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一本通/超值典藏书系
2012-7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丛书编委会
“古玩”是收藏界人士乐此不疲的话题。古玩收藏既是一个投资选项,也是五千年文化所沉淀的艺术品宝库。古玩的种类有很多,它包括玉石、古家具、古钱币、古字画、集邮,等等。几乎每一个种类都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尤其是那些瑰丽的、奇异的艺术品,更是让人如痴如醉。这些艺术品既可以欣赏,也可以收藏。另外,还能领略历史的神奇,艺术品物态美。可以说,拥有了这些艺术品,就拥有了积极的人生。可见,艺术品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在最大程度上还能提升传统遗产的价值,给人生注入快乐的源泉。 鉴赏古玩、收藏古玩需要具备锐利的眼光、丰富的学识以及广泛的阅历等。然而,由于科技的进步,古玩造假的技术越来越高超。各种作伪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因此,对于古玩鉴定与收藏的人士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收藏者收藏到有价值的艺品。 本书根据古玩收藏知识的规律,从知识性、系统性的原则出发,将全书的内容分为,古玩的常识、古玩的介绍、古玩的保养以及古玩的鉴赏,等等。相关的内容包含各类艺术品的基本文化知识、投资市场分析以及投资技巧等几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掌握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另外,本书还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古玩的历史概况、时代特征、辨伪方法等,帮助读者朋友尽快地了解古玩收藏的门路,以便更好地对古玩进行鉴别和投资。 本书的语言朴实,结构精巧,相关的介绍详略得当。若读者朋友想让自己尽快地进入投资收藏行列,不妨通过阅读本书来寻找方案和出路。相信读者朋友读完本书,可以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并能“得心应手”地收藏自己喜爱的古玩。 希望广大读者在打开我们精心编写的这本《古玩收藏一本通》的时候,能够把握其精髓,领悟其真谛,从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并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能对我们编辑过程中的缺点、不足给予批评、谅解。
《超值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编著的《古玩收藏一本通》根据古玩收藏知识的规律,从知识性、系统性的原则出发,将全书的内容分为:古玩的常识、古玩的介绍、古玩的保养以及古玩的鉴赏等等。《古玩收藏一本通》相关的内容包含各类艺术品的基本文化知识、投资市场分析以及投资技巧几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掌握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
第一章玉石 第一节玉器历史的发展 第二节玉石的种类产地 第三节历代玉器作伪与鉴伪 第四节古代玉器介绍 第五节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传说 第六节千奇百怪的石头 第二章陶瓷 第一节陶瓷的藏宝价值 第二节陶瓷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瓷器的分类 第四节珠山八友 第五节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大师 第六节瓷器鉴定中的部分名词术语 第七节陶瓷的收藏方向 第三章青铜器 第一节青铜器的藏宝价值 第二节青铜器的鉴定 第三节青铜器收藏指南 第四节中国古代青铜器类型及用途概况 第四章江苏水晶 第一节水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水晶的形式 第三节水晶摆件的种类 第四节水晶佩件的种类 第五节幻影水晶作品分析 第六节水晶的鉴别与日常保养 第五章红珊瑚 第一节红珊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红珊瑚的摆件种类 第三节红珊瑚有怎样的文化 第四节红珊瑚的鉴别与日常保养 第六章寿山石 第一节寿山石简介 第二节寿山石之田黄石 第三节寿山石之芙蓉石 第四节寿山石之高山石一 第五节寿山石之圆雕 第六节寿山石的把玩件 第七章青田石 第一节青田石简介 第二节青田石雕件赏析 第三节青田石的创意作品欣赏 第四节青田石所蕴涵的文化 第五节青田石的日常保养 第八章古家具 第一节古家具的收藏常识 第二节历代家具介绍 第三节椅类家具的梯式及特点 第四节古代框架类家具的样式及形制特点 第五节古代架类家具介绍 第六节古代床榻类家具介绍 第七节古代屏风类家具介绍 第八节古代的箱匣类家具介绍 第九节硬木家具的保养 第九章古钱币 第一节历代出现的铸币 第二节钱币投资风险介绍 第三节钱币的保管与日常养护 第十章古书画 第一节如何对古书画进行鉴定 第二节书画鉴定分为四级 第三节书画鉴定的误区 第四节对古代画作的手法的鉴定 第五节古代书画珍品鉴赏 第十一章古籍 第一节何为古籍 第二节古籍鉴定与版本分类 第三节古籍收藏指南 第四节保存书籍的方法 第五节与藏书有关的学科常识 第六节与藏书者相关的藏书票 第十二章印章 第一节何为印章 第二节印章的鉴定 第三节印章的收藏 第十三章铜镜 第一节铜镜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铜镜有哪些工艺特点 第三节历代都有哪些铜镜 第四节怎样去鉴定铜镜 第五节辨伪铜镜的能力 第十四章集邮 第一节集邮基础知识介绍 第二节我国邮票 第三节世界各国邮票 第四节怎样收集邮票 第十五章民俗收藏 第一节剪纸 第二节年画 第三节蜡染与泥塑 第四节风筝
版权页: 第一节玉器历史的发展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根据考古研究成果可知,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始于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从最早使用简单的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进化到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玉器脱胎于磨制石器,并最后发展成为独特的精神文化产品,承载着丰富的原始宗教、审美和文化内涵。 玉器产生必须有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第一,人类审美能力的萌生。第二,玉石的发现。随着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玉石温润多彩的天然特性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被作为稀有之宝珍藏。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这些美丽且与众不同的石头——玉石。第三,制作工艺的成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加工石器从运用简单的锤击法逐渐发展到采用钻孔、琢磨等制造技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的一对玉块,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原始玉器。 