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佛寺探秘-沧桑河山-历史人文地理

张伟然,顾晶霞 著 长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作者:

张伟然,顾晶霞 著  

页数:

299  

字数:

199000  

前言

《沧桑河山》丛书于2007年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现在经过作者的修订,即将再版了。作为主编,我自然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了作者们的努力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产生了预期的社会影响。这当然是全体作者和编者辛劳的结果,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套书所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大家所需要的,又是很容易接受的。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我,为什么古代一些关会起那么大的作用呢?难道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这样的问题,我不止一次被问过,特别是在现场。我到过中国大部分名关,还到过今天已在境外而在中国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关隘,每次都会被同行者问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多数人到了现场都有些失望,甚至是大失所望——与他们读过的史书中的描述,与他们吟诵过的名句名篇,与他们想象中的雄关险隘差距太大了。记得2007年深秋,我们“重走玄奘路”的车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行,在进入阿富汗的前一天途经铁门关。当我们停车摄影时,我甚至找不到一个稍显险要的地点,但见公路通过一个并不狭窄的山口,两边虽有逶迤的山岭,但并不陡峭,更谈不上巍峨。在公路两旁转了一圈,我甚至想象不出当初的关隘和城墙是建在哪里的。 如果我们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加以观察和分析,这样的疑惑大多能迎刃而解。 在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由于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观早已今非昔比。例如,由于河流改道或水源枯竭,原来的河道已起不到阻碍或防卫作用;因水土流失,沟壑发育,险峻的土峡深沟已成宽谷;原始植被消失后,山川一览无遗,已无藏身之地。 而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变迁更大,由于今天的人类所具备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前人的想象,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复原出当初的人文景观,站在当时人的立场,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例如,用工业化后和热兵器时代的尺度去衡量古代的关隘等军事设施,似乎都不堪一击;当公路甚至高等级公路取代以往迂回曲折的道路,千年雄关早已被从顶越了。有的关城虽然不高,但要在一片戈壁荒漠上找到或制造一架梯子绝无可能,而如果要从数百里外运来,又谈何容易。长途用兵最难的还是粮食保障,一座关隘只要能阻滞敌军,即使他们毫发无伤,也会因为粮食耗尽而束手待毙,最终只能铩羽而归。 其实,我们今天能考察、观赏到的其他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无论是巍巍五岳、浩浩四渎、淼淼五湖、茫茫大漠,还是通都大邑、宫阙楼台、金城雄关、巨津广梁、邮路驿站、古刹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地理背景,不仅能了解历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识,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希望提供给各位的,也是本套丛书再版的目的。

内容概要

本书选取历史文化地理的视角,以汉化佛教寺院为对象,生动地展现了佛寺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面貌。从中探究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渊源、发展脉络及沧桑历史。

书籍目录

序 言 
第1章 汉化寺院的构成
 寺 院
 山 门
 殿 堂
 佛 像
第2章 四大佛教名山
 金普陀:观音道场
 银五台:文殊道场
 铜峨眉:普贤道场
 铁九华:地藏道场
第3章 各地佛教胜迹
 华 东
 华 南
 华 中
 华 北
 西 北
 西 南
第4章 寺院分布的变迁
 概 述
 汉 晋
 南北朝
 唐 代
第5章 石窟寺的分布
 石窟寺概述
 石窟寺的分类与分区
 各区石窟寺分布
 各区石窟寺特色
 石窟寺的分布规律
第6章 寺院与社会生活
 日常行事
 安 居
 节日与法会
 俗 讲
 公众游览
 士子读书
第7章 寺院与佛教传说
 故事
 佛教与故事
 荣山洞穴
 鼓山竹林寺
 秦岭竹林寺
 小结与感想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而且,南方有不少密集中心位置相互邻近,形成规模更高的密集地带,最引人注目的是江东四郡(丹阳、吴郡、吴兴、会稽),数量之和高达299座,占南方总数的一半以上、当时总数的3/8。长江中游的南郡和襄阳形成了第二个密集地带,共有68座。而在北方,这样的密集地带一个都不存在,都是一个个的孤立中心。 表中的数量是整个南北朝各时期叠加的,如果考虑到瞬时情况,那么还可以进一步看到,南方这些密集中心、密集地带基本上是同时存在的,而北方那一个个孤立的中心前仆后继,在时间上呈互补关系。这一点在上文通过史料描述的过程中已有所分析,兹不再展开。 联系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当时寺院的分布主要是附着于两种地域类型:一类是在城市及其附近,另一类是在山地。 城市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信息迅捷,非常有利于佛教的发展,因而寺院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是在这一地域类型。长江下游的建康(226)、长江中游的江陵(46)、长江上游的成都(35)、岭南的番禺(今广州、18)、长江三角洲的吴县(今苏州、15),北方河南的洛阳(51)、河北的邺城(37)、关中的长安(30)等大小城市都分别集中了所在郡内数目的大部分,而且城市的行政级别越高,集中的强度也就越大。 山地居民稀少,景色清奇,是潜心修禅的理想环境,因此选择这一地域类型的寺院也为数不少。但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山地位置密迩都市,另一种则是僻处乡野。前者能够兼得城市与山地两者之长,因而这种山地数量很多,分布非常普遍,几乎无地无之。著名的如建康附近的钟山、摄山,江陵附近的上明山、覆船山、玉泉山、青溪山、四望山,番禺的灵鹫山、云峰山,吴县的虎丘山,寿春的八公山,长沙的岳麓山,襄阳的砚山,洛阳的北亡吕山,大同的武州山,长安的寒山等。 离大都市较远的则都是一些风光特别秀丽的名胜。当时比较著名的有五台山、恒山、林虑山、麦积山、泰山、嵩山、青城山、衡山、庐山等。而尤以江东会稽较多,如天台山、赤城山、若邪山、天柱山等。这些名山有不少在后世乃至如今仍享有感誉。


编辑推荐

《佛寺探秘》由长春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佛寺探秘-沧桑河山-历史人文地理 PDF格式下载



人文地理的角度解读沧桑河山


和书店买的一样,但便宜好多。赞一个!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