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上海生活细节(清末卷)
2011-8
上海学林出版社
刘善龄
211
无
顾颉刚小时候少年老成,不爱游戏,只喜欢听大人讲神话故事,或与祖父外出散步。祖父带他上街或给先人扫墓,看见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必定会把它们的历史讲给他听,回家后再让顾颉刚按着先后次序写成一个单子。于是,在少年顾颉刚的意识里,就有了最起码的历史认识:凡是眼前见的东西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不是古代尽有,也并非现在才有。后来成为一代历史大家的顾颉刚,回忆往事仍然说这个认识使他毕生受用。历史不是一套套空洞的干巴巴的说教,也不能仅依靠宏大的历史叙事,历史是鲜活的,有着丰富的细节,一个普通人,思想只要不被汗牛充栋的细节淹没,总能从具体的历史中得到感悟。而最能让一个人历史认识得以升华的,恐怕就是生活周围最熟悉最常见的事情。 这本小书将向你叙述上海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来龙去脉。从书中你会知道一百年前上海人怎么度过一年的四时八节,辛亥革命前夕上海人的生存环境、衣食住行,最具上海地方特色的蔬菜,最平常的早点大饼油条;百年前的上海潮人怎样穿戴,以致上海女人何时开始披围巾,何时拎着坤包上街之类生活史的细枝末节。 本书取名“画说”,因为图画和文字在书中同样重要,书中所选上海城市生活史的二百余帧画面,都是从《点石斋画报》和《图画日报》等百年前的报刊上细心截取,有些画能直接传递文字不能或者不曾记录的信息,有的画则以中西老报纸以及清末笔记细加考证。图画传递老上海的市井风情,不只满足一般读者的好奇,对于再现历史场景的影视戏剧创作,也有参考的价值。辛亥前夕上海的中上阶层流行穿极高领子的衣衫、插胸花、冬天穿皮靴,这些服饰史的细节恐怕许多导演舞美不曾留意。百年前上海街头小店出售汽水,因为装在圆底的瓶中,所以必须倒挂在店堂里。松江的欢乐谷之前一百多年,上海就曾有过西方发明不久的木质过山车,这些城市细节都能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关注细节不只是有趣,写作中尽力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或许也改写了文化史的通常说法,譬如上海人使用煤气的最早时间,男装与女装红帮裁缝的区别,还有上海最早男女同台演戏的时间,这些在文化史上不无意义。扑克牌在中国的流行,过去很少见文献记载,我们在小说《海上繁华梦》中有了意外的发现,借助互联网的帮助甚至找到了一百年前上海人最初玩的扑克,并且知道了生产它的美国公司依然存在,这种牌仍然还在生产。 历史教科书关注的是那些给当时或后世带来深远影响的大事件、大人物、大发明、大改革,以及改变社会进程的大战争、大革命。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将那些彰显易见大事件比喻为“澍雨降而麦苗茁,烈风过而林木摧”。除了明显地影响历史的骤变,还有一种历史以渐变的形态出现,譬如衣食住行之类生活方式,变化细微而难以觉察,就好像是潮水冲击着河岸,渐渐地形成的淤滩;又好比隔夜的茶水在紫砂壶中慢慢积淀为茶渍,哪怕细心的人也难以察觉。然而历史的渐变一旦形成便不能轻易地被磨灭,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的共同习惯或心理,人们无法确知它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造成,但普通男女的饮食起居行为举止,也许对它的出现都曾起过作用。历史是骤变和渐变的总和,悄然的渐变为彰显的骤变积聚能量,彰显的骤变又为悄然的渐变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正是烈风过而林木摧的历史骤变,这本书讲述辛亥前夕上海社会发生的细微而难以觉察的历史渐变,也算是对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 最后,这本书写作和出版得到过许多帮助,钱丽明女士细心的编辑,美编魏来小姐对图画做了极认真细致的装帧设计,秦静女士曾给本书的初稿提过不少的建议,还有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和卢湾区图书馆的朋友,在本书资料收集中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善龄等的《画说上海生活细节(清末卷)》这本小书将向你叙述上海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来龙去脉。从书中你会知道一百年前上海人怎么度过一年的四时八节,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潮人怎样穿戴,以致上海女人何时开始披围巾,何时拎着坤包上街之类生活史的细枝末节。
