美学范式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学范式的转变乃是现代美学区别于古典美学的一个关键的标志。本讲将对这一重要的理论转型及其成果进行介绍。  第一节 美学的心理学方向  学术研究中,基础问题的提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理论体系的性质,美学也不例外。核心问题的差异,构成了古典和现代的一个重要的分界。  一、从古典到现代  西方古典美学虽然流派纷呈,但是,美学探究的问题却具有一致性。其中居于基础地位的是“美的本质是什么”,以此为核心,或追问“美本身”的存在形态,或探寻美之所以为美的客观条件是什么,寻找出了诸如和谐、对称、适宜、比例等“美的规定性”。在此理论框架中,“美”被视作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美学的探究只是为了寻找到那个现象背后的“美之为美”的“本质”。但是,现实的日常审美活动却对此一“本质”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现实世界中每个人对美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各自有各自的“西施”,各自化腐朽为神奇,化神奇为腐朽。“本质”为什么如此变化多端呢?17、18世纪伴随着整个哲学界的“认识论”转向,美学界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人的主体认识美的能力、认识美的方式开始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对美的本质的理论探讨、对美的对象的客观描述开始让位于对主体审美能力、审美心理的研究与描述。比如“趣味”概念从约翰德累顿提出,逐渐成为美学讨论中的重要概念,夏夫兹博里、哈奇生等人从主体特殊的“内在感官”判断来探讨美,而康德则把美作为主体的一个非功利的反思判断,如此等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西方美学二十讲 PDF格式下载



买书,还是在当当比较放心。


纸质很好,里面的内容刚好就是我想要的,非常好


这本书书质有点粗糙,不过和学校正版书一样。应该是正版的~


虽然内容有点深奥,但是书的质量很好,而且也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