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堂诗词论稿
2009-2
黄山书社
牛继清 编
290
无
《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3卷)》安徽文献学史和文献学具体内容的研究,安徽文化的特点及其传播和影响的研究,都将是我们有待开辟的领域。而科技文献,如算学、医学、农学和一般自然常识等内容,我们拟设立专门栏目,就在今天虽属自学科学,但在中国传统中,与“人文”是不分的,合进来一些或许可收双美之效。 《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3卷)》为《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3卷,《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3卷)》包括了文献学研究、清代皖籍学者研究、二十世纪皖籍学者研究、年谱研究等六个部分的内容。
文献学研究欧阳修“公心通论”注释观刍议论鲍廷博“以散为聚”的藏书思想章学诚与《亳州志》周叔搜傅增湘藏书校书合璧举例宋明皖人对《离骚》结构的研究清代皖籍学者研究方苞《春秋》学二题方苞《春秋通论》解经略论戴震经籍训释的特色学贯礼乐文史 派连皖江淮扬——凌廷堪论略包世臣论隶书二十世纪皖籍学者研究刘文典先生学术成就述略李则纲古史研究的成就与特色徐中舒先生与名物新证研究吴孟复先生学术思想三题年谱研究胡仔《孔子编年》的学术贡献《二梅公年谱》及其文献价值清代安徽人物年谱谱主群体分析——安徽人物年谱研究之胡朴安《包慎伯先生年谱》补安徽女作家研究明清滁州才媛考(附明清滁州才媛诗词征略)徽州女作家研究札记资料《后汉书》安徽三公补传周懋泰《松石斋诗草》《松石斋诗续》选周懋泰论印、隶、篆诗《晦堂书录》(续完)西周盟誓研究六题京津冀方志所见民间演剧史料辑考何琳仪教授的学术事业《古籍整理研究丛稿》读后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缄一寸”
欧阳修治学虽强调学贵自得,创发己见,却反对刻意求新,欧阳发就说他“不苟务立异于诸儒”①,韩琦也评价他“务究大本”,“不过求圣人之意自立异论”②,表明他尊重先儒旧说,决不轻率标新立异,而史书上也有他“虽以文雄一时,然无忌前好胜之气”③的评价,这都表明“公心通论”注释观已成为欧阳修读书治学的法则。不仅如此,欧阳修对自己的学生也作这样要求。如庆历三年(1043年),欧阳修致信徐无党,规劝他治经旨“不敢自以为是”,责备他“自信甚锐”,“于经外又自为说”;又批评说后儒给《春秋》作注,总结《春秋》书法义例是“患沙浑水,而投土益之”,因而主张丢掉《春秋》书法,“不若沙土尽去,则水清而明”,并且告诫学者要“慎于述作”。他说: 凡今治经者,莫不患圣人之意不明,而为诸儒以自出之说汩之也。今于经外又自为说,则是患沙浑水而投土益之也,不若沙土尽去,则水清而明矣。鲁隐公南面治其国,臣其吏民者十余年,死而入庙,立谥称公,则当时鲁人孰谓息姑不为君也。孔子修《春秋》,凡与诸侯盟会、行师、命将,一以公书之,于其卒也,书曰“公薨”。……故某常告学者慎于述作,诚以是也。④表明欧阳修对于徐无党治经史有看法。也就是说,徐无党注《新五代史》又去搞一套书法义例,欧阳修是持批评态度的。又如《礼记》,欧阳修就认为不可随意改动,说:“然其中好语,合于圣人者多,但当去其泰甚者尔,更宜慎重。”⑤ 我们认为,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一般都要参考前人的注释,体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那么如何对待旧注,进行新解,注释者这就有个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问题。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