《画说上海生活细节(清末卷)》取名“画说”,因为图画和文字在书中同样重要,书中所选反映上海城市生活史的二百余帧图画,都是从《点石斋画报》和《图画日报》等百年前的报刊上细心截取,有些画能直接传递文字不能或者不曾记录的信息,有些画则以中西老报纸以及清末笔记细加考证。图画传递老上海的市井风情,不只满足一般读者的好奇,对于再现历史场景的影视戏剧创作,也有参考的价值。
刘善龄,1948年1月生于安徽芜湖,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执教于上海教育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出版著作有《西洋发明在中国》《百年春节》《细说隋炀帝》《话说中国·隋唐卷》《镜花缘故事新编》和《中国科技简史》;参加了《中国通史史论辞典》《中国历代名臣故事》《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等书以及上海版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刘文茵,1986年7月生于上海,200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2011年获德语专业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发表论文有《扑克:始于100年前的游戏》《鸯特莱莲号寻踪》;译作有《人力车发明史》、《科顿的上海生活回忆》等。
序言一.岁时篇1.谢年:上海人的祝福2.绕阶名纸拾梅红3.塔灯高照浦东西4.二月十二花朝节5.合城扫墓赶清明6.年节担盘送礼忙7.端午龙舟重阳菊二.饮食篇1.逢熟吃熟最开心2.马路小贩和室内菜场3.排骨年糕背后4.大梆馄饨卜卜敲5.“大饼油条”的前世今生6.小说一品香7.冬天的番莱馆和宵夜馆8.老画报里寻找旧茶馆之繁荣9.邵万生月饼也不错三.时尚篇1.闺人嗜烟真时尚2.满城尽见高领圈3.1909年的时尚达人四.居行篇1.晚清作家笔下老红木2.福利公司的家具发票3.客栈改名旅馆4.烧煤的时代到啦!5.南京西路亮电灯了6.煤气公司宣布减价7.人力车之黄包车时代8.1901式的新记录五.娱乐篇1.丹桂茶园开男女同台之先河2.从茶园走向新舞台3.四马路影戏喧哗图4.今夜只玩“圈的温”六.园林篇1.康脑脱路上的徐园2.愚园路上叹愚园3.陆士谔张园“世博”梦七.医教篇1.1909年医院概览2.百年老校剪影3.城市的文化地标八.社会篇4.彩票的后吕宋时代5.百年不变的骗术6.打得倒皇帝打不倒笼头水
古代人送拜年帖或骑马或坐轿,清末上海富贵人家拜年先坐马车、人力车;到宣统年间又有了汽车拜年。有钱人貂褂狐裘,高车驷马,“身不觉其冷,体不觉其劳”,虽然日拜几十家,亲自下车递帖的只有几处,其余一律仆从代劳。贫穷人家忙于生计即使过年也没有空闲去行这等虚礼。 最苦恼是上海中等人家,他们大多做小本买卖,对那些生意场上的伙伴,或者经常往来的客户,过年时候决不敢怠慢,但出门拜年只能靠两足奔波,沿门入贺,一天下来已是汗下如雨,筋疲力尽。倘遇上雨雪盈途泥泞载道,上张雨伞,下穿钉靴,四处奔走更加苦不堪言。 拜年虽是个老习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扩大,便不断有人想出简化的方法。19世纪90年代上海官场开始流行团拜,这一风气最初兴起于京师会馆。1885年农历新年,正值中法战争之际,浙江巡抚刘秉璋因时局严峻,不允各地官吏前往省城团拜贺岁。《点石斋画报》那一年特作“新年团拜图”,称赞“此举固可敬又可师”。 1909年农历的十月初八,《申报》登出一则印制贺岁名片的广告,只要花上一角洋钱就可定制洋梅红纸的贺岁名片百张,那家叫振华物产的印刷所除了印中国传统梅红名片,也印“外国名片,每百叁角,洋文式角。 金边方角圆角或红纸或白纸,每百叁角至六角,隶字或宋字任诸君选择”,一百年前上海正处在中式名片向西式名片的转型,现如今诸位见惯了白纸黑字的名片,有谁还记得“绕阶名纸拾梅红”的美丽年景。其实名片、贺卡使用古朴鲜艳的梅红,应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画里有话:贺年片有奖销售民国之后新式贺年片逐渐流行,推行这一新事物的是各家出版机构,1918年文明书局发行的贺年信片分绅界、商界、学界、女界和普通等五种,每种都有相应的祝贺小启,词句隽妙得体,不需再费笔墨;贺年片上绘有花草、风景、人物等图案二十余种,式样精美堂皇,每张二分,一打二角。1927年各书局发行贺年片不再设专门对象,唯有花草、人物等图案与双片和单片等不同式样的区分,售价双片为三至二分,单片约一分半到八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书局都以买二打送一打,或者在整包销售时附赠礼券,如大东书局头奖赠梅兰芳牌香烟十听,或铁机花缎马褂料一件;二等赠獭皮四喜暖帽一顶或金山驼毛绒毯一条;三等赠天韵楼游览券一张。国华书局的奖品更加诱人,一等奖一名,奖品十足赤金戒礼券一只;二等五名,赠德国二磅热水瓶一只;三等十名,赠裸体美女香烟盒一只;四等十四名,赠蜜蜡香烟嘴一只;五等四十名,赠玛瑙弹簧铅笔一枝;小奖送的无非挂历、信笺、铅笔之类。奖品昂贵虽不免为商家噱头,但贺年片市场大,获利厚,竞争激烈亦可推想。 ……
无
时光飞逝,回看百年前的上海,有滋有味,这是值得收藏的资料书。
不是很满意,不过本来期望就不是很高。