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芹散文集
2012-8
上海书店出版社
吴鲁芹
4032
无
吴鲁芹(一九一八——一九八三),字鸿藻,散文作家,英美文学教授。上海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贵州大学、台湾师范学院、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台湾大学等,策划英译当代中国文艺作品。一九五六年与友人联合创办《文学杂志》。一九六二年赴美,任教于密苏里大学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美国去来》、《鸡尾酒会及其它》、《瞎三话四集》、《余年集》、《暮云集》及报道访谈当代欧美作家的《英美十六家》等。 吴鲁芹的作品,沿袭了西方自《蒙田随笔》奠基的esSay传统,呈现了中文世界里尚未被普遍肯定的散文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充满了个人化的知识趣味。吴鲁芹的散文“功力匀于字行间,情思人于化境”,轻松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既有西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他本人也是有学养、有风度的一代散文大家。 吴鲁芹生前致力于推动台湾现代文学,逝世后由友人成立基金会,邀请《联合报》与《中国时报》自一九八四年起轮流主办“吴鲁芹散文奖”,林清玄、杨牧、王鼎钧、简j贞、庄裕安、黄碧端、蒋勋、余光中、周芬伶、杨敏盛(阿盛)等得奖人皆为公认有成就的作家,此奖也深获文坛肯定与重视。 由于绍介的通道缘故,吴鲁芹先生的文、事在大陆的影响力并不大,大陆的读者对他的作品在认知上存在空白。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社推出“吴鲁芹作品系列”中文简体字版,包括《瞎三话四集》、《师友文章》、《鸡尾酒会及其他美国去来》、《英美十六家》、《余年集》、《暮云集》、《文人相重台北一月和》。 吴鲁芹先生长期身居海外,对外国作家、作品、地名的翻译与现今大陆通用译名不尽一致,如索尔·拜罗、佛洛伊德、杜斯妥也夫斯基、阿里斯多德、《卡拉马助夫兄弟》、《雨王韩德森》等。为尊重原著和作者起见,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对此基本保持原貌,相信并不会对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
博通蕴藉,晶莹和谐,自成一格。无论述愿怀旧,议论纪游,闲居 读书,他的散文均散发着超越时尚的文化品味,于真挚敦厚中透露 出一代学人的智慧和幽默。特别是严肃与轻松经常在吴鲁芹笔下交 替出现,相辅相成,使许多篇章达到了一种优雅的平衡,极为难得。吴鲁芹的写作乃以幽默的办式,自我调侃,但他永远只看到自己的 缺点,不像梁实秋的幽默是批判别人的缺点。余光中称其为“爱谈 低调的高手”,这也就成为谈吴鲁芹的一个经典的句了。的确吴氏是 擅长自我贬抑的,他总是自置于男人权利角逐之外,以宽容的态度 来面对人世,与世无争,他重视友谊,称赞朋友。他掌控文字的速 度,不疾不徐、节奏缓慢地表达,呈现一个没有伤害、宽宏的世界。《吴鲁芹散文集(套装共7册)》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吴鲁芹(一九一八——一九八三),字鸿藻,散文作家,英美文学教授。上海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贵州大学,台湾师范学院、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台湾大学等,策划英译当代中国文艺作品。一九五六年与友人联合创办《文学杂志》。一九六二年赴美,任教于密苏里大学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美国去来》,《鸡尾酒会及其它》、《瞎三话四集》、《余年集》,《暮云集》及报道访谈当代欧美作家的,英美十六家》等。
《鸡尾酒会及其他美国去来》目录: 鸡尾酒会及其他 前记 序/周弃子 一辑: 鸡尾酒会 置电话记 中西小宴异同志 “答客问” 番语之累 二辑: 我和书 懒散 请客 邻居 约会 谈说谎 文人与无行 三辑: 小襟人物 美国去来 楔子 闲人请进 家庭与妇女 政治篇——上 政治篇——下 民为贵 美国人 种族问题 农村 我的同胞 札记 跋 …… 《师友文章》 《瞎三话四集》 《英美十六家》 《文人相重台北一月和》 《暮云集》 《余年集》
