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茶道套装

中映良品 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作者:

中映良品  

页数:

全四册  

前言

自安史之乱后。江南即成中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地:而宋朝南渡以后。江南的经济中心地位更趋稳固,文化方面也渐渐领先全国。明清以后更成为所谓“人文渊薮”。天下才子半出江南(为了防止江南士人占据过多的进士名额。明清两朝都不得不推行南北分地域取士的制度)。其中又以苏杭最著。元代《双调蟾宫曲·咏西湖》日:”西湖烟7K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虽然苏杭并称。但一般公认苏州经济和人文稍胜,而杭州湖山和风物略佳。就是今日的杭州。也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园林,徜徉在苏堤、断桥、灵隐、岳庙之中。品尝一下叫化鸡、宋嫂雨羹。累了随便在西湖边找个茶座泡杯龙井茶,依然是绝美的享受:如果你嫌西湖、灵隐之类的地方俗人太多。则可与二三好友进山找些农家小院坐坐,风景不必有人识。自寻其乐方得趣。

内容概要

`

书籍目录

`

章节摘录

插图:自古文人墨客视茶道为一种陶冶心性、体悟人生的风雅之事,茶人追求在和睦清心的氛围中放下浮华,享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与恬澹。乾隆一向嗜茶如命,而最爱者是龙井茶,他六次下江南,曾四次来到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赞不绝口。为了能经常喝到极品龙井,他曾将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后进贡到宫中。兼具一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一五境之美的龙井茶能让品茶人在一味“和”,坠的至尚享受中体悟一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的”茶道四义。龙井茶生于灵山,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被誉为录“外仙芽”。品饮亚龙井良荼,便能葆命延年、参悟禅理,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己用。本书希望通过品茶、识荼、藏茶的正确观念,引导读者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五个方面来鉴别龙井的不同品质,例如陈茶与新茶的区别以及一西湖龙井~的鉴别;同时寻访知名龙井茶原产地和茶厂:进而更好地构建好的茶室,配备齐全的茶具,并培养正确的藏茶观念,使用正确的冲泡技术品饮龙井,在平静淡然的心态中追求品茶的最高境界。以期帮助爱茶朋友们在了解龙井茶的同时,做个品饮与收藏双赢的大赢家。

后记

如果说清代的“普洱茶热”是因为皇室的追捧,20世纪50年代初和1995年前后在香港和台湾等地兴起的”普洱茶热”还只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那么。在世纪之交。从珠三角扑面而来的普洱茶热潮则是一次以普洱茶原产地云南为中心的全民性热潮。普洱茶已经不仅仅是皇室的专享,也不仅仅是专家、茶客品饮的“珍品”。从90年代末期开始,普洱茶开始慢慢褪下神秘的夕卜衣,走向市场,走向更多的普洱茶消费者和爱好者,并且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普洱茶热”的大潮之中。在思茅和普洱,街头随处可见普洱茶专卖店。毫不夸张地说。全市最少有三四百家专卖店,几乎每周都有新的茶楼开业。在六大古茶山一带。来自全云南省和全国各地的普洱茶生产商、经销商络绎不绝:在易武、倚邦等茶马古道,一批批研究普洱茶的专家、学者来而往返.重寻普洱茶穿梭了千年的陈香。围绕着西双版纳大黑山中的“千年古茶王”、思茅千家寨的野生茶树王、临沧的澜沧江边古茶园,一次次关于普洱茶历史、产地等问题的争论和研讨会相继召开,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各种关于普洱茶的图书成规模的大量出版。走进全国各大书店。普洱茶的书琳琅满目,有的甚至辟出专柜来。从编著者的身份来看。有作家、茶友、教授、茶商、专家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普洱茶的著述日渐增多,与此相应的普洱茶文化也日渐兴盛起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茶叶批发市场不断崛起,还出现了“普洱银行”这样的新鲜事物:首都北京。有赫赫有名的茶叶一条街;北京宣武区和思茅市还签署了加强两地茶产业发展备忘录.携手打造“北京马连道普洱茶都”。云南的普洱茶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国各地。


编辑推荐

《中华茶道(套装共4册)》:专业茶师教授四大名茶冲泡、品饮、茶艺,品质鉴赏选购储藏制作绝技。茶典,茶史,茶艺,茶饮,茶具,茶事,中国名家茶宝典。四精美图书+4高清DVD珍藏套装版。巧煮三江好水,细品千年文明。唐代刘贞亮认为“以茶可以行道,以茶可以雅致”。真正的《茶人能在饮茶、制荼、烹荼、点茶时的身瘁语言租规范动作中,在特定的环墓》氖中,享受八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能放下风尘俗事,做个淡泊明志的茶道中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茶道套装 PDF格式下载



卓越很不错。这一套也蛮OK的。


收到货后,打开运输包装,书的外包装已经磨损,龙井篇光盘在光驱中播放时没有人物声音只有字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