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佛像艺术/中国红

梵华 梵华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 (2012-03出版)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梵华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 (2012-03出版)  

作者:

梵华  

页数:

188  

字数:

15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梵华编著的《佛像艺术》佛像不仅是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还是一个规模庞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品类,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的佛像艺术博大精深,历代佛教造像者们,创造了大量佛像艺术珍品。《佛像艺术》对佛像的发展、造型特征、艺术表现形式等知识进行了讲解,希望读者通过本书领悟中国佛像艺术之美。

书籍目录

法相庄严——佛造像常识
佛像的起缘、发展
佛像的常见造型和姿态
佛像的艺术形式
汉传佛教造像鉴赏
诸佛像
菩萨像
罗汉像
护法神像
高僧像
藏传佛教造像鉴赏
佛陀像
密修本尊像
菩萨像
祖师像
佛母、空行母像
罗汉像
护法像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佛像的起缘、发展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早期并无造像,直到佛教创立两三百年之后,才逐渐创造出了灿烂的佛像艺术。大约在两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佛像艺术也随之而来。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还带有古印度佛像风格,随着佛教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艺术风格的佛像艺术。 佛像的起源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姓乔达摩,名叫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相传释迦牟尼被世间种种悲苦现象触动,为寻求关于生老病死等问题的解脱之道,他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29岁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城逝世。佛教创立之初,并没有佛教造像,当时的佛教徒们认为佛陀是人天之师,不能以普通的人类形象来表现佛的相貌和形体。所以早期的佛教艺术品中,需要表现佛陀的存在时,一般用佛的脚印、莲花(代表佛的诞生)、菩提树(代表佛的成道)、法轮(代表佛的说法)、佛塔(代表佛的涅檠,涅檠又称“入灭”、“圆寂”,即进入永无轮回的最高境界,是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等作为佛的标记,有的则直接以空白来表示佛所存在的空间。 佛像的出现,是在印度孔雀王朝(约前321年-约前187年)的阿育王执政时期,阿育王信奉佛教,将佛教奉为国教,还派遣了许多僧侣向世界各地传播佛法。这一时期,一些佛教徒们觉得如果仅仅以空白,或是脚印、莲花、菩提树等象征物来表现佛陀是远远不够的。再者考虑到信徒们阅读经文时,倘若面前有一尊佛像的话,就能很容易进入“冥想”(修行、禅思)的境界。


编辑推荐

《中国红:佛像艺术(汉英对照)》由黄山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佛像艺术/中国红 PDF格式下载



内容还不错,能对佛教艺术增多了解。


书是没的说,就是贵呀,不然,真想购一套中国红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