版权页: 一 前一些时候听说,英法航空业的新猷——协和号超音速民航机试航之后,一位法国的官员得意扬扬地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奥尼尔说:“我这次乘超音速客机从巴黎来。旅行时间足足省了四个钟头。”通常对这种老王卖瓜式的自夸,总是报之以:“多美!”“多棒!”就如同旅行时,隔座的老太太取出她合家欢的照片,取出她孙儿孙女的照片,一律报之以“多美!”“多逗人!”几乎是一种公式了。 但是这位奥尼尔老先生竟然不照公式行事,他慢吞吞地问那位法国官员:“请问阁下省下来的四个钟头是怎么用掉的?”这就出了对方所期待的“多美!”的范围了。该员瞠目无以对,显得茫然若有所失,好像这话问得有点多余,不很合时宜的样子。 省就是省了!问其他作甚? 我可觉得奥尼尔这句话问得真好! 二 我平常的生活规律而沉闷。目睹世变无涯,而人生有尽,偶尔也难免感怆低徊,不能自已。呜呼!这绝非善策,长此以往,岂不是要抑郁以终了吗?于是就尽力在报章杂志的字里行间或者街谈巷语中,找一点可以令我莞尔的小事,高兴一阵子。上面所引的奥尼尔那句问话,就是一例。不仅是因为他问得正合孤意,而且觉得他那么不经意地轻轻一点,对今天的生活病态,竟是一拳击中要害。 “省时间”成为在思想上情感上死缠住我们不放的东西(obses·sion),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小时作文,几乎一半的题目都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开头,似乎刚牙牙学语,刚举步就已经准备和时间赛跑了。于是“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等格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等警告,天天对你虎视眈眈。不懂得或者不努力去节省时间,纵然不是滔天大罪,至少不是美德。其实跟时间赛跑永远是要败下阵来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人注定是被“抛”的命。美国小说家、戏剧家海克特(Ben Hecht)有一个比喻,他说:“时间就像一个马戏团,随时在打行李卷铺盖,去赶下一站。”你要跟着赶吗?那不一定是你要去的方向!做人一辈子,似乎就这么在赶,在和时间竞走,到末了倒下了,时间还是无情地流泻下去,并不稍停。 所以省时间只是为省而省,也未见得就很美。奇怪的是我们渐渐地就习惯于把“省”看做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就像上述的那位法国官员越洋飞行省下了四个钟头,觉得目的已达,不免沾沾自喜。至于“阁下怎么用掉这四个钟头的?”则非所计也。当然我们不能说,这种飞机不是集科技智慧之大成。要那么一座庞然巨物,飞得那么快,谈何容易?但是除去飞行时间省下四个钟头以外,其余一无是处,它造价高、用油费、声音更吵,据坐过的人说,座位的舒服程度,也远不如七四七的头等舱,好处就是“纽约巴黎伦敦一日还”,然而究竟有多少人需要这种“朝发夕归”?一日还与隔日还又有多大区别?在省时间已经成为美德的世界,没有人敢于多问这类不合时宜的话,像奥尼尔那句“阁下省下来的四个钟头是怎么用掉的?”在我听来,就像是空谷足音了。
他的散文,就风格而言,与梁遇春和梁实秋一脉相承,幽默隽永,认定在无可奈何的人生中,凡夫俗子面对野蛮、无理、荒谬的局面时,除了“哑然失笑”这苍凉的姿态外,实在再无消解的办法。 ——刘绍铭 吴鲁芹散文处处流露mood的供养和mood的收放,非一般载道之作所能追攀。 ——董桥 吴鲁芹的谐趣寓有对社会甚至当道的讽喻,虽然也不失温柔之旨,但读书人的风骨却随处可见。他的散文长处不在诗情画意的感性,而在人情世故、事态物理的意趣之间。本质上,他是一位知性的散文家。 ——余光中 能够轻松地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既有西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喜欢的人难免一致叫好。 ——叶兆言 吴先生的文章路敛,按照夏志清先生的说法,上承晚明小品直抒“性灵”的余绪,旁借英国散文的“幽默”传统。偏锋拥助正统,多师转益成我师。因此,此处的“性灵”便多的是寻常百姓的“人性”,而不是高来高去的“空灵”了。 ——傅月庵
《吴鲁芹散文集(套装共7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汉语写作范本,贯通中西的当代散文佳构!真挚敦厚中透露文化人的智慧和幽默,低调中有一股悲怆不平之气,笔调从容坦荡,妙语工巧如珠,在推摹人情世故、事态物理的意趣之间,随处可见读书人的风骨!
他的作品是字斟句酌的艺术品,不是即兴挥洒,而是将储藏多年的学问、智能、幽默和性情融合而成。他无论写装电话、写买书、写自己的懒散、写卑微的小襟人物,都远超出看似狭窄的主题。他写的是一种抗拒轻、俗的人生态度。会心的读者能在他的『我』中找出自己。写的是生逢今世,面对各种『新世界』的讶异、抗拒,终于妥协的无奈,以『人的尊严』为最基本底线。 ——齐邦媛(台湾大学外文系名誉教授)
无
让人着迷的吴鲁芹散文,散发着轻快幽默又深富内涵的魅力!不该错过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