从起源来看,玉器就是原始磨制石器的一部分,它本是一种实用工具,这一点有大量考古发掘可以证实;但因为其美丽润泽的外形,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品,玉器又成为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因为古人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玉器又成为宗教祭祀活动中人与神交接的通灵媒介。 在原始社会,人类生产水平低下,山洪暴雨、雷鸣闪电、毒蛇猛兽、疾病灾害等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生存,人类对自然充满着敬畏和崇拜,由此产生了原始宗教,形成了巫文化,并出现了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巫师。人类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图腾、神灵的敬畏,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巫师负责和超自然的图腾、神灵沟通。在巫师和图腾、神灵沟通的过程中,脱胎于石制工具的美丽的玉器就成了人类表达祈愿和与神祗通灵的媒介。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北方的红山文化与南方的良渚文化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这一点。玉的通神功能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上都有反映。在红山文化晚期,出土了相当一部分既可佩戴装饰又具备神器性质的玉器。例如玉璧,既是古装饰品,也是祭天的神器;玉钺在祭祀活动中就是巫师手中的法器。良渚文化中琮、璧、钺等玉礼器就是典型代表,其上镌刻有巫师头戴面具骑兽事神的图案,使其充溢着神灵色彩。关于这一点,《谚毛文解字》的作者、中国玉文化重要理论家东汉许慎曾有过非常经典的解释:“灵,灵巫也。以玉事神。”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巫能以玉事神。”巫成为人神之间的沟通者,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意旨的体现者;玉是巫奉献给神的礼物;巫通过神而成为玉的占有者。巫通过玉与神沟通,表现出玉的神圣化和神秘化。 玉能通灵,这就赋予了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这里,玉是神灵的物质表现,人类通过巫师借助玉器表达对神灵的礼敬,集玉、巫师、神灵三位为一体。 到了夏商时期,玉器的种类和使用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大量出现的祭祀祈福的礼器如玉璧、玉琮、玉圭等开始减少,加工渐趋粗糙,与此同时,圭、璋、刀等兵器大量增加。琮、璧的减少和退化与圭、璋的增加,此消彼长之间,间接地反映了巫权的削弱和冷落,取而代之的是世俗王权势力的膨胀。 此时,由史前社会巫师主导的神权时代已转入由“帝王”统治的王权时代,玉文化也正式由“巫玉”文化转人了“王玉”文化。 中国在夏商时期进入奴隶制社会,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原来具有权力象征的玉器如圭、璋、钺、戈等变成祭祀礼器和仪仗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制玉水平,使切割、研磨、碾轧、抛光等工艺流程变得更容易。商代王室有庞大的百工作坊,其中就有专门做玉的作坊,在作坊里,玉工不断改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技术,为宫廷生产了各式各样的玉器。。 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据(倜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就是六种礼器,即“六器”,也称“六瑞”。除六器外,周礼还规定了天子与诸侯的服饰制度,建立起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缁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孺玫而组组绶”。古者君子必佩玉。至此,中国玉文化完全步入“礼玉”时代。 东周时期,诸侯混战,礼崩乐坏,西周初期制定的礼玉制度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对玉器的价值和功能也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墨子指出:“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日不可。”意思是,和氏璧、随侯珠等虽然是天下公认的宝物,却既不能使国家富裕,也不能使人丁兴旺,对社会安定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不是什么宝物,只不过是少数统治者的奢侈品而已,因而认为用玉“费财费力,不加利”,对用玉活动予以全面否定。儒家创始人孔子则高度重视玉器在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将玉器人格化,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11个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出详尽的描述。他的思想最终形成了儒家用玉体系,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盛行,上自王室贵胄,下至庶民百姓,无不以玉为贵,视玉为宝,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装饰和丧葬等活动。伴随着尊神敬天思想的淡化和青铜器礼器的盛行,玉礼器的装饰味渐浓,主要用于朝觐、盟誓、婚聘、殓葬等。此时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玉佩饰的盛行,这标志着古代玉器重心从神到人的转变,将玉器人格化标志着儒家用玉思想的正式确立。 西汉时期,玉器的礼仪性质已经大大弱化,除璧、圭尚有一定的礼仪功能外,璜、琥已仅具有装饰功能,琮和璋几乎消失了。新出现一类极富特色的用玉方式——为祈求尸体不朽、灵魂不灭而制造的葬玉,主要包括玉衣、玉塞、玉玲、玉握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礼器、装饰、佩戴为主的儒家用玉思想得到了大力推广。这时装饰玉器已经占了很大比例,主要有玉佩和带钩、发笄及心形佩等饰物,但价值最高的应是圆雕和浮雕的陈设玉。汉代玉器以雄浑豪放、清逸脱俗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玉文化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隋唐时期,人们对玉器已不再觉得神秘,大量玉器变成王公贵族的私家收藏,这促使当时的玉雕制品出现了以珍玩、装饰为主的格局。玉雕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同时代金银加工、雕塑绘画的表现手法,并吸收西域等地艺术元素,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代玉器开始呈世俗化倾向,具体表现就是生活内容的逐渐增加,写实性强,这与汉代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明显区别。
《古玩收藏一本通》的语言朴实,结构精巧,相关的介绍详略得当。若读者朋友想让自己尽快地进入投资收藏行列,不妨通过阅读《古玩收藏一本通》来寻找方案和出路。相信读者朋友读完《古玩收藏一本通》,可以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并能“得心应手”地收藏自己喜爱的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